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芳

作品数:24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青岛市市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药物
  • 4篇氧氟沙星
  • 4篇沙星
  • 4篇左氧氟沙星
  • 4篇氟沙星
  • 4篇META分析
  • 4篇成本-效果分...
  • 3篇岩藻聚糖硫酸...
  • 3篇药物经济学
  • 3篇硫酸酯
  • 3篇米夫
  • 3篇拉米夫定
  • 3篇加替沙星
  • 2篇药物相互作用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细胞
  • 2篇细菌性
  • 2篇细菌性感染
  • 2篇相对分子质量

机构

  • 24篇青岛市市立医...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济南市中心医...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解放军第40...

作者

  • 24篇张芳
  • 22篇陈安进
  • 11篇石杰
  • 4篇李德爱
  • 3篇付婷
  • 2篇王本坚
  • 2篇赵雪
  • 1篇任红
  • 1篇孙樱
  • 1篇刘吉勇
  • 1篇徐艳
  • 1篇李承杰
  • 1篇辛永宁
  • 1篇崔卫华
  • 1篇王少华
  • 1篇钟慧闽
  • 1篇余顺香
  • 1篇闫美兴
  • 1篇王振水
  • 1篇汪肃文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医生...
  • 3篇中国药房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药物流行病学...
  • 2篇中国新药与临...
  • 2篇中国医刊
  • 2篇药物不良反应...
  • 2篇中国药物与临...
  • 2篇青岛医药卫生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药师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降糖药的药物相互作用(2)
2001年
张芳王少华
关键词:降糖药药物相互作用
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药物经济学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不同抗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临床治疗方案的经济效果,找出既经济又有效的方案。方法选择临床常用的2种不同的治疗方案(BMA:德诺+甲硝唑+阿莫西林,疗程2周;LMC:达克普龙+甲硝唑+利迈先,疗程1周),应用药物经济学中成本-效果分析法。结果BMA和LMC方案所需费用分别为273.88和639.80元;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5%和92.2%;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13和6.94。结论BMA三联疗法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成本低廉。
李德爱张芳石杰陈安进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成本-效果分析药物经济学消化性溃疡
三七总皂苷对CYP450的影响及药物相互作用预测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血塞通)对肝微粒体CYP450酶不同亚型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其在肝脏的代谢特点并据此对该药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安全性进行预测,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检测肝药酶CYP1A2和CYP3A4的专属探针药物咖啡因、氨苯砜的原型浓度,采用原型药物减少初始速率测定法考察其体外代谢变化情况,从而评价三七总皂苷对CYP1A2、CYP3A4的诱导或抑制作用。结果:三七总皂苷对肝药酶CYP1A2有诱导作用,而对CYP3A4无影响。结论:三七总皂苷对CYP450。不同亚型酶的影响不同。在临床应用时,尤其是与CYP1A2代谢有关的药物合用时,应充分考虑到这种影响,以避免潜在的毒性或不良反应。
石杰陈安进张芳王本坚
关键词:三七总皂苷CYP1A2CYP3A4咖啡因氨苯砜
麦考酚吗乙酯致持续高热被引量:1
2007年
1名26岁女性,因患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狼疮性肾炎、股骨头坏死,长期服用泼尼松10mg,1次/d治疗,入院后加服麦考酚吗乙酯0.75g,2次/d。服用3d后,患者出现发热(T39.0℃)、鼻塞、咽痛、双肺呼吸音粗,WBC12.8×109/L,N0.924。停用麦考酚吗乙酯,予安痛定肌内注射,第2天体温恢复正常。10d后当患者再次服用麦考酚吗乙酯后又出现持续高热(T39℃~39.4℃)及类似症状,经停药、对症治疗后热度逐渐减退。
张芳陈安进余顺香
关键词:麦考酚吗乙酯持续高热
加替沙星片与左氧氟沙星片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比较加替沙星片与左氧氟沙星片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疗效。方法应用m eta分析对有关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及细菌清除率进行定量综合分析,共入选10篇文献,可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病例992例,可进行细菌清除率比较病例1072例。结果同质性检验:细菌清除率比较,χ2=7.82,P=0.45;临床有效率比较,χ2=4.19,P=0.84;临床痊愈率比较,χ2=4.59,P=0.71;合并效应量的估计:细菌清除率比较,OR合并=0.98(0.63-1.53,Z=0.09,P=0.93);临床有效率比较,OR合并=1.29(0.80-2.10,Z=1.04,P=0.30);临床痊愈率比较,OR合并=1.21(0.89-1.63,Z=1.22,P=0.22)。结论国产加替沙星片与左氧氟沙星在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疾病的疗效相等。
张芳陈安进石杰
关键词: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META分析
