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冻结肩一次治愈——发现新体征及其对诊断与治疗的意义
- 1995年
- 用手法松解治疗冻结肩152例。发现新体症:①腋前襞挛缩与上臂夹角变锐;②腋后襞挛缩,背阔肌变短;③肩关节外展肩峰与肱骨大结节间皮肤凹窝消失;④胸椎侧弯,⑤患侧手无名指掌指关节屈肌腱鞘结节样增厚,压痛明显。探讨了其对诊断及治疗的意义。
- 冯天有吴家瑞田香萍王书勤
- 关键词:肩凝症操作法矫形
- 全文增补中
-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31
- 2007年
- 目的:观察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29例,男20例,女9例;年龄14~57岁,平均33.8岁。按患者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有无运动受限进行临床评分,比较手法治疗前后评分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测量患者椎间盘MRI轴位像突出髓核大小,计算反映突出相对比率的矢状径指数SI值,比较手法治疗前后SI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法治疗后患者主观症状、临床体征、运动受限得分明显增加(P<0.05),治疗前后临床综合评分分别为(10.8966±3.6873)、(20.0345±2.7449),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手法治疗前后SI值分别为(0.6288±0.1069)、(0.5689±0.1478),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腰椎间盘巨大突出并不意味严重的神经损伤,临床表现受多因素影响。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可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其机制为纠正患椎椎体位移,恢复脊柱内外因素平衡。
- 冯伟冯天有王书勤
-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腰椎正骨手法
-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27
- 2008年
- 目的:观察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男27例,女14例;年龄24~57岁,平均38.3岁。按患者主观症状、患侧直腿抬高试验(SLR)、脊柱运动、腰型进行临床评分,比较手法治疗前后评分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测量观察反映突出髓核大小的MRI椎间盘突出最大层面矢状径指数(SI),比较手法治疗前后SI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法治疗后患者主观症状、SLR、脊柱运动、腰型积分明显增加(P<0.05),治疗前后临床综合评分分别为8.4500±2.4385、18.9000±1.8229,治疗后积分显著提高(P<0.05)。手法治疗前后SI值分别为0.5651±0.1387、0.5292±0.1499,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改变(P>0.05)。41例均获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1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单(多)个椎体位移。实施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恢复患椎的解剖或代偿位置,临床表现可以随之锐减或消失。其机制并非髓核组织的缩小,可能是纠正椎体位移后减轻鞘膜囊(神经根)的形变和张力,恢复了脊柱的稳定性。
- 冯伟冯天有王飞毕永民王书勤
-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正骨手法
- 腰椎管内突出髓核的临床意义探讨——附44例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与73例正常人CT资料的三维分析
- 已有报告证实无症状腰椎间盘突出(ALDH)现象的存在。有关突出的腰椎间盘临床意义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争议。从已往的研究报告来看,正常人CT及MR检查或死后尸体解剖都发现了腰间盘突出的情况,这就意味着突出髓核可让脊柱椎管代偿...
