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娴

作品数:34 被引量:154H指数:7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中医
  • 9篇动脉
  • 9篇动脉粥样硬化
  • 8篇柴胡
  • 7篇血管
  • 6篇益气
  • 6篇柴胡汤
  • 6篇大柴胡汤
  • 5篇心血管
  • 5篇衰竭
  • 4篇心力衰竭
  • 4篇细胞
  • 4篇补中益气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心病
  • 3篇心血管疾病
  • 3篇血管疾病
  • 3篇益气汤
  • 3篇气虚
  • 3篇慢性

机构

  • 26篇辽宁中医药大...
  • 25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沈阳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34篇郑娴
  • 17篇王凤荣
  • 5篇毛丹
  • 3篇王帅
  • 3篇刘彤
  • 2篇王金梁
  • 2篇霍海洋
  • 2篇吴文胜
  • 2篇刘闺男
  • 2篇李雪
  • 2篇孙淼
  • 1篇刘晓团
  • 1篇袁东超
  • 1篇陈民
  • 1篇郭晓东
  • 1篇王艳君
  • 1篇王健
  • 1篇吕晓东
  • 1篇李文杰
  • 1篇杨关林

传媒

  • 4篇辽宁中医杂志
  • 3篇实用中医内科...
  • 2篇吉林中医药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成药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光明中医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年份

