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应生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春季
  • 3篇热通量
  • 3篇近地
  • 3篇近地面
  • 3篇近地面层
  • 3篇海面
  • 2篇湍流
  • 2篇湍流结构
  • 1篇演习
  • 1篇统计分析
  • 1篇平均气温
  • 1篇气温
  • 1篇气旋
  • 1篇全球变暖
  • 1篇热带
  • 1篇热带气旋
  • 1篇热量收支
  • 1篇小波
  • 1篇小波分析
  • 1篇联合军事演习

机构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南海舰队海洋...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篇马应生
  • 2篇黄菲
  • 1篇王宏
  • 1篇周毅
  • 1篇汪彪
  • 1篇李家林
  • 1篇刘玉国
  • 1篇刘玉国
  • 1篇张桁正
  • 1篇刘立勇
  • 1篇刘怡然

传媒

  • 2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 3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1951~2010年湛江市平均气温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1951~2010年湛江气象站(59658)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结合趋势分析法、M-K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别对湛江平均气温的趋势变化、突变检验和周期变化进行研究。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 近60年的平均气温均值为23.3℃,标准差为0.48℃,倾向率为0.097℃/10a。(2) 在季节变化上,春季的平均气温变化幅度最大(1980~1989年代,STD = 4.4℃),夏季的均值最大(1990~1999年代,MEAN = 28.9℃),但变化幅度却最小(1951~1959和1960~1969年代的STD = 1.3℃)。(3) 湛江平均气温在1986年前后发生一次增加的突变。(4) 湛江年均气温存在2~3 a的和4~6 a的显著性震荡周期。
汪彪汪彪刘玉国周毅
关键词:全球变暖小波分析
春季华南沿海海-气边界层动力参数的观测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通过对珠江口海岸边近地面边界层的观测资料的研究,发现该海岸带春季大气层结呈中性或近中性状态,强稳定或者强不稳定天气过程较少;摩擦速度不仅和稳定度有关,而且随平均风速呈线性增加,地形引起的扰动对它的离散性影响较大;无因次风速方差满足相似规律并符合"1/3"次方定律,在中性或者近中性条件下,u,v,w3个方向分量的相似函数为常数:3.06、2.56、1.33;湍流强度在风速达到4~6 m/s时最弱,且变化不明显,在自由对流状态(风速小于2 m/s)时湍流发展最旺盛,风速大于6 m/s时随风速增大略有增加,水平分量比垂向分量的增幅明显;海面空气动力粗糙度在距离海面10 m高处风速为3.0 m/s时最小,其与风速成二次曲线关系;中性或近中性条件下拖曳系数平均值为1.180×10-3,与风速的关系在小于4 m/s和大于4 m/s时不同,且有不同的拟合关系式。
黄菲马应生黄健
2006春季珠江口海岸带近地面层湍流结构与热通量的观测研究
近地面大气边界层中热通量的交换(包括陆地与大气、海洋与大气之间)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机制之一,也是陆-气、海-气相互作用的关键环节,尤其是海-气互相作用,随着气象科学的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因此国内外都将对海...
马应生
关键词:热通量
文献传递
2006年春季珠江口海岸带近地面层湍流结构和热通量的观测研究
马应生
文献传递
2006年春季珠江口海岸带近地面层热通量收支的观测研究
2012年
利用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在珠江口岸边2006年3—5月观测的气象资料,用涡动相关法计算了该区域近地面层的热通量(潜热和感热通量),同时分析了海面净辐射和净热通量的一些特征。经分析发现,热通量在观测期内逐月增大,其在5月份的增幅比前两个月更加明显。各个不同时段和天气过程的平均值显示,热通量的交换在此季节内以潜热为主。冷锋入侵时带来的干、冷空气活动引起的水汽蒸发、感热巨变的"脉冲"过程对热通量有较大的影响,观测期内冷空气出现的天数占总观测天数的16.5%,而在冷空气活动期间交换的热通量值占总观测期内的25.6%,其中潜热占17.4%。月平均的海面净辐射和净热通量从3月到4月有一个较大的增幅,净辐射从4月到5月也是增加的,增幅较小,但是净热通量的值在5月反而小于4月,只略高于3月,这归因于5月份热通量的交换能力增强,海水释放的热量增多,使得海洋储存起来的净热通量在5月份反而减少,表明春季该海域储存在海洋中的热量在4月份是最多的。在各月或者季节平均的日变化中,各通量在相同时次的量值都逐月增大。潜热在15时左右达到峰值,感热在9时前后达到最大,感热的最小值发生在夜间而非午间,二者均在夜间比较稳定、少变。海面净辐射与净热通量基本同步变化,都呈单峰型。白天,二者均为正值,且净辐射值大于净热通量值;夜间,二者均为负值,净热通量的绝对值大于净辐射的绝对值。在3—4月的日变化中,净辐射与净热通量之间的差值较小,5月份二者的差值增大,虽然净辐射强度在5月接近4月的值,但是感热和潜热在日变化中的相同时次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使得海洋净支出热量增多。
马应生黄菲黄健王宏
关键词:热通量
西太副高第一次北跳与其后热带气旋的关系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研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5-6月第一次季节性北跳和其之后的第一个热带气旋(TC)生成的关系,利用1980-2015年美国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大气研究中心500hPa高度场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台风研究所发布的最佳路径台风数据,采用统计、气候检验、合成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近2/3的年份里,副热带高压北跳后不到1周就有TC生成;其余年份在副热带高压北跳后,超过2周或更长的时间内无TC生成,而这些年份的气候背景相对比较复杂,但也有规律可循,即在强厄尔尼诺年,副热带高压北跳之后均无TC生成。副热带高压的合成指数显示:副热带高压北跳后无TC生成时,和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偏强、位置偏南等因素有关;副热带高压北跳后有TC生成时,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位置与气候态平均值无明显差异,但脊线和南界5 880gpm等位势高度线在副热带高压北跳后均有明显北抬现象。
刘玉国马应生刘怡然
关键词:热带气旋
“环太平洋”联合军事演习区海面风的统计分析
2015年
为了满足舰艇编队对"环太平洋"联合军事演习相关海区的气象保障需求,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航线和海区的海平面气压场和水平风的特点进行了剖析与诊断,并对夏威夷南、北部海区引发大风的天气形势进行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赤道之间常年存在一个风速较大的风带(5级或以上),它的位置随季节南北移动,冬季强而位置偏南,夏季弱而位置偏北;演习海区常年受夏威夷高压影响,该高压在冬半年至夏半年的转换中逐渐增强,同时高压中心西伸北进;夏威夷南部海区发生大风的频率最高,北部次之,北部海区一般只在强高压主体向南推进时出现大风,而南部海区在一般强度的高压脊作用下,或者在弱高压脊与赤道附近的低值系统配合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大风。
马应生刘立勇张桁正李家林
关键词:海面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