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肌
  • 3篇阴道
  • 3篇黄酮
  • 3篇黄酮醇
  • 2篇心肌再灌注
  • 2篇心肌再灌注损...
  • 2篇阴道镜
  • 2篇阴道镜检
  • 2篇阴道镜检查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上皮
  • 2篇上皮内
  • 2篇上皮内瘤
  • 2篇上皮内瘤变
  • 2篇皮内
  • 2篇瘤变
  • 2篇内瘤
  • 2篇内皮
  • 2篇内皮功能

机构

  • 8篇同济大学

作者

  • 8篇王光花
  • 3篇王胜
  • 3篇丘瑾
  • 3篇王良旭
  • 3篇刘洁
  • 2篇王颖懿
  • 2篇钱春妹
  • 2篇童晓文
  • 2篇刘仕英
  • 2篇秦锦龙
  • 1篇吴逸
  • 1篇成佳景
  • 1篇黄蕴思
  • 1篇丁青

传媒

  • 5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宫颈细胞学检查为ASCUS的临床意义及处理探讨被引量:43
2008年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检查为ASCUS(不典型鳞状细胞-意义不明)的临床意义和处理方法。方法:2005年3月至2007年9月,对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妇科就诊的218例细胞学检查报告为ASCUS患者行阴道镜评估与镜下活检,其中100例患者同时进行了高危HPV-DNA检测。结果:218例ASCUS患者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发生率为49.54%,高级别CIN及浸润癌的发生率为17.43%,阴道镜拟诊≥CINⅡ40例,与病理结果相符29例,符合率72.5%(29/40)。高危HPV阳性组CIN检出率为66.67%,明显高于阴性组的36.96%。高级别CIN(CINⅡ、CINⅢ)17例中16例高危HPV-DNA检测阳性,仅1例CINⅡ为阴性。鳞癌3例,高危HPV检测均为阳性。结论:细胞学报告为AS-CUS时,阴道镜下病理活检结果相差大,而且可能是发现高度CIN的第一个信号,需引起重视。高危HPV-DNA检测是一种有效的ASCUS分流管理手段,能提高CIN的检出率。
丘瑾成佳景吴逸钱春妹王光花秦锦龙童晓文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阴道镜检查
双羟基黄酮醇对去势山羊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影响
2008年
目的研究双羟基黄酮醇(3′,4′-Dihydroxyflavonol,DiOHF)对去势山羊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动态影响。方法雌性山羊经去势处理后,根据临再灌注前静脉用药的不同随机分为DiOHF(2 mg/kg)和赋形剂(VEH)治疗组(n=8/组),实验动物阻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1 h后施行持续四周的再灌注,左心室内压监测和心脏超声检查分别在实验开始前,再灌注2周和4周进行,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基准值相比,再灌注2周和4周后VEH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均显著增加(P<0.05);而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则显著减少(P<0.05),DiOHF治疗组不仅逆转了上述变化,而且左心室体积、左室间隔厚度及左室后壁厚度的减少也明显低于VEH组(P<0.05)。此外,与VEH组(80.5±6.9)%相比,DiOHF组(46.2±11.2)%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缩小(P<0.05)。结论DiOHF治疗对去势山羊心肌梗死后的左心室重构具有明显的阻抑作用。
王光花王胜刘洁王良旭
关键词:类黄酮心肌梗死心室重构
双羟基黄酮醇对心肌再灌注损伤中局部心肌血流量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评价双羟基黄酮醇对缺血后冠脉内皮功能的作用以及评价其对致死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测定意识清醒、无应激状态下绵羊的冠状血管对不同浓度静脉输注的乙酰胆碱的反应,闭塞冠状动脉1 h然后进行7 d的连续再灌注,再灌注的同时进行双羟基黄酮醇或vehicle的治疗,测定缺血状态下和再灌注开始后的血液动力学指数和局部心肌收缩力,评估冠脉血管对乙酰胆碱的反应,并心脏测量梗死面积。结果:(1)双羟基黄酮醇处理后可预防心率上升,显著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在再灌注过程中的升高幅度;(2)乙酰胆碱引起的浓度依赖性心率、心搏出量和外周血管传导力的上升并不受到双羟基黄酮醇的处理和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影响;(3)双羟基黄酮醇处理后梗死面积显著缩小;(4)双羟基黄酮醇处理可以显著改善危险心肌边缘区域的局部心肌血流。结论:双羟基黄酮醇可显著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延长缺血后心肌再灌注中可显著改善内皮功能,可显著减弱危险心肌边缘区局部血流量的进行性损伤。
刘洁王胜王光花王良旭
关键词:类黄酮心肌再灌注损伤内皮功能
双羟基黄酮醇对去势山羊心肌缺血后冠脉内皮功能不全的阻抑作用
2008年
目的研究双羟基黄酮醇(3′,4′-dihydroxyflavonol,DiOHF)对去势山羊心肌缺血后冠脉内皮功能的作用。方法成年雌性山羊去势处理后通过阻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1 h和复通灌注7 d,并根据临再灌注前静脉注射药物的不同分为两组(n=8):赋形剂(vehicle,VEH)和DiOHF(2 mg/kg),观察缺血区冠状动脉对不同浓度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及肾上腺素的反应和DiOHF对区域冠状动脉血流量(Regional myocardial blood flow,RMBF)的影响。结果在VEH组,再灌注1 d后对Ach浓度依赖的血管舒张效应明显减弱,再灌注7 d后仍无好转;对SNP的浓度依赖性反应减弱,但在再灌注7 d后基本恢复。而在DiOHF组,Ach引起的浓度依赖性反应在再灌注1 d后部分保留,再灌注7 d后完全恢复;对SNP的浓度依赖性反应在再灌注过程中基本维持。DiOHF还显著提高了再灌注1 d和7 d后缺血危险区域的RMBF。结论再灌注前一次性注射DiOHF可显著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冠脉内皮功能不全,提高缺血危险区域心肌组织水平的血流灌注。
刘洁王胜王光花王良旭
