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建平

作品数:203 被引量:2,296H指数:30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2篇期刊文章
  • 7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5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00篇地震
  • 39篇地壳
  • 35篇波速
  • 26篇接收函数
  • 25篇青藏高原
  • 21篇层析成像
  • 20篇火山
  • 19篇地幔
  • 18篇上地幔
  • 17篇面波
  • 16篇反演
  • 16篇S波
  • 15篇S波速度
  • 14篇S波速度结构
  • 13篇震源
  • 13篇青藏
  • 12篇余震
  • 12篇三维P波速度...
  • 11篇地壳上地幔
  • 10篇台阵

机构

  • 197篇中国地震局地...
  • 20篇中国地震局
  • 5篇北京大学
  • 5篇云南省地震局
  • 5篇四川省地震局
  • 4篇广东省地震局
  • 3篇陕西省地震局
  • 3篇新疆维吾尔自...
  • 3篇吉林省地震局
  • 2篇北京市地震局
  • 2篇东华理工大学
  • 2篇福建省地震局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国家地震局
  • 1篇河海大学
  • 1篇长春地质学院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青海省地震局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202篇吴建平
  • 85篇房立华
  • 72篇王未来
  • 49篇明跃红
  • 29篇王椿镛
  • 28篇王长在
  • 27篇杨婷
  • 15篇楼海
  • 15篇蔡妍
  • 14篇张天中
  • 14篇苏伟
  • 10篇贺传松
  • 9篇左兆荣
  • 8篇丁志峰
  • 8篇吴建平
  • 7篇吴庆举
  • 6篇曾融生
  • 6篇常利军
  • 6篇郭履灿
  • 6篇吕作勇

