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海曙

作品数:147 被引量:883H指数:19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2篇期刊文章
  • 21篇专利
  • 20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1篇医药卫生
  • 12篇机械工程
  • 12篇文化科学
  • 11篇理学
  • 10篇电子电信
  • 9篇生物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4篇红外
  • 38篇近红外
  • 37篇光谱
  • 29篇近红外光
  • 29篇近红外光谱
  • 29篇红外光
  • 29篇红外光谱
  • 14篇生物组织
  • 14篇无损检测
  • 13篇组织氧
  • 12篇皮瓣
  • 10篇氧合
  • 9篇新生儿
  • 9篇血氧
  • 9篇氧饱和度
  • 9篇光电
  • 8篇生物医学
  • 8篇脑组织
  • 8篇感器
  • 7篇血氧饱和度

机构

  • 144篇清华大学
  • 14篇北京大学第一...
  • 9篇北京体育大学
  • 7篇北京大学口腔...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南开大学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深圳市人民医...
  • 3篇宾夕法尼亚大...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神经外...
  • 2篇合肥安恒光电...
  • 2篇北京会好生物...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湛江师范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康复研究...

作者

  • 147篇丁海曙
  • 56篇王广志
  • 38篇黄岚
  • 34篇腾轶超
  • 27篇李岳
  • 21篇丁辉
  • 13篇周丛乐
  • 12篇田丰华
  • 11篇侯新琳
  • 10篇苏畅
  • 9篇吴剑
  • 8篇郭忠武
  • 8篇林方
  • 7篇蔡志刚
  • 7篇王培勇
  • 7篇赵军
  • 7篇王峰
  • 7篇骆文博
  • 6篇丁海艳
  • 5篇方云婕

传媒

  • 19篇光谱学与光谱...
  • 15篇清华大学学报...
  • 5篇中国康复理论...
  • 5篇中国医疗器械...
  • 4篇生物医学工程...
  • 3篇光电子.激光
  • 3篇中国当代儿科...
  • 3篇国外医学(生...
  • 3篇航天医学与医...
  • 3篇北京生物医学...
  • 3篇北京体育大学...
  • 3篇99"中国生...
  • 2篇体育科学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红外技术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第十次中国生...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现代康复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年份

