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川

作品数:24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动脉
  • 11篇冠状
  • 11篇冠状动脉
  • 8篇动脉旁路
  • 8篇动脉旁路移植
  • 8篇旁路移植
  • 8篇冠状动脉旁路
  • 8篇冠状动脉旁路...
  • 7篇动脉旁路移植...
  • 7篇移植术
  • 7篇旁路移植术
  • 7篇冠状动脉旁路...
  • 6篇脐动脉
  • 5篇脱细胞
  • 5篇细胞
  • 4篇血管
  • 4篇体外循环
  • 4篇外循环
  • 4篇非体外
  • 4篇非体外循环

机构

  • 24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北京市心肺血...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信息科技...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黄骅市人民医...
  • 1篇云南中医药大...

作者

  • 24篇汪川
  • 13篇李京倖
  • 12篇顾承雄
  • 11篇张帆
  • 6篇于洋
  • 5篇白辰
  • 4篇辛毅
  • 3篇李琴
  • 3篇刘硕
  • 2篇陈圣杰
  • 2篇宋伟
  • 2篇张昆亚
  • 2篇李海涛
  • 2篇于文渊
  • 2篇刘锐
  • 1篇吴永涛
  • 1篇李同勋
  • 1篇董培青
  • 1篇韦华
  • 1篇于薇

