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健辰
- 作品数:74 被引量:1,073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生物学更多>>
- 高分辨率检测冰芯的多种物理参数
- 1995年
- 新研制出一种能自动、高分辨率检测冰芯多种物理参数的测试系统,简称IPM系统。该系统采用激光和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在同一个冰片试样上自动地检测出气泡尺寸及浓度、冰密度、微细层(微粒层/气泡层)、微粒和冰晶尺寸等5个物理特征参数随深度变化的高分辨率剖面。冰片试样的切取即不会破坏冰芯的连续性,又最大可能地节约了冰芯。此外,IPM系统在保证测量精度的条件下,大大提高了检测速度。
- 孙波姚檀栋郭兴民郭兴民
- 关键词:冰芯高分辨率物理参数
- 喜马拉雅山中段抗物热冰川的面积和冰储量变化被引量:17
- 2010年
- 结合实测差分GPS数据、冰川雷达测厚数据与地形图以及遥感数据,对比研究了喜马拉雅山中段希夏邦马地区抗物热冰川1974年与现在的空间范围,估算了近30多年来该冰川的变化,特别是冰川的体积变化.研究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冰川处于大幅度的物质亏损状态,冰川面积减少了34.2%,体积减少了48.2%,平均厚度减薄了7.5m.这一结果表明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体积的减小远比人们预想的要严重得多.通过对位于希夏邦马地区两个气象站气象资料的分析,发现该地区自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初气温升高显著.气候转暖所导致的大幅度冰川退缩,将对水文与生态环境产生显著的影响.
- 马凌龙田立德蒲健辰王朋岭
- 关键词:冰川退缩
- 祁连山七一冰川区表层沉积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特征及来源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利用GC和GC-MS的分析方法,对祁连山七一冰川冰雪不溶微粒、冰尘和七一冰川流域表层土壤中的烷烃、脂肪酸、脂肪酸甲酯和长链酯、酮以及多环芳烃等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它们的组成和分布特征,讨论了它们的环境地球化学意义。结果表明,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组成和分布特征指示了七一冰川地区的有机质具有藻类、高等植物、化石燃料燃烧产物等多种来源。冰雪不溶微粒和七一冰川流域表层土壤中有机物的来源相似,且这两种介质中的有机污染物种类多于冰尘,表明快速的工业化已经对七一冰川及其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 李全莲王宁练武小波蒲健辰贺建桥蒋熹
- 关键词:七一冰川生物标志化合物化石燃料饱和烃
- 东昆仑山玉珠峰冰川雪坑中痕量元素的组成特征被引量:4
- 2011年
- 为了认识玉珠峰冰川区域大气中痕量元素的组成和来源,利用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2009年10月采自玉珠峰冰川海拔5 800 m的一个75 cm雪坑中15种可溶性痕量元素(Al、Fe、Ba、Cd、Co、Cr、Cu、Li、Ni、Zn、Pb、Sb、Sr、U和V)的浓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痕量元素的浓度变化很大,从最小值1.2 pg.g-1(U)到最大值293 ng.g-1(Fe),痕量元素浓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在7(Sb)到358(Li)之间.对痕量元素的地壳富集系数分析表明,除粉尘外,Cd、Sb、Zn、Pb和Cu还存在其他来源的重要贡献.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雪冰中痕量元素对比表明,本区的痕量元素的浓度低于天山和慕士塔格峰冰川的浓度,部分痕量元素也低于东绒布冰川雪冰中的浓度,揭示了玉珠峰区域大气中较低的大气痕量元素背景值.尽管如此,本区的所有痕量元素浓度依然远高于格陵兰和南极雪冰中的相应浓度.