  • 5篇2010
  • 7篇2009
  • 9篇2008
  • 9篇2007
  • 18篇2006
  • 18篇2005
  • 9篇2004
  • 8篇2003
  • 16篇2002
  • 5篇2001
  • 8篇2000
  • 8篇1999
  • 4篇1998
  • 4篇1997
  • 5篇1996
  • 6篇1995
  • 3篇1994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1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震颤行为定量检测仪的研制与初步临床应用被引量:1
1994年
震颤行为是巴金森氏病的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目前在临床中对震颤行为的定量描述方法和定量分级标准尚未形成。作者介绍了利用光电位置检测技术构成的计算机化的震颤行为定量检测仪的原理和初步临床应用情况。
王广志谭富传丁海曙康福安孙志强
关键词:震颤
用血气分析仪校准组织氧检测仪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血氧饱和度检测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以适量的正常人全血、脂肪乳、K<Sub>2</Sub>HPO<Sub>4</Sub>·3H<Sub>2</Sub>O和NaH<Sub>2 </Sub>PO<Sub>4</Su...
腾轶超丁海曙黄岚李岳
文献传递
用光谱方法检测肌氧饱和度实现不同人群运动功能的评估被引量:11
2010年
基于组织光学原理研发了组织氧饱和度无损检测仪。利用该仪器检测了101名受试者(其中健康锻炼者42人,健康不锻炼者34人,脾虚证患者25人)在进行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实验时,股四头肌外侧头的肌氧变化过程。测得的血红蛋白浓度(ctHb)受脂肪等外层组织影响较大,而肌氧饱和度(rSO2)受影响较小。实验结果显示,在运动过程中,随着运动负荷的逐渐增加,骨骼肌中的总血红蛋白浓度逐渐上升,肌氧饱和度逐渐降低;当运动停止后,总血红蛋白浓度和肌氧饱和度都出现快速上升。运动中肌氧饱和度的变化幅度与受试者运动能力有密切关系。利用局部组织氧饱和度这一指标来评价肌肉组织中氧的输送与消耗的平衡点,进而实现了对肌肉组织有氧代谢能力的定量评估。
李岳齐贺斌史济招腾轶超丁海曙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肌肉氧饱和度
新生猪急性缺氧与缺氧缺血模型的比较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比较急性缺氧与缺氧合并双侧颈动脉结扎对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制备的影响。方法:生后7 d的新生猪24只,分成(1)缺氧组(H):呼吸机辅助通气吸入低浓度氧,(2)缺氧缺血组(HI):缺氧同时结扎双侧颈总动脉。两组新生猪分别吸入10%、8%和6%的低浓度氧30 min造成轻度、中度和重度缺氧,检测两组新生猪在不同程度缺氧下生理参数、脑血容量、脑氧灌注的变化。结果:H及HI组新生猪在不同程度缺氧后,两组间血气分析氧饱和度(SaO2)、血乳酸浓度、血液pH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缺氧时HI组新生猪的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H组(P<0.05)。H及HI组新生猪在不同程度的缺氧后,脑血流量相对稳定,两组间脑血流改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氧灌注明显下降,与缺氧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脑氧灌注改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及HI这两种动物模型,对缺氧后生理参数、脑血容量和脑灌注的影响是基本一致的,呼吸机辅助吸入低浓度氧即可制备HIBD模型,可能不一定需要双侧颈动脉结扎。
侯新琳周艳霞周丛乐丁海艳丁海曙
关键词:缺氧缺血脑损伤动物
应用GPS RTK技术检测赛艇运动信息被引量:6
2003年
为帮助教练员及时了解赛艇训练中的量化参数,运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提取赛艇运行中的位置信息和运动信息。采用自行研制的基于掌上电脑(PDA)的GPS接收机,使用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RTK)技术后达到cm级精度。实时采集运动中赛艇的GPS数据,经事后处理得到赛艇轨迹、速度加速度曲线、速度高度曲线等。从中分析出赛艇航行各阶段的运动状态和技术指标,供运动员和教练员参考。实践证明这一方案完全可行,对提高运动成绩很有价值。
付永吉过静珺聂志锋郝彤途丁海曙
关键词:GPSRTK技术赛艇运动
疾病状态下新生儿脑组织氧饱和度的测定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测定有围产期脑损伤的足月新生儿、不同胎龄早产儿的脑组织氧饱和度。方法应用TSNIR蛳3无创组织氧监测仪,测定44例围产期脑损伤的足月新生儿、198例不同胎龄早产儿的脑组织氧饱和度,并与9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损伤的足月新生儿脑组织氧饱和度为(54.9±5.2)%,对照组为(61.3±3.9)%,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胎龄早产儿脑组织氧饱和度不同,随着胎龄的增长,脑组织氧饱和度呈上升趋势,32周以上的早产儿脑组织氧饱和度接近足月儿。结论脑损伤患儿的脑组织氧饱和度低于对照组;早产儿随着脑血管发育的不断成熟,32周以上的早产儿脑组织氧饱和度已接近足月儿的水平。
侯新琳周丛乐李志光黄岚丁海曙
关键词:脑组织氧饱和度脑损伤新生儿近红外光谱技术
不同强度运动肌肉氧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正>研究目的:是探讨运动过程中肌肉组织氧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方法:利用无损的近红外光谱学技术(NIRS),对15名耐力和速度耐力型运动员以及10名非运动员,在从事不同强度功率自行车运动时,大腿股外侧肌的肌氧含量做实时连...
王荣辉丁海曙刘桂华冯美云张一民
文献传递
近红外光谱系统在游离皮瓣微循环血氧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2
2002年
目的 研究近红外光谱 (NIRS)无创血氧饱和度检测系统在游离组织移植后血管危象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5只恒河猴共 10个前臂皮瓣被用于该研究 ,其中 4个皮瓣阻断桡动脉模拟动脉栓塞 ,6个皮瓣阻断头静脉模拟静脉栓塞 ,并对其中 4个皮瓣同时阻断动静脉模拟动静脉栓塞、6个皮瓣给予吸氧后分别测定其组织氧合血红蛋白、还原血红蛋白和血容量的变化。 结果 静脉阻断时氧合血红蛋白升高 ,还原血红蛋白下降 ,血容量升高 ;动脉阻断时氧合血红蛋白下降 ,还原血红蛋白升高 ,血容量下降 ;动、静脉全阻断的氧合血红蛋白下降 ,还原血红蛋白升高 ,血容量无明显变化 ;吸氧时氧合血红蛋白升高 ,还原血红蛋白下降 ,血容量无显著变化。 结论 近红外光谱无创血氧饱和度检测系统用于皮瓣监测是灵敏和有效的 ,吸氧实验有可能是将来临床用该系统对游离皮瓣血液循环进行检测最有效。
蔡志刚田丰华赵福运丁海曙王晓霞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外科皮瓣游离皮瓣移植血管危象术后监测
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实现生物组织含氧量的无损检测被引量:26
1999年
为了实现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生物组织氧合无损检测, 引入了光在强散射介质中的吸收定律,利用 Monte Carlo 方法计算了光子在组织中的迁移路径长度。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双波长反射式近红外组织氧合变化监护仪。通过组织液体模型和人体骨骼肌含氧量检测的实验,证实了其有效性。
王峰李炜林方王广志丁海曙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生物组织含氧量
用像素分析和模式识别方法实现动点位置的实时检测
1995年
研制成功一套由CCD摄像机、红外发光二极管标志点、视频信号像束分析接口板,以及微机构成的计算机辅助视频运动检测系统,实现了对两点交叉运动轨迹的实时检测。其工作原理是:运用像素提取方法确定被测光点在视频图像中的位置,用场内模式识别算法和场间轨迹跟踪方法实现交叉轨迹的分离。本系统已用于小脑共济失调患者运动失常的评定。
丁海曙徐社教唐英
关键词:模式识别小脑共济失调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