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萍

作品数:13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病理
  • 7篇临床病理
  • 5篇免疫
  • 4篇组织化学
  • 4篇细胞
  • 4篇临床病理分析
  • 4篇免疫组织
  • 4篇免疫组织化学
  • 4篇病理分析
  • 4篇病理学
  • 3篇血管
  • 3篇切片
  • 3篇细胞瘤
  • 2篇染色
  • 2篇肿瘤
  • 2篇纤维性
  • 2篇纤维性肿瘤
  • 2篇临床病理学
  • 2篇临床病理学分...
  • 2篇淋巴

机构

  • 9篇安徽省立医院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合肥市第一人...

作者

  • 13篇顾萍
  • 6篇王晓秋
  • 3篇李传应
  • 3篇翁海燕
  • 2篇王志华
  • 2篇邢晓皖
  • 2篇陈晶晶
  • 2篇丁敏
  • 2篇严军宁
  • 2篇吴海波
  • 2篇周导
  • 1篇彭燕
  • 1篇周航城
  • 1篇徐傲
  • 1篇周荣妹
  • 1篇方雪松
  • 1篇钟文
  • 1篇唐慧
  • 1篇胡闻
  • 1篇詹玛琍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保健...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安徽医药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199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新制作病理切片的探析
2005年
周导顾萍严军宁
关键词:病理切片病理诊断组织蜡块误诊率正确率
上皮样血管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上皮样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预后。方法搜集7例上皮样血管瘤病例,从其病理形态、发病高峰年龄、发病常见部位及男女两性之间发病率的差异对其进行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上皮样血管瘤有4例发生于女性,有5例发生于头面部,1例有随访资料,5个月后复发。结论上皮样血管瘤容易发生于成年女性,头面部高发,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若手术切除不彻底容易复发。
李传应邢晓皖王晓秋顾萍
关键词:上皮样血管瘤临床病理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病理细胞学中的应用
2005年
顾萍周航城
关键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病理细胞学淋巴瘤腹水尿液
Maspin与Ki67在结外鼻型NK/T淋巴瘤中的表达与意义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Maspin及Ki67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4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及11例慢性鼻窦炎组织中Maspin及Ki67的表达。结果:Maspin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呈低表达,Ki67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呈高表达,Maspin与Ki67的表达之间呈负相关。结论:联合检测Maspin及Ki67对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洪飞孙敬武李传应王晓秋陈晶晶顾萍
关键词:MASPINKI67免疫组织化学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PXA)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GCG)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PXA及6例GCG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分析。结果PXA患者组织学特征:肿瘤由巨怪瘤细胞、梭形细胞和泡沫样瘤细胞组成,有丰富的网状纤维及淋巴细胞浸润,坏死和核分裂像少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GFAP、Vim、S-100阳性,呈弥漫性表达,CD34阳性率75%。GCG患者组织学特征:瘤细胞多形性,以巨怪形瘤巨细胞为主,核分裂像和出血坏死多见,网状纤维沿血管周围分布,有淋巴细胞浸润。瘤细胞弥漫性表达Vim、S-100,GFAP灶性阳性,CD34阳性率17%。结论PXA及GCG临床及病理组织形态非常相似,两者鉴别诊断的要点在于有无泡沫样瘤巨细胞、核分裂像、坏死以及CD34、GFAP的表达不同。
翁海燕丁敏王晓秋顾萍方雪松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
睾丸精原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与免疫表型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睾丸精原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进而判断其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情况。方法应用HE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2012年10月-2016年5月)安徽省立医院已确诊的43例精原细胞瘤的病理形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查阅,确诊43例精原细胞瘤包括3种类型,经典型精原细胞瘤37例、精母细胞型精原细胞瘤4例、间变型精原细胞瘤2例。(1)经典型精原细胞瘤肿瘤细胞主要呈片状、小巢状、条索状、微囊状生长,间质纤维血管分割,淋巴样细胞浸润,可见不同程度的肉芽肿性反应;PLAP+,CD117+,CK-,D2-40+,CD30-,AFP-,HCG-,CD34-,抑制素-;(2)精母细胞型精原细胞瘤无明显的肉芽肿性反应,淋巴细胞浸润罕见;PLAP-,CD117少数+,CK-,D2-40-,CD30-,AFP-,HCG-,CD34-,抑制素-;(3)间变型精原细胞瘤可见出血、坏死,瘤细胞异型明显,核分裂像多见。PLAP+,CD117少数+,CK-,D2-40+,CD30-,AFP-,HCG-,CD34-,抑制素-。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精原细胞瘤的组织学结构和免疫表型各具有特征性,正确的分型对于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詹玛琍李传应顾萍王晓秋
关键词:睾丸精原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
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细胞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细胞瘤(SNTHP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SNTHPC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并以6例软组织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作为观察对照。结果 5例SNTHPC中女性4例,男性1例,发病平均年龄54岁;发生于左鼻腔2例,右鼻腔3例。术前症状主要为鼻塞和鼻出血。肿块平均直径2.6 cm。镜下见病变位于黏膜下,瘤细胞密度较大,呈短束状、席纹状或旋涡状排列,其中2例可见细胞致密区和疏松区交替分布的现象。细胞间有较多大小不等的薄壁血管,管腔呈圆形、不规则形或裂隙状,瘤细胞围绕血管生长呈血管外皮瘤样。2例可见少数血管壁玻璃样变性。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梭形,胞质轻度嗜酸性,细胞界限清楚,核轻度异型性,核分裂象1~3个/10HPF,不见非典型核分裂象。均可见细胞间红细胞外渗,3例可见出血;均可见散在分布的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但均未见坏死。免疫组化示瘤细胞vimentin和SMA(+),血管D2-40均(+)。6例SFT vimentin、CD34、CD99和bcl-2(+),2例SMA呈灶性弱(+)。术后随访0.5~2.5年,1例复发。结论 SNTHPC是一种好发于成人鼻腔和鼻窦的少见软组织肿瘤,可局部复发但罕见转移。
吴海波邢晓皖王晓秋王志华顾萍陈晶晶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性肿瘤D2-40
抗酸染色加热方法的改良被引量:1
2005年
顾萍周荣妹
关键词:抗酸染色抗酸杆菌结核杆菌染色过程病理切片改良法
自动组织脱水机应用体会被引量:9
1999年
胡闻顾萍唐慧
关键词:石蜡切片脱水机自动化
Castleman病45例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研究Castleman病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病理科2003年1月—2016年6月诊断的Castleman病45例。结果 45例Castleman病中,透明血管型39例,浆细胞型6例。39例透明血管型滤泡生发中心可见嗜伊红无结构基质,小淋巴细胞围绕成层状"洋葱皮"样结构;滤泡间毛细血管增生可见血管植入生发中心,形成"棒棒糖"结构,6例浆细胞型的生发中心萎缩及套区增宽不明显,无典型的洋葱皮样结构及血管植入现象,滤泡间大量浆细胞浸润,可见毛细血管增生,无明显玻璃样变性。29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随访时间为4~127个月。结论 Castleman病是一种少见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病因尚不明确,预后较佳;该组研究中,未获得死亡病例的记录。
徐傲陈柯王琦顾萍
关键词:CASTLEMAN病免疫组化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