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游国清

作品数:18 被引量:200H指数:9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广东省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卒中
  • 10篇脑卒中
  • 7篇电刺激
  • 7篇随机对照研究
  • 6篇功能性
  • 6篇功能性电刺激
  • 5篇偏瘫
  • 5篇卒中患者
  • 5篇脑卒中患者
  • 4篇下肢
  • 4篇下肢功能
  • 3篇毒素治疗
  • 3篇肉毒
  • 3篇肉毒毒素
  • 3篇肉毒毒素治疗
  • 3篇外伤
  • 3篇脑损伤
  • 3篇脑外伤
  • 2篇针灸
  • 2篇日常生活活动

机构

  • 8篇中山市人民医...
  • 5篇广东省中山市...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18篇游国清
  • 10篇梁慧英
  • 7篇廖琳
  • 4篇燕铁斌
  • 2篇朱惠欢
  • 2篇蔡颖璋
  • 1篇石贺元
  • 1篇吴伊敏
  • 1篇方亮
  • 1篇林阳阳
  • 1篇刘中华
  • 1篇董军涛
  • 1篇萧伟成
  • 1篇梁莉莉
  • 1篇燕铁斌
  • 1篇李林
  • 1篇王一兵
  • 1篇黄哲

传媒

  • 3篇中华物理医学...
  • 3篇中国康复医学...
  • 3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国针灸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4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型肉毒毒素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踝阵挛及步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踝阵挛及下肢功能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4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2)和对照组(n=21)。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在超声引导下将A型肉毒毒素400U注射入腓肠肌、比目鱼肌及胫后肌;对照组给予巴氯芬30mg/d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采用踝阵挛分级法、Biodex步行测试仪分别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踝阵挛分级、步速、健侧步长、患侧步长、健侧/患侧步长比、健侧步行所占时间比和患侧步行所占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的踝阵挛分级、步速、健侧步长、患侧步长、健侧/患侧步长比、健侧步行所占时间比和患侧步行所占比分别为均有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口服巴氯芬相比,短期内,A型肉毒毒素能更好地减轻踝阵挛,提高步速,改善患者步行质量。
游国清梁慧英梁莉莉朱惠欢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脑卒中
负压机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效果
2022年
目的观察负压机械刺激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改善状况。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中医科住院,病程1~3个月,且临床症状符合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进行常规的临床药物治疗以及康复锻炼,治疗组增加负压机械刺激治疗。比较治疗2周及4周后患手的肿胀值、VAS评分、上肢FMA评分、MBI评分。结果治疗2周及4周后,治疗组的VAS评分、患手的肿胀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组的FMA评分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机械刺激能更进一步减轻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水肿及疼痛,对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及改善日常生活质量有显著疗效。
游桂娟刘中华游国清陈伟雄
关键词:机械刺激脑卒中水肿淋巴回流
针灸配合认知训练治疗颅脑外伤后认知障碍临床观察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认知训练对颅脑外伤(TBI)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有5例患者提前出院中途退出,最终观察组患者28例,对照组患者27例完成治疗。对照组予认知训练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针灸治疗,穴取百会、风池、膈俞、丰隆,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TBI后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1两组治疗后MMSE总分及各分项评分较治疗前升高显著(均P<0.05),除外即刻记忆力项目评分外,观察组治疗后MMSE总分及各分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2两组治疗后MoCA总分及各项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除命名子项目评分外,观察组治疗后MoCA总分及各子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单纯认知训练、针灸配合认知训练均能提高MMSE和MoCA得分,改善TBI所致的认知障碍,但针灸配合认知训练疗效更佳。
梁慧英游国清廖琳黄营湘
关键词:颅脑外伤针灸MMSEMOCA
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损伤患者流涎症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损伤患者流涎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脑损伤患者9例(脑外伤5例,脑梗死3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在超声引导下将A型肉毒毒素注射入腮腺及下颌下腺,两边腮腺的上下极各取1个点,共4点,每个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15 U;两边下颌下腺各取1个点,每点注射20 U.于治疗前和治疗1、4、12周后采用唾液流率、多涎评分系统的多涎严重程度和频率评定量表分别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1周、治疗4周、治疗12周后,9例患者5 min平均唾液流率分别为(0.24±0.08)g、(0.28±0.12)g、(0.34 ±0.11)g,与治疗前的(0.49 ±0.12)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治疗4周、治疗12周后,9例患者多涎评分系统的多涎严重程度(DSS-severity)评分分别为(1.92±0.37)分、(1.92 ±0.37)分、(2.32±0.64)分,与治疗前的(4.35±0.48)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治疗4周、治疗12周后,9例患者多涎评分系统的多涎频率评分分别为(2.01±0.42)分、(2.01±0.42)分、(2.28±0.63)分,与治疗前的(3.56±0.49)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可显著改善脑损伤患者的唾液分泌和流涎症状.
游国清梁慧英廖琳朱惠欢蔡颖璋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脑损伤流涎症
功能性电刺激改善早期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随机对照研究
