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明华

作品数:16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克隆
  • 3篇蛋白
  • 3篇原核表达
  • 3篇酶链反应
  • 3篇聚合酶
  • 3篇聚合酶链反应
  • 3篇抗体
  • 3篇基因
  • 3篇合酶
  • 2篇电泳
  • 2篇多克隆
  • 2篇多克隆抗体
  • 2篇医学生
  • 2篇医学生物
  • 2篇医学生物化学
  • 2篇抑制消减杂交
  • 2篇荧光
  • 2篇杂交
  • 2篇双向电泳
  • 2篇消减杂交

机构

  • 12篇苏州大学
  • 6篇复旦大学
  • 2篇苏州卫生职业...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张家港市第一...

作者

  • 16篇王明华
  • 3篇王久存
  • 2篇叶璐夷
  • 2篇蒋东
  • 2篇杨世蕊
  • 2篇吴士良
  • 2篇雷陈
  • 2篇刘佳佳
  • 2篇王尉平
  • 2篇周迎会
  • 2篇张雅娟
  • 2篇张苹
  • 2篇刘庆梅
  • 1篇孟祥勋
  • 1篇梁勇
  • 1篇许维岸
  • 1篇郁美香
  • 1篇马守宝
  • 1篇姜智
  • 1篇罗泽伟

