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鑫

作品数:76 被引量:224H指数:9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0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0篇食管
  • 19篇内镜
  • 15篇黏膜
  • 10篇胃黏膜
  • 9篇细胞
  • 7篇食管反流
  • 7篇胃食管
  • 7篇胃食管反流
  • 7篇反流
  • 7篇BARRET...
  • 6篇蛋白
  • 6篇食管反流病
  • 6篇食管下段
  • 6篇肿瘤
  • 6篇胃癌
  • 6篇胃肠
  • 6篇胃食管反流病
  • 6篇卫星细胞
  • 6篇干细胞
  • 5篇手术

机构

  • 71篇天津医科大学...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内蒙古医学院...
  • 2篇天津市环湖医...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保定市第一医...
  • 1篇天津市北辰医...

作者

  • 76篇陈鑫
  • 60篇王邦茂
  • 12篇郑忠青
  • 10篇姜葵
  • 9篇刘文天
  • 9篇王涛
  • 9篇惠洋洋
  • 8篇李姝
  • 5篇焦国慧
  • 5篇王淑玲
  • 4篇牛海静
  • 4篇赵威
  • 3篇张文治
  • 3篇苏心
  • 3篇王彬
  • 3篇俞清翔
  • 3篇张玉洁
  • 2篇曹海龙
  • 2篇张莉莉
  • 2篇邓宝茹

