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帆

作品数:41 被引量:88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2篇动脉
  • 13篇冠状
  • 13篇冠状动脉
  • 11篇体外循环
  • 11篇外循环
  • 9篇动脉旁路
  • 9篇旁路移植
  • 9篇细胞
  • 8篇动脉旁路移植
  • 8篇移植术
  • 8篇旁路移植术
  • 8篇冠状动脉旁路
  • 8篇冠状动脉旁路...
  • 7篇动脉旁路移植...
  • 7篇冠状动脉旁路...
  • 6篇血管
  • 6篇脐动脉
  • 6篇非体外
  • 6篇肺损伤
  • 5篇脱细胞

机构

  • 3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4篇北京市心肺血...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信息科技...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作者

  • 41篇张帆
  • 19篇顾承雄
  • 18篇于洋
  • 16篇高铭鑫
  • 16篇李海涛
  • 15篇李京倖
  • 14篇白辰
  • 11篇汪川
  • 7篇张聪聪
  • 4篇刘锐
  • 3篇杜杰
  • 3篇李波
  • 3篇辛毅
  • 3篇刘硕
  • 3篇张海波
  • 3篇王家阳
  • 2篇杨俊峰
  • 2篇陈圣杰
  • 2篇黄信生
  • 2篇张昆亚

