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
- 作品数:17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商丘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英汉存现句的主语问题
- 2008年
- 存现句的方位主语原位生成于AppIP的标志语位置,移至句首占据Ip的标志语位置;汉语方位词组是具有名词词组的性质.而不具有介词词组的性质;存现句句首的介词词组也应看作主语,而不是状语。
- 王奇
- 关键词:存现句主语
- 英语、俄语和汉语给予类双及物动词的语法表现被引量:2
- 2009年
- 对英、俄、汉三种语言有关给予类双及物动词的语料分析支持关于该类动词"对动词类型敏感"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动词类型与事件结构类型之间的联系在不同语言中是一样的,而事件结构实现的形态-句法手段可以因语言而异。在不同的语言中,give类动词只用于致使拥有的事件结构,throw类动词则可用于致使运动和致使拥有两种事件结构。在特定语言中,一种事件结构用什么语法手段表达牵涉到不同的因素,如具体语言可用的语法手段的差异、信息结构等。
- 王奇
- 关键词:双宾语
- 双宾句的显性标记问题
- 2011年
- 在双宾句中,"给"和"走"不应该分析为下层V或功能语类G的显性表现形式。"给"是复合动词"V-给"的主要成分,而"走"(以及"跑"、"掉"、"下"等)在语法上跟"给"没有对等关系,只是动补结构的组成部分而已,不一定出现在双宾句中。
- 王奇
- 关键词:双宾句功能语类动补结构
- 汉语“对偶”与英语“antithesis”辨异
- 2002年
- 汉语"对偶"与英语"antithesis"是重要的修辞格,本文旨在探讨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方法是从定义入手,对两个术语的各个方面做对比研究,涉及二者定义、语音、语义、结构、长度、修辞效果、相关修辞格、应用及形成原因,结果发现"时偶"与"antithesis"差别很大,不宜互译,"antithesis"与"对偶"中的一类——反对,大致相当。
- 王奇
- 关键词:对偶英语ANTITHESIS修辞格修辞效果
- 谓语形容词和动补结构中补语词性的再审视——以分布形态学为视角
- 2007年
- 由于汉语没有像英语及其他印欧语那样具备形态变化,词不好划类。分布形态学理论的出现为词性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根据该理论,词及词性的概念不是基本概念,词在语言单位中没有特殊地位,词性是由词在句法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决定的,取决于允准它的功能语类。鉴此,汉语作谓语的词和动补复合词的第二个成分不是形容词,而是动词。
- 王奇阚哲华
- 关键词:动补结构补语词性分布形态学
- 英汉语方位句与存在句/领属句的句法结构分析
- 2009年
- Freeze等学者认为自然语言的方位句和存在句/领属句有相同的底层结构,最终的句法结构取决于到底是对象论元还是方位成分移位成为句子主语。Harley认为,方位句和存在句/领属句不一样,前者的介词含语义成分LOC,后者的语义成分含HAVE,并非所有的语言都有HAVE,有HAVE的语言才允许双宾构式。Harley认为BE+HAVE形成have,但没有研究BE+LOC形成什么。本文论证英语的BE形成系动词be,BE没有和LOC结合,后者包含在介词中,英语无单纯的LOC,汉语的动词"在"是LOC的体现,是BE+LOC形成的静态动词;动词"到"是BECOME+LOC形成的肇始动词。
- 王奇
- 关键词:领属介词动词
- 动词拷贝句的非拷贝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动词拷贝句不仅有两个动词各有一个补语的情况,也有至少一个动词没有补语的情况,并且还存在与动词拷贝句密切相关的伪拷贝句。根据分布形态学的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动词拷贝句与伪拷贝句有共同的句法结构,基本结构本质上都是动词短语的附接,形成动词拷贝的表象,而两个动词在结构上没有移位/拷贝关系。之所以一个动词用两次而不是用一对近义词,是因为两个动词表达相同的语义;如果表达不同的语义,会出现伪拷贝的情况。
- 王奇
- 关键词:分布形态学
- 英语方位动词与汉语对应表达方式
- 2016年
- 英语方位动词有两类:位置类方位动词和动体类方位动词,在汉语中都有对应形式,且以分析式方位动词为常见。英汉相同类别的方位动词有类似的论元结构,而位置类方位动词与动体类方位动词的论元结构不同。位置类方位动词的论元结构中有介词性成分Path-Place,而动体类方位动词的论元结构中有介词性成分Have-Place。
- 王奇
- 关键词:论元结构介词
- 复杂双及物动词的语法性质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英语和汉语都有双及物动词,而汉语与英语等语言不同的一点是,汉语有含"给"的复杂双及物动词。学者们对这类动词的性质提出了不同见解,本文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后,在描写语料,特别是有关"拿"类动词语料的基础上,提出"‘给'前成分修饰‘给'"的观点。无论"给"前成分单用表何义,该成分与"给"构成复杂动词后该复杂动词的表现跟简单动词"给"一样,而且只表给予义。重要的是,以"拿"为代表的词作单及物动词时只表索取义,而与"给"构成复杂动词后,与其他含"给"复杂动词一样,也只表"给予"义,这是由这类词的特殊语义所决定的:这类词可以表示从"自己"索取,因此可以与"给"构成复杂动词。
- 王奇
- 跨专业的“语言学导论”课程定位问题被引量:2
- 2012年
- 语言学基础类课程作为中文和外语两界的课程,在名称、语料、内容、与其他专业课的关系等方面长期存在问题,解决的办法是,打通中文和外语两界,组织多语种专家制定大纲,编写该课程教材。
- 王奇
- 关键词:语言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