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滕海滨

作品数:1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政法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庄子
  • 3篇老子
  • 2篇心性
  • 2篇心性论
  • 2篇意蕴
  • 2篇生命
  • 1篇道法
  • 1篇道法自然
  • 1篇道学
  • 1篇德论
  • 1篇德行
  • 1篇德性
  • 1篇独特意蕴
  • 1篇玄学
  • 1篇哲学
  • 1篇真空
  • 1篇中国哲学
  • 1篇人性
  • 1篇人性精神
  • 1篇萨特

机构

  • 12篇宁夏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13篇滕海滨
  • 2篇杨璞玉
  • 2篇计艳贺
  • 1篇许荣霞
  • 1篇黄熹
  • 1篇丁丽红

传媒

  • 2篇中共银川市委...
  • 2篇河北民族师范...
  • 1篇船山学刊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宜春学院学报
  • 1篇江苏广播电视...
  • 1篇西昌学院学报...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黑龙江生态工...
  • 1篇牡丹江大学学...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199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然”关照下的生命存在与境界——老子德论初探被引量:1
2010年
老子德论是关于人生价值和价值实现途径的学说。老子"道德合一"的本体观体用形态,既逻辑地展现了老子哲学的德论主题,又首次点明了"德"即得"道"之德性的内涵和实质,并内在地构成德论之"道——德性——德行"的逻辑结构。"自然"的理念则是贯穿老子德论的基本原则。这一逻辑结构内在地体现了老子德论之本体论、价值论、修养论等基本内容,以及德论的基本特征。
滕海滨
关键词:老子德论德性德行
韩非子法治思想及其历史影响刍议被引量:2
2011年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以法为主,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体系。韩非子法治吸收了老子的道本论,继承了荀子性恶论思想,总结和发展了先秦法家思想,其法治思想在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有着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的历史影响。
杨璞玉滕海滨
关键词:韩非子法治思想
浅论僧肇的“不真空”义与魏晋玄学
2012年
僧肇明晰印度龙树《中论》"不有不无、不落两边"之空义,破斥中国早期般若学六家七宗解空之偏颇,透显其不真故空、触事而真之不真空观。僧肇从玄入佛,其思想乃玄佛合流之产物,他给予般若哲学与宗教信仰双重观照,实现了中国佛学思想的系统化,亦对印度大乘空宗理论的偏失进行了弥补,且比大乘有宗提前了一个世纪。
杨璞玉滕海滨
关键词:僧肇魏晋玄学
“齐物逍遥”与“积极行动”——庄子与萨特自由思想比较探析
2011年
庄子与萨特的自由思想有着各自的本体依据,前者为"道论",后者则是"存在先于本质"论;二人在自由观上有着诸多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实现自由的条件之差异、他人限制与人我和谐同一之差异、对客观规律和自然的认知把握之差异、对己负责与对全体负责之差异、积极行动与消极无为之差异、审美艺术倾向之差异;但从二人自由思想的差异性中也能透视出二者思想的共性,主要表现在自由思想都关注人,重视人的精神自由,都具有典型的美学色彩等。
计艳贺滕海滨
关键词:庄子萨特
庄子的主体价值的建构
2018年
主体价值问题是人生哲学的重要议题。庄子站在道家学统的立场上,从宇宙的宏大规模去考察、重估并把握人之主体价值,通过对主体价值的来源、创造、实现等问题的考察,建构出一种立足于主体生命,以主体生命价值、个体价值、天地宇宙价值为核心,最终复归于宇宙大道的独特的主体价值体系,并据此批判了儒家和墨家的主体价值标准。这种天人合一的个体生命价值为中国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价值视域,寻求到了一种全新的价值标准,成为中国人努力追求的价值目标。
杨志龙滕海滨
关键词:庄子
论老子“道法自然”的生态意蕴
2013年
老子思想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智慧。"道法自然"的生态意蕴为当代人类深刻反省生态危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启迪和历史借鉴,他在探求生存与自由的同时思考获取它们的条件,而且将对自然法则的认识上升到人类行为价值原则与生存原则之高度。"道法自然"之实践理性特征,整体观念和平等齐一观念对理性之批判和反思有助于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关于人自身的定位,树立生态价值观,促进人与自然之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之整体和谐。
丁丽红滕海滨
关键词:老子道法自然生态意蕴
“生而知之”之我见
1998年
本文以为,孔子的“生而知之”既不是唯心主义先验论,也不可理解为天资聪明,依靠先天心理因素去认识事物的“性而知之”。孔子强调“学而知之”,所谓“生而知之”
滕海滨
关键词:生而知之先验论生知
船山心性论分析
2006年
船山创造性地诠释了张载关于“太虚”的观念,提出了“气”本体论,并以“气”本体作为其重新阐释儒学心性论的天道依据,全面阐发了“性”、“心”之内涵及其内在联系,性情论,未发已发说,道心人心说等心性论各个层面的问题。船山对儒学心性论的解释,贯穿着“理本一原,故人心即天”,“以健顺五常之理融合于清通”的主题,突显了儒家传统性善论的主体性原则和天人合一的圣学思想。其目的在于,克服宋明理学自身的逻辑矛盾及其在精神气质上与儒门之正学的张力和偏差,以便回归儒门之正学,重新确立道德理性的至上地位。
滕海滨
关键词:心性论天人合一
老庄情论之研究
2016年
道家的学说、思想影响深远,道家所秉承的"自然无为"的思想通常被世人认为是无情的,有关道家学派有情还是无情的讨论也是时常可见。总体而言,道家学说重理智,似乎"贵在无情",相较于积极提倡"仁义之治"的儒情而言,"无为而治"的道情则显得颇为薄情。然而,当仔细领悟道家学派所倡导的理念后,研究者就不难发现,道家所提倡者,无非以其所言"自然无为"而得自然真情,此乃"无情之情",却是一种超越世俗的道德情感,是更高层次更高境界的情感体验。
屈彩红滕海滨
关键词:老子庄子
论孔子的生命观被引量:2
2016年
孔子将天与天之生德作为"立人""立命"之根源。"天人合德"的性命之学,将宇宙生德下彻于人,实现人的生命本质道德化。让人从宇宙与道德的高度探究生命本质的问题,给予生命崇高的地位与使命感。孔子自然生命道德化,道德生命自然化的辩证统一性,凸显儒家哲学的宗教性,使得生命获得哲学与宗教式的终极关怀,实现对生命的敬畏与慰藉。
许荣霞滕海滨
关键词:孔子生命观生命本质生命价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