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莹

作品数:15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突变
  • 4篇线粒体
  • 4篇线粒体DNA
  • 3篇子痫
  • 3篇子痫前期
  • 3篇细胞
  • 3篇内耳
  • 2篇蛋白
  • 2篇毒性
  • 2篇胎盘
  • 2篇缺失突变
  • 2篇护理
  • 2篇激酶
  • 2篇耳毒
  • 2篇耳毒性
  • 1篇胆脂瘤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丝氨酸...
  • 1篇德尔菲

机构

  • 1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南宁市第一人...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作者

  • 14篇王莹
  • 7篇孔维佳
  • 6篇韩月臣
  • 5篇胡钰娟
  • 5篇邹丽
  • 4篇王琼
  • 3篇胡彬
  • 3篇钟少平
  • 3篇王乾华
  • 2篇谢涵
  • 2篇孔雯
  • 2篇赵茵
  • 2篇许黎
  • 2篇刘俊
  • 1篇李梅
  • 1篇李洁琼
  • 1篇余艳兰
  • 1篇尹雪
  • 1篇李尊柱
  • 1篇詹昱新

传媒

  • 3篇临床耳鼻咽喉...
  • 2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癌症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护理学报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内耳拟老化伴线粒体突变模型的建立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内耳拟老化伴线粒体突变模型,为进一步揭示老年性聋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策略奠定基础。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2组:A组14只,5%D-半乳糖颈部皮下注射(150mg·kg-1·d-1),共8周,继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10d;B组10只,仅给予生理盐水注射。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2组大鼠听阈,比色法检测2组大鼠膜迷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利用巢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内耳组织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的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A组大鼠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发生率为100%(28/28),B组无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检出。A组GSH-PX活力[(59.07±8.70)U]明显低于B组[(142.10±7.02)U],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组ABR听阈平均提高(5.36±3.08)dBpeSPL,B组为(6.50±3.37)dBpeSPL,经t检验,A组和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半乳糖可以诱导大鼠内耳组织拟老化,此模型大鼠内耳组织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率极高,但听阈无明显提高。
孔维佳胡钰娟王琼许黎王莹韩月臣李隽刘波孔雯
关键词:内耳线粒体DNA突变
维生素E和辅酶Q10对大鼠内耳组织线粒体DNA 4834 bp缺失突变的预防作用被引量:24
2004年
目的 研究维生素E、辅酶Q10对大鼠线粒体DNA 4 834缺失突变的预防作用。方法Wistar大鼠 4 6只 ,采用抽笼法随机分为 3组 ,实验组 (A组 ,18只 )阿霉素 1mg/kg腹腔注射 ,每周 2次 ,共 3个月 ,同时给予维生素E 5 0mg/kg和辅酶Q10 10mg/kg灌胃 ,每天 1次 ;生理盐水对照组 (B组 ,18只 )在给予阿霉素的同时予以生理盐水灌胃 ;空白对照组 (C组 ,10只 )仅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提取内耳组织总DNA ,利用巢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内耳组织线粒体DNA 4 834bp缺失突变的发生情况 ,并检测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A组大鼠线粒体DNA 4 834bp缺失突变发生率为 2 3 0 8% (3/ 13) ,B组为 6 8 75 % (11/ 16 ) ,C组为 0 (0 / 8) ,经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 ,单侧检验 ,A组和B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8) ,A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2 15 )。A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较B组高 ,差异有显著性 (校正t′检验 ,单侧检验 ,t′=6 4 74 ,P <0 0 1) ;A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校正t′检验 ,双侧检验 ,t′ =1 92 0 ,P >0 0 5 )。结论 维生素E和辅酶Q10具有增加机体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保护内耳组织线粒体DNA ,降低 4 834bp缺失突变发生率的作用。
孔维佳韩月臣王莹胡钰娟刘俊王琼
关键词:维生素E辅酶Q10
