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必成

作品数:57 被引量:204H指数:8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细胞
  • 17篇肿瘤
  • 15篇腺癌
  • 13篇胃癌
  • 10篇胃腺
  • 10篇胃腺癌
  • 8篇免疫
  • 6篇肿瘤细胞
  • 6篇基因
  • 6篇BCL-2
  • 5篇幽门螺
  • 5篇幽门螺杆菌
  • 5篇增殖
  • 5篇缺氧
  • 5篇缺氧诱导
  • 5篇缺氧诱导因子
  • 5篇癌浸润
  • 5篇癌浸润转移
  • 4篇蛋白
  • 4篇启动子

机构

  • 55篇武汉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十堰市太和医...
  • 1篇黄梅县人民医...
  • 1篇湖北省第三人...

作者

  • 57篇汪必成
  • 12篇熊永炎
  • 8篇刘志苏
  • 7篇罗峻
  • 7篇龚玲玲
  • 7篇廖美焱
  • 7篇杨桂芳
  • 6篇袁玉峰
  • 6篇田素芳
  • 5篇周云峰
  • 5篇刘欢
  • 5篇屈艳娟
  • 4篇田志雄
  • 4篇罗锐
  • 4篇张在鹏
  • 3篇何跃明
  • 3篇胡卫东
  • 3篇艾中立
  • 3篇余少平
  • 3篇林宜先

