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建

作品数:20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政治法律
  • 5篇经济管理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哲学宗教
  • 3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篇社会主义
  • 4篇主义
  • 4篇逻辑
  • 4篇法治
  • 3篇社会
  • 3篇反腐
  • 3篇高校
  • 2篇执政
  • 2篇市民
  • 2篇市民社会
  • 2篇权力
  • 2篇历史考察
  • 2篇民社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主体
  • 1篇大学生主体性
  • 1篇党法
  • 1篇党法关系
  • 1篇党组
  • 1篇党组织

机构

  • 20篇南京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江苏技术师范...
  • 1篇南京特殊教育...
  • 1篇徐州医学院

作者

  • 20篇陈建
  • 4篇姚润皋
  • 1篇董遂强
  • 1篇王婧倩
  • 1篇林立华
  • 1篇林立华
  • 1篇史秋菊

传媒

  • 3篇江苏高教
  • 3篇学海
  • 1篇佳木斯大学社...
  • 1篇兰州学刊
  • 1篇江海学刊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喀什师范学院...
  • 1篇理论界
  • 1篇邓小平理论研...
  • 1篇天府新论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 1篇河南社会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滁州学院学报
  • 1篇湖南工业大学...
  • 1篇廉政文化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反腐败模式的变迁及其折射的社会治理理念转向被引量:3
2013年
建国以来我国反腐败运动经历了四种不同的模式:权力反腐模式、规制反腐模式、综合反腐模式、预防与惩治反腐模式,不同模式之间有交叉、重合,但主旨及重心大相迥异,不同模式之间的转换不仅是历史情境的需要,也折射出社会治理理念的转向。权力反腐模式的核心是以权力压制权力,其反映的是浓郁的人治色彩。规制反腐模式是依赖法律法规和制度来反腐败,其反映的是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但这一转变并不彻底。综合反腐模式是针对权力寻租普遍、腐败逐渐隐蔽、巨大等特点而采取的一种国家、社会、个人相结合的反腐模式,其主要特征是广大民众在反腐败中的作用得到大幅提升。预防与惩治模式严格来说不是一种独立的模式,强调惩治的同时更注重预防,立足于反腐败的同时更强调廉政建设,这一模式要求对权力深度限制与监督。
陈建
关键词:反腐败社会治理
市民社会:社会主义法治的元素与取向被引量:2
2009年
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两次颠覆:一次是黑格尔将市民社会从政治国家当中分离出来,认为国家决定市民社会;另一次是马克思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进行了翻转,认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而非相反。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源于市民社会因素对于国家、法的决定性影响。实际上,市民社会构成了不同法治道路的分水岭,我国因为并不存在独立的、体制性的市民社会力量,必然会选择政府推进型的法治道路。然而,参照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理想和目标,以一种发展的视角来看,建构具有我国特点和价值判断的市民社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我们的法治化进程是有力的推动和完善。
陈建姚润皋
关键词:市民社会社会主义法治政府推进
反腐进程中民众参与的制度建构
2015年
人民群众是反腐的主要力量,但在不同的反腐模式中其角色、行为方式及实际作用各不相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正是这种差别和变化导致了反腐模式的转换。在运动反腐模式中,民众作为被组织的主力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被动性一目了然;而在制度反腐模式中,民众推动了制度的建构,但其作用的局限性难以解决。在新媒体时代,民众运用网络等科技手段,不仅跃升为反腐的主力,而且作为一种新权力型构了新型的反腐模式。从时间进程来看,民众在反腐中的角色和作用都发生了巨大转变,倘若进一步加以完善和引导,必将对破解反腐这一世界性难题具有根本意义。
陈建
关键词:制度反腐
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新构成被引量:1
2012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实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也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体系。法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新构成不是自发的,也不是主观追求的结果,而是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与实践追求的历史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当下体现。法治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其他元素一样,不仅发挥着意识形态的种种功能,而且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陈建
关键词:法治
高校“思政课”大学生主体性“伪在场”及唤醒被引量:17
2012年
大学生主体性"伪在场"是主体性"在场"的对立面,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会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虚假性。大学生主体性"伪在场"包括"主体性意识逃逸"、"主体性意识壁垒"、"主体性选择性‘在场’"、"主体性‘实践空场’"等几种情形,且各有不同的表现和原因,都对教学效果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唤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主体性是当前迫切的一项任务,具体可以通过"经营课堂"、"教师提升"、"教材建设"、"改善外部环境"等途径实现。
陈建林立华王婧倩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性唤醒
论中国共产党“法的观念”变迁的四个阶段及其折射的执政理念转向被引量:1
2008年
如果以时间为经、以观念为纬来划分,中国共产党"法的观念"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特征:"统治阶级意志表现"的理论及实践阶段、法律虚无主义阶段、法制重新起航阶段、法制向法治的转换阶段。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不同阶段的"法的观念"及其特征,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方式与执政理念上的转变。
陈建
关键词:执政方式执政理念法制法治
核心与分野:论高校党组织治校能力建设的新理念被引量:3
2007年
中国共产党在高校核心地位的合法性是不容置疑的,无论是现实层面还是法理层面都不需要任何的矫饰,但是如果不能科学地理解高校党组织核心地位的内涵,就容易将其泛化,引发诸多不利于高校发展的冲突。建立核心与分野的新理念,将党组织在高校发挥作用的方式和途径从具体的管理事务中摆脱出来,不仅能够事半功倍,而且是解决当下高校管理中党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相互掣肘的新思路。
陈建姚润皋
关键词:高校党组织分野
习近平反腐思想的逻辑体系论纲被引量:5
2016年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腐思想日臻成熟,反腐实践取得重大成果。从形式上看,习近平反腐思想散见于不同讲话和文件之中,没有专门的主题著作;但就深层内涵来说,其逻辑起点和逻辑主线清晰、理论来源多元,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具备一个成熟理论体系所应有的各种要素。从总体来看,习近平反腐思想逻辑框架合理、思维特征鲜明、历史地位和价值深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建
关键词:反腐思想逻辑权力人民
缝合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两个著名论断的逻辑缺口被引量:1
2007年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提出了两个著名的论断,一是"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一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两者之间并不是相互否定的关系,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关系,而是在不同层面上对人的本质进行的判断,内在地存在一种理论上的递进。
林立华陈建
关于德国社会民主党转型的历史考察被引量:1
2014年
德国社会民主党走过一个半世纪的风雨历程,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对社会民主党的转型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性质经历了从"阶级革命党"到"议会改良党",从"人民党"到"全方位政党",从追求"制度社会主义"到追求"价值社会主义"的演变。其总体趋势是社会民主党的"非工人阶级化"和"去意识形态化",日益由一个争取工人阶级利益的革命党逐渐演变为一个以参政执政为目的的选举党。
史秋菊陈建
关键词: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民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