偏瘫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急性期患者发生率为80%,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是一种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的有效手段,2...
游国清燕铁斌Christina WY HUI-CHAN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脑卒中下肢随机对照研究
文献传递
脑梗死偏瘫侧主动直腿抬高与步行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脑梗死偏瘫侧早期主动直腿抬高与步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在对患者进行系统康复治疗期间,每天检查并记录患肢的主动直腿抬高情况,在运动疗法开始3个月后,采用Hoffer步行能力分级进行评价。结果 193例完成研究的患者中,患肢能完成主动直腿抬高的159例,均能恢复至功能性步行。在行运动疗法后1周内已能完成的134例,全部恢复至社区性步行;行运动疗法后第2~3周能完成的24例,仅7例恢复至社区性步行,余均为家庭性步行;行运动疗法后第4周才能完成直腿抬高者仅1例,恢复至家庭性步行。行运动疗法满4周后,患肢仍一直不能主动直腿抬高者34例,不能恢复步行。结论患肢主动直腿抬高的早期恢复与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步行预后水平密切相关。
萧伟成游国清廖琳李林吴伊敏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直腿抬高
脑损伤后阵发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中西医结合分阶段辨证论治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脑损伤后阵发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中西医结合分阶段辨证论治的疗效分析。方法:将2014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各相关临床科室治疗的70例脑损伤后阵发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分阶段辨证论治,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总有效率为8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1%(P <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呼吸、体温、血压、肌张力、过度汗出、姿势异常等缓解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 <0.05);观察组治疗7 d、14 d、21 d、35 d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7 d、14 d、21 d、35 d的B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脑损伤后阵发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中西医结合分阶段辨证论治的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方亮游国清蔡颖璋游桂娟
关键词:脑损伤辨证论治
功能性电刺激在改善早期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作用。方法 68例脑卒中早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功能性电刺激(FES)组(23例)和安慰组(23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FES组同时接受常规治疗及功能性电刺激,安慰组接受常规治疗及假功能性电刺激。安慰组操作与FES组相同,但每次治疗时不通电。30min·d^(-1),共3w。患者在治疗前、治疗3w后分别接受FuglMeyer评定(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3w后,与安慰组及对照组相比,FES组的FMA、MBI评分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能改善早期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游国清梁慧英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脑卒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的影响。方法 31例脑外伤后昏迷患者以MINIMIZE分层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加以站斜床、低频电刺激、淋巴循环治疗仪、针灸等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接受以下评定: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脑局部血流量。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各项评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治疗组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脑局部血流量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促醒有显著治疗作用。
游国清廖琳梁慧英
关键词:综合康复治疗脑外伤昏迷
功能性电刺激改善早期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功能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68例早期脑卒中患者以MINIMIZE分层后随机分为FES组23例,年龄(62.7±10.9)岁,病程(24.6±20.2)d、安慰组23例,年龄(61.6±9.7)岁,病程(23.7±16.9)d和对照组22例,年龄(64.2±8.8)岁,病程(25.2±19.4)d。3组常规治疗相同,FES组采用日本生产的低频电刺激治疗仪(KR7型)治疗,电极放在患侧胫前肌及腓骨长、短肌的运动点上;刺激参数为频率30 Hz,脉宽200μs,通电/断电比5 s/5 s,波升/波降1 s/1 s,电流以患者最大耐受强度为限;安慰组接受电刺激的部位时间和疗程与FES组相同,但每次治疗时没有电流输出,对照组不给任何电刺激,治疗1次/d,每次30 min,共3周(15次)。用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定踝关节痉挛,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中下肢部分(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结果 3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各项评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和3周后,FES组与安慰组及对照组(FES VS安慰VS对照)CSS、F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加率分别为2周时CSS:(9.2±22.1)%VS(35.3±46.8)%VS(34.9±45.7)%,FMA:(106.5±76.8)%VS(52.5±46.1)%VS(53.6±47.4)%。3周时CSS:(10.5±18.2)%VS(49.6±54.7)%VS(50.3±51.6)%,FMA:(129.4±87.3)%VS(65.6±50.4)%VS(64.9±49.2)%。结论 FES能延缓早期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痉挛的发生、减轻痉挛程度,改善下肢运动能力。
游国清廖琳梁慧英石贺元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脑卒中随机对照研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