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月光

作品数:12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上颌
  • 4篇锥形束CT
  • 4篇矫治
  • 3篇正畸
  • 3篇托槽
  • 3篇切牙
  • 2篇正畸治疗
  • 2篇直丝弓
  • 2篇前牙
  • 2篇下颌
  • 2篇埋伏
  • 2篇矫正器
  • 2篇矫治器
  • 2篇CBCT
  • 1篇对错
  • 1篇牙槽
  • 1篇牙槽突
  • 1篇牙槽嵴裂
  • 1篇牙合
  • 1篇隐形矫治

机构

  • 8篇南京医科大学
  • 7篇连云港市第一...
  • 2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昆山市中医院
  • 1篇宜兴市人民医...
  • 1篇常州市口腔医...

作者

  • 12篇顾月光
  • 7篇赵春洋
  • 5篇刘可
  • 4篇王林
  • 3篇于剑南
  • 3篇李阳飞
  • 3篇岳莉
  • 2篇王珊
  • 2篇周丹
  • 2篇马俊青
  • 2篇谷妍
  • 2篇张阳
  • 2篇梁晓伟
  • 1篇李琥
  • 1篇倪媛媛
  • 1篇陈国锋
  • 1篇秦晗
  • 1篇倪洁丽
  • 1篇张来健
  • 1篇赵宏