传媒

  • 29篇地震学报
  • 26篇地球物理学报
  • 1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0篇地震地质
  • 10篇国际地震动态
  • 5篇地球物理学进...
  • 5篇中国地震
  • 5篇2014年中...
  • 4篇科学通报
  • 4篇中国科学:地...
  • 4篇中国地球物理...
  • 3篇中国科学(D...
  • 3篇CT理论与应...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地学前缘
  • 2篇世界地震译丛
  • 2篇全国第四次火...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6篇2023
  • 1篇2022
  • 7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11篇2015
  • 23篇2014
  • 13篇2013
  • 10篇2012
  • 5篇2011
  • 11篇2010
  • 14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12篇2005
  • 6篇2004
2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接收函数研究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地壳各向异性
本研究利用计算得到的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接收函分析台站下方的地壳各向异性,通过对径向和切向接收函数各向异性特征的提取估算各向异性的两个重要参数:快波方向和分裂时间,将该方法应用到青藏高原东部的部分流动和固定地震台站,获得了...
蔡妍吴建平王未来房立华
关键词:地壳构造各向异性特征接收函数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东部地壳上地幔结构与变形研究
王椿镛吴建平楼海常利军苏伟
青藏高原作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和大陆正在发生强烈变形的典型地区,受到国内外地球科学界的高度重视。地球科学家基于地表地质以及前期在高原中部的深部探测结果,提出了多种动力学演化模型。青藏髙原东缘作为高原物质侧向逃逸必...
关键词:
关键词:地壳上地幔地幔结构青藏高原东部
小江断裂带P波三维速度结构研究
2012年
小江断裂带(系)是青藏高原重要的东南部边界,是我国著名的强震活动带。小江断裂带位于云南东部,由南北向的绿汁江、易门、普渡河、西小江和东小江断裂数条分支断裂构成,东西展布宽约200km,作为川滇块体的东南边界,该断裂带在青藏高原物质向东逃逸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小江断裂带地震活动强烈,是我国著名的南北地震带南段的东部边界,近300年来曾发生7级以上的地震4次,8.0级地震1次。然而在强烈活动的小江断裂带以东,地震活动性明显减弱。
吴建平明跃红房立华王未来杨婷张天中
关键词:小江断裂带三维速度结构地震活动性P波南北地震带川滇块体
长白山天池火山地区谐频地震研究
<正> 长白山火山的人工地震测深(张先康,2002:扬卓欣,2005)、远震接收函数反演(吴建平,2004)、S波阴影区分析(吴建平,2005)、尾波Q值测定(吴建平,2004)、大地电磁测深观测(汤吉,1997)、地形...
明跃红吴建平苏伟
文献传递
利用噪声层析成像方法研究华北克拉通的壳幔速度结构
<正>华北克拉通形成于太古代至早元古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陆核之一。与全球多数克拉通不同的是,华北克拉通形成后,中生代以前一直保持稳定。但自中生代以来,特别是在燕山期,华北克拉通东部遭受了强烈的改造,其岩石圈被减薄,或被称...
房立华吴建平明跃红王未来王长在杨婷
关键词:地震观测
文献传递
1975年辽宁海城Ms7.3地震的前震序列分析被引量:7
1995年
本文讨论了地震“成核”问题.加速是成核相的属性,也是地震失稳的一个必要条件.若以方程dΩ/dt=C/(tf-t)n表征成核过程的加速特性,则可将其概括为地震释放速率比例于失稳破裂剩余时间的负幂.根据这一原理,对1975年辽宁海城MS7.3地震的前震序列进行回顾性分析,表明主震的失稳破裂时间tf和震级可成功地被估算,但要求所测相关系数r2达极大;且主震时间的估算误差一般小于所用最后一个数据点与主震之间剩余时间的一半或更少.
左兆荣吴建平巫志玲
关键词:地震活动异常地震预测地震前震序列
鄂尔多斯及其周边区域远震P波速度结构及与强震活动的关系被引量:2
2015年
与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块岩石圈大规模减薄不同,华北克拉通西部的鄂尔多斯地块至今仍保留着古老克拉通的特性,但鄂尔多斯周缘断裂活动剧烈,地震活动频繁.本研究综合利用全国固定台站以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近期在鄂尔多斯西缘布设的喜马拉雅二期台站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反演获得了该区域的深部速度结构。
杨婷吴建平房立华王未来范莉苹
关键词:鄂尔多斯地块P波速度结构强震活动远震鄂尔多斯周缘
背景噪声频散曲线测定及其在华北地区的应用被引量:20
2009年
利用华北地震台阵垂直分量的观测资料,采用滑动绝对平均方法对资料进行预处理,通过互相关方法从背景噪声中提取瑞利面波的格林函数,开发了群速度频散曲线的自动提取工具,测量了位于华北盆地、燕山隆起和太行山隆起的3条频散曲线,反演得到了3个区域的S波速度结构.研究分析表明,滑动绝对平均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地震和台站附近干扰源的影响.为了得到可靠的层析成像结果,应计算格林函数的信噪比,选择高信噪比的格林函数测量其频散曲线,进行层析成像反演.当信噪比大于7时,一般都能得到稳定可靠的频散曲线.群速度频散曲线的最大可信周期(Tmax)与台站间距有关,华北地区最大可信周期以不超过台站间距的1/12为宜,周期大于Tmax时不同月份测得的频散曲线变化较大.
房立华吴建平
关键词:噪声互相关格林函数频散曲线
2012年新疆新源M_s6.6地震余震序列精定位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2012年6月30日5时7分(tL京时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交界处发生Ms6.6级地震(以下简称新源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的结果,
房立华吴建平王长在王未来杨婷
关键词:地震台
2002年8月20日长白山天池火山小震震群研究被引量:31
2003年
2002年7~9月,采用15台宽频带流动地震仪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进行了近3个月的地震观测,记录到大量发生在天池火山附近的地震和多次小震群。对2002年8月20日的小震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地震发生在长白山天池内的西南部,震源深度距离天池水面一般小于4 km深,震群的震中位置呈北西向线性分布。地震记录的频谱分析表明,该震群为典型的火山构造类型地震。在观测中发现HSZ和DZD台的地震记录低频成份丰富,这可能与台站附近的局部介质变化或低速的断层带有关。我们认为震群可能是由火山深部活动诱发的局部断裂活动所引起。
吴建平明跃红刘一鸣齐胜福袁松涌
关键词:火山震群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