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云

作品数:21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艺术建筑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历史地理
  • 7篇艺术
  • 6篇建筑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9篇佛教
  • 5篇日本画
  • 5篇佛教美术
  • 4篇访谈
  • 4篇佛教石窟
  • 3篇丝路
  • 3篇佛塔
  • 2篇画室
  • 2篇访谈录
  • 1篇洞窟
  • 1篇心经
  • 1篇玄武岩
  • 1篇玄奘
  • 1篇意象
  • 1篇意象研究
  • 1篇因陀罗
  • 1篇印度教
  • 1篇印度人
  • 1篇犹太
  • 1篇犹太教

机构

  • 20篇中央美术学院
  • 2篇名古屋大学
  • 1篇神户大学
  • 1篇龙谷大学

作者

  • 20篇王云
  • 2篇宫治昭

传媒

  • 4篇美术研究
  • 3篇世界美术
  • 3篇故宫博物院院...
  • 3篇艺术设计研究
  • 3篇中国美术
  • 2篇敦煌研究
  • 1篇荣宝斋
  • 1篇中国艺术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印度早期佛教石窟被引量:1
2017年
在印度广袤的大地上,散布着大大小小1200多个石窟,有佛教石窟、印度教石窟以及耆那教石窟。其中佛教石窟数量最多,约占总量的75%。从地域上看,有一千多个石窟集中分布于西印度德干高原的西北部。这不仅是因为德干高原玄武岩质的山体非常适宜开凿石窟,还因为这里面朝阿拉伯海。公元前2世纪前后,
王云
关键词:佛教石窟印度教耆那教西北部玄武岩
东京国立博物馆保管十一面观音像(多武峰旧藏)研究(下)
2020年
围绕东京国立博物馆保管十一面观音像(多武峰旧藏),从其图像、形式、风格以及文献等方面展开讨论,认为此像忠实地反映了与"檀像"概念形成密切相关的《十一面经》的造像法,是唐代、略晚于7世纪中期(与《十一面经》第一译、第二译出现的年代相当)的中央地区的作品。
松田诚一郎王云
关键词:玄奘
敦煌莫高窟隋代洞窟及其开凿背景研究——基于写经与题记
2023年
对于隋代,这个夹在分裂的南北朝与世界性帝国唐朝之间的朝代,学术界习惯于将其仅仅看作一个过渡时期,甚至与唐代一并处理。文章将重新考察莫高窟隋代洞窟的开凿背景,以进一步准确把握隋代佛教美术动态。隋窟在莫高窟现存洞窟中所占比例高达两成。这些洞窟的营建处于国家振兴佛教的大潮流中,却是基于敦煌民众内在、自发的信仰和经济实力的造像活动。这一点从隋窟内尚无大型经变,小窟偏多,其中一些是对北朝洞窟的改造等情况可以看出。敦煌的隋代造像活动,最终因为与中央的联络中断而陷入停滞,不过其造像活动中体现出的独特创意值得关注。
百桥明穗王云
关键词:隋代题记
丝路佛教石窟系列(二)——印度后期佛教石窟被引量:3
2017年
引言公元4、5世纪,当佛教在中国曰趋兴盛之时,在印度本土,佛教却开始走向衰微。不过,由于信奉印度教的笈多(4-6世纪)诸王对佛教采取宽容的政策,佛教哲学和佛教艺术得以继续发展。公元7世纪到达印度的玄奘,译介到中国的唯识派经典即是笈多佛教哲学的杰出成果。在唯识派'实无外境,唯有内识'的哲学思想影响下。
王云
关键词:佛教石窟石窟壁画大乘佛教因陀罗
印度佛教美术系列讲座--第二讲 犍陀罗佛教美术被引量:4
2012年
2011年6月7日至9日,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龙谷大学文学系教授、龙谷博物馆馆长宫治昭先生应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邀请做了三场印度佛教美术讲座。人文学院副院长李军教授主持讲座,人文学院讲师王云担任翻译。本文根据第二讲的讲稿及录音整理而成。
宫治昭王云
关键词:佛教美术犍陀罗
关于印度早期佛塔象征含义的思考(一)被引量:3
2021年
引子关于印度佛塔(图1、资料1)象征含义的研究,[1]从20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都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总的趋势是,伴随着图像学研究方法的兴起,学者们根据《吠陀》、佛经等文献赋予了佛塔一系列的象征含义:"大型佛塔往往被解释成宇宙图式。塔身覆钵‘安达’梵语原意为‘卵’,象征印度神话中孕育宇宙的金卵;[2]平头和伞盖由围栏与圣树衍化而来,伞柱象征连接天地的宇宙之轴,多层的伞盖象征诸天;伞顶正下方埋藏的舍利隐藏变现万法的种子;四座,塔门标志着宇宙的四个方位,香客一般从正门进入圣域,向右沿甬道按顺时针方向绕塔巡礼,据说这与太阳运行的轨道一致,与宇宙的律动和谐,循此可从尘世超生灵境。"
王云
关键词:宇宙图式
照其本也——佛教美术中的莲花意象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莲花图像散布于佛教建筑、造像和绘画之中,是佛法、佛国、佛和菩萨的象征。佛教为什么选择莲花?本文将莲花意涵置于佛教思想发展的大脉络中考察,得出以下结论:莲花有二义,照其本也。“不染”比喻佛的品行和境界,“光明”承担度化众生的任务。光明佛国世界的形成,促使佛教借用已有宗教表现光明的象征符号构建自身的图像系统,莲花即是其中之一。莲花的光明意象源自古埃及,经由波斯传入印度。古埃及的复活观念及表现形式与佛教“莲花化生”高度相似。佛教莲花的“不染”“芳香”和“光明”意涵丰富了中国的莲花意象,不过,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选择了“不染”“芳香”,忘记了“光明”。
王云
关键词:佛教
印度佛教美术系列讲座之三——巴米扬与克孜尔的佛教美术被引量:3
2012年
2011年6月7日至9日,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龙谷大学文学系教授、龙谷博物馆馆长宫治昭先生应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邀请作了三场印度佛教美术讲座。人文学院副院长李军教授主持讲座,人文学院副教授王云担任翻译。本文根据第三讲的讲稿及录音整理而成。
宫治昭王云
关键词:克孜尔佛教美术
当代京都日本画坛访谈报告(一)
2012年
本报告在回顾现代京都日本画革新之路的基础上,整理了笔者与当代京都画坛最具代表性的六位画家或其后人的访谈内容。他们分别是秋野子弦夫妇(秋野不矩的后人)、上村淳之、岩仓寿、竹内浩一、浅野均、小池一范。由于小岛悠司身体状况不佳,访谈未能如愿进行,因而采取评介形式进行介绍。报告旨在介绍京都日本画坛的同时,挖掘出一些"日本画"的更为本质的东西,以资借鉴。
王云
关键词:日本画
印度佛教美术系列讲座--第一讲印度早期佛教美术被引量:6
2011年
2011年6月7日至9日,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龙谷大学文学系教授、龙谷博物馆馆长宫治昭先生应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邀请作了三场印度佛教美术讲座。人文学院副院长李军教授主持讲座,人文学院讲师王云担任翻译。本文根据第一讲的讲稿及录音整理而成。
宫治昭王云
关键词:佛教美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