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斐
- 作品数:39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省血液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专项科研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重点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儿童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方法与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儿童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的采集方法,并对采集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患者采用化疗和G-CSF或GM-CSF动员,异体供者用G-CSF动员,待WBC数回升至>5.0×109/L,应用CS-3000 Plus、COM TEC和COBE Spectra 3种血细胞分离机进行PBSC采集,设定循环血量为总血容量(TBV)的2~3倍,对于体重<20 kg,红细胞压积(HCT)<24%或者TBV≤1 100~1 650 ml的小儿,须采用经25 Gyγ射线照射的同型少白细胞红细胞预注管路和低流速分离(全血流速一般为10~30 ml/min)。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采集干细胞的CD34+细胞数,并计数单个核细胞(MNC)数。分析采集细胞中CD34+细胞数与采前MNC数量及采集循环血量的关系。结果:使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成功采集10例,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成功采集18例,COMTEC血细胞分离机成功采集3例。采集次数为1~5次,平均1.5次,获得CD34+细胞数(7.9±2.9)×106/kg,MNC数(7.4±3.1)×108/kg。相关性分析显示,所采集到的CD34+数量和采集前MNC数、采集的循环血量呈正相关(r2=0.6229,P<0.0001;r2=0.1905,P=0.0141)。结论:根据儿童患者/供者的体重、TBV、动员情况和循环血量等因素选择合适采集方法,经过1~2次单采都可以安全地采集到高浓度的、能满足临床需要的PBSC。
- 殷国美沈卓岚秦斐钱文斌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细胞分离血样采集
- 应用solexa技术研究脐血干细胞体外诱导的巨核细胞mRNA表达谱
- 2010年
- 何吉王芳朱发明刘晋辉秦斐陈舒徐罡严力行
- 关键词:体外诱导脐血干细胞巨核细胞人脐带血密度梯度离心细胞特异性
-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孕妇血浆中胎儿RhCcEe基因被引量:2
- 2008年
- Rh血型系统在临床输血中的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Rh血型不合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病(HDN)。Lo等研究证实孕妇血浆或血清中含有胎儿DNA,国外已用游离胎儿DNA开展了非创伤性产前诊断Rh基因的研究。我们曾用PCR扩增孕妇血浆中胎儿DNA,以检测胎儿RhCcEe基因。此外,因实时荧光定量(FQ)-PCR比PCR技术的灵敏度高,我们尝试用FQ—PCR检测孕妇血浆游离胎儿DNA的RhCcEe基因型。
- 何吉秦斐朱发明戴兵陈舒刘晋辉严力行
- 关键词:游离胎儿DNA孕妇血浆非创伤性产前诊断ABO血型系统溶血性输血反应RH血型系统
- 单采血小板储存期病变的分子表达和凋亡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索单采血小板储存期内细胞因子变化、血小板活化和凋亡的情况。方法采用MC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18份SDP,在标准贮存条件下分别于第1、3、5、7 d取样,采用ELISA法检测白介素8(IL-8)、T细胞表达与分泌调控蛋白(regulated upon activation,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CD154和肿瘤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化及凋亡情况。结果在储存期间IL-8、CD154、TGF-β1及VEGF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而RANTES含量无明显变化。在第1 d、3 d、5 d、7 d的血小板活化指数分别为42%、74%、115%、113%,在第1 d、3 d、5 d血小板的凋亡率分别为0.77%、0.88%和7.49%。结论随着单采血小板储存时间延长,部分细胞因子有升高的趋势,而血小板活化和凋亡逐渐增多,提示存在血小板储存损伤。
- 徐健俞丽秦斐杨劲吕杭军
-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储存期细胞因子凋亡
- 人脐血成体干细胞体外向肝细胞的诱导分化
- 2007年
- 本研究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干细胞生长因子(SCF)与白血病抑制因子(LIF)三者联合诱导人脐血成体干细胞(adultstem cells,ASCs)体外分化为肝细胞的可行性,为肝组织工程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免疫磁珠分选系统,富集人脐血CD34+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分化。实验分为诱导组Ⅰ:DMEM+HGF(10ng/ml)+SCF(10ng/ml)+LIF(10ng/ml);诱导组Ⅱ:DMEM+SCF(10ng/ml)+LIF(10ng/ml);阴性对照组:DMEM。在培养第21天,用荧光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分析检测白蛋白(albumin,Alb),人肝细胞型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18,CK18)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第7、14、21、23、25天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人Alb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在诱导组Ⅰ中,富集的成体干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形态、体积和数量变化;细胞变圆,多呈肝细胞样细胞。RT-PCR检测表明,培养第21天诱导组Ⅰ出现较强的白蛋白基因表达,AFP表达较弱,与正常肝细胞相似,诱导组Ⅱ和阴性对照组中均无表达。免疫荧光和免疫细胞化学分别检测Alb、人肝细胞型CK18显示,培养第21天诱导组ⅠAlb和人肝细胞型CK18呈阳性;诱导组Ⅱ和阴性对照组中均未见表达。诱导组Ⅰ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lb含量在第21天达到峰值,第21天后明显下降,与阴性对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人脐血成体干细胞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具有向肝细胞分化的潜能。HGF在诱导脐血成体干细胞分化成肝细胞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 秦斐何吉项盈朱发明刘晋辉陈舒戴兵严力行