传媒

  • 12篇世界华人消化...
  • 8篇中华消化内镜...
  • 7篇中华消化杂志
  • 4篇中华内科杂志
  • 4篇国际消化病杂...
  • 4篇医师在线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胃肠病学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开卷有益(求...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华医学会2...
  • 1篇The 14...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球囊减肥术在肥胖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肥胖症已日益成为一种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和公共卫生的医疗问题。临床上有多种治疗肥胖症的方法,但多数效果不理想或术后并发症较多。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生物球囊减肥术在肥胖症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治疗效果也在不断提高。其具有传统外科减肥手术所不具备的安全、无创、简便、并发症较少等优点。此文就生物球囊减肥术在肥胖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朱兰平郭俊怡陈鑫王邦茂
关键词:肥胖症内镜
结直肠锯齿状腺瘤与传统腺瘤的内镜表现和病理学特征比较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通过分析结直肠锯齿状腺瘤(SA)和传统腺瘤的内镜和病理学特征的差异,加强对SA的认识。方法比较2008年6月至2013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检出的80例SA和160例传统腺瘤的一般情况、内镜表现和病理学特征。结果SA患者平均年龄比传统腺瘤患者小[(57.5±13.8)岁和(62.3±12.2)岁,P=0.0038],而男女性别构成,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镜特征方面,SA主要发生于直乙结肠(60%),传统腺瘤好发部位为直乙结肠(45%)、升结肠(20%)和降结肠(19%),两组病变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镜形态分型(隆起型及表面型)和腺瘤大小方面比较,两组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学方面,SA具有独特的锯齿状结构,传统腺瘤为管状、管状绒毛状和绒毛状结构。传统腺瘤的低级别瘤变率高于SA(P〈0.05),但sA仍有约1.9%的局部恶变率。结论sA与传统腺瘤在年龄、发生部位和病理学特征方面存在差异,是一种独特的腺瘤类型,有一定恶变潜能,应引起临床和内镜医师的高度重视。
李姝王邦茂徐东波王涛陈鑫方维丽刘文天
关键词:结直肠锯齿状腺瘤结肠镜检查病理学
Cdx2 LI-CD和p63在Barrett食管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Cdx2、LI-CD和p63在Barrett食管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随机选取胃镜下食管黏膜10例、食管炎组织标本20例和Barrett食管组织标本22例。进行Cdx2、LI-CD和p63免疫组化染色,对不同组织中上述指标的表达情况以及Barrett食管中Cdx2与LI-CD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Cdx2、LJ-CD在正常食管黏膜和食管炎组织中均无表达,在Barrett食管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4%(19/22)和77.3%(17/22),并且二者在Barrett食管中的表达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750,P<0.01)。p63在肠化生组织中没有表达。在部分柱状上皮化生的组织中,有少量p63蛋白表达。结论:Cdx2和LI-CD蛋白在Barrett食管组织中异位表达,可作为Barrett食管的早期标志;在Bar-rett食管中二者表达具有相关性。p63在Barrett食管中下调表达。p63和Cdx2等基因可能参与了Barrett食管的发生。
陈鑫王邦茂李麟邓宝茹李姝
关键词:CDX2肝肠钙粘连蛋白P63BARRETT食管
成年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原代培养及鉴定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探讨骨骼肌卫星细胞体外培养、鉴定的方法。方法 :采用I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两步消化法分离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 ,经差速贴壁法纯化后 ,在培养液中进行培养 ,观察不同血清浓度下 ,卫星细胞生长融合的情况。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 ,利用结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鉴定肌卫星细胞。结果 :细胞经过两步消化和差速贴壁后 ,纯度在90%以上 ,在生长培基中 ,细胞分裂增生 ;在融合培基中 ,细胞发生融合 ,形成肌管。结论 :成年大鼠肌卫星细胞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可增生或分化。
王邦茂陈鑫张文治苏心
关键词:骨骼肌卫星细胞体外培养
基于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与气体容积积分检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肠道气体量的比较研究
2023年
目的比较基于气体容积积分(GVS)法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联合计算公式法(以下简称CT法)检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肠道气体量的差异。方法纳入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FD患者27例(FD组),同期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体检中心数据库的健康对照者30例(健康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同时完善立位腹部X线和全腹部CT检查。分别运用GVS法和CT法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以及FD亚型[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型、上腹痛综合征(EPS)型、PDS重叠EPS型]患者间的胃肠道气体量。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基于GVS法,FD组胃腔、小肠、结直肠气体量分别为0.04±0.01、0.06±0.01、0.06±0.01,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04±0.01、0.05±0.01、0.05±0.01,FD组的小肠和结直肠气体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8、4.40,P=0.001、<0.001);PDS型、EPS型、PDS重叠EPS型3个FD亚型患者的胃腔、小肠、结直肠气体量分别为0.04±0.01、0.04±0.01、0.05±0.00,0.06±0.01、0.06±0.01、0.05±0.00,0.06±0.01、0.06±0.01、0.06±0.01,各亚型间的胃腔、小肠和结直肠气体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于CT法,FD组胃腔、小肠、结直肠气体量分别为(17090.89±4437.40)、(32597.53±7865.86)、(49010.20±12972.42)mm^(3),健康对照组胃腔、小肠、结直肠气体量分别为(13424.43±5211.86)、(33567.93±9157.23)、(39036.22±6343.27)mm^(3);FD组的胃腔和结直肠气体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4、3.75,P=0.006、0.001);PDS型、EPS型、PDS重叠EPS型3个FD亚型患者的胃腔、小肠、结直肠气体量分别为(18464.03±4088.57)、(14560.97±3771.26)、(16806.17±4299.60)mm^(3),(31820.79±7022.77)、(30604.84±8343.10)、(37140.05±8276.58)mm^(3),(47447.66±14047.00)、(49645.73±9527.73)、(51181.96±16836.97)mm^(3),PDS型患者的胃腔气体量高于EPS型,差异
