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先天性
  • 7篇心脏
  • 7篇心脏病
  • 7篇先天
  • 6篇婴儿
  • 6篇先天性心脏
  • 6篇先天性心脏病
  • 5篇动脉
  • 5篇手术
  • 5篇外科
  • 4篇术后
  • 3篇主动脉
  • 3篇小婴儿
  • 2篇心脏病术后
  • 2篇肾功能
  • 2篇体外循环
  • 2篇外科手术
  • 2篇外科治疗
  • 2篇外循环
  • 2篇危重

机构

  • 15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5篇沈华
  • 13篇贾兵
  • 12篇叶明
  • 12篇陈张根
  • 6篇宓亚平
  • 5篇李炘
  • 4篇诸冰雪
  • 3篇钟慧
  • 3篇陶麒麟
  • 2篇张惠锋
  • 1篇何春兰
  • 1篇顾莺
  • 1篇李忻
  • 1篇闫宪刚
  • 1篇孙勇
  • 1篇徐虹
  • 1篇陈伟呈
  • 1篇惠慰
  • 1篇李圻
  • 1篇李欣

传媒

  • 3篇临床小儿外科...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中国胸心血管...
  • 2篇中华胸心血管...
  • 2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上海护理
  • 1篇中国体外循环...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0
  • 2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修饰ePTFE促进内皮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在膨体聚四氟乙烯表面构建肝素/胶原蛋白-REDV选择性活性界面,体外观察ePTFE表面早期内皮细胞(ECs)粘附情况和后期内皮细胞增殖及内皮化程度。方法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在0.1 mm ePTFE膜片表面制备5层肝素和胶原蛋白复合涂层[(HEP/COL)5],随后接枝特异性吸附内皮细胞和内皮祖细胞的REDV多肽和无活性的REVD多肽。将未修饰的ePTFE(ePTFE组)、(HEP/COL)5修饰的ePTFE[(HEP/COL)5组]、(HEP/COL)5-REDV修饰的ePTFE(REDV组)和(HEP/COL)5-REVD修饰的ePTFE(REVD组)与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共培养1~6 h,荧光显微镜下观察4组ePTFE表面早期内皮细胞粘附情况。6 h后将ePTFE膜片转移至新的培养皿,培养24~72 h,进一步评估ePTFE表面细胞增殖情况和内皮化程度。并用CKK-8法检测不同时间点4组ePTFE表面覆盖的内皮细胞活性。结果细胞贴壁时期,共培养1 h和6 h时,REDV组ePTFE表面覆盖的内皮细胞较其他组多;共培养6 h时REDV组细胞活性最高(OD=0.35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细胞增殖时期,修饰过的3组ePTFE表面覆盖的内皮细胞数量均较未修饰的ePTFE表面细胞明显增多,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修饰过的3组ePTFE的细胞活性较未修饰的ePTFE组明显增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与其他3组比较,REDV组表面的内皮细胞数量和内皮细胞活性最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从细胞分布来看,(HEP/COL)5-REDV分布最均匀,培养72 h时,该组表面内皮细胞覆盖率高达95%。结论在0.1 mm ePTFE表面构建(HEP/COL)5-REDV选择性活性界面方法可行,可以促进内皮细胞粘附及细胞增殖,有望在植入体内的ePTFE表面建立内皮细胞屏障,克服血栓形成、内膜增生、材料衰败等缺点。
单亚平张惠锋叶明沈华陈伟呈贾兵
关键词:聚四氟乙烯生物相容性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围术期处理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总结16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收治16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0例,手术年龄为2个月至13岁,平均(23.25±0.63)个月,体重5~30(19.77±0.75)kg。全组均行冠状动脉移植术,并综合管理左心室射血分数、心率、血压、动脉血气分析、尿量、血乳酸、中心静脉压等。结果术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9例,其中难治性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心律失常1例;全组共1例因难治性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合并严重心律失常死亡,死亡率为6.25%;体外循环时间为85~260(135.61±35.0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40~97(57.32±16.02)min,机械通气时间34~187(106.34±41.62)h;住CICU时间2~21(8.13±5.02)d,住院时间12~51(22.14±5.00)d,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缩短分数较术前提高(P〈0.05)。结论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围术期系统性处理,术前心功能维护,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及新技术应用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沈华贾兵陈张根叶明陶麒麟闫宪刚宓亚平诸冰雪
关键词:围术期冠状血管畸形婴幼儿
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自1990年1月至2006年7月我院心外科共收治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219例,男性病例142例,女性77例,年龄为1d^30d,平均为(21±5)d,体重为0.9kg^4.3kg,平均为(3.5±0.5)kg。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转入心脏监护室。结果全组病例死亡21例(9.6%),术后并发症包括心排血量低、肾衰竭、呼吸衰竭等。结论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应早期诊断、尽早治疗。在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过程中,手术技术、麻醉方法、体外循环技术、心肌保护和术后监护技术各方面都很重要。
叶明陈张根贾兵李炘惠慰沈华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危重外科治疗
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的外科治疗
2005年
贾兵孙勇李炘陈张根沈华诸冰雪
关键词: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外科治疗紫绀型心脏病主动脉弓离断主动脉弓部
小婴儿心内直视术后撤离呼吸机失败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小婴儿心内直视术后撤离呼吸机气管插管拔管失败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行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纠治术后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失败、再插管的271例小于3月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271例患儿中,32例(11.81%)术后拔管失败,失败组术后膈肌麻痹、NO 吸入、术后肺炎、肺不张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 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肺炎、肺不张(Odds Ratio:11.2,95% CI =1.36-98.26)的发生与拔管失败的发生显著相关(P 值均<0.05)。结论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是小婴儿心内直视术后撤离呼吸机失败的主要相关因素,小婴儿先心病纠治术后应注意呼吸道管理,加强胸部理疗,防治肺部感染,以提高拔管成功率,缩短监护室滞留时间。