- 关键词:成体干细胞干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
- GM-CSF对脐血CD34^+巨核祖细胞体外扩增及分化的影响被引量:5
- 2005年
- 本实验旨在研究GMCSF对脐血CD34+细胞诱导分化为巨核细胞的影响。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CD34+细胞,在含有TPO+IL3+SCF并添加了不同浓度(5、20、100ng/ml)的GMCSF的无血清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6、10、14天后计数单个核细胞(MNC),检测CD41+细胞比例和CFUMK。结果表明,培养14天后3种不同浓度GMCSF对MNC均有明显的扩增作用,其中以20和100ng/mlGMCSF的扩增效果较好。3种不同浓度的GMCSF均使CD41+细胞比例增加,20和100ng/ml与5ng/mlGMCSF相比更能提高CD41+细胞的比例。5和20ng/ml的GMCSF能促进CFUMK的形成,但100ng/ml的GMCSF却抑制CFUMK的形成。结论:在TPO+IL3+SCF细胞因子组合中添加GMCSF有利于促进脐血CD34+细胞诱导分化为巨核细胞。
- 陈舒朱发明何吉刘晋辉秦斐严力行
- 关键词:GM-CSFCD34^+细胞巨核细胞体外扩增
- 重组人脱氧核糖核酸酶抑制冻存复苏后脐血造血干细胞凝集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重组人脱氧核糖核酸酶(rhDNase)抑制冻存复苏脐血干细胞微凝集及凝块形成的作用。方法分别将冻存2周、1个月、2个月、半年、1年及2年的脐血干细胞进行复苏,然后用不同浓度(终浓度分别为0、1、5、8、10、20及50U/m1)的rhDNase缓冲液进行洗涤,在显微镜下观察凝块及微凝集的形成情况。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CD34^+细胞,分别经10U/m1和50U/ml的rhDNase缓冲液处理,采用免疫荧光直接四色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细胞表面CD54、CD11a、CD62L的表达;采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细胞回收率,台盼蓝着色法判断细胞活性,分析10U/ml rhDNase缓冲液洗涤对复苏脐血细胞回收率、细胞活性及凝集率的影响。结果复苏的脐血干细胞经0、1、5、8U/ml的rhDNase缓冲液洗涤后仍有不同程度的凝集;经浓度为10、20、50U/ml的rhDNase缓冲液处理后,没有出现凝块和微凝集。经10U/ml及50U/ml的rhDNase处理后,CD34^+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无明显改变,与阴性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10U/ml的rhDNase缓冲液洗涤后,干细胞回收率有所下降(P〈0.05),但对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未经洗涤的脐血均有凝集,而洗后均无凝集。结论浓度为10U/ml的rhDNase足以抑制复苏后脐血干细胞凝块和微凝集的形成,且不影响脐血干细胞的活性及粘附分子的表达。
- 何吉秦斐朱发明刘晋辉陈舒戴兵项盈严力行
- 关键词:脱氧核糖核酸酶胎血造血干细胞
- 脂多糖刺激对miR-155调节B淋巴细胞肿瘤样变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研究脂多糖刺激后对微小RNA(miR-155)诱导B淋巴细胞肿瘤样变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脂多糖刺激后0 h、4 h、12 h、24 h、48 h B淋巴母细胞中miR-155的表达量,同时检测转录因子PU1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B细胞表面分子CD10表达变化。结果脂多糖刺激B淋巴细胞后,随着时间的增加,miR-155表达呈递增趋势,增至正常水平3.6倍,刺激前后B淋巴母细胞miR-155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6,P<0.05)。而转录因子PU1表达水平呈降低趋势,刺激前后B淋巴母细胞PU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P<0.05)。脂多糖刺激B淋巴细胞24 h后CD10数量由(32.10±2.82)%上升到(80.60±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5),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增强,细胞克隆数增加近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P<0.05)。结论 miR-155通过转录因子PU1间接调控CD10分子的表达,诱导B细胞的肿瘤样变,推断miR-155在B淋巴细胞的成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章晓璟何俊俊秦斐
- 关键词:MIR-155脂多糖
- 免疫血液学新进展被引量:2
- 2004年
- 免疫血液学领域的最重要的目的是保证给病人提供成功的血液输注。对于红细胞输注而言,这主要包括血红蛋白水平的预期提高和避免发生速发或迟发输血副作用。上个世纪,大量重要的发现使该领域有了显著的发展,血液供者和受者之间的血型相容性有了显著提高。很明显其中突出的部分包括ABO血型分型、交叉配血、抗人球蛋白试验及后来与输血前检测相关的ABO之外多种其它的血型抗原和抗体的阐明。在20世纪后期,血清学方法学上发生了一些有意义的进展,如低离子强度溶液、蛋白酶处理、自动化装置、增强剂、单克隆抗体和最新的检测系统如凝胶和固相方法。另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兴起的分子生物学革命开始影响免疫血液学,从而给这个经典的学科开拓了崭新的时代。
- Olsson ML秦斐
- 关键词:免疫血液学血液输注红细胞输注交叉配血
- 不同培养体系对脐血造血干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比较H4534与GF-H4434两种甲基纤维素培养基对脐血生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的影响。方法从新鲜脐血标本中分离出造血干细胞,接种于H4534和GF-H4434培养基,于37℃、5%二氧化碳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14~16d。结果在样本中CD34+细胞百分率和有核细胞总数检测结果相似的情况下,H4534与GF-H4434培养条件下CFU-GM集落数分别为(55.71±28.24)/105与(66.28±31.99)/10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16,P<0.05)。GF-H4434培养条件下还产生了红细胞爆裂型集落形成单位(64.89±34.95)/105和粒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2.53±2.08)/105。结论 GF-H4434甲基纤维素培养基中脐血样本CFU-GM集落形成能力更强,更适合脐血质量鉴定。
- 刘晋辉何吉陈舒秦斐王芳徐罡朱发明吕杭军严力行
- 关键词:脐血造血干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