  • 4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伴有核间性眼肌麻痹的脑囊尾蚴病1例
2007年
患者男性,农民,55岁,辽宁省人。2005年10月头晕,经当地医院诊断为颈椎病,治疗未见好转。2006年2月因站立不稳,不能独立行走,时有头痛,到医院就诊,行头部磁共振(MRI)检查,怀疑“多发性脑转移瘤”。近日上述症状加重,于2006年3月3日入本院。主诉头晕6个月,站立不稳15d。头部MRI检查提示:两侧大脑半球、小脑、脑干、四脑室及侧脑室布满大小不等的囊状长T1及T2信号,病灶周围伴有少许的水肿信号。一般检查:意识清楚、查体合作,精神萎靡,表情呆滞,生命体征正常。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
刘晓团郑娴闫也
关键词:核间性眼肌麻痹脑囊尾蚴病头部MRI检查多发性脑转移瘤T2信号头部磁共振
高脂血症以痰瘀论治被引量:4
2007年
从症状分析、理论论证、临床治疗等3个方面论述了高脂血症。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病位在血脉,病变脏腑以肾、脾、心为主,治疗上多从痰瘀论治。
王凤荣郑娴毛丹
关键词:高脂血症病因病机化痰祛瘀
“心胆相通”理论浅探被引量:1
2022年
文章探讨了“心与胆相通理论”的机制。以《黄帝内经》理论为基础,辅以现代医学研究,剖析心与胆相通理论的重要内涵,并通过临床应用辅证这一观点。“心与胆相通”可基于开阖枢气化相通理论来探讨,心与胆在生理上相关,病理上相因,经脉上相互络属。现代医学中可通过胆汁酸的循环、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病的关系来完善这一理论,临床主要可应用在心病治胆、胆病治心、心胆同治等方面。“心与胆相通”内涵丰富,可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新思路。
金彩郁郑娴
关键词:经脉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简况
2016年
慢性心力衰为本虚标实之证,气阳两虚或气阴两虚为本,痰瘀、水停为标,"瘀"为中心环节。多从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立论,益气活血、温阳利水,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宣导三焦、泻肺豁痰、活血利水为主要治疗方法,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止病情反复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目前研究受辨证及实验设计影响,未能明确阐明作用机理,未来可将中医理论有机的结合到临床治疗中,与现代药理知识融会贯通。
郑蕾郑娴王凤荣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痰饮中医药治疗
加味大柴胡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细胞间黏附分子-1、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加味大柴胡汤抗动脉粥样硬化(artheroscerosis,AS)的机制。方法:随机将50只家兔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加味大柴胡汤预防组(预防组)、血脂康组、加味大柴胡汤治疗组(治疗组)。测定各组家兔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采用RT-PCR和Western方法检测兔主动脉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ra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①与治疗组比较,血脂康组、预防组TC、TG、LDL-C和HDL-C显著降低(P<0.01);②与血脂康组、治疗组比较,预防组ICAM-1、NF-κB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加味大柴胡汤抗AS作用与其降低血脂及抑制主动脉ICAM-1、NF-κB表达有关。
马丽娟王凤荣郑娴许春凤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细胞间黏附分子-1核因子-ΚB加味大柴胡汤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简况
2016年
慢性心力衰竭属本虚标实,标本俱病之证,临床强调扶正固本、益气养血、提高正气。益气温阳、活血利水常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益气温阳、活血利水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心功能、心室重构,总有效率可达到90%,疗效显著。但缺乏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实验,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唐竹君郑娴王凤荣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益气温阳活血利水动物实验心室重构
人血管平滑肌细胞PGC-1/NRF-1/mtTFA的表达被引量:5
2008年
背景:血管平滑肌细胞由收缩型向合成型的转变过程中线粒体可能参与了这个复杂的过程。目的:拟观察线粒体功能相关的PGC-1/NRF-1/mtTFA通路在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分组设计,对比观察,于2007-01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由中科院协和研究所提供;叠氮钠由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提供;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由中美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方法: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予以正常培养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常规培养基中加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使其终浓度达到10mg/L作用24h;PGC-1反义组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将细胞以1×108L-1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上,并将配置好的反义PGC-1寡核苷酸脂质体复合物70μL加入各孔,6h后补充小牛血清和培养基;叠氮钠组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培养基中加入叠氮钠使其终浓度达到32mmol/L作用24h。主要观察指标: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各组干预后培养细胞中PGC-1、NRF-1和mtTFA蛋白表达。观察各组干预完成后线粒体功能改变。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PGC-1、NRF、mtTFA蛋白表达、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酶活性及细胞增殖活性均增加(P<0.05)。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相比,PGC-1反义组PGC-1、NRF-1和mtTFA的蛋白表达减少、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酶活性及细胞增殖活性均下降(P<0.05);叠氮钠组PGC-1、NRF、mtTFA蛋白表达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酶活性降低(P<0.05);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结论:PGC-1/NRF/mtTFA信号传导途径在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过程中通过改变线粒体功能影响细胞的生长状态。
吴文胜刘闺男霍海洋陈民郑娴毛丹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细胞
大学生中医体质与心血管健康行为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分析大学生中医体质与心血管健康行为的相关性,为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展体质管理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8—11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辽宁省3所高校(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大学、辽东学院)的1 621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应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量表及美国心脏病协会提出的心血管健康行为指标为标准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中医体质与心血管健康行为的相关性。结果 吸烟处于差的状态比例在男生(20.7%)、艺体类学生(27.3%)中偏高(χ^(2)值分别为184.99,79.43,P值均<0.05);体质量指数(BMI)处于差的状态在男生(4.7%)、医学类学生(3.6%)中偏高(χ^(2)值分别为64.11,15.38,P值均<0.05);体育锻炼处于差的状态在女生(39.6%)、医学专业(45.2%)、有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家族史学生(33.4%)中偏高(χ^(2)值分别为145.40,189.91,15.89,P值均<0.05);健康膳食处于差的状态在医学专业、无CVD家族史学生中(45.8%,43.1%)偏高(χ^(2)值分别为33.13,15.57,P值均<0.05);不同性别、专业、CVD家族史大学生中医体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1.22,82.38,90.42,P值均<0.01)。健康膳食(理想)、体育锻炼(理想、一般)与气虚质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48,0.19,0.63),体育锻炼(理想、一般)与阳虚质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43,0.68),BMI(理想)、体育锻炼(理想)与痰湿质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21,0.37),体育锻炼(理想)与湿热质、血瘀质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34,0.20),体育锻炼(理想、一般)与气郁质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34,0.51)(P值均<0.05)。结论 中医体质与心血管健康行为具有相关性,且心血管健康行为各指标对不同中医体质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根据不同偏颇体质采取个体化的心血管干预措施。
董舒齐郑娴李雪
关键词:体质心血管系统
从“木郁达之”论治高血压病的理论探析被引量:3
2021年
高血压病的病机关键在于木气郁塞。木郁则肝失疏泄,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起脏腑功能失调,形成风、火、痰、瘀、虚病理因素,导致气机逆乱,血压升高。木郁是高血压病的始动因素,并贯穿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高血压病的治疗应以"木郁达之"为治疗总则,宣其郁结,祛其壅滞,使肝气条达,疏泄得宜,气血调和,血压下降。
关旭东郑娴
关键词:高血压病眩晕头痛风眩木郁达之
PBL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PBL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2017级120名中医学专业八年制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PBL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通过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期末考试成绩(包括病例分析题成绩和期末总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调查问卷显示,在提升自身表达与沟通能力、端正学习意愿和态度、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提升问题分析和临床推理能力、增强知识信息管理能力等方面,研究组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式,有助于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吉利郑娴刘彤
关键词:内科学中医教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