关键词:黄酮醇心肌再灌注损伤内皮功能不全无复流现象
剖宫产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的抗菌药物使用方式在剖宫产术中预防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择期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60例,术前30 min静脉滴注头孢呋辛1.5 g、甲硝唑0.5 g,术后相同剂量2次/d,连用1~2 d;对照组60例,术前不用药,术后同样药物、相同剂量和方法连用3~5 d。结果两组术后发病率、发热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术后白细胞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住院天数和抗菌药物费用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术前30 min给药,短程应用更加合理。
刘仕英王光花王颖懿
关键词:剖宫产抗菌药物
妊娠巨大儿临床特点及分娩方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研究近3年来我院巨大儿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分娩方式,降低母婴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至2005年311例巨大儿的诊治情况,随机抽取同期分娩正常体重胎儿作为对照组。结果巨大儿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巨大儿的发生与其母亲的身高、孕末期体质量、孕产次、妊娠糖尿病有关。孕妇腹围+宫高、胎儿双顶径+股骨长以及腹横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巨大儿组剖宫产及产钳助产率高,产时出血多,新生儿窒息、产伤发生率高。结论重视巨大儿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断,选择适当分娩方式,可减少分娩并发症。
刘仕英王光花王颖懿
关键词:巨大儿分娩方式
小剂量米非司酮对缩短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的作用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在缩短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的临床效果。方法769例早孕妇女常规药流后排出孕囊者共6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在孕囊排出后肌注催产素10 U,2次/d,连用3 d,观察组除同法肌注催产素外再加服小剂量米非司酮(商品名司米安)10 mg,每日2次/d,连服7 d。结果对照组完全流产率88.12%,观察组完全流产率97.97%,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完全流产者平均阴道出血持续天数为(15.3±5.42)d,其中10 d以内停止者35例,占10.14%,出血时间超过22 d者95例(27.54%);观察组平均出血为(9.1±3.82)d,其中10 d以内停止者203例,占58.84%,出血时间超过22 d者17例(4.93%)。观察组阴道出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统计学上有差异(P<0.05)。监测两组研究对象药流后第15 d的血β-hCG值恢复水平,对照组(5.5±1.49)μg/L,观察组为(2.8±1.52)μg/L,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药流后孕囊排出后继续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可以提高完全流产率,减少不全流产,缩短药流后阴道出血时间。
王光花丘瑾钱春妹黄蕴思
关键词:米非司酮药物流产阴道出血
宫颈上皮内瘤变三种形态学诊断方法的比较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比较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三种形态学诊断方法——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liquid-based cytology test,TCT)、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宫颈环状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的结果。方法2005年3月至2007年4月,对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妇科就诊的妇女用细胞学检查、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及LEEP术后病理检查这三种方法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结果进行总结、比较。结果共有6 651例妇女接受了TCT检查,发现异常者300例,包括非典型鳞状细胞不能明确意义(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208例,非典型性鳞状细胞不除外上皮内高度病变(a-typical squamous cells:cannot exclude high grade SIL,ASC-H)4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68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13例,不典型腺细胞(atypical glandular cells,AGC)3例,鳞癌2例,腺癌1例。共有443例妇女接受了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其中宫颈细胞学结果异常的273例,病理诊断为CINⅠ105例,CINⅡ42例,CINⅢ20例,宫颈浸润癌8例。与TCT结果比较,低度病变诊断符合率50.75%,高度病变为92.31%,宫颈癌为100%。另有162例妇女接受了LEEP手术,共计发现CINⅠ39例,CINⅡ20例,CINⅢ17例;与阴道镜下活检结果比较,CINⅠ诊断符合率为58.19%,CINⅡ诊断符合率为48.00%,CINⅢ为61.90%。结论三种形态学方法虽然大大提高了CIN的检出率,但仍有较高的漏诊率,且诊断符合率较低。所以诊断CIN不能仅仅依赖于形态学诊断方法。
丘瑾王光花秦锦龙丁青童晓文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阴道镜检查宫颈电圈环切术活组织检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