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宁练

作品数:177 被引量:1,943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3篇期刊文章
  • 31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9篇天文地球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水利工程
  • 3篇生物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67篇冰川
  • 49篇青藏
  • 49篇青藏高原
  • 42篇气候
  • 40篇冰芯
  • 24篇气候变化
  • 18篇七一冰川
  • 12篇同位素
  • 10篇冰芯记录
  • 9篇太阳活动
  • 9篇稳定同位素
  • 9篇冰川变化
  • 8篇雪冰
  • 8篇痕量
  • 7篇积雪
  • 7篇变暖
  • 6篇水资源
  • 6篇气溶胶
  • 6篇冷阱
  • 6篇流域

机构

  • 177篇中国科学院
  • 27篇西北大学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5篇中国科学院西...
  • 4篇俄亥俄州立大...
  • 4篇湖南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宝鸡文理学院
  • 3篇兰州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陕西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新疆水文水资...
  • 2篇中国气象局
  • 2篇甘肃省科学院
  • 2篇新疆气象局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阿克苏水文水...
  • 1篇教育部
  • 1篇云南大学

作者

  • 177篇王宁练
  • 55篇姚檀栋
  • 46篇武小波
  • 41篇贺建桥
  • 35篇李全莲
  • 33篇蒲健辰
  • 21篇蒋熹
  • 19篇徐柏青
  • 16篇段克勤
  • 16篇孙维贞
  • 14篇田立德
  • 10篇宋高举
  • 9篇刘时银
  • 9篇余海棠
  • 8篇秦大河
  • 8篇陈亮
  • 6篇沈永平
  • 6篇谢君
  • 6篇李月芳
  • 6篇王肖波

传媒

  • 59篇冰川冻土
  • 19篇科学通报
  • 6篇中国科学(D...
  • 5篇第四纪研究
  • 5篇中国科学:地...
  • 4篇干旱区地理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3篇环境化学
  • 3篇高分辨记录与...
  • 2篇环境科学
  • 2篇遥感技术与应...
  • 2篇中国科学院院...
  • 2篇中国基础科学
  • 2篇山地学报
  • 2篇水资源与水工...
  • 2篇第一届中国大...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岩矿测试
  • 1篇水文
  • 1篇地球化学

