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小儿
  • 4篇儿童
  • 2篇十二指肠
  • 2篇十二指肠黏膜
  • 2篇双糖酶
  • 2篇肽酶
  • 2篇黏膜
  • 2篇胃肠
  • 2篇胃镜
  • 2篇内镜
  • 2篇扩张术
  • 2篇肠黏膜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幽门狭窄
  • 1篇蔗糖
  • 1篇蔗糖酶
  • 1篇诊治
  • 1篇治疗小儿
  • 1篇乳糖酶

机构

  • 8篇广州市儿童医...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作者

  • 9篇区文玑
  • 9篇潘瑞芳
  • 9篇霍笑和
  • 9篇黄海
  • 8篇陈宝心
  • 8篇龚四堂
  • 8篇何婉儿
  • 7篇耿岚岚
  • 7篇刘丽英
  • 5篇陈佩瑜
  • 2篇林燕芬
  • 2篇梁文青
  • 2篇谢静
  • 2篇梁文清
  • 2篇王凤华
  • 2篇叶丽萍
  • 1篇林颂华
  • 1篇郑秀霞

传媒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胃镜在小儿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龚四堂区文玑潘瑞芳耿岚岚何婉儿黄海梁文青陈佩瑜陈宝心林颂华刘丽英霍笑和林燕芬谢静
该项目是针对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热点与难点问题,利用胃镜进行了相应的临床和基础研究。①国内较系统地探讨了小儿急性胰腺炎经鼻空肠置管早期肠内营养的方法,为该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②国内儿科首先开展了胃镜直视下幽门狭窄球囊扩张...
关键词:
关键词:小儿上消化道疾病胃镜检查微创方法内镜下治疗
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诊治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5例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胃肠镜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内镜下胃肠黏膜呈充血、糜烂为主,病理检查胃肠黏膜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25个/HP)。饮食疗法和抗过敏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存在多样性,无特异性,饮食疗法和抗过敏治疗效果良好。
陈佩瑜区文玑黄海何婉儿梁文清耿岚岚潘瑞芳刘丽英陈宝心霍笑和龚四堂
关键词: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儿童十二指肠黏膜纹状缘肽酶活性的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儿童年龄、性别及其十二指肠黏膜绒毛形态与纹状缘氨基肽酶N(APN)、二肽氨基肽酶IV(DPPIV)、氨基肽酶A(APA)和膜Gyl-Leu肽酶活性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3月—10月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儿童医院264例患儿进行胃镜下取十二指肠降段黏膜活检,标本分别作组织学检查和肽酶活性测定。结果绒毛萎缩组APN、DPPIV活性均低于正常组。DPPIV活性与年龄呈负相关。APN、APA和Gyl-Leu肽酶活性与年龄因素无关。四种肽酶活性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纹状缘氨基肽酶APN、DPPIV及二肽酶Gyl-Leu肽酶的活性与绒毛形态有关,而Gyl-Leu肽酶及APA活性不受绒毛形态改变的影响。DPPIV活性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
叶丽萍龚四堂区文玑黄海何婉儿潘瑞芳耿岚岚陈佩瑜刘丽英陈宝心霍笑和
关键词:肠黏膜肽酶
迁延性慢性腹泻病患儿回肠末端纹状缘肽酶及双糖酶活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测定迁延性慢性(迁慢性)腹泻病患儿回肠末端纹状缘肽酶及双糖酶活性水平,探讨回肠末端黏膜组织学形态与纹状缘肽酶、双糖酶活性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结肠镜检查患儿回肠末端黏膜标本行病理学检查,以迁慢性腹泻病及非腹泻病组患儿为观察对象,两组中病理学检查为慢性炎症者为慢性炎症组,余为黏膜正常组。非腹泻病组中病理学检查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测定回肠末端黏膜标本中纹状缘肽酶和双糖酶活性水平。结果2007年7月至2008年3月在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儿童医院共收集到27例回肠黏膜标本,光镜下见其绒毛形态均正常,病理学检查10/27(37.0%)例有慢性炎症。迁慢性腹泻病组纹状缘肽酶及双糖酶活性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炎症组纹状缘肽酶及双糖酶活性水平与黏膜正常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肠末端黏膜绒毛正常的迁慢性腹泻病患儿,其纹状缘肽酶及双糖酶活性水平无明显变化。慢性炎症且绒毛正常的回肠末端黏膜,其纹状缘肽酶活性及双糖酶无明显变化。
叶丽萍龚四堂区文玑黄海何婉儿潘瑞芳耿岚岚陈佩瑜刘丽英陈宝心霍笑和王凤华郑秀霞
关键词:腹泻双糖酶