传媒

  • 10篇心肺血管病杂...
  • 9篇中华胸心血管...
  • 8篇中国胸心血管...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国医药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8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斑块脂质分析及影响术后再狭窄机制初探
2022年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斑块的脂质成分,并探讨其影响内膜剥脱术(coronary endarterectomy,CE)中、长期疗效的机制。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选取北京安贞医院冠状动脉外科术前合并高脂血症病史的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diffus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DCAD)患者共50例,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前降支内膜剥脱(CE)术,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术中取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及血浆样本,并经术后复查核磁共振冠状动脉斑块显像(atherosclerosis T1-weighted characterization,CATCH)检查并联合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power domain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集成框架技术分析中远期冠状动脉再狭窄率后作为高风险组(>25%,研究组)及匹配低风险组(对照组),两组进行脂质学及分子生物学分析检测斑块标本组织及细胞色素P4503A4酶(CYP3A4)含量。结果两组各入选8例患者,研究组患者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斑块脂质学分析后发现4α-羟基胆固醇(4α-hydroxycholesterol,4α-OHC)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0.050μmol/g对0.016μmol/g,P<0.05);同时研究组术后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T1加权特征核磁显像结果显示对照组通畅率优于研究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率(9.0±1.9)%对(22.3±2.3)%,P<0.05]。CYP3A4含量对比:研究组血浆CYP3A4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即刻(0.88±0.05)ng/ml对(0.45±0.03)ng/ml,术后12个月(2.08±0.40)ng/ml对(1.58±0.16)ng/ml,P<0.05]。结论高表达4α-OHC可能加速CE术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造成CE术后中远期再狭窄;同时证实4α-OHC是CYP3A4的生物活性标志物,为进一步阐明CE术后AS进展机制奠定了一定的前期基础。
汪川张帆李平岳新伟于薇罗程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腔内平整化治疗对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平整化治疗(IPT)对内膜剥脱术后血栓形成及内膜增生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金钢砂磨针磨除内膜的方法建立颈动脉内膜剥脱模型。将新西兰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Ⅰ组、Ⅱ组),每组12只。Ⅰ组:颈动脉内膜剥脱模型对照组;Ⅱ组:用金刚砂磨针磨除内膜后,行IPT;取对侧颈动脉作为自身对照。术后即刻及2周应用超声诊断仪评价血管狭窄程度。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3 h、术后24 h测定出血时间。术后24 h,分别从两组随机抽取4只兔,取术侧颈动脉标本用扫描电镜评价血小板黏附情况。剩余兔2周后,取两侧颈动脉标本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评价血栓形成。结果术后3 h、术后24 h,两组出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h:(5.750±0.261)比(5.792±0.334) min;24 h:(5.541±0.498)比(5.625±0.433) min,P=0.870;P=0.666]。术后24 h,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黏附于内膜剥脱部位表面的血小板数量减少了67%[(149.000±9.557)个比(49.500±7.23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Ⅰ组血栓形成率为75.0%,Ⅱ组血栓形成率为12.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结论(1) IPT能够减少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血小板黏附,进一步减少血栓形成。(2)IPT局部干扰血小板黏附、活化,不增加全身的出血风险。
王粮山刘长城李波张帆李海涛李晖刘锐杨俊峰顾承雄
关键词:血栓形成
围术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发急性肾损伤疗效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5年
急性肾损伤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常见并且严重的并发症,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和肾脏替代治疗为主。作为调节冠心病患者血脂的他汀类药物,其对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肾脏的作用也成为了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虽已有充分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院内死亡率,但是尚不清楚其能否降低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对于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其应用的时间窗以及应用的剂量学者们仍未达成统一意见。本文通过分析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整体防治中的作用机理机制,以及总结近几年关于他汀用药时间窗,用药剂量对于行CABG患者术后肾脏影响的相关文献,对围手术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对于行CABG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展开综述。
王家阳于洋张帆李海涛于文渊
关键词:他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急性肾损伤
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肺灌注减轻体外循环肺组织细胞凋亡
目的 探讨肺动脉灌注抗肿瘤坏死因子α抗体(TNF-αAb)减轻体外循环(CPB)肺组织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CPB+单纯肺动脉灌注液组(Ⅰ组)、CPB+肺动脉灌注TNF-αAb组(...
高铭鑫张帆李海涛白辰于洋
关键词:体外循环肺损伤细胞凋亡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体外循环下二尖瓣成形术:32例临床报告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AD)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同期行体外循环下二尖瓣成形术(MVP)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3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同期行OPCABG和MVP术的CAD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CAD患者32例,每例患者平均移植血管3.69根;单纯人工瓣环成形26例,后叶矩形切除4例,腱索置换2例。住院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0例,失访2例,随访时间6~30个月;生存患者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26例,Ⅱ级4例;复查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微量反流8例,少量反流20例,中量反流2例;随访全部患者心功能指标LVESD、LVEDD、LVEF及二尖瓣反流面积等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冠心病和二尖瓣关闭不全并存患者,同期行OPCABG和MVP术疗效较好,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白辰李京倖张帆汪川刘锐顾承雄
关键词:二尖瓣关闭不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尖瓣成形术