沈华宓亚平贾兵陈张根叶明
关键词:婴儿
婴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一期矫治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总结婴儿主动脉缩窄(CoA)合并心内畸形一期矫治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对28例CoA合并心内畸形患者行一期手术矫治。CoA为导管前型18例,邻近或正对导管处10例;伴主动脉弓发育不良6例,动脉导管未闭22例。合并的心内畸形包括:室间隔缺损16例、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5例、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3例,完全型大动脉错位伴室间隔缺损(D-TGA/VSD)2例,右心室双出口2例。采用左胸后外侧联合胸骨正中切口(双切口)径路手术12例,胸骨正中切口径路(单一切口)手术16例。采用缩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20例,Gore-Tex补片扩大成形术4例,左锁骨下动脉翻转扩大成形术4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7h~13d,住ICU时间3~18d。因术后心脏扩大延迟48~72h关胸4例,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行腹膜透析3例,吸入一氧化氮(NO)治疗重度肺动脉高压3例。术后下肢收缩压高于上肢10~20mmHg18例(64.3%),收缩压上、下肢相差不大8例(28.6%),上肢分别高于下肢15mmHg和20mmHg2例(7.1%)。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50个月,1例D-TGA/VSD患者因重度三尖瓣反流、肺部严重感染和呼吸功能衰竭于术后3个月死亡;其余27例患者恢复顺利。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1例采用端端吻合法、1例采用Gore-Tex补片扩大成形术的患者在CoA纠治处仍存在压差,分别为25mmHg、28mmHg,均未再次手术。结论一期手术矫治CoA合并心内畸形可以缩短疗程,有利于患者术后心、肺功能的恢复,避免二次手术的痛苦,降低治疗费用。可采用单一胸骨正中切口或胸骨正中联合左胸后外侧切口完成手术。
陶麒麟陈张根贾兵李炘叶明沈华钟慧
关键词:主动脉缩窄心内畸形外科手术
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及围术期处理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分析本院心血管外科1990,2009年收治的480例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治疗过程,总结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及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本院于1990~1999年以及2000~2009年两个时间段分别收治41例和439例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比较两组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CICU监护及总住院时间的差别。结果后十年病例数及复杂病例所占百分比较前十年明显增加,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均有所降低,呼吸机辅助时间、CICU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缩短(P〈0.05)。结论近10年来,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在术前诊断、外科手术、体外循环技术、心肌保护及术后监护技术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
叶明陈张根贾兵沈华李圻宓亚平
关键词:婴儿
新生儿、小婴儿危重先心病的急诊手术治疗(附120例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总结新生儿、小婴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急诊手术治疗的效果和经验,探讨低体重急诊先心病手术患儿的围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1年1月至2005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危重先心病患儿急诊手术治疗的情况。结果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为14h~18d(4.7d±3.8d),监护室滞留时间为2d~22(d8.4d±7.5d)。全组死亡率为9.2%(11/120),其中术中死亡4例,监护室死亡3例,术后随访6~50月,远期死亡4例,再手术17例。结论急诊手术是挽救新生儿、小婴儿危重先心病的有效手段,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掌握手术适应症、正确选择手术方式以及体外循环技术和术后监护水平的提高。
陶麒麟陈张根贾兵李欣叶明沈华钟慧
关键词:急症
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血糖变化及临床意义
2003年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 (CPB)前和停机后各时间点的血糖变化。方法  12 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按CPB时间分为四组 ,即非CPB组 (A组 )、CPB时间 <6 0min组 (B组 ) ,CPB时间 6 0~ 12 0min组 (C组 ) ,CPB时间 >12 0min组 (D组 )。按体重分组为体重≤ 8kg组 (a组 )和体重 >8kg组 (b组 )。 结果 CPB时间越长 ,体重越轻的患者的各时间点血糖波动就越大 ,其血糖恢复正常所需要的时间越久。结论 停机后胰岛素分泌受抑制 ,导致血糖升高 ,大多数病例血糖随时间推迟能够恢复正常 。
沈华陈张根叶明诸冰雪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血糖
自体心包修复儿童主动脉瓣狭窄9例病例系列报告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总结并分析以自体心包修复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手术方法和早期预后。方法纳入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行自体心包主动脉瓣成形术的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患儿,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情况,并发症,术前、术中、术后和随访时的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符合本文纳入标准的9例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6例,女3例,年龄4月龄至9岁。术前超声提示,三叶式和二叶式主动脉瓣分别为3例和6例;重度狭窄6例,中度狭窄1例,重度狭窄伴中度返流2例。9例均以自体心包再造或扩大主动脉瓣瓣叶。术后即刻与术前超声心动图比较:主动脉瓣最大跨瓣压差[(31.6±9.4)mm Hg vs(73.0±22.2)mm Hg,P=0.000]和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15.8±18.3)mm Hg vs(35.8±18.3)mm Hg,P=0.004]均下降。术后随访24~48(32±8)月,无死亡和再干预病例,未见严重不良事件,未见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或重度反流、升主动脉狭窄或扩张、主动脉瓣瓣环狭窄与扩张、瓣膜脱垂或瓣膜赘生物病例;3例患儿分别在随访18、24和12个月时出现瓣叶活动僵硬,瓣叶开放不完全。术后左室后壁厚径均呈下降趋势;末次随访时,8例患儿左室后壁厚径Z值(Z-LVPWd)均下降至正常水平(<2)。结论以自体心包修复主动脉瓣可改善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手术风险低,术后早期疗效可,避免或延缓儿童主动脉瓣置换术,减少施行ROSS手术机会。
单亚平贾兵张惠锋叶明沈华
关键词:自体心包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