传媒

  • 4篇口腔医学
  • 2篇实用口腔医学...
  • 2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颌尖牙腭侧埋伏阻生的锥形束CT定位诊断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BCT)探讨上颌腭侧埋伏阻生尖牙的埋伏特征及邻牙牙根吸收情况。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上颌尖牙腭侧埋伏阻生的青少年患者22例,获取CBCT三维数据,应用Dolphin imaging 11.0软件,分析腭侧埋伏尖牙的埋伏状况、与邻牙位置关系并分类,观察邻牙牙根的吸收情况。结果 :上颌腭侧埋伏尖牙大多近中、腭向倾斜阻生,近中异位以Ⅰ类和Ⅳ类较为多见,分别占30.8%和38.5%;近中倾斜角度多在53.8°~68.5°,腭侧异位距正中矢状面多在5.4~8.4 mm。年龄越大,上颌腭侧埋伏尖牙近中腭向异位越远,近中倾斜角度越大。84.6%的相邻侧切牙及19.2%的中切牙牙根与埋伏尖牙接触;50%的相邻侧切牙及15.4%的邻中切牙牙根吸收,相邻侧切牙吸收多位于根尖1/3,而相邻中切牙吸收多位于根中1/3;相邻切牙牙根吸收概率与腭侧埋伏尖牙与切牙间的最小距离呈反比关系。结论:CBCT能在三维方向诊断上颌尖牙埋伏状况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准确判断邻牙根吸收情况,准确测量埋伏尖牙倾斜度及埋伏深度,为上颌腭侧埋伏尖牙的治疗提供指导。
于剑南顾月光赵春洋刘可莫仕成李琥潘成琼王林
关键词:上颌尖牙锥形束CT
比较传统树脂和流体树脂在无托槽隐形矫治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比较传统树脂和流体树脂这两种树脂材料制作的附件在无托槽隐形矫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连云港市口腔医院2019年至2020年无托槽隐形矫治患者22例,共232个附件,比较传统树脂和流体树脂这两种树脂材料制作附件的操作时间差异,并比较粘结当时和粘结一年后附件缺损、附件脱落方面的差异及不同附件形态和不同牙位间脱落率间的差异。结果流体树脂制作的附件在操作时间方面短于传统树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粘结当时及粘结一年后,优化附件的脱落率低于传统附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粘结当时,前牙附件脱落率低于后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托槽隐形矫治中,使用流体树脂制作的附件较适用于临床;临床选择附件时尽量选择优化附件;在粘结附件时,后牙区模板可以剪断以减少后牙附件脱落。
顾月光岳莉李雷王笑辰倪洁丽郭舒瑜张阳
关键词:隐形矫治流体树脂正畸
锥形束CT数字成像分析牙槽嵴裂植骨修复的成骨效果被引量:5
2016年
背景:牙槽嵴裂患者植骨后骨存量目前多使用二维影像进行分析测量,结论误差较大。目的:探讨锥形束CT评价牙槽嵴裂植骨后6个月成骨效果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5例单侧完全性牙槽嵴裂的患者,进行牙槽嵴裂髂骨移植,6个月后采用锥形束CT进行观察。结果与结论:牙槽嵴裂骨移植后,唇侧牙槽骨保存量较腭侧高;另外中切牙裂隙侧与正常侧的牙槽骨厚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尖牙缺隙侧与正常侧牙槽骨厚度在距离牙槽嵴顶0 mm处的牙槽骨厚度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余部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牙槽嵴裂骨移植时腭侧支持骨少于唇侧,缺隙侧中切牙的支持骨也不理想,从而为牙槽骨移植和正畸治疗牙齿移动提供依据。
顾月光张来健秦晗徐宏志李阳飞
关键词:牙槽突切牙牙槽嵴裂植骨锥形束CT
自锁托槽在对错颌畸形患者进行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18年
目的 :探讨自锁托槽在对错颌畸形患者进行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接受正畸治疗的65例错颌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自锁组(33例)和传统组(32例)。为自锁组患者采用自锁托槽进行正畸治疗,为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矫正器进行正畸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其上下颌牙弓周长的变化情况。结果 :自锁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3.94%)高于传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1.88%),P <0.05。治疗后,自锁组患者上下颌牙弓的周长均短于传统组患者,P <0.05。结论 :自锁托槽在对错颌畸形患者进行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起到较好的扩弓作用。
岳莉杨宝贵梁晓伟李阳飞周丹顾月光
关键词:自锁托槽正畸治疗矫正器
控根辅弓对上颌切牙转矩疗效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控根辅弓对直丝弓矫治器患者的上颌切牙转矩效果。方法:选择22例安氏Ⅱ1拔牙矫治的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在精细调整阶段配合控根辅弓对过度直立或内倾的上颌切牙进行正转矩。按主弓丝不同分为2组,14例主弓丝为0.46 mm×0.64 mm的不锈钢方丝,8例主弓丝为0.46 mm的不锈钢圆丝。对22例上颌切牙转矩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例上颌切牙转矩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显示,1-SN、UIa-NA值增加(P<0.01),控根辅弓对上切牙的正转矩效果明显;转矩的时间,主弓丝为圆丝上颌切牙转矩快于主弓丝为方丝,P<0.05。结论:在直丝弓矫治的精细调整阶段,配合前牙控根辅弓,是对内收后过度直立或舌倾的上颌切牙实现转矩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秦燕军顾月光刘可于剑南沈云娟赵宏赵春洋
关键词:转矩上颌切牙直丝弓矫治器
下颌垫配合头帽牵引矫治替牙期前牙反16例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下颌垫矫治器配合头帽颏兜牵引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的机制。方法选择临床16例替牙期前牙反患者,使用下颌垫矫治器配合头帽颏兜牵引。结果经过6~11个月的治疗,下颌垫矫治器配合头帽颏兜牵引,16例替牙期前牙反解除。L1-NB、IMPA、SNB减小,有统计学差异(P<0.01),Y-axis、MP-SN、Co-S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下颌垫矫治器配合头帽颏兜牵引,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的机制是内收下前牙,下颌向后移动及顺时针旋转,同时释放了上颌及上前牙向前的生长力。
潘平王珊顾月光赵春洋
关键词:替牙期
主动、被动自锁托槽摩擦力的meta分析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主动自锁托槽与被动自锁托槽摩擦力的大小。方法检索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Google文献检索、中国期刊网(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数据库,搜集从建库至2011年9月公开发表的关于主动、被动自锁托槽摩擦力的随机对照实验。利用Revman4.2软件及Stata 7.0软件对纳入meta分析的研究进行定量分析,以评价主动、被动自锁托槽与不锈钢丝结合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结果有6项研究适合做meta分析。结果显示:主动、被动自锁托槽在与圆丝结合时,摩擦力的大小没有统计学差异;而与不锈钢方丝结合时主动自锁托槽的摩擦力大于被动自锁托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矫治初期,主动、被动自锁托槽摩擦力没有统计学差异,而在矫治后期,主动自锁托槽摩擦力大于被动自锁托槽。
顾月光赵春洋马俊青张彦王林
关键词:摩擦力META分析
导弓式可摘矫治器矫治乳前牙反机制的探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导弓式可摘矫治器矫治乳前牙反的机制。方法 37例3.5~5.0岁乳前牙反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使用导弓式可摘矫治器,18例,另一组使用垫式可摘矫治器,19例。结果导弓式可摘矫治器戴用组反纠正快于垫矫治器组,经t检验P<0.05;导弓式可摘矫治器组除上前牙唇倾,下前牙舌倾、下颌后移较垫式可摘矫治器组明显。结论导弓式可摘矫治器矫治乳前牙反的机制是推上前牙唇倾、引导下前牙舌倾,荡下颌向后,缩短了治疗时间。
陈国锋顾月光刘可赵春洋
关键词:前牙反牙合乳牙
成人骨性Ⅲ类颜面部不对称上颌骨三维特征的CBCT探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成人骨性Ⅲ类颜面部不对称患者上颌骨的三维特征。方法:选取正畸临床成人骨性Ⅲ类患者62名,按照颏点的偏离程度分为颜面部不对称组(n=30)和颜面部对称组(n=32)。62名患者拍摄CBCT,采用Dolphin 11.0对骨组织进行三维重建,描记上颌骨20个骨性结构特征的标志点,测量分析35个变量。结果:相对于颜面部对称组,在颜面部不对称组内,偏斜侧所有测量项目在水平向上与非偏斜侧均有明显差异(P<0.05),矢状向上仅颧牙槽嵴点与非偏斜侧有明显差异(P<0.05),冠状向上偏斜侧与非偏斜侧无明显差异。结论:成人骨性Ⅲ类颜面部不对称患者上颌骨主要表现为水平向的不调,且偏斜侧的位置较高,这是生物体在生长型、环境因素尤其是口颌系统的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在水平向量上失代偿,而在另一些向量上发生了补偿。
刘可谷妍赵春洋于剑南顾月光王林
关键词:上颌骨锥形束CT
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对患者进行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 :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对患者进行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传统组和种植体组。为传统组患者使用直丝弓金属托槽矫正器进行口腔正畸治疗,为种植体组患者使用微型种植体支抗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磨牙位移的距离、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种植体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传统组患者,其磨牙位移的距离小于传统组,其上中切牙倾角差及上中切牙凸距差均大于传统组患者,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传统组患者,P <0.05。结论 :使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对患者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矫正其牙列拥挤、牙弓前突的情况,且不易引发不良反应。
岳莉梁晓伟李阳飞周丹顾月光
关键词:口腔正畸微型种植体支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