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华玲

作品数:162 被引量:598H指数:16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74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7篇农业科学
  • 25篇轻工技术与工...
  • 8篇生物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68篇茶树
  • 31篇茶树资源
  • 28篇育种
  • 26篇基因
  • 26篇分子育种
  • 25篇红茶
  • 20篇儿茶
  • 20篇儿茶素
  • 19篇茶叶
  • 12篇分子标记
  • 11篇香气
  • 10篇种质
  • 9篇种质资源
  • 9篇花青素
  • 9篇白茶
  • 8篇选育
  • 8篇橡胶树
  • 7篇品系
  • 7篇香型
  • 7篇没食子

机构

  • 152篇广东省农业科...
  • 8篇中国热带农业...
  • 5篇湖南农业大学
  • 5篇广东省农业科...
  • 4篇广东科贸职业...
  • 4篇广东省农业科...
  • 3篇广东省农业科...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海南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华...
  • 2篇江西省蚕桑茶...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仲恺农业工程...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宜兰大学
  • 1篇广东鸿雁茶业...

作者

  • 161篇吴华玲
  • 90篇方开星
  • 88篇姜晓辉
  • 83篇秦丹丹
  • 78篇王秋霜
  • 73篇李波
  • 47篇黄华林
  • 45篇陈栋
  • 36篇乔小燕
  • 27篇李家贤
  • 21篇操君喜
  • 18篇何玉媚
  • 16篇晏嫦妤
  • 7篇曾日中
  • 6篇段翠芳
  • 5篇卓敏
  • 5篇于波
  • 4篇黎瑜
  • 4篇凌彩金
  • 4篇聂智毅