年份

  • 6篇2023
  • 7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7篇2018
  • 13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11篇2013
  • 5篇2012
  • 8篇2011
  • 7篇2010
  • 9篇2009
  • 11篇2008
  • 4篇2007
  • 10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1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气候敏感性研究被引量:15
1998年
依据山地冰川规模对于气候变化平衡态响应的一种统计模型,探讨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西支在不同气候情景下的平衡态规模大小,根据该冰川的历史变化并应用这一统计模型,对于乌鲁木齐河源地区气候变化的趋势进行了研究。
王宁练姚檀栋田立德刘时银段克勤
关键词:冰川小冰期
青藏高原北部马兰冰芯记录的近千年来气候环境变化被引量:19
2006年
根据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马兰冰芯记录,重建了该地区1129A.D.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马兰冰芯中δ18O记录表明,近千年来该地区暖季气温呈上升趋势,20世纪升温在其自然变化范围之内,“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在该冰芯记录中均有表现.在该冰芯记录时段内,最暖的世纪是17世纪,最暖的年代是1610s.马兰冰芯中污化层厚度比率是沙尘天气发生频率的良好指标,据此建立了该地区近870a来沙尘天气发生频率的变化过程,并发现该冰芯记录的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变化与气温变化之间在101~102a时间尺度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部相关冰芯、树轮等记录的综合分析,揭示出温湿气候时期沙尘天气发生频率较低,而冷干气候时期沙尘天气发生频率较高.近200a来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呈现明显减少趋势.
王宁练姚檀栋蒲建辰张永亮孙维贞
关键词:青藏高原气候变化
2003-2009年高亚洲地区冰川冰量变化估测研究
利用2003~2009年18期ICESat-GLAS卫星测高数据和2000年2月SRTM DEM资料,推算出高亚洲地区冰川表面高程和冰量变化,结合监测冰川物质平衡线高度ELA和物质平衡年数据对ICESat-GLAS数据冰...
吴红波王宁练
关键词:高程变化SRTM
低含量碳氮样品用双路测试方法进行同位素测试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台低含量碳氮样品用双路测试方法进行同位素测试的装置。将土壤或植物样品管分别加入两套氧化炉组合的10个独立的氧化炉中密封;打开每个氧化炉上面相对应的开关控制电磁阀和连接管路上的相对应电磁阀,先由干泵把每个氧...
孙维贞余海棠王肖波王宁练
文献传递
普若岗日冰原及其小冰期以来的冰川变化被引量:53
2002年
普若岗日是藏北高原最大的由数个冰帽型冰川组合成的大冰原 .冰川覆盖面积 42 2 5 8km2 ,冰储量为 5 2 5 15 3km3 .冰川雪线海拔 5 6 2 0~ 5 86 0m .冰原呈辐射状向周围微切割的宽浅山谷溢出 5 0多条长短不等的冰舌 ,最大的可伸至山麓地带 ,形成宽尾状冰舌 .在一些下伸较低的冰舌段 ,形成有许多冰塔林 ,以雄伟壮观的连座冰塔林和雏形冰塔林为主 .在东南部一些冰舌段雏形冰塔林的上部 ,分布着奇特的新月型雪冰丘和链状排列有序的雪冰丘 .小冰期以来 ,普若岗日的冰川呈退缩趋势 .环绕冰舌分布的冰碛序列 ,在北部和东南部普遍可区分出 3道 .对比研究认为 ,分别属于小冰期 3次寒冷期冰进的遗迹 .而西部小冰期冰川作用的范围较小 .按小冰期最盛时的规模量测当时的冰川面积 ,和现在相比该时段内冰川面积减少了 2 4 2 0km2 ,当时冰川面积比现在大 5 7% .由此引起的冰川资源的减少为 3 6 5 83km3 ,相当于 36 5 83× 10 8m3 的水量 .在普若岗日西侧 ,小冰期后期至 2 0世纪 70年代 ,冰川退缩了 2 0m ;70年代至 90年代末 ,冰川退缩了 40~ 5 0m ;平均 1 5~ 1 9m·a-1;1999年 9月至2 0 0 0年 10月 ,退缩 4~ 5m .明显反映出逐渐加剧的变化趋势 .和其它地区相比较 ,普若岗日冰原变化比较小 。
蒲健辰姚檀栋王宁练丁良福张其花
关键词:冰川小冰期普若岗日冰原冰川作用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可可西里冰芯样品中超痕量Cd和Pb被引量:4
2002年
介绍了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ICP MS)直接测定冰芯样品中超痕量重金属Cd和Pb的实验和分析方法 ,用国家一级标准溶液进行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仪器对测定浓度在 2 0~ 10 0ng·L-1之间Pb的分析精度 <10 % ,对浓度在 5~ 10 0ng·L-1Cd的分析精度 <10 % ,标准加入回收率在85 %~ 10 7%之间 .Cd和Pb的检测下限分别为 0 6 2ng·L-1和 0 15ng·L-1.初步探索了冰芯外部被污染部分的去除方法 ,给出了实验结果 ,并利用此方法对青藏高原马兰冰川的一根 2 2m深冰芯进行了处理 。
李月芳王宁练姚檀栋
关键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痕量元素
