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谦
-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纠误挽治手术病例报告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teriosclerosis obliterers,ASO)的误治原因,并探讨纠误挽治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例下肢ASO行纠误挽治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10年余,静息痛加重1月余入院。因双侧股浅动脉闭塞曾在外院先后行右股动脉-左腘动脉人工血管加大隐静脉转流术、右股浅动脉支架置入术,症状未见缓解。入我院后行计算机断层X线血管造影(CTA)检查示双侧髂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近端及人工血管闭塞,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行腋动脉-双侧股深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加双侧股深动脉成形术,术后复查CTA示:左下肢股深动脉、右下肢股深动脉分支及腋-双股人工血管内血流通畅,膝下血流代偿充盈。症状亦明显改善。结论手术方式的选择对下肢ASO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提示临床应结合患者病史、医技检查结果等仔细分析讨论,以选择最佳术式,使患者获得最大受益。
- 王谦叶志东刘鹏田宇
-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下肢误诊误治
- 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的斑块特征及斑块中内脏脂肪素的表达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斑块特征并探讨内脏脂肪素(visfatin)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发作时间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斑块的病理学特征,并根据纤维帽厚度和脂质坏死核心大小将斑块分为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免疫组化染色观察2组斑块中visfatin的表达情况。结果 1有症状组不稳定性斑块的比例(67.74%)明显高于无症状组(36.00%),P<0.05。2与稳定性斑块相比,不稳定性斑块的纤维帽较薄、脂质坏死核心较大及发生出血者比例较高:(49.87±8.75)μm比(74.54±6.80)μm(P<0.001);(65.63±12.97)%比(31.81±5.13)%(P<0.001);63.33%比30.77%(P<0.05)。3不稳定性斑块visfatin表达的积分光密度值(84 165.47±9 183.12)明显高于稳定性斑块(55 694.08±4 818.57),P<0.001。结论 1斑块的不稳定性与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症状的发生密切相关;2纤维帽厚度、脂质坏死核心大小及出血在斑块的稳定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 visfatin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
- 徐荣伟樊雪强潘琳温见燕王谦田宇刘鹏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内脏脂肪素
- 血管型白塞病1例被引量:2
- 2014年
- 白塞病(behcet syndrome,BS)又称贝赫切特综合征,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由土耳其皮肤科医师Behcet,于1937年首先报道,主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葡萄球膜炎以及皮肤损害,也可累及血管、神经系统、消化道、关节、肺、肾及附睾等器官.当累及大中动脉和(或)静脉时,即血管型白塞病,常表现为动脉闭塞、动脉瘤和静脉闭塞性疾病[1].由于此病发病率不高,加之对该病的认识不足等原因,临床上忽视原发病,而孤立诊断为某个系统疾病的现象屡见不鲜,现报道血管型白塞病误诊1例如下:
- 徐荣伟叶志东樊雪强王谦刘鹏
- 关键词:白塞病血管病变误诊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双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59例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治疗双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4年8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59例双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0例,女9例,年龄42~80岁,平均(65±9)岁。48例施行单侧CEA,11例双侧先后施行CEA。术前造影证实合并冠心病或周围血管疾病的患者6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同期行髂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1例同期行肾动脉支架植入术。结果59例患者共施行70次CEA,均使用转流管及血管补片,手术成功率100%。2例迷走神经损伤,4例舌下神经损伤,3例出现过度灌注综合征。术后随访2~36个月,平均(19±10)个月。随访期间1例因心脏病发作死亡。其余患者病情稳定,均未发现再狭窄。结论对于双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只要手术指征明确,均应施行CEA。
- 徐荣伟叶志东樊雪强王谦张建彬刘鹏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临床疗效
- 颈动脉体瘤21例外科诊治体会被引量:2
- 2015年
- 回顾性分析21例颈动脉体瘤(CB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影像学检查诊断,单侧病变20例,双侧病变1例。20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1例行单纯瘤体切除,6例行瘤体连同颈外动脉切除,3例行瘤体切除并血管重建。围手术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出现颅神经损伤表现5例。术后病理学检查均诊断为CBT,其中1例为恶性。随访3个月-7年,随访率为85%。5例颅神经损伤者均于随访3个月后完全恢复,1例双侧病变于术后1年在外院行对侧瘤体切除,1例恶性肿瘤术后3年因多发转移死亡,其余病例均无复发。CBT临床易误诊,术前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对诊断和手术安全性评估有重要意义。手术切除是治疗CBT的首选和有效方法。
- 徐荣伟叶志东樊雪强张建彬王谦刘鹏
-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