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胜

作品数:16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文化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9篇教育
  • 6篇清末
  • 5篇士人
  • 4篇士人心态
  • 2篇新教
  • 2篇新教育
  • 2篇新式教育
  • 2篇阅读札记
  • 2篇札记
  • 2篇日记
  • 2篇私塾
  • 2篇清代
  • 2篇清末民初
  • 2篇乡村
  • 2篇乡村教育
  • 2篇民初
  • 2篇教育变革
  • 2篇教育冲突
  • 2篇科举
  • 1篇的士

机构

  • 16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6篇陈胜
  • 5篇田正平
  • 1篇李敏

传媒

  • 2篇教育研究
  • 2篇煤炭高等教育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吕梁高等专科...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 1篇教育学报
  • 1篇吕梁学院学报
  • 1篇教育史研究
  • 1篇中国教育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尴尬的转变——清末民初乡村教育变革的困境被引量:4
2011年
20世纪初,在国家政权力量的推动下,新教育进入乡村社会,由此开始了中国乡村教育早期现代化进程。新教育严重冲击了以私塾为主体的传统教育,扰乱了乡民的日常生活,引起了乡村教育利益的大变动。围绕着新教育,乡村社会矛盾重重,冲突不断。这使得新教育长期无法得到乡村社会的普遍认同,乡村教育发展乏力。乡村教育冲突还导致乡村文化断裂,乡村社会整合能力严重下降,乡村社会危机加剧。清末乡村教育的转型受到很多人的批评与质疑,引发了人们关于中国乡村教育发展方向的讨论。
陈胜
关键词:新教育私塾
乡绅日记中的清末教育变革——基于士人心态的考察被引量:2
2011年
20世纪初,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式教育。对于这场教育变革,不同的士子有着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做出不同的评价。这一教育变革也影响到他们的教育活动的选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通过调适,积极参予到教育变革之中;另一部分人却迟迟无法走出教育变革的影响而处处感到不适,与新式教育始终存在着某种隔膜。教育变革下士子心态的多样化,说明近代士子阶层的分化不仅表现在经济、政治等层面,也反映在他们的心理世界之中。士子心态分化的情况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考察中国近代教育转型的有益视角。
陈胜
关键词:士人心态
“救国千万事,造人为最要”——胡适《留学日记》阅读札记被引量:4
2011年
一部近80万字的《留学日记》详细记录了1910年至1917年胡适留学美国期间的生活、学习和所思所想。胡适认为,"救国千万事,造人为最要",而"树人之道,端赖教育"。教育救国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办好中国自己的大学,特别是一流大学。在归国后的近半个世纪里,胡适几乎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文化教育科学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在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陈胜田正平
关键词:教育救国
教育负担与清末乡村教育冲突被引量:12
2008年
教育冲突是清末乡村教育领域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学界一般认为,教育经费增收造成的经济负担加重是乡村教育冲突产生的最重要原因。然而,从清末乡村教育负担的实际情况来看,新式教育给乡村社会造成的经济压力非常有限。教育经费之所以屡屡引发教育冲突事件,主要是由于清末乡村教育财政制度的不健全导致经费分摊中的实际不公平,地方绅士在经办教育经费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腐败现象,地方政府与官员在教育财政政策中缺位造成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之间缺乏必要的缓冲,以及这种新财政体制对传统农民的心理和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强烈冲击等几个原因。因此,新式教育要想真正扎根于乡村社会,不仅需要双方都做出适当调适,也必须发挥其社会改造作用,促进乡村社会的现代转型。
田正平陈胜
关键词:乡村教育教育冲突新式教育
一项备受争议的教育制度——清末学堂奖励出身制度述评被引量:2
2011年
学堂奖励出身制度是清末教育变革的产物。从其诞生伊始,新教育即面临着严重的生源和认同危机。为鼓励兴学和就学行为,清政府对高等小学以上的学堂毕业生进行某种出身奖励。学堂奖励出身制度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清末新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清末以来的学风等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陈胜
关键词:新教育科举
横看成岭侧成峰:乡村士人心中的清末教育变革图景——以《退想斋日记》和《朱峙三日记》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9
2011年
以废科举、兴学校为中心的清末教育变革给那些生活在旧教育体制之下士人带来巨大的冲击。不同的士人对这场变革有着不同的体验:一些士人认为这是一条富民强国的正确之路,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其中;另外一些士人则认为教育变革搅乱了传统社会的思想和价值观,破坏了乡村社会的秩序,他们情绪低落、牢骚满腹,对新式教育极力攻击。士人们不同的体验和表现既与他们生活的区域等客观环境有关,也与他们的个人经历、心态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们的教育体验是他们主观构建的结果。这种建构与乡村士人的个性、原有知识结构、遭受挫折的忍耐力等因素密切相关。清末教育大变革中士人心态的变化及其影响,不仅可以为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提供有益的视角,而且也应当成为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陈胜田正平
关键词:《退想斋日记》士人心态
清代中前期女教箴书中的身体规训--以《五种遗规》为中心
2021年
自明代后期以降,商品经济的发展,世俗文化的流传,追求个人解放和情欲合理性的阳明后学思想的崛起,给传统理学约束下的女性身体观带来了巨大冲击,女子身体观及其身体管控日渐松动。这种情况引起了一批以“救世”为理想的官僚精英的忧虑与不安。清代中前期,大批以女子为阅读和规训对象的女教箴书出现,反映出广大精英阶层矫正这种女子身体变化的一种巨大努力。陈宏谋是一位深怀“救世”意识的官僚。由他组织编写的《五种遗规》一书是清代中前期女教箴书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书中除了对女子节孝贞坚等修身观的道德教化外,以较多的篇幅强调对女子身体的礼仪规范与身体规训。本文以《五种遗规》为中心,从女性身体的观念、女性身体的塑造、女性身体的空间边界等几个方面,探讨清代中前期女教箴书中身体规训的问题。
陈胜李敏
关键词:清代中前期身体规训
士人心态与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困境
2012年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从一开始就受到士人心态的严重影响。一部分士人思想保守、思维僵化,在时代已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仍然固守传统,拒绝接受传统教育的任何变化。另一部分士人虽然意识到教育变革的必然性,但迫切追求"富强"的心理,再加上过度的自我心理约束,使他们在教育变革上顾虑重重。这两种心态都对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产生了消极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困境与晚清士人心态有很大关系。文章力图从19世纪下半叶士人心态的视角,考察心态问题对晚清教育变革的影响,以加深对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认识和理解。
陈胜
关键词:士人心态
走向革命:一位士子在晚清教育变革中的心路历程——以《朱峙三日记》为例
2015年
晚清教育变革的推行,导致原来在科举制度下讨生活的士子惯常生活发生了根本转变,这也使得他们在知识结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等诸多方面与传统士子有了很大不同。最为重要的是,新教育使他们逐渐脱离传统思想文化的束缚,从传统制度和秩序的"守护者"转变为旧制度的颠覆者。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正是在晚清教育变革的推动下,一批士子走向了革命的道路。
陈胜
关键词:晚清教育变革
清末新政时期的乡村教育诉讼被引量:1
2007年
20世纪初,新教育借助于国家政权的力量进入乡村社会,由此开始了乡村教育现代化进程。但新教育不仅没有获得乡村社会的普遍认同,而且各种教育冲突不断,这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教育诉讼即是教育冲突的重要表征之一。文章以新政浙江乡村发生的教育诉讼案件为例,考察了乡村教育冲突情况及其对近代乡村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陈胜
关键词:教育冲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