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抗血栓活性比较及机制探讨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研究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抗血栓作用并从抗血小板聚集和纤溶两个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FeCl3诱导大鼠颈动脉血栓模型,考察4种相对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并通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试法(ELISA)测定动物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和纤维蛋白溶酶原(PLG)、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几个指标观察各组药物对抗血小板聚集及纤溶活性的影响进而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可显著减轻血栓湿重,中相对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比低相对分子质量表现出更强的抗血栓活性。低相对分子质量组(LF1组和LF2组)显著降低TXB2并同时升高6-keto-PGF1α;中相对分子质量组(MFa和MFb组)只降低TXB2,而对6-keto-PGF1α没有影响。4组岩藻聚糖硫酸酯均使t-PA活性升高、PAI-1活性降低、t-PA/PAI-1比值升高,但对PLG无影响。结论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均有明显抗血栓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血小板聚集和纤溶系统活性升高有关,且随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发挥抗血栓作用的主要机制不同。
陈安进赵雪张芳
关键词:岩藻聚糖硫酸酯抗血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干扰素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成本-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评价干扰素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济学效果。方法:对2种治疗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并运用Bootstrap法进行敏感度分析。结果:干扰素组、拉米夫定组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9 128.31、11 491.70;以成本较低的干扰素组为基本组,拉米夫定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45 727.01;Bootstrap分析得拉米夫定组的增量成本平均中值为46 236.24。结论:干扰素治疗方案虽有效率较低,但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分析,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较佳方案。
陈安进张芳徐艳
关键词:干扰素拉米夫定慢性乙型肝炎成本-效果分析
拉米夫定单用与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复发Meta分析
2008年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拉米夫定(LAM)单用与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复发的疗效。方法:通过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按照Coc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员手册完成Meta分析。结果:共有13篇文献入选,均为病例对照研究。试验组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未复发率93.9%(766/816),对照组71.6%(140/197)。因入选文献不存在异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OR值为5.31(95% CI,3.23-8.73)。结论:HBIg与LAM合用可以有效地预防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其疗效优于单用LAM。
陈安进石杰张芳辛永宁
关键词:拉米夫定乙肝免疫球蛋白肝移植META分析
山莨菪碱的临床新用途被引量:2
2001年
陈安进张芳付婷
关键词:山莨菪碱抗胆碱药药物
不同相对分子质量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内皮细胞保护作用比较及机制探讨
2015年
目的考察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体内研究和体外研究的方法,探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在体内研究中,通过制作大鼠内皮损伤模型,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胸主动脉内皮损伤情况,并测定内皮损伤指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在体外研究中,通过细胞培养,以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内皮微颗粒(EMPs)水平作为内皮损伤指标,考察药物对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体内研究:光学显微镜下HE切片观察显示,相对低相对分子质量组(LF1组和LF2组)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强于相对中相对分子质量组(MFa组和MFb组)。与模型组比较,LF1和LF2可显著降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P<0.05),而MFa和MFb与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外研究:与模型组比较,LF1和LF2可显著降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P<0.05),而MFa和MFb与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LF1和LF2组的内皮微颗粒数目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而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MFa和MFb组的内皮微颗粒数目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数目虽比模型组有所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内皮细胞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通过降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内皮微颗粒浓度,阻断血小板与受损血管内皮中的胶原结合,从而抑制了血小板活化,发挥内皮保护作用;而相对中相对分子质量的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内皮细胞的损伤改善不明显。
陈安进张芳石杰闫美兴
关键词:岩藻聚糖硫酸酯内皮细胞内皮微颗粒肾上腺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