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波

作品数:223 被引量:2,118H指数:23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4篇期刊文章
  • 65篇专利
  • 10篇学位论文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5篇农业科学
  • 54篇经济管理
  • 17篇轻工技术与工...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文化科学
  • 9篇生物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社会学
  • 2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0篇茶树
  • 25篇农业
  • 24篇茶树资源
  • 22篇育种
  • 22篇分子育种
  • 21篇基因
  • 18篇儿茶
  • 18篇儿茶素
  • 11篇红茶
  • 10篇基因组
  • 10篇分子标记
  • 9篇碳排放
  • 8篇图书
  • 8篇农业碳排放
  • 8篇棉花
  • 8篇黄颡
  • 8篇黄颡鱼
  • 7篇图书馆
  • 5篇异源
  • 5篇异源四倍体

机构

  • 82篇华中农业大学
  • 72篇中南民族大学
  • 70篇广东省农业科...
  • 5篇湖北师范大学
  • 4篇广东省农业科...
  • 4篇广东鸿雁茶业...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作者

  • 206篇李波
  • 55篇吴华玲
  • 53篇姜晓辉
  • 53篇方开星
  • 52篇秦丹丹
  • 46篇王秋霜
  • 32篇黄华林
  • 31篇张俊飚
  • 13篇乔小燕
  • 11篇田云
  • 11篇樊启学
  • 9篇操君喜
  • 8篇张献龙
  • 8篇金双侠
  • 8篇陈海强
  • 8篇杨凯
  • 7篇方巍
  • 7篇沈志刚
  • 6篇张磊
  • 5篇李海鹏

传媒

  • 7篇园艺学报
  • 6篇华中农业大学...
  • 5篇中国人口·资...
  • 5篇湖北成人教育...
  • 4篇湖北农业科学
  • 4篇中南民族大学...
  • 4篇广东茶业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统计与决策
  • 3篇淡水渔业
  • 3篇中南民族大学...
  • 2篇渔业致富指南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经济问题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齐鲁渔业
  • 2篇中央民族大学...
  • 2篇食品科技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湖北社会科学

年份

  • 24篇2023
  • 10篇2022
  • 18篇2021
  • 26篇2020
  • 20篇2019
  • 12篇2018
  • 9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13篇2012
  • 13篇2011
  • 9篇2010
  • 4篇2009
  • 8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2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谈新采访环境下图书采访人员的素质被引量:4
2006年
在采访环境、采访形式和采访内容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采访工作对采访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本文对新采访环境下采访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信息素质等三个方面作了详尽的阐述,并强调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做好采访工作。
李波
湖北省农户土地经营规模现状及最优化测度被引量:3
2016年
农地最优经营规模是农地流转和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理论依据。调查发现,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有明显的偏向点,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方式面积差异明显;农地经营总体形势多样,但以耕地利用为主,农地生产经营区域差异显著。测算发现,按户均最优农地规模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天门、荆门、荆州、潜江、宜昌、随州、武汉,最优规模分别为5.10、4.68、4.43、4.14、3.78、3.38、2.93 hm^2,均远大于样本农户户均现有农地经营规模。
李波张俊飚
关键词:农地经营
实现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的举措被引量:1
2005年
如何为高校师生和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信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为此,本文对其信息服务的目的与对象、形式与功能及其范围进行了全面阐述,并从多个方面论述了实现其信息服务的具体措施。
李波
关键词: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
大叶种黄金白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叶种黄金白茶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采摘大叶种黄化茶树或大叶种白化茶树一芽一叶;摊开茶叶,避免翻动,控制空气湿度为65%~85%,温度为12℃~18℃,萎凋至茶叶含水量为30%以下进行萎凋;烘干。本发明通...
乔小燕苗爱清马成英李波陈维
文献传递
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北省1999年~2005年数据的实证被引量:13
2009年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也是实现整个生态系统安全的保障。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湖北省1999年~2005年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均处于“敏感级”,说明其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不安全状况和被动局面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此,必须从多方面加强土地生态建设,以确保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
李波张俊飚
关键词: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影响因素
一种热诱导的基因编辑系统CRISPR-Cas12b在陆地棉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诱导的基因编辑系统CRISPR‑Cas12b首次在陆地棉中的应用。对含有棉花内源启动子pGhU6‑7的pRGEB32‑GhU6.7‑NPT Ⅱ载体进行改造,以密码子优化合成的...
金双侠张献龙王琼琼王福秋李波丁宵
民族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基于民族八省区面板数据的实证被引量:2
2018年
选取1990-2016年我国民族八省区的面板数据,根据干春晖等(2011)将产业结构划分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层面,在城镇化水平、政策制度、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技术进步四个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就民族八省区人口年龄结构对产业结构影响的整体和分区域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民族八省区整体的ODR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有负面影响,但对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发展有促进作用;人口年龄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
李波王春妤杜建国刘丽娜
关键词:老年抚养比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
人口老龄化下农业人力资本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2023年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不仅是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而且是赋能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农业人力资本的提升决定了农业绿色发展的水平。该研究首先构建了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农村劳动力系数,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本总体情况。其次,运用超效率SBM方法,构建GM指数测度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分析了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分布与区域差异。最后,结合农村劳动力系数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农村老龄化系数从2011年到2021年增长了0.063,农村老龄化问题正不断冲击着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②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2011到2021年大多在1以上,农业绿色发展态势良好,且增长主要动力来源于农业绿色技术进步。③农村老龄化的人力资本结构显著抑制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且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创新水平提升在上述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受教育程度低的地区以及中国西部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在受教育程度高的地区以及中国东中部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相较于环境规制强度低的地区,环境规制强度高的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抑制效应更加明显。基于上述结论,该研究从人才建设、产业融合、制度改革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为农村老龄化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实证依据,为农村老龄化问题的解决、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与农业农村绿色发展间的协调关系提供了一定政策启示。
杜建国李波杨慧
关键词:农村老龄化人力资本技术效率
农作物秸秆基质化栽培食用菌的资源空间与经济潜力(上)被引量:7
2014年
秸秆基质化栽培食用菌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把握秸秆资源产量特征以及合理测算其经济潜力将有利于进一步合理利用。研究发现2012年秸秆的理论产量和可收获量分别为76622.82和65948.14万吨,且近年来的增长态势明显。食用菌基料可利用秸秆量为19916.34万吨,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区。秸秆基质化利用栽培食用菌的经济潜力非常明显,当年增值空间为49749.29-202425.74万元,其中河南、黑龙江、吉林、山东、安徽、江苏、河北、湖北、新疆、内蒙古、江西、广东、辽宁、云南等14省区增值超过1000万元,河南、黑龙江、吉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新疆等8省区最高增值逾亿元。
李波张俊飚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基质
深度贫困地区相对贫困的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基于西藏和四省涉藏县域的实证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从自然、经济、社会维度对西藏和四省涉藏县域的相对贫困进行测算,并结合GIS分析功能以及地理探测器对其空间差异进行了深层次分析。结果表明:相对贫困度差异较大,相对贫困程度较深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藏。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和集聚特征,相对贫困度相近的县域在空间中存在集聚现象。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是西藏和四省涉藏县域相对贫困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普通中学在校生、第一产业增加值、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是西藏和四省涉藏县域相对贫困分异的主导因子,并且其中两个因子的交互作用要明显大于单因子的作用,交互作用类型以双因子增强型和非线性增强型为主。基于上述结论,得出缓解相对贫困的政策启示,以进一步促进深度贫困地区协调发展。
李波苏晨晨
关键词:相对贫困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