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峰

作品数:11 被引量:139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市电力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3篇电气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4篇近红外
  • 4篇近红外光
  • 4篇近红外光谱
  • 4篇光谱
  • 4篇红外
  • 4篇红外光
  • 4篇红外光谱
  • 4篇仿真
  • 3篇生物组织
  • 2篇无损检测
  • 2篇流注
  • 2篇冲击电压
  • 1篇电场测量
  • 1篇多层结构
  • 1篇氧量
  • 1篇异黄酮
  • 1篇瑞利
  • 1篇瑞利分布
  • 1篇时延
  • 1篇时延特性

机构

  • 1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市电力公...

作者

  • 11篇王峰
  • 7篇丁海曙
  • 7篇林方
  • 3篇耿屹楠
  • 3篇苏畅
  • 3篇曾嵘
  • 2篇牛犇
  • 1篇庄池杰
  • 1篇李炜
  • 1篇王广志
  • 1篇李重华
  • 1篇张荣庆
  • 1篇余占清
  • 1篇王洪钟
  • 1篇王博
  • 1篇程瑶
  • 1篇韩洋
  • 1篇李志钊
  • 1篇于江涛
  • 1篇谢莉萍

传媒

  • 2篇光电子.激光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2篇高电压技术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国外医学(生...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空气间隙放电物理参数测量研究进展被引量:36
2011年
随着我国特高压输电建设的深入,空气间隙放电的机理研究日益迫切,针对空气间隙放电的电场、电流、流注放电形态等关键物理参数的测量研究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光电电场测量系统的研究进展,通过测试证实自主研制的瞬态电场测量系统理论测量范围可达24kV/cm,雷电冲击与ns冲击下的时域动态响应试验证实电压与电场的相关系数为0.9946。采用同轴电阻与光电调制传输系统构成的放电电流测量系统,实现了放电起始几十ns级瞬态电流的准确测量,并建立了高速摄像系统研究放电形态。搭建了试验平台,并就流注放电起始阶段空间电场的跃升、瞬态放电电流、流注形态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测量系统能够满足放电关键物理参数的测量要求,为今后深入开展放电机理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曾嵘耿屹楠牛犇余占清李志钊王峰
关键词:空气间隙放电瞬态流注
组织氧检测精度的仿真分析被引量:7
2000年
利用血红蛋白在不同氧合状态下对近红外光具有的不同吸收谱这一特性 ,可以对人体组织中氧合血红蛋白 ,还原血红蛋白 ,细胞色素氧化酶等浓度的变化进行定量检测。然而在人体组织这个复杂的不均匀混合介质中 ,深层组织往往是感兴趣的待测部位 ,如皮脂下的肌肉组织 ,头皮和颅骨下的脑灰白质等 ,这时外层覆盖组织的存在会直接影响检测的精度 ;另外 ,全血的局部氧饱和度 (rs O2 )的波动 ,红细胞比容的变化 ,以及血容积都对测量精度产生影响。本文利用多层介质条件下的蒙特卡方法对影响近红外光谱组织氧检测精度的因素进行了仿真 ,结果表明外层覆盖组织厚度的增加导致检测精度的急剧下降 ,较大的局部血氧饱和度波动本身也会降低测量精度 ,较高的血容积和红细胞比容都对测量精度不利。
王峰丁海曙林方田丰华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仿真
用多层Monte-Carlo模型研究脑部光学无损检测的问题被引量:4
1999年
利用近红外光对人脑进行无损检测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脑部客观存在的多层结构使人们对从较深部位提取有用信息产生疑问。本文利用 Monte Carlo 方法对人头部建立了光传播的多层模型,针对光在头部的传播模式和脑部结构对提取深部信息的影响得出了一些结果。本文结果表明,由于脑脊液透明层的存在,使近红外光在头部能够探测较深部位的生理参数变化但难于获得较好的空间分辨能力。
林方丁海曙王峰苏畅
关键词:无损检测仿真
雷电冲击下棒-板间隙空间电场的测量被引量:10
2011年
长空气间隙放电特性是特高压输电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电场测量作为其重要研究手段,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为此,建立了以高场强光电集成电场传感器为核心的空间电场测量系统。利用平板电极对电场测量系统进行校准,获得系统的输入输出特性;通过时域波形对比,证明测量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利用该系统对1m棒-板间隙在正极性雷电冲击电压作用下的空间电场进行定量测量,得到了空间电场的时域波形。采用模拟电荷法,对试验条件下的电场幅值进行计算,实测值与理论计算结果比较相符,其最大误差<5%,证明该空间电场测量系统完全可以用于空气间隙放电电场的定量测量,为长空气间隙放电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手段。
