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广平

作品数:36 被引量:392H指数:1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肿瘤
  • 7篇术后
  • 7篇切除
  • 5篇手术
  • 5篇切除术
  • 5篇颈部
  • 4篇头颈
  • 4篇头颈部
  • 4篇气管
  • 4篇顽固性
  • 4篇矫正术
  • 4篇喉癌
  • 4篇喉切除
  • 4篇鼻出血
  • 4篇鼻中隔
  • 4篇出血
  • 3篇咽旁
  • 3篇咽旁间隙
  • 3篇头颈部肿瘤
  • 3篇顽固

机构

  • 20篇华中科技大学
  • 15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黄石市第一医...

作者

  • 36篇汪广平
  • 22篇杨成章
  • 14篇孔维佳
  • 12篇刘邦华
  • 11篇毕胜斌
  • 9篇熊新高
  • 9篇朱立新
  • 5篇余青松
  • 4篇汪吉宝
  • 4篇龚树生
  • 3篇刘大波
  • 3篇乐建新
  • 3篇项济生
  • 2篇吴蕾
  • 2篇孙大为
  • 2篇龚树生
  • 2篇张孝文
  • 1篇余青松
  • 1篇易星
  • 1篇赵甲山

传媒

  • 19篇临床耳鼻咽喉...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同济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耳鼻咽喉(头...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07
  • 6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6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4篇1995
  • 1篇1993
  • 1篇1990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伤性歪鼻136例的矫治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探讨外伤性歪鼻的矫治方法,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136例外伤性歪鼻畸形患者矫治的临床资料,对鼻外伤后20~30 d的34例患者进行闭合性鼻骨复位术,伤后6个月以上的102例患者在局部麻醉下经蝶形切口径路矫正歪鼻,必要时同时矫正鼻中隔偏曲及切除肥大下鼻甲。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行闭合性鼻骨复位术的34例患者中优28例,良6例;经蝶形切口径路矫正歪鼻的102例患者中优81例,良21例。所有鼻畸形均获得满意的矫正,鼻外形恢复良好,鼻腔通气顺畅。结论外伤性歪鼻畸形多因伤后早期未及时、正确地处理所致,根据受伤后时间的长短,1个月以内的外伤性歪鼻可行闭合性鼻骨矫正复位术,其余则经开放式手术复位鼻骨、矫直鼻中隔及鼻部整形术,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刘邦华吴蕾孔维佳杨成章汪广平
关键词:鼻畸形创伤后鼻成形术鼻中隔矫正术
影响声带息肉手术因素的分析被引量:16
2005年
目的:分析影响声带息肉手术的因素,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手术效果。方法:将2792例声带息肉手术患者分为间接喉镜下切除息肉组(A组)、纤维喉镜下切除息肉组(B组)和支撑喉镜下切除息肉组(C组),并对影响手术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A组、B组和C组的手术失败率分别为6.46%、4.12%、1.53%;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19%,0,1.16%;影响各组手术的因素中,患者的个体状况分别为61.77%,6.67%,85.71%;息肉类型分别为27.94%,60.00%,0;手术者经验分别为30.88%,46.67%,0;手术器械分别为8.82%,13.33%,14.29%;麻醉分别为16.18%,33.33%,0。结论:除B组外患者的个体状况是导致各组声带息肉切除术失败的主要原因,麻醉则是支撑喉镜手术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沈锦雄杨成章毕胜斌汪广平
关键词:声带息肉喉镜外科手术
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治疗被引量:69
2004年
目的 :探讨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处理思路及治疗步骤。方法与结果 :回顾性分析 171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出血病因采用阶梯式治疗 :第一方案 :出血点明确者 ,采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鼻腔微波热凝术治疗 ,治愈率分别为 87.2 0 %、91.2 5 % ;第二方案 :上述方法治疗无效或出血凶猛、出血部位隐蔽者 ,采用DSA、颈外动脉结扎术及筛动脉夹闭术治疗 ,治愈率分别为 90 %、10 0 %、10 0 %。结论 :采用两个方案阶梯式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思路清晰 ,疗效满意。
简敦炳项济生陈建军汪广平孔维佳杨成章刘邦华余青松乐建新应民政
关键词:鼻出血
海绵窦颈内动脉损伤(附5例报告)被引量:2
1997年
本文报告5例均经颈动脉造影确诊的海绵窦颈内动脉损伤的患者,其中2例假性动脉瘤,3例动静脉瘘性动脉瘤;2例反复出现严重鼻出血,3例未出现鼻出血。文中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进行了讨论。认为有头部外伤史和眼部症状者,即使无鼻出血,亦应高度怀疑此病,治疗应以血管介入疗法为主,颈部血管结扎仅应是应急时的选择。
