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米丽萍

作品数:26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韶关学院外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韶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语言文字
  • 5篇文化科学
  • 3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学
  • 3篇艺术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日语
  • 5篇日本文化
  • 5篇文化
  • 5篇教学
  • 4篇教学模式
  • 3篇日本演歌
  • 3篇日语学习
  • 3篇坛经
  • 3篇物哀
  • 3篇翻译
  • 2篇意象
  • 2篇日语惯用句
  • 2篇日语精读
  • 2篇日语精读课
  • 2篇事件相关电位
  • 2篇熟悉性
  • 2篇相关电位
  • 2篇六祖
  • 2篇六祖坛经
  • 2篇精读

机构

  • 21篇韶关学院
  • 4篇上海财经大学
  • 3篇德岛大学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作者

  • 23篇米丽萍
  • 3篇任福继
  • 3篇刘仲微
  • 2篇米丽英
  • 2篇周锋
  • 1篇刘向阳
  • 1篇车贵成

传媒

  • 9篇韶关学院学报
  • 2篇科技导报
  • 2篇五邑大学学报...
  • 2篇兰州教育学院...
  • 2篇西部素质教育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宜春学院学报
  • 1篇外国语言文学
  • 1篇怀化学院学报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临沂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6
  • 1篇2015
  • 7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演歌的意境及艺术手法
2013年
演歌是日本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恋歌"、"人生演歌"和"感叹自然美的演歌"为主题的歌曲忧伤感人。"泪雨酒"、"浮云落樱"、"海港船"等是演歌中常用来表现"悲伤、思恋、人生无常、望乡"等哀伤情感的意象,这些悲伤意象通过烘托、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营造出情景交融、哀婉忧伤的意境,体现了演歌的"物哀"审美特征。通过了解演歌的"物哀"美,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日本人以哀为美的审美观,和他们独特的感情世界。
米丽萍
关键词:日本文化意象
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日语精读课教学改革研究
2016年
根据认知科学的信息加工理论,语言习得的顺序是"输入—加工—输出"。因此,日语精读课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该遵循认知规律。本研究运用原型理论、类推、联想等记忆策略增加语言信息的输入量,增强新信息的编码加工强度,学生不仅提高了记忆效果,而且提高了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米丽萍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日语精读教学改革
论日本演歌的发展历程被引量:3
2013年
演歌的曲调悠扬婉转,旋律忧伤哀怨,歌词寓意深刻,别具日本风情。在演歌发展的100多年历史里,经历了创生期,鼎盛期和衰退期。它的盛衰与日本的时代变迁密切相关,也反映了随着时代变迁日本民众审美观的变化。
米丽萍
关键词:日本文化日本社会审美观
日语精读课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微课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为了提高学生的日语精读课学习效果,文章首先阐述了微课的定义,然后论述了日语精读课微课的应用现状,最后提出了日语精读课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微课的应用策略,包括理论及实践依据、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米丽萍
关键词:日语精读课混合式教学模式
从《小仓百人一首》恋歌看日本古代“访妻婚”
2016年
日本古代盛行"访妻婚"习俗,贵族男子可以一夫多妻,女性们在婚姻生活中处于被动地位,于是便将种种不幸咏唱为一首首悲情恋歌。《小仓百人一首》中的恋歌隐含"悲愁",飘忽着"物哀"的感伤情绪,映现出当时女性的悲哀和痛楚。
米丽萍米丽英
关键词:《小仓百人一首》和歌恋歌物哀
桂明佳《六祖坛经》日译本的翻译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根据桂明佳《六祖坛经》日译本的翻译方法、翻译策略、误译现象及产生原因,发现桂明佳译本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方法,兼用异化和归化策略。在符合日语习惯表达的“语言层面”上呈现归化倾向,在传译禅宗文化内涵的“文化层面”上,则更多地使用异化策略。其译文误译的主要原因是对经文的误读和日语表达偏颇,对经文的精准解读和译文的正确表达,是佛禅典籍翻译的难点。
米丽萍米丽英
关键词:《六祖坛经》异化归化典籍翻译
中国人和日本人在认知日语词句时的差异比较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分析中国人双语者和日本人母语者视觉认知日语汉字和句子时的ERP的差异,探讨了两组对日语词句认知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中日两组在认知日语汉字时没有明显的差异,而在认知日语句子时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证明了两组认知含有假名的日语句子的神经机制不同。中国人对句子的认知速度慢于日本人,困难程度大于日本人。认知日语歧义句时,出现在中国人右前头叶的激活,反映了中国人对歧义句的句法再分析与右半球也相关。通过实验结果得出,对于中国人来说,日语学习的难点不是日语汉字,而是对包含有假名的句子的认知理解。从脑科学的角度为中国人双语者提高日语学习效果提供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人工智能模拟人脑的语言处理提供脑科学依据。
刘向阳米丽萍任福继
关键词:事件相关电位语义处理日语学习
惠能和道元禅学思想对比
2020年
惠能和道元的禅学思想,在“即心即佛”、“顿悟与渐悟修行观”、“佛性论”和“般若思想”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道元禅学思想既有对惠能禅学思想的传承也有创新。惠能强调明心见性,注重开悟见性,禅修上弘扬顿悟。道元继承如净“只管打坐,身心脱落”的修禅证悟思想,并予以发展,使之日本本土化。道元在禅修实践上主张渐悟,认为唯有坐禅才是佛法正门,在修行与证悟上提倡“修正一等”。两者的禅学思想虽然存在殊异之处,但都旨在阐扬南禅宗的禅理教义。
米丽萍
关键词:曹洞宗《坛经》
松尾芭蕉《古池》俳句中“自性自度”内涵解析
2019年
日本“俳圣”松尾芭蕉所创作的“古池”俳句,是俳句文学上的巅峰之作。句中“古池”“蛙跃”“水音”等意象呼应衬托,构建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禅”意幽远的意境。这些意象为芭蕉内心寻求自我解脱的外象表现,是南禅宗惠能《六祖坛经》“自性自度”思想的深刻表达。
周锋米丽萍
关键词:《六祖坛经》
基于微课的“基础日语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被引量:4
2020年
混合式教学模式从新角度构建了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环节,重新定义了师生角色。微课的碎片化特点,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网络资源保障。在基础日语课中利用微课教学资源,构建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相混合的教学模式,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可资高校日语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米丽萍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网络教学资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