胃镜直视下球囊扩张术治疗小儿食管狭窄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探讨胃镜直视下球囊扩张治疗小儿食管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2例食管狭窄患儿,其中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7例、先天性食管狭窄3例、腐蚀性炎性狭窄2例,年龄5~59个月,在静脉复合麻醉和气管插管下,通过胃镜直视用控制辐射状扩张(CRE)三级扩张球囊行食管狭窄扩张。观察术后腹痛、黑便、呕吐的发生,同时随访术后3~12个月恢复饮食种类,狭窄口大小、营养情况。结果12例共进行22次扩张,19次成功,3次术后出现并发症,扩张成功率为86%。12例中,3例扩张失败,9例扩张成功、症状改善,有效率为75%。扩张前狭窄口直径2~8mm,3—12个月后复查胃镜和随访,狭窄口直径9~13mm,8例可进食固体食物、营养状况改善。结论CRE三级食管球囊行食管狭窄扩张治疗,操作简单、效果确切,食道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扩张效果较好。
耿岚岚龚四堂黄海何婉儿区文玑潘瑞芳霍笑和陈宝心
关键词:食管狭窄气囊扩张术儿童
广州地区儿童十二指肠黏膜双糖酶活性检测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儿童十二指肠降段黏膜乳糖酶、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与降段黏膜绒毛形态的关系,初步探讨广州地区儿童十二指肠黏膜双糖酶活性水平。方法收集140名儿童的十二指肠降段黏膜,采用改良的Dahlqvist法检测乳糖酶、蔗糖酶、麦芽糖酶活性,并行十二指肠黏膜绒毛组织学检查。结果①140例中110例绒毛形态正常,30例绒毛形态呈部分萎缩,无绒毛完全萎缩病例。②绒毛部分萎缩组乳糖酶、蔗糖酶、麦芽糖酶活性低于绒毛正常组(P<0.001)。③110例绒毛形态正常儿童十二指肠黏膜的双糖酶活性水平为乳糖酶几何均数、95%可信区间、最小值分别为19.91、16.76~23.56、3.22(U/g),蔗糖酶为72.96、62.99~91.70、15.48(U/g);麦芽糖酶为331.13、282.49~388.15、61.62(U/g)。结论十二指肠降段黏膜的双糖酶活性与黏膜绒毛的组织学形态有关,绒毛萎缩可引起双糖酶活性的降低。
谢静龚四堂区文玑王凤华潘瑞芳黄海何婉儿耿岚岚梁文清陈佩瑜刘丽英陈宝心霍笑和
关键词:乳糖酶蔗糖酶麦芽糖酶十二指肠儿童
广州地区患儿感染幽门螺杆菌vacA、cagA及iceA基因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患儿感染幽门螺杆菌(Hp)的 vacA、cagA、iceA 的基因亚型和优势基因亚型。方法 105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儿的胃窦处取3块胃黏膜,分别进行快速尿素酶反应、病理检查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抽提胃黏膜基因组 DNA,用11对引物,检测 Hp ureA、vacA、cagA和 iceA 基因,分析 Hp vacA、cagA、iceA 基因亚型。结果快速尿素酶反应、病理检查和 PCR 三者均阳性的标本52例,其中感染 Hp vacA s1as1c/m2、s1as1c/m1T 亚型菌株的阳性率分别是82.7%(43/52)、9.6%(5/52),m 区不能分型占7.7%(4/52),Hp vacA s1as1c/m2与其他基因亚型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 vacA s1a 和 s1c 亚型总是同时检出,未发现 Hp vacA s1b、s2、m1亚型。Hp cagA^+菌株检出率是90.4%(47/52),cagA^-菌株检出率9.6%(5/5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iceA1亚型菌株单独检出率78.8%(41/52),Hp iceA2亚型菌株单独检出率是1.9%(1/52),Hp iceA1和 iceA2亚型均阳性是3.8%(2/52),iceA1和 iceA2亚型均阴性的比率是15.4%(8/52),Hp iceA1亚型阳性率与其他基因亚型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p 的 vacA s1as1e/m^2、cagA^+、iceA1亚型是广州地区患儿感染的 Hp 的优势基因亚型,Hp vacA s1as1c/m^2、cagA^+和 iceA1基因组合是广州地区患儿感染的 Hp 的优势基因亚型组合。
林燕芬龚四堂区文玑潘瑞芳黄海何婉儿刘丽英霍笑和陈宝心
关键词:螺杆菌感染细菌蛋白质类
内镜直视下儿童幽门扩张术的护理配合
2007年
目的:总结内镜直视下儿童幽门扩张术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05-2006年到我院行胃镜直视下幽门扩张术的患儿15例,共47例次,在胃镜直视下进行三级球囊幽门扩张治疗,并配以适当的护理。结果:46例次患者均可以成功进入幽门并作幽门扩张,效果确切,每例扩张程度不等,没有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次幽门附近出现针尖大小穿孔,并转往外科作修补术,术后幽门扩大程度不受影响。结论:在适当的护理配合下,内镜直视下幽门扩张术的治疗得到更好的完成。
霍笑和耿岚岚区文玑黄海何婉儿刘丽英潘瑞芳
关键词:胃肠内窥镜扩张术护理
小儿胃窦或幽门溃疡形成幽门狭窄22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胃窦或幽门口(或幽门管)溃疡形成幽门狭窄的临床特点、病因,及时诊断、治疗。方法:总结22例胃窦或幽门口(或幽门管)溃疡形成幽门狭窄患儿的首发表现、伴随症状、主要体征、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检查的特点极其...
梁文青区文玑龚四堂潘瑞芳何碗儿黄海陈宝心霍笑和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