传媒

  • 9篇中华实验外科...
  • 8篇武汉大学学报...
  • 7篇肿瘤防治研究
  • 5篇数理医药学杂...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腹部外科
  • 2篇中华全科医师...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肿瘤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从病理形态学方面探讨幽门螺杆菌 ( 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粘膜癌前病变和胃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 HE、Warthin- Starry及 HID- AB( p H2 .5) - PAS染色法 ,对 1 51例胃镜活检及手术切除胃标本中慢性萎缩性胃炎 ( CAG)、胃上皮不典型增生 ( gastric epithelialdysplasia,GED)、肠上皮化生 ( intestinal metaplasia,IM)及胃癌 ( Ca)组织中 Hp的感染状况进行观察 ,并对 Hp的感染与各病变间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本组病例胃粘膜 Hp检出率为 66.2 %( 1 0 0 /1 51 )。 Hp的感染主要见于胃贲门以外部位 ,尤其胃窦部多见 ,但 Hp感染与 CAG、IMI、 型及弥漫型胃癌的发生无明显关系 ( ( P>0 .0 5) ,与 GED(尤其 GED 、 级 )、IM 型和肠型胃癌的发生显著相关 ( P<0 .0 5)。结论 Hp感染是导致胃粘膜 型肠上皮化生、中度和重度不典型增生及肠型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 。
熊永炎蓝菁龚玲玲徐慧琴曾俊杨桂芳汪必成
关键词:癌前病变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致胃癌作用机制的研究
杨桂芳熊永炎龚玲玲罗峻曾俊徐惠森汪必成刘欢徐慧琴郭广松田素芳
该项目研究发现阻止Ⅲ型肠化的发生发展在预防胃癌的发生上具有重要意义,并认为通过抑制NF-kBp65的活性来预防胃癌的发生,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项目研究发现根除CagA+Hp感染可预防肠型胃癌的发生。通过上述不同的方法及...
关键词:
关键词:胃癌幽门螺旋杆菌NF-KBP65
胃腺癌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DNA含量与癌浸润转移的关系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DNA含量与胃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探讨癌浸润转移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胃腺癌中Bcl2、PCNA的表达,同时用组织化学Feulgen染色方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其DNA含量指数(DI值)进行检测。结果:①Bcl2、PCNA表达、DI值与胃腺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②Bcl2表达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③PCNA表达与DI值呈正相关。结论:胃腺癌的发展(浸润、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是肿瘤细胞不断增殖和凋亡抑制的结果,高的肿瘤细胞增殖能力常提示胃腺癌高的浸润转移能力。
汪必成罗峻熊永炎
关键词:胃腺癌
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2023年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临床特点、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及会诊的3例肝脏PEComa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手术治疗情况、病理结果及预后情况,复习国内外相关案例报道资料,对肝脏PEComa的临床诊疗要点展开分析。结果3例病人均为女性,年龄39~57岁,均无肝炎、肝硬化病史,肿瘤标志物无异常,术前影像学均误诊为肝细胞癌。3例病人均行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随访6~24个月无复发。文献复习共纳入452例肝脏PEComa病例,女性病人占76.55%(346/452),中位发病年龄在30~51岁之间。有临床表现的病人占30.36%(119/392),术前影像学诊断率仅为16.92%(55/325),最易误诊为肝细胞癌(占32.62%)。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主要的肿瘤标记阳性为HMB45(90.00%)、Melan-A(80.29%)和平滑肌肌动蛋白(SMA)(76.61%)。5.08%的病例出现术后复发。结论肝脏PEComa在临床上罕见,术前诊断难与肝细胞癌相鉴别,具有一定的恶性潜能,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手术根治性切除是肝脏PEComa的主要治疗手段,吲哚菁绿荧光导航技术在术中辅助肿瘤定位可能具有一定的优势。
刘彬刘符生郝星源王海涛廖铂常磊曹军张中林汪必成袁玉峰
关键词:病理特征肝切除术
Ang2,HIF-1α及VEGF对肝癌血管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肝细胞癌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检测5 2例肝癌组织中Ang2,HIF-1α及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对共表达的肝癌组织进行微血管计数。结果RT-PCR显示,5 2例肝癌组织中有3 8例共表达Ang2mRNA,HIF-1αmRNA和VEGF mRNA,且两两之间呈明显正相关(分别为r=0.7 8 3,P<0.0 1;r=0.4 2 7,P<0.0 5;r=0.4 3 3,P<0.0 5);免疫组化发现,5 2例肝癌组织3 6例共表达Ang2,HIF-1α和VEGF蛋白。共表达Ang2 mRNA,HIFα-mRNA和VEGF蛋白的3 8例肝癌组织中,平均微血管数[(4 5.4±8.9 0)个/HP],明显高于非共表达组[(1 3.6±3.3 0)个/HP](P<0.0 5)。结论Ang2,HIF-1α和VEGF与肝癌的新生血管形成有关;肿瘤组织缺氧可能是其始动因素。
袁玉峰刘志苏何跃明钱群汪必成江从庆吴云华艾中立
关键词:促血管生成素缺氧诱导因子血管生长因子
肿瘤浸润、转移及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1999年
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两大主要特点,是肿瘤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1]。此项研究无疑有助于提高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近几年来,人们在探索肿瘤浸润转移过程中,一方面注意观察促进或抑制肿瘤转移的有关基因,同时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也...
汪必成熊永炎林宜先
关键词:肿瘤浸润肿瘤转移相关基因
肺隐球菌病CT表现四例并文献复习
2010年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例肺隐球菌病cT表现,并进行文献复习。4例中单叶单发病变1例,单叶多发病变2例,多叶多发病变1例;中央型病灶1例,周围型病灶3例;均有不规则结节或团块型病灶,直径3~75mm;病灶缘均有“晕征”,1例有空洞灶。增强病灶呈明显强化,3例均匀强化,1例中心有坏死。2例手术切除,2例抗真菌治疗后病灶吸收。提示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多样,胸膜下多发不规则形病灶及伴有周围“晕征”明显强化要考虑肺隐球菌病可能。
屈艳娟廖美焱田志雄胡浩汪必成
关键词:隐球菌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钙结合蛋白S100 A2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胃癌中钙结合蛋白S100A2的蛋白表达及其与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100例胃癌标本S100A2蛋白的表达,并选取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作对照,并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方法检测其启动子甲基化。结果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100A2蛋白高表达率明显高于胃癌组(χ2=18.352,P=0.001)。在高/中分化组、黏膜层/黏膜下层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S100A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22%、73.33%、70.59%,但随着胃癌分化程度的降低,侵及肌层/浆膜层或发生淋巴结转移,S100A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分别为35.29%、43.53%、36.36%(χ2值分别为6.732、4.537、10.531,P值分别为0.009、0.049、0.002)。48例S100A2蛋白阳性表达病例中仅有4例出现启动子甲基化,而在52例阴性表达病例中启动子甲基化者达20例(χ2=12.421,P=0.002)。结论S100A2蛋白表达下调可能与胃癌发生发展有关。S100A2蛋白表达降低常提示胃癌的低分化、高侵袭转移能力。S100A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以引起S100A2蛋白表达下调或缺失,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汪必成向远航王杰徐剑张中林
关键词:胃癌S100A2启动子甲基化
RUNX3、SMAD4、VEGF在人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检测RUNX3、SMAD4和VEGF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观察其与胃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RUNX3、SMAD4基因在胃腺癌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病人临床资料,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7例胃腺癌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RUNX3、SMAD4和VEGF的表达情况。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3指标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3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胃腺癌组织中RUNX3、SMAD4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它们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VEGF在胃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上述表达差异有显著性。②RUNX3,SMAD4低表达,VEGF高表达与胃腺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具有显著性。③胃腺癌组织RUNX3与SMAD4阳性表达率之间呈正相关,二指标与VEGF阳性表达率均呈负相关,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胃腺癌组织中RUNX3、SMAD4低表达可能协同上调VEGF的表达,从而促进胃癌的浸润、转移;RUNX3、SMAD4、VEGF可以作为判断胃癌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指标。
雷兰英杨桂芳张振东龚玲玲刘欢徐志高汪必成罗峻田素芳
关键词:胃腺癌RUNT相关转录因子3SMAD4
右上腹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合并回盲部腺癌及子宫肌瘤一例
2005年
袁玉峰刘志苏钱群汪必成何跃明吴云华郑科炎江从庆艾中立
关键词: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子宫肌瘤腺癌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