我国总云量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分析中国总云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影响原因。方法利用全国360个地面站1951~2009年地面月总云量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相关分析方法。结果总云量最多区域位于西南和华南地区,最少位于北部干旱少雨地区。约35。N以北总云量从南到北随纬度增加带状分布减少,此纬度以南同纬度东部云量多于西部云量。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前10年总云量减少最明显。总云量减少最明显的区域位于东北、西藏西南部以及山东、安徽北部地区。大部分地区总云量与太阳黑子相对数、降水量、相对湿度、最大积雪深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蒸发量与总云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我国总云量总体上呈减少趋势,气候因素对总云量变化有重要影响。
刘引鸽王宁练
关键词:总云量影响因素
山地冰川表面温度反演算法对比——以祁连山七一冰川为例
2021年
冰川表面温度决定冰川表面热力状况分布和消融状态,其对建立冰川能量—物质平衡模型和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冰川响应具有重要意义。Landsat系列卫星提供了海量免费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广泛应用于表面温度的时空变化研究。本文使用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的10景Landsat 8 TIRS热红外数据,对比三种单通道温度反演算法(覃志豪单窗算法、Juan C.Jiménez-Munoz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和Jordi Cristóbal普适性单通道改进算法)和两种劈窗温度反演算法(Juan C.Jiménez-Munoz劈窗算法和Offer Rozenstein劈窗算法)在祁连山七一冰川表面的准确度和适用性,结果表明:(1)劈窗算法反演精度高于单通道算法,其中Offer Rozenstein劈窗算法误差最小,均方根误差为1.75 K、平均绝对误差为1.49 K,而Jordi Cristóbal普适性单通道改进算法误差较大,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3.35 K和2.72 K;(2)夏季消融期各算法均有较大偏差,冬季是各算法反演误差最小的季节;(3)覃志豪单窗算法对水汽含量敏感性最低,Offer Rozenstein劈窗算法对水汽含量和发射率的敏感性较高;Jordi Cristóbal普适性单通道改进算法在低大气含水量的高海拔冰川地区存在一定局限性。研究结果为不同表面温度反演算法在高海拔山地冰川区域的对比和适用性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郄宇凡王宁练王宁练陈安安
关键词:七一冰川
青藏高原冰川表层雪中低分子有机酸的化学特征及来源分析
2023年
偏远地区雪冰中的化学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当地的大气环境状况。为揭示青藏高原冰川表层雪中低分子有机酸的特征、探讨其可能来源及对降水酸度的贡献,进一步理解偏远地区酸沉降的形成机制,本研究基于2021年5至6月在青藏高原的五条冰川:阿尔金、扎子沟、七一、煤矿和玉珠峰采集的28个表层新雪样,分析了雪样中低分子有机酸的含量和组成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雪中的甲酸、乙酸和草酸的浓度范围分别为90.2~225.2 ng·mL^(-1)、54.6~277.8 ng·mL^(-1)和46.1~474.0 ng·mL^(-1),除煤矿冰川外,雪样中有机酸总浓度相对较高。根据亨利定律和理想气体方程对有机酸的来源进行分析,表明阿尔金、扎子沟和煤矿冰川地区表层雪中的有机酸均主要来源于大气中不饱和碳氢化物的氧化反应等间接来源,而玉珠峰和七一冰川地区表层雪中的有机酸则主要来源于植物、土壤、生物质和化石燃料燃烧以及人类活动直接排放。在本研究中,甲酸、乙酸和草酸之间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介于0.73~0.97之间),表明它们可能均来自生物质燃烧。在有机酸的降水酸度贡献分析中,发现无机阴离子对降水的总自由酸度有较强的影响,是导致该地区降水酸化的主要原因。但有机酸对总自由酸度的贡献为13.4%~33.3%,说明有机酸对这些地区降水的酸化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其对降水酸度的贡献不容忽视。本研究旨在更好地了解研究区酸沉降形成机制,为青藏高原地区表层雪中有机酸的后续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张波王宁练王宁练姚秀南方玲
关键词:青藏高原表层雪有机酸
七一冰川消融末期融水化学日变化特征被引量:8
2009年
2006年9月1-8日在祁连山七一冰川作用区水文总控点逐时采集河水样,并分析水样的主要可溶离子含量、电导率以及pH,研究冰川作用区水化学组成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消融末期河水中pH的平均值约为7.60,与离子浓度时间变化过程一致,说明是偏碱性物质的输入增加了融水中化学物质的含量;SO42-,Ca2+分别是浓度最大的阴、阳离子,属于SO24-+HCO3-Ca2++Mg2+型水.河水中可溶性离子浓度日变化过程具有不对称性,表现为快速降低和缓慢的增加过程,与流量变化呈显著反相关,Pearson相关说明流量是冰川区水化学特征随时间变化的控制性因素;阳离子通量计算显示,在七一冰川区达54.7t.km-2.a-1,其日变化过程与流量正相关,与离子浓度成反相关,说明径流量也是控制离子通量的主要因素.
武小波王宁练李全莲
关键词:七一冰川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