龚树生汪广平汪吉宝项济生赵甲山张方成
关键词:颈动脉损伤海绵窦颈内动脉创伤
垂直部分喉切除术后声功能的客观定量评价被引量:1
1998年
为客观定量评价喉癌垂直部分喉切除术后患者的发音功能,采用喉声气流仪分别对行垂直半喉切除术后的喉癌患者30例(按术后2年,3~10年分为A、B两组),和正常男性(C组)30例进行声功能测试。结果显示:A、B组与C组比较平均气流率(MFR)、声强、最长发音时间(MPT)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发声频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比较其声强、MFR、MPT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此方法是客观评估喉癌术后声功能的一种有效手段。
刘大波毕胜斌汪广平
关键词:喉癌喉切除术
颈中线整块切除治疗复发性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被引量:13
2003年
目的 探讨颈中线整块切除术在治疗复发性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中的作用。方法 对1991年6月~2001年12月收治并行颈中线整块切除的1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人手术经过顺利,术后全部病例伤口一期愈合,瘢痕小,美容效果满意。没有舌下神经损伤、血肿、皮下气肿以及呼吸困难等并发症。所有病人均恢复正常饮食且无吞咽困难,发音正常并能很好地控制音调。术后随访病人1~10年,均无复发。结论 颈中线整块切除是治疗复发性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合理、有效的手术方法。
朱立新孔维佳汪广平杨成章龚树生余青松刘邦华
关键词:瘘管
自制喉扩张管治疗外伤性喉气管狭窄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研究自制喉扩张管治疗外伤性喉气管狭窄的治疗效果,探讨放置喉扩张管的时限。方法62例外伤性喉气管狭窄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52例,为初次行喉扩张管治疗的患者。第二组10例,为行喉扩张管治疗失败后再次行喉扩张管治疗的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颈前正中喉气管切开,尽量切除喉气管内瘢痕组织,置入喉扩张管。结果第一组患者术后9-12个月全部拔除喉扩张管,呼吸通畅,发音较好,劳动力恢复。第二组患者拔管后3-4个月出现再狭窄,再次行喉扩张管治疗后顺利拔管,带管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如呼吸道阻塞的发生。随访1-10年,来发现再次喉气管狭窄患者。结论自制喉扩张管制作简单、方便,治疗效果良好,无排斥反应。喉扩张管的留置时间至少应在9-12个月以上。
刘邦华孔维佳汪吉宝汪广平毕胜斌杨成章
关键词:扩张管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呼吸道阻塞瘢痕组织留置时间拔管后
垂直半喉切除术后喉发声效率与鼻音率的相关分析
2000年
目的 :探讨客观定量评价喉癌患者行垂直半喉切除术后发音功能的方法。方法 :采用喉声气流仪和鼻声图仪分别对 3 0例行垂直半喉切除术后的喉癌患者进行测试 ,将喉声气流仪反映出来的发声效率 ( I/F)与鼻声图仪反映出的鼻音率 ( N)进行相关研究。结果 :患者的 I/F和 N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γ为0 .47) ,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意义。结论
刘大波毕胜斌汪广平
关键词:垂直半喉切除术发声功能
预防性气管切开术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应用
2001年
为预防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U PPP)时的并发症 ,对 32例 OSAS患者作预防性气管切开术行 UPPP治疗的经验进行总结 ,U PPP术后 ,3例出现短暂进食返流 ,无其它并发症发生 ,术后10 d~ 2个月 ,所有患者均拔管顺利 ,2 8例疗效明显 ,4例自觉症状无改善。结果表明 :有严重缺氧表现 ;伴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肥胖、颈粗短的 OSAS患者应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 ;气管切开时皮肤 -气管切口缘褥式缝合有利于换管 ;气管切开后行 U
熊新高朱立新汪广平杨成章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外科手术
咽旁间隙肿瘤48例报告被引量:8
2000年
目的 :提高对临床少见的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对收治的 48例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 6个月~ 9年 ,复发 4例 ,2例为良性肿瘤 ,再次手术治愈 ;2例恶性者分别死于术后 3年、1年 3个月。余均治愈。其中 ,并发声嘶 3例 ,呛咳 3例 ,伸舌偏斜 1例 ,Horner综合征 4例。结论 :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中 ,以神经源性肿瘤居多。CT、MRI对肿块的大小、形态、位置、周围的关系及继发改变能清晰显示 ;DSA对肿瘤血管显示清晰。颈侧径路为主要的手术径路。
熊新高杨成章汪广平刘邦华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咽旁间隙肿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