乳内动脉行心中静脉动脉化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与机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采用猪右乳内动脉在非体外循环下行选择性心中静脉动脉化(CVBG),评价其疗效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12只右冠状动脉重度弥漫性狭窄的中华实验小型猪[雌雄不限,月龄7~10个月,体重(40±5)k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只。实验组:采用右乳内动脉行CVBG;对照组:单纯开胸。右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后8周对两组猪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6 h、3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移植血管血流量测定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前行非放射性彩色微球检测,观察两组猪心功能、移植血管血流量、移植血管通畅性和缺血心肌微循环再灌注情况。结果右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后8周,两组左心室功能无差异。实验组行CVBG术后6 h和3个月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均较对照组有所改善(术后3个月射血分数:52%±6%vs.44%±5%,t=-2.500,P=0.031)。实验组术后6 h、3个月移植血管血流量分别为(44.50±5.86)ml/min、(43.33±5.01)ml/min(P=0.718),搏动指数(PI)分别为0.73±0.14、0.80±0.14(P=0.858)。实验组术后6 h和3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乳内动脉桥及吻合口均能顺利通过造影剂,无狭窄;施行CVBG后,经非放射性彩色微球法检测可见心肌各层的血流量均较对照组有所增加[穿壁心肌:(0.33±0.05)ml(/g min)vs.(0.19±0.03)ml(/g min),P<0.05],尤其是心内膜下心肌。结论采用乳内动脉行CVBG,可改善心肌缺血的近、中期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心肌微循环而实现的。
于洋李海涛顾承雄高铭鑫张帆
关键词:乳内动脉
人脱细胞脐动脉支架与兔骨髓内皮祖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血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构建小口径组织工程生物血管并观察移植于兔颈动脉后的通畅情况。方法 :制备人脐动脉脱细胞支架,随机分为三组:Ⅰ.实验组:将兔皮肤成纤维细胞、下肢动脉平滑肌细胞和骨髓内皮祖细胞依次接种于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血管支架上;Ⅱ.对照组:血管支架未经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种植细胞种类同实验组;Ⅲ.裸支架组:未经处理的脱细胞裸支架。行HE染色观察种植细胞情况;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种植细胞的表型;电镜下观察人工血管内皮细胞间的连接状态。将人工血管分别移植于兔颈动脉,术后0h、2h、1d、2d、3d、7d、14d及30d后行血管超声检查,对三组移植血管通畅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植入细胞后的人工血管动态培养2w后,Ⅰ组血管在倒置显微镜可见管腔内大量细胞附着、细胞呈密集环绕生长,HE染色结果显示:血管管腔内层均匀覆盖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其结果显示:管腔内层细胞高表达成熟内皮细胞表面标志CD34;扫描电镜观察血管腔内较为均匀的覆盖细胞,血管壁较为光滑呈膜性结构。Ⅱ组血管在倒置显微镜下和HE染色均未见附着的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管腔内层细胞不完整;扫描电镜观察血管腔内少量细胞覆盖,血管壁为不规则的纤维状结构。兔颈动脉移植术后立即行血管超声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血管的内径为(3.97±0.2)mm,血流通畅,与裸支架组的(3.88±0.2)mm及对照组的血管内径(4.14±0.6)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血管超声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3.81±0.7)mm与对照组(1.89±0.2)mm的血管内径有显著性差别(P<0.05),后者明显狭窄,出现血栓。30d后实验组血管内径(2.50±0.2)mm与移植0h比较显著狭窄(P<0.05)。结论:人脐动脉脱细胞支架与兔骨髓内皮祖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生物血管移植于兔颈动脉可长期通畅。
汪川李京倖辛毅李娜刘硕张帆白辰
关键词:细胞种植血管移植
细胞凋亡在兔体外循环肺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体外循环(CPB)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CPB组和对照组(Sham组,单纯开胸).测定各组围CPB期左右心房中性粒细胞计数、氧合指数;取肺组织样本,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并动态记录肺组织含水量、细胞凋亡相关因子B淋巴细胞/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Fas配体(FasL)的表达和bcl-2/bax及细胞凋亡指数变化.结果 CPB后,CPB组较Sham组氧合指数明显下降(P<0.05),中性粒细胞在肺内明显聚集(P<0.05),肺组织含水量显著增加(P<0.05).同时,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CPB 30 min,(51.13 ±9.87)‰比(1.27-1.03)‰,P<0.05;CPB停止即刻,(59.64±7.74)‰比(1.30±0.82)‰,P<0.05],肺泡上皮细胞FasL蛋白表达增加[CPB 30 min,(53.84±8.64)%比(4.25±1.41)%,P <0.05;CPB停止即刻,(81.88±9.67)%比(4.32±1.32)%,P<0.05],bax蛋白表达增加[CPB 30 min,(56.78±9.12)%比(6.69±1.00)%,P<0.05;CPB停止即刻,(77.28±8.48)%比(6.96±1.03)%,P<0.05],bcl-2蛋白表达下降[CPB 30 min,(15.25±1.98)%比(22.87±3.15)%,P <0.05;CPB停止即刻,(10.35±1.67)%比(23.54±2.34)%,P<0.05].结论 体外循环可引发炎性肺损伤,并通过外源性及内源性凋亡途径诱发肺组织细胞凋亡.
高铭鑫张帆李海涛白辰于洋
关键词:体外循环肺损伤脱噬作用
冠心病患者血清外泌体微小核糖核酸-141-3p对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清外泌体中微小核糖核酸-141-3p (miR-141-3p)的表达变化,并分析miR-141-3p对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收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清(n=8)和健康人对照(n=8),用外泌体提取试剂盒提取血清外泌体RNA,使用qRT-PCR的方法检测血清外泌体中miR-141-3p的表达变化;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转染NC mimic或miR-141-3p mimic后使用ox-LDL诱导损伤,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检测Annexin-V/PI染色结果评价细胞凋亡情况;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并验证miR-141-3p作用的靶基因。结果:与健康人的对照血清外泌体相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清外泌体中miR-141-3p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在HUVECs中过表达miR-141-3p可抑制ox-LDL诱导的细胞凋亡,维持细胞活性(P<0.05);靶基因预测结果显示与细胞凋亡和增殖相关的基因PTEN可能是miR-141-3p的靶基因,进一步验证结果显示miR-141-3p过表达导致PTEN表达的下调(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外泌体中miR-141-3p的表达上调,miR-141-3p可通过下调靶基因PTEN发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性作用。miR-141-3p可能成为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新靶点。
张帆张聪聪程乃萱杜杰张海波
关键词:外泌体人血管内皮细胞动脉粥样硬化
兔骨髓内皮祖细胞在组织工程血管构建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建立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兔骨髓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s)的方法,并探讨其在血管组织工程构建过程中的功能。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经培养鉴定为EPCs后作为种子细胞接种于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FN)的组织工程血管支架上,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进行体外诱导培养,同时设置未包被纤维连接蛋白及未添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培养方法作为对照组,体外培养10 d后,对构建的组织工程血管进行鉴定分析。分离培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外观。经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吞噬功能鉴定为内皮祖细胞;种植细胞10 d后结果显示:加入纤维连接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血管支架可见细胞种植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血管内腔面较为完整的覆盖内皮细胞。HE染色显示:内皮细胞在血管支架上成活并较为均匀;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并表达VEGFR-2、vWF、CD34。兔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可以诱导分化为内皮祖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组合更有利于内皮祖细胞在血管支架上增殖和分化,为人工血管制备创造了条件。
汪川辛毅李京倖张帆
关键词:骨髓内皮祖细胞血管脐动脉诱导分化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