- 冯天有赵平梁国跃高越王书勤刘世杰管晶周维公黄卓英张挽时龚士明张连强徐印祥
- 文献传递
- 严重腰椎退变性脊柱炎腰椎旁肌应力点损伤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探讨严重腰椎退变性脊柱炎腰椎旁肌应力点损伤症 (以下简称腰椎旁肌应力点损伤症 )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法。 方法 1998年 3月~ 2 0 0 0年 2月我们收治腰椎旁肌应力点损伤症患者 15例 ,作为观察组 ,另以同期住院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明显侧弯患者 18例作为对照组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特点 ,X线片特点及 Cobb角治疗前后变化 ,并作统计学处理。以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为主要治疗方法。 结果 腰椎旁肌应力点损伤症具有特殊的临床表现 ,X线片腰椎明显旋转侧弯 ,广泛骨赘形成。与对照组骨赘数目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腰椎旁肌应力点损伤 Cobb角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 .0 5 ) ,对照组 Cobb角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结论 腰椎旁肌应力点损伤症是脊柱内外平衡失调的一种表现 ,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 ,应用脊柱定点复位法为主的治疗方法 ,取得了满意疗效。
- 冯伟冯天有邓晶晶王书勤
- 关键词:脊椎炎正骨手法
- 腰椎管内突出髓核的临床意义探讨──附4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与73例正常人CT资料的三维分析被引量:60
- 2000年
- 目的:探讨突出髓核组织在椎管内空间占位的临床意义。方法:44例腰椎!司盘突出症患者(A组)及73例正常人(B组,其中22例有腰椎间盘突出者为B1组,余为B2组)观察:(1)突出椎间盘CT超薄扫描三维数据;(2)腰椎X线平片及动力学摄片测量数据;(3)分析两组突出髓核组织的体积、表面积、突出髓核椎管内相对占位空间以及腰椎结构和功能等情况的差异和相关性等。结果:正常人群中无症状髓核突出(B1)者高达30,1%,但突出的髓核比患者组(A组)明显要小,其椎管内相对空间占位也较小;患者腰椎结构与功能均不如B1组,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腰椎管对突出髓核组织的空间占位具有相当的容纳能力,但容纳植限尚无法确定;(2)较大的髓对支突出会减低椎管代偿容纳的可能性,容易引发结构紊乱及神经根刺激。
- 冯天有赵平梁国跃高越王书勤刘世杰管晶周维公黄卓英张挽时龚士明张连强徐印祥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 “腰椎间盘突出症”摄影的体会
- 1992年
-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发腰段脊柱的下部,是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腰痛或坐骨神经痛的一种常见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使病人脊柱内外平衡失调,髓核突出后使下腰段脊柱失稳相继出现腰椎生理曲度变平,腰骶上移,旋盆翘臀、旋腰挺胸四步规律性的“腰型”变化及腰区局部“四大体征”。患椎棘突位置偏歪,患椎上。
- 王书勤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失稳髓核突出腰椎生理曲度腰突症
- 严重腰椎退变性脊柱炎腰椎旁肌应力点损伤症的临床研究
- 冯天有教授经过大量临床实践和研究发现一组腰腿痛患者,多为老年,腰椎明显旋转侧弯,侧弯凸侧椎旁肌团块状痉挛变硬,X线片可见椎体广泛或/和巨大骨赘,称之为严重腰椎退变性脊柱炎腰椎旁肌应力点损伤症(以下简称椎旁肌应力点损伤)。...
- 冯伟冯天有邓晶晶王书勤
- 文献传递
- 突出髓核对神经根挤压作用的临床意义——7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MRI)轴位像分析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观察突出髓核与关节突关节及椎板(黄韧带)的挤压作用对椎管内神经根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CT或MRI轴位像为依据,将71例(男45例,女26例;年龄13~59岁,平均37.5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突出髓核和关节突关节或(和)椎板(黄韧带)间距大小分为3型,测量椎间盘矢状径指数(SI)、患侧直腿抬高角度。观察SI值、间距分组与患侧直腿抬高角度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年龄、性别、SI与患侧直腿抬高角度无关(P>0.05),间距分组与患侧直腿抬高角度呈负相关(r=-0.8787,P<0.01)。结论:突出髓核与关节突关节及椎板(黄韧带)等对神经根的挤压作用反映了神经根的受压程度。
- 冯伟冯天有王书勤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髓核直腿抬高试验
- 借助3D螺旋CT重建探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观察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前后钙化髓核空间位置变化,探索研究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方法:2010年采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男3例,女5例;年龄14~53岁,平均35.4岁。治疗前后进行腰椎及间盘螺旋CT扫描,并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用3D测量方式,测量椎间盘后缘钙化最突点与下一相邻椎体棘突后缘最高点两者连线之间的距离。结果:手法治疗后患椎棘突偏歪消失,症状、体征减轻。椎间盘后缘钙化最突点与下一相邻椎体棘突后缘最高点之间连线距离有细微改变。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存在单(多)个椎体位移,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纠正患椎椎体位移,同时改变了突出髓核的空间位置,解除或改善与神经根的关系,恢复了脊柱内外因素平衡。
- 冯伟冯天有毕永民王飞许奎王书勤
-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正骨手法体层摄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