传媒

  • 6篇中华胸心血管...
  • 5篇心肺血管病杂...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国胸心血管...
  • 2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医药
  • 1篇医学教育研究...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兔骨髓内皮祖细胞在组织工程血管构建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建立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兔骨髓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s)的方法,并探讨其在血管组织工程构建过程中的功能。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经培养鉴定为EPCs后作为种子细胞接种于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FN)的组织工程血管支架上,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进行体外诱导培养,同时设置未包被纤维连接蛋白及未添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培养方法作为对照组,体外培养10 d后,对构建的组织工程血管进行鉴定分析。分离培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外观。经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吞噬功能鉴定为内皮祖细胞;种植细胞10 d后结果显示:加入纤维连接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血管支架可见细胞种植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血管内腔面较为完整的覆盖内皮细胞。HE染色显示:内皮细胞在血管支架上成活并较为均匀;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并表达VEGFR-2、vWF、CD34。兔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可以诱导分化为内皮祖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组合更有利于内皮祖细胞在血管支架上增殖和分化,为人工血管制备创造了条件。
汪川辛毅李京倖张帆
关键词:骨髓内皮祖细胞血管脐动脉诱导分化
微针载药系统在局部器官组织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近年来,微针由于其微尺寸(500~1000μm长度)和高表面积,可以通过皮肤无痛和有效地给药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除了基于微针的经皮给药取得巨大成功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微针的应用已经扩展到各种器官的应用,包括脱发、眼部疾病和口腔黏膜治疗的递送。本文讨论了目前脱发、眼部疾病、口腔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并概述了微针载药系统在这四种非皮肤器官组织疾病中应用的最新进展。同时强调了未来微针载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王柏霖丁晓航于文渊汪川张帆于洋
关键词:生物材料微针药物递送
心力衰竭力学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观察成年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再生现象和新生心肌细胞命运,探讨心肌再生后心肌纤维化的机制,及其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转归的关系。方法中国小型猪9只,体质量18~20 kg。实验组(n=6)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上的等流量点,对照组(n=3)不进行任何手术操作。术中监测左心室不同部位血流动力学指标。4周后取出心脏标本,将左心室分成17段,4%多聚甲醛固定1周,进行HE、PTAH、Ki-67-DAB单染色联合α-sarcomeric-actin-DAB双重染色,进行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LAD结扎4周后,左心室17段心肌内均可发现大小不等梗死灶,左心室腔近心端与远心端收缩期存在显著压力差。此压力差是心肌张力的主要来源,也是加重心力衰竭的关键因素。LAD结扎4周后梗死区域周边有大量新生心肌细胞,与原有成熟心肌细胞有直接纤维延续。梗死心肌周边大量新生的心肌细胞解体,心肌纤维断裂,细胞结构消失,细胞核散落于纤维化的心肌组织中。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区域周边有大量新生心肌细胞,在心肌张力作用下心肌细胞再生、细胞解体、心肌纤维化同步进行,并形成心力衰竭恶性循环。
卫洪超顾承雄于洋汪川高铭鑫李海涛李京倖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肌再生纤维化心力衰竭
内膜剥脱联合电熨烙术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初步探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内膜剥脱联合电熨烙术改善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外科疗效的初步应用结果及其机制。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于我科行冠心病外科治疗并拟行前降支内膜剥脱术患者,术前充分告知电熨烙等相关手术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进行随机分组,两组根据样本量统计各入组150例。研究组术中内膜剥脱术毕即刻行电熨烙术,对照组单纯行内膜剥脱术,两组均常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于2、24、72、120 h行心电图及血清学检查(肌钙蛋白I、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对比两组变化差异。术后1年随访患者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心电图显示,研究组术后心电图ST段抬高9例,对照组术后心电图ST段抬高25例。于术后2、24、72、120 h酶联免疫法同时检测外周血中肌钙蛋白I、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两组患者均呈现出肌钙蛋白I、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持续逐渐增高的趋势,并于24 h到达顶峰,后缓慢回落;研究组术后2 h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肌钙蛋白I和白细胞介素6含量水平未见明显差异;研究组术后24、72、120 h肌钙蛋白I、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研究组ST段改变显著低于对照组,狭窄率和心肌梗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膜剥脱联合电熨烙术在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外科手术中具有防止管腔狭窄、血液湍流,使血管内壁光滑的作用;减缓外周血中炎性因子释放,同时也抑制血管中炎性因子的表达,减轻心肌损伤。短期疗效满意,长期抗炎抗血栓效果及临床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汪川李同勋张帆顾承雄李京倖
关键词:内膜剥脱炎性反应血栓形成
人脱细胞脐动脉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血管支架的实验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脐动脉的物理、力学性质、脱细胞方法及组织相容性,探索脱细胞脐动脉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血管支架应用的可能性。方法测量脐动脉内径及爆破压,使用电子蠕动泵动态条件下脱去脐动脉内壁细胞,对比脱细胞前后的力学性质,在脱细胞脐动脉内面种植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祖细胞。结果脐动脉内径(3.50±0.55)mm,爆破压符合临床需要。在电子蠕动泵动态脱细胞条件下,分别采用0.25%胰蛋白酶和1%十二烷基硫酸钠作用30min和3h后脐动脉内壁细胞被完全脱去。脐动脉脱细胞前后极限应力无明显变化;细胞能在管状脐动脉支架内腔表面黏附并完整覆盖其内腔面,种子细胞种植后极限应力无明显变化。结论脐动脉从内径、强度方面符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血管的需要,脱细胞前后物理性质变化不大,组织相容性良好,有可能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用血管支架。
刘硕李京倖陈圣杰赵丽敏吴永涛汪川张帆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流术血管
心外膜射频消融对左心室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的早期疗效观察
2011年
左心室室壁瘤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室壁瘤术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导致心源性猝死的问题也逐渐引起关注。
于洋顾承雄李琴李海涛汪川
关键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左心室室壁瘤疗效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后严重并发症
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斑块脂质分析及影响术后再狭窄机制初探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斑块的脂质成分,并探讨其影响内膜剥脱术(coronary endarterectomy,CE)中、长期疗效的机制。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选取北京安贞医院冠状动脉外科术前合并高脂血症病史的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diffus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DCAD)患者共50例,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前降支内膜剥脱(CE)术,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术中取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及血浆样本,并经术后复查核磁共振冠状动脉斑块显像(atherosclerosis T1-weighted characterization,CATCH)检查并联合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power domain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集成框架技术分析中远期冠状动脉再狭窄率后作为高风险组(>25%,研究组)及匹配低风险组(对照组),两组进行脂质学及分子生物学分析检测斑块标本组织及细胞色素P4503A4酶(CYP3A4)含量。结果两组各入选8例患者,研究组患者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斑块脂质学分析后发现4α-羟基胆固醇(4α-hydroxycholesterol,4α-OHC)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0.050μmol/g对0.016μmol/g,P<0.05);同时研究组术后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T1加权特征核磁显像结果显示对照组通畅率优于研究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率(9.0±1.9)%对(22.3±2.3)%,P<0.05]。CYP3A4含量对比:研究组血浆CYP3A4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即刻(0.88±0.05)ng/ml对(0.45±0.03)ng/ml,术后12个月(2.08±0.40)ng/ml对(1.58±0.16)ng/ml,P<0.05]。结论高表达4α-OHC可能加速CE术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造成CE术后中远期再狭窄;同时证实4α-OHC是CYP3A4的生物活性标志物,为进一步阐明CE术后AS进展机制奠定了一定的前期基础。
汪川张帆李平岳新伟于薇罗程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短视频平台联合CBL教学法在留学生授课模式中的探索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由于留学生教育背景、方法等方面的不同,针对留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单纯的医学知识输入层面,还应该针对留学生自身及配合疫情背景下短视频平台兴起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本研究借助短视频平台结合病例为引导教学模式来充分提升留学生参与度,提升教学质量。方法 选取2022年3-9月就读于首都医科大学2018级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共计100人。将留学生1班(50人)为主要研究对象(实验组),并采用与留学生2班(50人,对照组)基本相同的课程设置方案。实验组接受短视频平台联合CBL教学法,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法。结果 结果显示,疫情对于留学生的学习影响显著大于本国学生(P<0.05)。与此同时,实验组留学生理论考核成绩及课堂参与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然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作业成绩水平无显著差异。课后满意度调查显示CBL结合短视频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师生的肯定,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及反馈。结论 应用短视频平台联合CBL教学法,可以促进对理论的再认识,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任课教师通过具体授课与反思,细致研讨,可以提高自身的教研实操能力,促进专业发展。
汪川李京倖邢晓燕吕颖新罗程朱俊明
关键词:留学生教育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体外循环下二尖瓣成形术:32例临床报告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AD)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同期行体外循环下二尖瓣成形术(MVP)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3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同期行OPCABG和MVP术的CAD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CAD患者32例,每例患者平均移植血管3.69根;单纯人工瓣环成形26例,后叶矩形切除4例,腱索置换2例。住院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0例,失访2例,随访时间6~30个月;生存患者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26例,Ⅱ级4例;复查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微量反流8例,少量反流20例,中量反流2例;随访全部患者心功能指标LVESD、LVEDD、LVEF及二尖瓣反流面积等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冠心病和二尖瓣关闭不全并存患者,同期行OPCABG和MVP术疗效较好,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白辰李京倖张帆汪川刘锐顾承雄
关键词:二尖瓣关闭不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尖瓣成形术
高龄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00例临床体会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索高龄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治疗的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心外科70岁以上旁路移植患者200例,年龄70~79岁,平均年龄(73.2±2.1)岁。超声心动图提示升主动脉硬化54例,心功能Ⅱ级152例,心功能Ⅲ级48例。全组患者术前冠状动脉造影均提示3支血管病变。对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围术期治疗方法提出建议。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死亡2例(病死率1%),死亡原因均为术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并发症8例(4%),平均住院天数(9.2±2.4)d,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高龄患者需简明外科操作,即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创伤完成手术以及合理的术后监护治疗,会收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刘锐顾承雄汪川白辰胡晓鸿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高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