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
- 作品数:283 被引量:1,086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结肠镜检查中大肠肿瘤的漏诊率分析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分析结肠镜检查中大肠肿瘤的漏诊率。方法患者在初次结肠镜检查发现并切除腺瘤后120 d内进行了结肠镜复查,分析2次结肠镜检查结果。记录2次结肠镜检查所见肿瘤的特征,包括大小、部位、形态、数目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分析不同类型肿瘤在结肠镜检查中的漏诊率。结果 809例患者中271例发生肿瘤漏诊,2次结肠镜检查共检出肿瘤2 134枚,漏诊肿瘤425枚,肿瘤总漏诊率为19.9%(425/2 134);肿瘤平均患者漏诊率为33.5%(271/809)。结论结肠镜检查中确实存在着较高的肿瘤漏诊率,其中漏诊的主要为腺瘤,而恶性肿瘤的漏诊率很低。
- 黄应龙龚伟黄丽韫刘思德智发朝白杨姜泊
- 关键词:大肠肿瘤结肠镜检查漏诊率
- 直肠异常隐窝病灶对结肠肿瘤的预警作用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评判内镜下直肠异常隐窝病灶(ACF)与结肠病变及高癌变潜能肿瘤(AN)的关系。方法接受全结肠镜检查的正常、息肉、腺瘤及癌的患者212例,在退镜时用0.4%靛胭脂对直肠进行染色,根据直肠ACF的数目对患者分级,无ACF者为0级,ACF数目为1~4,5~9,≥10者分别为Ⅰ、Ⅱ、Ⅲ级,统计分析ACF级别与结肠病变(息肉、腺瘤和癌),高癌变潜能肿瘤(≥1cm,绒毛状、管状绒毛状,高度异型增生或浸润癌)的关系。结果212例患者中,72例直肠ACF为0级,48例为Ⅰ级,41例为Ⅱ级,51例为Ⅲ级。直肠有ACF(包括Ⅰ、Ⅱ、Ⅲ级)的患者发生结肠病变及结肠高癌变潜能肿瘤的概率较无ACF者明显升高,其OR值(95%CI)分别为22.352(6.716~74.395),7.982(1.838—34.672)。结论直肠ACF对结肠病变及高癌变潜能肿瘤有预示作用。
- 米变涛王新颖白杨李明松巩兰波刘思德张亚历姜泊
- 关键词:结肠肿瘤结肠镜
- 双气囊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小肠溃疡性病变的临床、内镜、病理等特点。方法临床怀疑小肠疾病者155例。按术者操作内镜并送镜,助手辅助进外套管的方法。结果 155例患者中,125例发现病变,阳性率80.6%。检出的主要疾病为小肠溃疡(含克罗恩病)、慢性炎症、美克尔憩室、间质瘤、血管畸形、小肠癌等。其中92例怀疑小肠出血者,检查阳性84例(91.3%);39例腹痛患者中,阳性24例(61.5%);腹泻、腹胀、消瘦23例,阳性16例(69.6%)。病变位于胃及十二指肠9例,小肠病变115例,大肠病变1例,全消化道未发现病变30例。在155例接受双气囊内镜(DBE)检查的患者中,检出小肠溃疡性病变43例;病灶数为单个12例,多个(2个及以上)31例;病变位于空肠的18例,回肠20例,空肠和回肠都有病变的5例。DBE 结合组织学检查对美克尔憩室、间质瘤、癌、血管病变、肠黏连的诊断与手术后诊断是完全相符的;而对溃疡性病变(主要是克罗恩病)的诊断与手术后诊断却相差较大,符合率57.1%(4/7)。发生小肠穿孔和急性肠梗阻并发症各1例。结论 DBE 目前是诊断小肠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特别在发现病变方面,但对溃疡性病变的定性即使结合活检也未必是特异的,及时行外科处理对某些溃疡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都是有益的。
- 智发朝岳辉白杨徐智民姜泊肖冰周殿元
- 关键词:小肠双气囊内镜
- 钛夹及尼龙绳预防肠道较大息肉切除出血的效果分析及文献回顾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评估钛夹及尼龙绳预防肠道较大息肉切除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03年1月至2016年3月行息肉切除的病例,息肉均〉10mm。将病例分为4组,A组为粗蒂息肉切除前预先用钛夹夹闭的病例,B组为粗蒂息肉切除前预先用尼龙绳套扎的病例;C组为较大的平坦或隆起型非粗蒂息肉切除后用钛夹夹闭的病例,D组为较大的平坦或隆起型非粗蒂息肉切除后未用钛夹夹闭的病例。分析每组病例的术中、术后出血发生率及临床病理特征。在Pubmed数据库检索近五年的有关钛夹或尼龙绳预防息肉切除后出血的文献,总结分析其特征。结果共2006例息肉纳入分析,A组的术中出血率为3.4%(5/147),迟发性出血率为6.1%(9/147);B组的术中出血率为3.8%(5/132),迟发性出血率为7.6%(10/132);C组的迟发性出血率为3.2%(28/888);D组的迟发性出血率为1.9%(16/839)。以上出血病例无需行外科手术,且无一例穿孔。在Pubmed数据库共检索出6篇有关钛夹或尼龙绳预防息肉切除后出血的文献,大多数研究提出,钛夹或尼龙绳是预防息肉切除后出血的有效的止血方式。结论预先使用钛夹和尼龙绳是预防息肉切除后出血的有效止血措施;对于非粗蒂较大息肉(直径〉10mm)切除后,钛夹也可用于预防术后出血,但其效果有待验证。
- 王菲张强刘思德邓慧敏孙焕焕林创珍刘江白杨
- 关键词:肠息肉出血
- 口腔内幽门螺杆菌与儿童龋齿及口腔卫生状况的关系
- 目的了解3~5岁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龋齿罹患情况以及口腔卫生状况,探讨儿童口腔 Hp 感染状况与龋齿和口腔卫生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高的巢式 PCR 对某幼儿园214名3~5岁儿童(男孩124名...