传媒

  • 4篇南通大学学报...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数码设计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雄性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家系中可育与不育患者间的差异表达基因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方法筛选和鉴定某雄性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家系中1名可育患者与1名不育患者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分别以可育患者(MJ)和不育患者(ZGJ)的生殖器皮肤成纤维细胞(GSF)为实验方,构建正向和反向消减文库。通过菌落原位杂交、点杂交、Southern印迹法逐步筛选得到候选阳性克隆,利用Northern印迹法验证,并将获得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同源性分析。结果构建了这两名患者GSF的正向和反向消减文库,筛选得到反向消减文库中2个Northern阳性克隆,以及两文库中11个无Northern杂交信号、可能代表低丰度转录本的候选克隆。测序和同源性分析显示2个Northern阳性克隆分别与自家趋化素(autotaxin-t)基因和钙结合蛋白S100A6基因高度同源。结论以上2个Northern阳性克隆以及11个无Northern杂交信号的克隆可能代表两患者GSF的差异表达基因,有助于阐明雄性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家系中患者表型多样性及育性保留的分子机制。
叶璐夷赵志民王明华罗诗静苏城昌张荣梅罗泽伟王久存
关键词:抑制消减杂交差异表达基因
GSFs细胞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的建立
2006年
目的:建立GSF细胞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方法: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GSF细胞,胰酶消化后收集细胞,加入细胞裂解液使细胞充分裂解,离心后取上清液进行第一向等电聚焦电泳和平衡,再进行第二向SDS-PAGE(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显色及图像扫描与分析。结果:通过对GSF细胞蛋白提取液进行双向电泳,在17cm pH5~8IPG胶条上可得到重复性及分辨率均较好的蛋白位点。结论:GSF细胞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的建立。为其蛋白质组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王明华蒋东吴士良王久存
关键词:双向电泳蛋白质组
新基因ZNFD的克隆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PCR扩增得到新基因ZNFD(Znf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构建pET32a-ZNFD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蛋白表达及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通过PCR的方法克隆新基因ZNFD,选取部分抗原免疫原性较高的部分ORF序列,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利用大肠杆菌Rosetta-gami(DE3)表达系统表达ZNFD融合蛋白。纯化目的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琼脂糖双向扩散实验和Western blot鉴定其效价和特异性。结果:经测序鉴定已成功克隆ZNFD基因。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ZNFD,在大肠杆菌Rosetta-gami(DE3)中使用IPTG诱导表达,得到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5 kD的融合蛋白。纯化蛋白免疫家兔,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较强的免疫特异性。结论:得到纯化的ZNFD蛋白,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达到了一定的效价,且具有高特异性,为进一步研究ZNFD的功能奠定了实验基础。
史群芳杨世蕊雷陈孟祥勋黄超群王明华
关键词:锌指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聚合酶链反应
胍丁胺拮抗谷氨酸所致大鼠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神经毒性的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胍丁胺对L-谷氨酸(Glu)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培养的方法,用不同浓度Glu(1、10、100μmol/L)处理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1h,建立Glu诱导的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模型,经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检测和显微镜下观察,确定建立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模型的最佳浓度。处理组在已建立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模型中加入不同浓度(10、50、100μmol/L)胍丁胺,观察胍丁胺对Glu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未经Glu处理的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上清液中的LDH活性(P<0.01)和形态学观察均提示100μmol/L Glu为诱导原代海马神经元损伤的最佳浓度;100μmol/L胍丁胺能显著抑制模型中大鼠海马神经元LDH的释放(P<0.01);明显改善损伤后的神经元形态。结论胍丁胺对Glu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张雅娟蒋菊香王明华王尉平
关键词:胍丁胺谷氨酸海马神经元乳酸脱氢酶
AR-Arg840Cys突变在雄性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IS)患者中功能机制的分析
雄性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lS)是雄性激素受体(AR)缺陷引起的雄性性发育失常,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疾病。患者通常具有正常的46,XY核型,其表型变化范围相当广泛,从完全的女性表型到不同程度的男性化不足。本实验室曾报道了一个...
王明华
关键词:雄性激素受体双向电泳抑制消减杂交
留学生生物化学教学中PBL与多媒体结合的应用被引量:7
2012年
结合医学生物化学繁、杂、深的本质特点和东南亚本科留学生自身的素质情况,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不仅使讲授的知识点简单化、系统化、逻辑化,而且激发了留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王明华
关键词:医学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全程可视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纯化鉴定在生物化学开放性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6
2018年
生物化学开放性创新实验课程能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我们开设了一门"全程可视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纯化鉴定"开放性实验教学课程,整个课程涉及生物化学基础理论教学中多个章节的知识整合。实验过程中,全程可根据颜色变化了解实验中每步操作的机理,有助学生直观理解和确定实验操作是否正确和成功。学生在实验中充分享受实验结果的视觉变换,对结果的颜色转换产生浓厚的兴趣。该课程能够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创新实践技能,收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该实验教学课程难度适中,具有很好的推广性。
王明华顾范博姜智周迎会
关键词:生物化学绿色荧光蛋白开放性实验教学
一个中国雄性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大家系中AR-Arg^(840)Cys突变的生物学效应
2007年
雄性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在中国有一个患者大家系.遗传分析表明,雄性激素受体(AR)的Arg840Cys突变是引起本家系疾病的原因.家系中的患者个体呈现高度变异的表型特征.选择具有显著代表性的3个患者个体,成功建立了这些个体的生殖器皮肤成纤维细胞系(GSF),并研究了各细胞系的生长动力曲线和生长周期的分布,发现这些指标和个体病症的严重程度呈一定的正相关性.通过比较野生型与突变性AR的空间结构变化以及转激活能力的变化,结合个体表型的差异性,推测由于个体的基因背景差异,相关AR辅调控因子的表达也会存在着差异,可能最终导致该家系患者显著的表型变化.目前,已利用蛋白质双向电泳,观察到个体间差异表达的蛋白,并在其中寻找AR的辅调控因子,以期进一步阐明AR-Arg840Cys突变一因多效性的机制.
王明华叶璐夷蒋东吴士良赵志民王久存
qnr介导细菌对喹诺酮类耐药机制的研究
全球范围内革兰阴性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性的上升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传统的理解认为细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是由于突变所致,耐药性为垂直传递。这难以解释为何原本非常敏感的微生物迅速产生了耐药,且细菌常同时对喹诺酮类及其他类别...
王明华
关键词:QNR基因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机制
值得期待的新β内酰胺酶抑制剂阿维巴坦及其复合制剂被引量:13
2013年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最为常用的抗菌药物。近10年世界范围内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革兰阴性菌由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C酶和碳青霉烯酶(KPC),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乃至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现象严重。产KPC酶是目前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最主要原闪。产β内酰胺酶的细菌对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替加环素等其他类别抗菌药物亦町耐药,给治疗带来重大挑战[1-2]。
杨帆王明华
关键词: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