王峰曾嵘耿屹楠王博牛犇
关键词:棒-板间隙雷电冲击电压电场测量模拟电荷法
近红外光子在生物组织中迁移的仿真及应用被引量:20
1999年
通过对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物理本质的分析,介绍了一种求解光子在生物组织中迁移规律的蒙特卡罗计算方法。方法假定入射光为离散的光子,并受到生物组织的吸收和散射。认为光子在两次散射之间的长步和散射方向虽然是随机的,但可引入随机变量予以确定。对大量光子进行计算就可以获得光在生物组织中传播的宏观数据。将此方法用于脂肪组织,所得结果与实验符合甚好。说明此方法可用于检测人体皮下脂肪层的厚度。
丁海曙王峰苏畅林方
关键词:生物组织仿真
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实现生物组织含氧量的无损检测被引量:26
1999年
为了实现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生物组织氧合无损检测, 引入了光在强散射介质中的吸收定律,利用 Monte Carlo 方法计算了光子在组织中的迁移路径长度。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双波长反射式近红外组织氧合变化监护仪。通过组织液体模型和人体骨骼肌含氧量检测的实验,证实了其有效性。
王峰李炜林方王广志丁海曙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生物组织含氧量
传感器几何结构对近红外组织氧合检测仪灵敏度的影响被引量:7
2000年
近红外组织氧合检测仪基于强散射条件下修正的朗伯 比耳吸收定律 ,通过连续记录多个近红外波长下光密度随生理状态的变化 ,从而可达到对人体组织中光的吸收体 (氧合血红蛋白 ,还原血红蛋白 ,细胞色素氧化酶等 )浓度变化的定量检测。本文利用蒙特卡罗仿真方法对光在多层生物组织模型中的平均穿透深度、光子平均飞行距离和空间灵敏度分布进行了仿真 ,结果表明 ,传感器几何结构 ,即光源与光检测器之间的距离是影响检测灵敏度的重要因素 ,适当增加这一距离有助于深层组织生化信息的提取和测量灵敏度的提高 ,但是它又受到信噪比降低的限制。针对特定的组织部位 ,存在着最优的光源~探测器距离。
王峰丁海曙林方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灵敏度传感器
在多层结构的生物组织中近红外光子迁移的研究被引量:19
2001年
在无损近红外光学诊断领域中 ,研究光子在多层生物组织中的迁移十分重要。本文以猪的脂肪和肌肉组成的两层结构作为研究的样品。将近红外光源和检测器置于脂肪的表面 ,由光源发出被两层组织反射的光子的一部分由检测器所接收。本文给出了光电流与光源到检测器的距离的关系以及光电流与脂肪厚度的关系。为了分析实验结果 ,用蒙特卡罗仿真来计算光子在均匀介质中迁移轨迹 ,用菲涅耳定律来决定光子包在脂肪和肌肉边界处的折射分量和反射分量。结果表明 ,仿真数据与实验符合得很好。结论是 :本文中所提供的实验和仿真方法对于分析光子在生物组织中的迁移以及优化传感器设计十分有用。
丁海曙王峰林方苏畅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生物组织蒙特卡罗仿真
频域光子迁移技术及其在生物组织光学特性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2
1998年
确定生物组织光学特性参数在无损光诊断和光动力治疗等领域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分析了频域光子迁移技术用于组织光特性检测的原理。
王峰丁海曙林方
正极性雷电冲击电压下流注起始时延特性被引量:6
2013年
流注起始时延特性,体现冲击电压作用下流注起始的随机特性,是流注起始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流注起始时延特性有助于揭示长空气间隙放电机制。基于实验数据,认为有效自由电子形成的统计时延是流注起始时延的主要部分;从有效自由电子形成过程出发,通过理论推导,引入概率密度函数描述流注起始时延;并用大量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流注起始时延服从瑞利分布;瑞利分布的均值即为起始时延的均值,其方差即为起始时延的分散性。瑞利分布的特征参数具有明显的物理含义,可以很好地解释流注起始时延的变化规律。在正极性雷电冲击电压作用下,电压变化率在80-240kV/s、棒电极半径在0.5-2.5 cm范围内,瑞利分布的特征参数在0.6-2.5之间。
耿屹楠庄池杰曾嵘王峰
关键词:流注概率密度瑞利分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