- 刘颖白杨李菁张亚历陈烨王继德
- 文献传递
- 调查大学生口腔幽门螺杆菌与牙龈炎的相关性及其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
- 目的 (1)调查一般人群口腔H.pylori的感染率。(2)分析口腔H.pylori与牙龈炎的相关性。(3)测试口腔H.pylori分离株对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和红霉素等7种常用抗生...
- 马锋白杨王继德张亚历
- 文献传递
- NOD样受体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癌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20年
- 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病原体感染之一。长期感染H.pylori,潜伏着罹患胃癌及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风险。H.pylori致癌机制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长期慢性活动性炎症以及炎癌转化是重要因素。近年来发现,NOD样受体(NLRs)广泛存在于人体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中,NLRs的激活和调控在平衡机体固有免疫和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借鉴NLRs在多种炎症性疾病中的研究,本文对NLRs在H.pylori和胃癌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辛洪杰白杨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癌NOD样受体
- 胶囊内镜图像质量低劣的原因分析被引量:16
- 2011年
- 目的分析胶囊内镜图片质量低劣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27例患者图片。按相似图片、气泡影响图片、肠内容物影响图片和亮度影响图片对27例病人的图片进行分类并计算各因素所占的比例。结果相似图片所占的比例平均为65.8%,气泡影响图片平均占3.4%,肠内容物影响图片平均占12.08%,亮度影响图片平均占12.78%。结论导致胶囊内镜图像低劣的原因主要为相似图片、肠内容物及亮度。
- 叶山亮徐扬志陈宇轩白杨刘思德孙宇千李凯旋吕庆文
- 关键词:胶囊内镜图像质量气泡亮度
- 夜班护士亚健康状态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调查夜班护士亚健康状态的现状,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抽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440名夜班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亚健康状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440份,回收有效问卷425份,有效回收率为96.6%。425名夜班护士的亚健康发生率为77.6%,亚健康总均分为(52.06±10.28)分,其中心理症状、器官功能、身体症状3个维度得分最低。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工作年限、学历、婚姻状况、每个月夜班频率、每周锻炼频率、每周按时用餐频率、每日平均睡眠时间的夜班护士亚健康状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周锻炼1~3次/周(OR=4.521,95%CI:1.185~17.252)、每周锻炼>3~5次/周(OR=4.548,95%CI:1.690~12.240)、每周无按时用餐(OR=7.020,95%CI:1.693~29.111)、每周1~3 d按时用餐(OR=4.833,95%CI:2.230~10.694)、每日平均睡眠>6~7 h(OR=4.337,95%CI:1.845~10.193)、每个月1~3 d夜班(OR=7.836,95%CI:2.733~22.465)、每个月>3~7 d夜班(OR=2.119,95%CI:1.051~4.271)是夜班护士亚健康状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夜班护士的亚健康发生率较高,且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管理者和护士均应提高健康管理意识,及时改善亚健康状态,提高护士健康水平。
- 张星星蔡文文辛洪杰杨秋玉何璇昱白杨阮伟清
- 关键词:亚健康状态夜班护士健康管理睡眠障碍
- 某部野外驻训期间腹泻病的临床与病原特点分析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了解部队野外驻训期间发生急性腹泻病的临床情况及病原特点 ,为部队制订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 2 637名参加野外驻训的指战员 ,调查他们发生腹泻病的诊疗情况 ,并按WHO推荐的方法进行粪标本中的细菌分离和鉴定以及致泻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 :腹泻病的就诊率、及时就诊率、接受治疗率和隔离率分别为 54.0 %、30 .3%、4 3.5%和 0 %。经治疗的患者多采用抗生素疗法 ( 91.2 % ) ,无一例应用口服补液盐 (ORS)治疗。共检出6属 72株致泻病原菌 ,检出率为 63.1% ( 65/ 10 3) ,检出率最高的是产毒性大肠杆菌 ( 35.0 % ) ,其次为类志贺邻单胞菌 ( 16.5% )。各种致泻病原对氟哌酸和头孢他啶的平均敏感率分别为 95.8%和 10 0 % ,对新诺明、复方新诺明、土霉素、强力霉素、痢特灵、氨苄青霉素和氯霉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 :应提高部队野外驻训期间腹泻病患者的就诊率和及时就诊率 。
- 聂军白杨芮勇宇李建栋俞守义
- 关键词:野外驻训急性腹泻病病原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