- 李月芳王宁练姚檀栋蒲健辰时晓兰
- 关键词:痕量元素粉尘人为污染
- 普若岗日冰原及其小冰期以来的冰川变化被引量:54
- 2002年
- 普若岗日是藏北高原最大的由数个冰帽型冰川组合成的大冰原 .冰川覆盖面积 42 2 5 8km2 ,冰储量为 5 2 5 15 3km3 .冰川雪线海拔 5 6 2 0~ 5 86 0m .冰原呈辐射状向周围微切割的宽浅山谷溢出 5 0多条长短不等的冰舌 ,最大的可伸至山麓地带 ,形成宽尾状冰舌 .在一些下伸较低的冰舌段 ,形成有许多冰塔林 ,以雄伟壮观的连座冰塔林和雏形冰塔林为主 .在东南部一些冰舌段雏形冰塔林的上部 ,分布着奇特的新月型雪冰丘和链状排列有序的雪冰丘 .小冰期以来 ,普若岗日的冰川呈退缩趋势 .环绕冰舌分布的冰碛序列 ,在北部和东南部普遍可区分出 3道 .对比研究认为 ,分别属于小冰期 3次寒冷期冰进的遗迹 .而西部小冰期冰川作用的范围较小 .按小冰期最盛时的规模量测当时的冰川面积 ,和现在相比该时段内冰川面积减少了 2 4 2 0km2 ,当时冰川面积比现在大 5 7% .由此引起的冰川资源的减少为 3 6 5 83km3 ,相当于 36 5 83× 10 8m3 的水量 .在普若岗日西侧 ,小冰期后期至 2 0世纪 70年代 ,冰川退缩了 2 0m ;70年代至 90年代末 ,冰川退缩了 40~ 5 0m ;平均 1 5~ 1 9m·a-1;1999年 9月至2 0 0 0年 10月 ,退缩 4~ 5m .明显反映出逐渐加剧的变化趋势 .和其它地区相比较 ,普若岗日冰原变化比较小 。
- 蒲健辰姚檀栋王宁练丁良福张其花
- 关键词:冰川小冰期普若岗日冰原冰川作用
- 错误的“冰臼”成因说被引量:7
- 2017年
- 在过去的20多年中,有学者将暴露于地表,地貌学称之为壶穴的所有臼状地形统称为"冰臼",且作为古冰川作用的证据。事实上,他们宣传的"冰臼"是流水或差异风化形成的壶穴,而非古冰川所成。在众多论著中,以韩同林先生《发现冰臼》造成的混乱为最。从冰川学的角度来看,冰川运动、消融等理论并不支持"冰臼"是由冰川作用所成的观点,其主要错误之处有三:①在冰川学中,"Moulin"一词指的是冰川表面热融形成的负地形,所涉及是冰川冰,而非冰川的下覆岩床;②此书借用早已放弃的冰水穿洞假说来论述"冰臼群"的形成过程,在常态运动的冰川上是行不通的;③书中冰融水形成的圆柱状滚流假说更与事实不符。这几点足以说明"冰臼成因说"是不能成立的,仅是一种错误的推测而已。
- 苏珍蒲健辰赵井东
- 关键词:冰臼壶穴冰川消融冰川运动
- 青藏高原古里雅冰芯记录的轨道、亚轨道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被引量:21
- 2001年
- 研究了青藏高原冰芯与极地冰芯记录在轨道、亚轨道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可能原因.在青藏高原冰芯记录中,轨道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基本超前于极地,说明在以轨道变化驱动为起因的气候变化中,青藏高原的变化(或反应)比极地来得更快,太阳辐射变化是控制轨道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因子.但在亚轨道时间尺度上的许多气候变化,青藏高原滞后于北极地区.如Younger Dryas和Heinrich事件,都是格陵兰冰芯记录的变冷早于古里雅冰芯记录.可以认为,这些亚轨道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可能受劳伦冰盖的影响.因此,冰盖对某些冰期气候内的亚轨道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具有决定性作用.
- 姚檀栋徐柏青蒲健辰
- 关键词:气候变化冰盖青藏高原
- 离子淋溶作用对冰川化学记录形成的影响被引量:7
- 1996年
- 积雪融化时,50%~80%的化学离子会随最初30%的融水流失。因此淋溶作用改变了雪层内化学元素原始季节层理记录,而代之以新的分布形式,这便成为冰芯记录而长期储存下来。因此,弄清楚淋溶前后各离子分布的相关关系,是进行高精度冰芯古环境、古气候记录恢复的重要依据。
- 皇翠兰李忠勤侯书贵蒲健辰
- 关键词:冰川淋溶化学记录冰芯古环境古气候
- 我国大陆型冰川消融特征分析被引量:4
- 1996年
- 蒸发(升华)作用对我国大陆型冰川的消融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冰川分布的海拔升高,其发育的气候条件更加寒冷干燥,蒸发量在消融中所占比例呈增加趋势。大陆型冰川的消融与其表面的气温、湿度及风速密切相关,其融化耗热与蒸发耗热之比值(ME)为表征其消融的重要参数;随着ME比值减小,它对消融的影响增大且蒸发量在消融中的比重增加。依大陆型冰川的ME比值可将其消融划分为融化型、融化蒸发过渡型和蒸发型。
- 张寅生姚檀栋蒲健辰
- 关键词:冰川
- 高亚洲冰川的近期退缩及其对西北水资源的影响被引量:135
- 2004年
- 近几十年来, 高亚洲冰川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随着冰川物质平衡的持续亏损而不断退缩. 过去10 a是20世纪高亚洲冰川退缩最强烈的时期. 高亚洲冰川退缩的空间特征是: 青藏高原内陆地区退缩幅度最小; 从青藏高原内陆向边缘地区退缩幅度逐渐增大; 在最边缘的藏东南和喀喇昆仑, 冰川退缩幅度最大. 高亚洲冰川退缩对中国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产生重大影响. 利用冰川变化的长度、面积、体积间的比例关系估算的结果和用经验公式估算的结果都说明,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冰川退缩导致冰储量减小, 致使西北地区冰川径流量增加5.5%以上. 在冰川融水补给量大的塔里木河, 冰川径流增加量更大.
- 姚檀栋刘时银蒲健辰沈永平鲁安新
- 关键词:冰川变化水资源冰储量径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