多柔比星耳毒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多柔比星的耳毒性及维生素E(VitE)和泛癸利酮(CoQ10)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46只,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大鼠18只,腹腔注射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1mg·kg-1(体重),每周2次,同时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共3个月;B组大鼠18只,腹腔注射多柔比星1mg·kg-1(体重),每周2次,共3个月,同时给予CoQ1010mg·kg-1·d-1和VitE50mg·kg-1·d-1灌胃;C组大鼠10只,全程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进行腹腔注射及灌胃。用药前后分别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提取耳蜗组织总DNA,利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PCR)检测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的发生情况,PCR产物直接测序。同时测定血清谷光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B组用药后听阈增高(923±1901)dB较A组(2094±1624)dB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B组和C组相比听阈增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B组内耳组织线粒体DNA4834缺失突变发生率(2308%)较A组(6875%)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血清谷光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14094±4258)U比A组(5995±1865)U高,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长期应用多柔比星可引起大鼠听阈的轻度增高,诱发内耳组织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CoQ10和VitE可以降低多柔比星对内耳组织的损伤作用。
韩月臣孔维佳胡钰娟王莹刘俊王琼
关键词:多柔比星线粒体DNA突变耳毒性
2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
2020年
总结定点医院联合对症支持和护理干预成功治疗2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患者呼吸衰竭症状的经验。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强化呼吸支持治疗和效果观察、及早进行肺功能康复、加强基础护理等措施均对患者疾病的良性转归具有较大意义。2例患者目前已转为轻症,双肺病灶吸收状况较好,3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拟观察治疗3 d后出院至指定隔离点服药观察。
叶旭阳曾令丹林琳张艳王莹周雪梅吴育朗尹雪
关键词:重症患者呼吸衰竭护理
Neogenin对人滋养细胞RGMa、DAPK、Neogenin mRNA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Neogenin对人滋养细胞RGMa、DAPK、Neogenin表达的影响,以阐明Neogenin在滋养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先用含0,0.5,1,5,10及50ng/ml的Neogenin无血清培养基预处理TEV-1细胞24h,用噻唑蓝(MTT)比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增殖指数及凋亡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TEV-1细胞RGMa、DAPK、Neogenin mRNA的变化。结果:MTT、FCM检测表明Neogenin能诱导TEV-1凋亡,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Neogenin对TEV-1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TEV-1细胞RGMa mRNA的表达水平依次为空白对照组(0ng/ml Neogenin)的0.62±0.04,0.90±0.04,0.97±0.04,0.90±0.03及0.75±0.03;DAPK mRNA的表达水平依次为空白对照组的0.68±0.02,0.35±0.01,0.74±0.01,0.51±0.01及0.33±0.01;Neogenin mRNA的表达水平依次为空白对照组的1.45±0.03,1.80±0.05,1.22±0.08,1.47±0.00及1.14±0.00。即随着Neogenin浓度增加,TEV-1细胞内DAPK mRNA表达下调,Neogenin mRNA表达上升,RGMa mRNA的表达水平基本不变。结论:Neogenin可促进TEV-1细胞凋亡,这一过程可能是经DAPK途径调控的。
钟少平赵茵胡彬谢涵王乾华王莹邹丽
关键词:滋养细胞NEOGENIN死亡相关蛋白激酶
胎盘早剥、重度子痫前期致DIC、死胎1例被引量:2
2010年
1病例资料患者37岁,孕9产1,因"孕34+5周,持续性腹痛6h"收入院。患者平时月经规律,LMP:2008年12月17日,停经早期无明显早孕反应,孕4个月余自觉胎动,未行规律产检。于2009年8月18日凌晨0时30分无明显诱因开始腹部疼痛,呈持续性加重,
王莹杨昀邹丽
关键词:胎盘早剥子痫DIC死胎
提取大鼠毛发核酸3种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探讨提取大鼠毛发核酸的可靠方法。方法 :分别用PCR缓冲液法、SDS 蛋白酶K法和Chelex 10 0法从大鼠毛发中提取核酸 ,对所提核酸进行PCR扩增及电泳分析 ,并对 3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从毛囊提取mtDNA的成功率 ,SDS 蛋白酶K法 (2 2 .5 0 % )分别与PCR缓冲液法 (6 4 .17% )和Chelex 10 0法(6 7.5 0 % )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12 =4 2 .4 2 1,χ2 2 =2 8.80 0 ,均P <0 .0 1) ;PCR缓冲液法与Chelex 10 0法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0 .2 96 ,P >0 .0 5 )。提取核DNA的成功率 ,SDS 蛋白酶K法 (6 0 .0 0 % )分别与PCR缓冲液法 (90 .0 0 % )和Chelex 10 0法 (90 .83% )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12 =4 9.0 91,χ2 2 =30 .76 7,均P<0 .0 1) ;PCR缓冲液法与Chelex 10 0法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0 .0 4 8,P >0 .0 5 )。PCR缓冲液法不能从毛干中提取核酸 ,SDS 蛋白酶K法不能从 1、2根鼠毛中提取mtDNA ,而Chelex 10 0法可从毛干和单根鼠毛中提取mtDNA和DNA。结论 :Chelex 10 0法对从毛发中提取核酸较为合适。