王彬赵威张莉莉晋弘陈鑫汪毅王邦茂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
早期食管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辅助治疗人群的预测模型
2022年
背景早期食管病变在无明显转移或浸润时均可以首选内镜下治疗,尤其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然而术后非治愈性切除、复发或转移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可能需要追加手术或放化疗等辅助治疗.目的分析ESD治疗早期食管病变后需要追加手术或放化疗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治愈性切除对追加辅助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因T1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行ESD者,随访患者术后复发、转移以及辅助治疗的情况,并建立辅助治疗人群选择的预测模型.结果患者年龄、病灶环周比例、镜下大小与ESD术后非治愈性切除相关(P<0.05),而且环周比例>2/3(OR=7.958,P=0.007)是独立危险因素.治愈性/非治愈性切除者中分别有2例/10例追加了手术或放化疗,即不论是否为治愈性切除均有辅助治疗者.年龄、环周比例、病灶抬举情况、分化情况、脉管侵袭、浸润深度等与ESD术后需要辅助治疗相关(P<0.05),年龄≥70岁(OR=4.210,P=0.049)、病灶抬举不良(OR=18.171,P=0.047)、浸润至SM2层(OR=38.781,P=0.012)是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64(95%CI:0.766-0.962),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95.8%和75.0%,校准曲线、决策曲线、Hosmer and Lemeshow检验(χ^(2)=1.5954,P=0.991)等显示该模型预测价值尚可.结论T1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者在ESD术后不能仅靠病理为非治愈性而追加手术或放化疗,而应结合患者情况、内镜表现及术后病理等综合评估.
古丽斯坦·阿布拉宋文轩刘航任祥凤陈鑫
关键词:癌前病变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列线图
双气囊内镜检查在小肠疾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附344例报告)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研究双气囊内镜(DBE)检查在小肠疾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纳入2006年3月-2014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诊的怀疑小肠病变的3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表现的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和黑便等,对所有患者实施DBE检查,344例患者行DBE检查397次。结果 (1)检查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4.53%;检查后344例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2)除214例经DBE检查出阳性结果外,另外130例患者经DBE检查呈阴性的患者,经胶囊内镜和小肠CT扫描方法共同诊断为小肠病变的患者28例,剩余102例患者小肠检查未见明显病变,本次研究中DBE的漏诊率为8.13%,其中以息肉、血管畸形病灶为主;(3)344例患者中共有242例患者确诊患有小肠疾病,其中以肿瘤、溃疡和息肉疾病为主,且肿瘤和溃疡疾病的DBE检查率均大于小肠息肉疾病的DBE检查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BE检查是小肠疾病诊治中较为安全有效的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梁艳旭张洁朴美玉李姝郑忠青陈鑫刘文天李树华
关键词:双气囊内镜小肠疾病
应用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症
目的 探讨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症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1月确诊为上消化道早期癌患者的临床资料.ESD的主要步骤:内镜染色确定病变边界;标定边界;黏膜下注射;沿标...
郑忠青刘文天吕宗舜王涛陈鑫焦国慧王邦茂
杯状细胞在Barrett食管疾病进展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我国Barrett食管临床病理特征和杯状细胞数与Barrett食管异型增生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接受胃镜检查发现并经病理确诊的453例Barrett食管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比较伴或不伴杯状细胞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对伴杯状细胞的Barrett食管病理切片进行过碘酸希夫反应(PAS)染色,比较杯状细胞数、杯状细胞阳性隐窝数与Barrett食管异型增生的关系。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453例Barrett食管患者中,男251例(55.4%),女202例(44.6%)。伴杯状细胞的Barrett食管患者218例,男128例(58.7%),女90例(41.3%),发病年龄为(60.6±11.9)岁,发病年龄高峰为60~69岁;内镜下形态主要以全周型为主[58.2%(127/218)]。不伴杯状细胞的Barrett食管患者235例,男123例(52.3%),女112例(47.7%),发病年龄为(56.1±14.4)岁,发病年龄高峰为50~59岁;内镜下形态主要以全周型为主[40.0%(94/235)]。伴杯状细胞Barrett食管的异型增生发生率高于不伴杯状细胞的Barrett食管患者[75.7%(165/218)比37.0%(87/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501,P<0.01)。PAS染色结果发现,杯状细胞可被染为紫红色,轻度异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杯状细胞数、总隐窝数、杯状细胞阳性隐窝数、杯状细胞阳性隐窝比例均高于中度异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患者[分别为95.50±40.56比40.00±13.34,21.00±8.31比11.83±2.92,16.50±6.17比7.50±2.47,0.79±0.42比0.63±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03、-3.605、-4.690、-4.340,P均<0.01)。结论Barrett食管异型增生可能与杯状细胞的出现有关,杯状细胞的减少或消失或许提示Barrett食管疾病的进展。
惠洋洋朱兰平李变霞王赛宇杨波赵经文张玉洁陈鑫王邦茂
关键词:BARRETT食管杯状细胞异型增生食管腺癌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肝组织活检的实验研究
<正>目的初步探讨利用现有内镜器械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技术进行内镜直视下肝脏活组织检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3头小型雌性猪模型,麻醉后经胃镜于胃体前壁用针刀逐层切开胃壁,再用扩张气囊扩大通道,将胃镜送入腹...
郑忠青王邦茂刘文天陈鑫俞清翔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