传媒

  • 1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0篇广东茶业
  • 9篇园艺学报
  • 9篇中国农学通报
  • 6篇茶叶科学
  • 5篇食品工业科技
  • 5篇热带作物学报
  • 3篇食品科学
  • 3篇茶叶通讯
  • 3篇核农学报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现代食品科技
  • 2篇2011中国...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食品科技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中国种业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4篇2024
  • 12篇2023
  • 7篇2022
  • 8篇2021
  • 27篇2020
  • 19篇2019
  • 13篇2018
  • 1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11篇2011
  • 13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1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与温度对短柄细叶连蕊茶花粉活力的影响
2018年
为了建立短柄细叶连蕊茶(Camellia parvilimba Merr. et Metc. var. Brevipes Chang)花粉检测和低温保存的方法,克服该物种与其他山茶物种间因开花时间与空间不同所造成的杂交育种障碍,开展了糖与温度对短柄细叶连蕊茶花粉活力的影响研究。采用离体萌发法,研究糖的种类(蔗糖、乳糖、葡萄糖、麦芽糖和山梨醇)、浓度(0.146~0.876 mol/L)、低温(5~25℃)或高温(30~35℃)处理以及-80℃低温贮藏对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粉在含有0.292 mol/L的蔗糖或乳糖的培养基中萌发率较高,分别可达16.17%和16.08%。低温处理(5~25℃)对花粉萌发无不良影响,但高温(≥30℃)能造成花粉萌发率显著降低。经30℃处理6 h后,花粉萌发率显著下降至10.20%。花粉在-80℃条件下贮藏12个月后,萌发率仍可达11.12%。本研究为今后利用短柄细叶连蕊茶开展山茶物种间杂交育种,克服花期不遇等问题提供技术参考。
于波朱玉黄丽丽孙映波吴华玲
关键词:花粉生活力贮藏力
苦茶品系中苦涩味物质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茶叶苦涩味是由茶叶中的生化成分引起的,通常也是保障茶叶的保健功能的物质基础。对新选育的2个苦茶新品系苦味物质分析显示,苦茶6号中产生苦味的黄烷醇类(茶多酚、总儿茶素、酯型和非酯型儿茶素)含量要显著高于苦茶16号和福鼎大白茶,但是咖啡碱含量则显著低于其他2个品种(系)。对苦味有增强作用的芦丁在3个品种(系)中以苦茶6号含量最高。苦茶16号中引起苦味的咖啡碱含量与福鼎大白茶相当,芦丁含量最低。绿原酸在苦茶16号中含量达到0.041%,是福鼎大白茶的6倍,苦茶6号的3倍。对苦味有减弱作用的可溶性糖在苦茶中含量显著低于福鼎大白茶。儿茶素中EGCG所占的比例,茶多糖含量则显著高于福鼎大白茶。黄酮醇类槲皮素和山奈素在3个品系(种)中含量较低。
黄华林乔小燕何玉媚吴华玲李波
关键词:茶树苦味
一种茶树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连锁的分子标记位点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树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含量连锁的分子标记位点及其应用,本发明首次发现了位于茶树基因组Scaffold2292:1161116上的与茶...
吴华玲方开星李红建秦丹丹姜晓辉王秋霜潘晨东李波黄华林
文献传递
基于KASP技术开发的用于茶树品种鉴定的核心SNP标记
基于KASP技术开发的用于茶树品种鉴定的核心SNP标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SNP位点的试剂,所述试剂用于检测SNP位点1~30中的一个或几个。通过对251份茶树资源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获得96401个SNP位点,基于缺...
李红建吴华玲方开星王青姜晓辉秦丹丹倪尔东王秋霜潘辰东李波
文献传递
一种茶叶包包装处理设备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茶包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茶叶包包装处理设备及方法,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顶部一侧通过多组安装柱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储料桶,所述储料桶底部固定连接有下料管,通过在进行袋装包装作业时,...
王秋霜吴华玲李波秦丹丹王青方开星倪尔冬姜晓辉李红建潘晨东
云南白莺山古茶树晒青毛茶生化成分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以云南白莺山10个古茶树群落的晒青毛茶为材料,对其生化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晒青毛茶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茶碱和可可碱含量差异最大,可溶性糖和咖啡碱含量差异较小。红芽口茶茶多酚和EGCG含量最高(32.70%和58.59 mg/g),可可碱和咖啡碱含量最低。勐库大叶茶儿茶素含量最高(149.85 mg/g),且非酯型儿茶素含量高于酯型儿茶素。贺庆茶中总儿茶素含量最低,且酯型儿茶素含量高于非酯型儿茶素。
乔小燕李崇兴黄华林黄华林左成琳吴华玲
关键词:晒青毛茶生化成分古茶树
从我国红茶产业数百年兴衰的启示试论中国红茶的发展思路被引量:15
2011年
中国是世界红茶生产和饮用文化的起源国,中国红茶发展600多年来,经历了"始创与发展"、"鼎盛辉煌"、"走向衰落"、"振兴发展"和"转型升级"五个重要历史阶段。本文在回顾我国红茶数百年发展与兴衰史基础上,得出发展现代红茶需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技术、体制和机制"的启示,同时结合对中国现代红茶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原因的分析,笔者对中国红茶的发展思路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旨在为认识和有效地促进新一轮的红茶产业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陈栋刘军吴华玲王秋霜乔小燕李家贤
关键词:红茶
丹霞白茶加工关键技术参数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丹霞1号和丹霞2号白茶是从粤北白毛茶群体中系统选育出来的无性系茶树新品种,由于过去仅局限于加工黄茶类白毛茶,推广应用很慢。为了加快其大面积推广及产业化开发的步伐,对以其鲜叶为原料加工丹霞白茶的萎凋和干燥技术参数以及不同萎凋、干燥处理对白茶品种风格的影响,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萎凋和干燥温度对丹霞白茶香味的形成影响极大。无论是随着萎凋时间的延长,还是干燥温度的提高,丹霞白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总量和咖啡碱含量总体上呈现出先减后增再降的趋势,在萎凋25~30 h处理区间,均达到最大值;而在60~70℃2 h的干燥处理区间,与白茶苦涩味密切相关的多酚类化合物和咖啡碱总量处于最低值,而分别对茶汤鲜爽度、浓度和甜度起重要作用的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和可溶性糖总量均处于最大值,而且在这一处理区间相应的白茶感官审评品质最好、总分最高。(2)综合评价研究过程中各处理白茶的感官质量及其理化成分的变化趋势,认为加工丹霞白茶最适宜的加工技术参数为:萎凋25~30 h、鲜叶失重率54.0%~54.2%、干燥60~70℃2 h,其次是萎凋20~35 h、鲜叶失重率54.0%~58.0%、干燥60~90℃2h。
卓敏乔小燕吴华玲陈栋王曦韩雪文
一种与茶树次级代谢产物含量连锁的位于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上的分子标记位点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位于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上与茶树次级代谢产物含量连锁的分子标记位点及其应用,本发明首次发现了位于茶树基因组Scaffold4239:309117上的与茶树(+)‑儿茶素、咖啡碱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相...
方开星吴华玲李波潘晨东王秋霜李红建姜晓辉秦丹丹黄华林
文献传递
斯里兰卡五大区域红茶香气物质的HS-SPME/GC-MS研究被引量:16
2016年
为研究斯里兰卡红茶香气物质并确定其特征性香气成分,以国内的祁门红茶和英红九号红茶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斯里兰卡的康提(Kandy)、汀布拉(Dimbula)、乌瓦(Uva)、努沃勒埃利耶(Nuwara Eliya)、卢哈那(Ruhuna)红茶香气组成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斯里兰卡红茶中共鉴定出58种香气化合物,主要种类包含酯类、醇类、醛类、酮类、烯类和烷烃类等,其中酯类和醇类是主要的种类,分别占香气物质的49.8%和26.2%以上。斯里兰卡红茶香气化合物中水杨酸甲酯、β-芳樟醇、香叶醇、β-紫罗酮、苯甲醛、苯乙醛是6种最主要的成分,占香气物质总量的74.2%~86.1%,共同构成斯里兰卡红茶的主导香气成分。其中,水杨酸甲酯是斯里兰卡红茶的特征性和指示性香气成分,体现出冬青香气特征,是与国内红茶的重要区别。感官审评的结果与香气物质的分析结果一致。斯里兰卡红茶香气高锐,香精油特征明显,花蜜香不足。
王秋霜乔小燕吴华玲操君喜陈栋
关键词:香气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