胡钰娟孔维佳韩月臣王莹程华茂陈敏
关键词:毛发核酸
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线粒体基因4977bp缺失突变的检测被引量:12
2004年
背景与目的:线粒体DNA4977bp缺失突变是机体衰老的分子生物学标志之一,已证实其存在于多种实体性肿瘤中,该突变与喉鳞状细胞癌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本文旨在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线粒体基因4977bp缺失突变的发生情况及其与喉癌组织分化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取喉癌组织35例,均经病理证实为喉鳞状细胞癌。提取肿瘤组织总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对线粒体基因4977bp缺失进行检测。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35例标本中有20例(57.14%)检测到线粒体基因4977bp缺失突变,其中7例高分化喉鳞癌中有5例,24例中分化喉鳞癌中有15例,4例低分化喉鳞癌未检测到该缺失突变。经统计学分析,高分化、中分化级别喉鳞癌组织4977bp缺失突变发生率与低分化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高分化和中分化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线粒体DNA4977bp缺失突变,该突变的发生可能与肿瘤组织分化水平有关。
韩月臣孔维佳张松王彦君王莹陈雄
关键词:线粒体DNA突变喉鳞状细胞癌
中耳炎的颅内外并发症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探讨化脓性中耳炎引起颅内外并发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3年 3月~ 2 0 0 2年 8月我院收治的有颅内外并发症的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 6 0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6 0例患者中 ,单项并发症 4 9例 (81.6 %) ,2项以上并发症 11例 (18.3%) ,总计 74例次 ,其中乙状窦病变 13例 ,硬膜外脓肿 2例 ,脑膜炎 4例 ,脑脓肿 3例 ,迷路炎 2 0例 ,耳周围脓肿 18例 ,颈部脓肿 2例 ,面瘫 12例。结论 :颅内外并发症的发病率较以前有所降低 ,严重的并发症少见 ;影像学检查可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手术探查是最可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王莹孔维佳
关键词:中耳炎胆脂瘤并发症
大鼠内耳拟老化模型对卡那霉素耳毒性的易感性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大鼠内耳拟老化模型对卡那霉素的易感性。方法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4组,A组(半乳糖组,14只)5%D-半乳糖颈部皮下注射(150mg·kg^-1·d^-1),共8周,继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10d;B组(半乳糖加卡那霉素组,14只)皮下注射半乳糖同A组,8周后,腹腔注射硫酸卡那霉素(500mg·kg^-1·d^-1)10d;C组(卡那霉素组,12只)前8周用生理盐水代替半乳糖,后10d注射卡那霉素同B组;D组(空白对照组,10只)仅给予生理盐水注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es,ABR)检测各组大鼠反应阈,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膜迷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利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内耳组织线粒体DNA 4834 bp缺失突变的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A组大鼠线粒体DNA 4834 bp缺失突变发生率为100%(28耳/28耳),B组为92.86%(26耳/28耳),C组和D组均无线粒体DNA 4834 bp缺失突变检出。A组GSH—PX活性为(59.07±8.70)U(-↑x±s,下同),B组(63.29±12.40)U,C组(136.67±9.53)U,D组(142.10±7.02)U;A组和D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A组和B组、C组和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07和0.151)。ABR阈值(峰值等效声压级)A组平均提高(5.36±3.08)dB,B组为(61.79±11.20)dB,C组为(34.17±4.69)dB,D组为(6.50±3.37)dB;A组和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8),B组和D组、B组和C组、C组和D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结论D-半乳糖可以诱导大鼠内耳拟老化模型,内耳组织中线粒体DNA 4834 bp缺失突变率极高,该模型对卡那霉素耳毒性的易感性增强。
胡钰娟孔维佳王琼许黎王莹韩月臣孔雯
关键词:半乳糖基因缺失卡那霉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