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昱东

作品数:40 被引量:305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地球化
  • 10篇地球化学
  • 10篇锆石
  • 9篇年代学
  • 9篇南秦岭
  • 8篇矿床
  • 6篇岩石
  • 5篇地球化学特征
  • 5篇地质
  • 5篇铜矿
  • 5篇化学特征
  • 5篇成矿
  • 4篇造山带
  • 4篇花岗岩
  • 3篇地质意义
  • 3篇滇东北
  • 3篇盐岩
  • 3篇苏鲁造山带
  • 3篇碳酸
  • 3篇碳酸盐

机构

  • 27篇中国地质科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0篇武昱东
  • 21篇王宗起
  • 13篇侯泉林
  • 13篇王刚
  • 11篇琚宜文
  • 9篇张英利
  • 7篇王东升
  • 7篇倪善芹
  • 6篇王坤明
  • 5篇罗金海
  • 5篇范俊佳
  • 5篇刘庆
  • 3篇闫全人
  • 3篇肖玲玲
  • 3篇陈雷
  • 3篇张玉涛
  • 3篇谭静强
  • 3篇王涛
  • 3篇贾少华
  • 2篇郭敬辉

传媒

  • 7篇地质学报
  • 4篇地质论评
  • 3篇自然科学进展
  • 3篇矿床地质
  • 3篇地质通报
  • 2篇中国煤炭地质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地球学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矿物岩石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岩石学报
  • 1篇煤炭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地球科学
  • 1篇2007'全...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2
  • 1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秦岭武当山十堰地区中生代镁铁质岩石成因与构造意义——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制约被引量:6
2021年
南秦岭的北大巴山—武当山—十堰—随州一带发育大规模的镁铁质岩墙群,其岩石学成因为地质学家所广泛关注。本文对其中的武当山十堰地区黄龙—方滩一带发育的辉长岩体开展了全岩地球化学、SHRIMP锆石U-Pb年龄以及LA—MC—ICP—MS锆石Hf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辉长岩形成于晚三叠世(221.2±2.5 Ma);岩石地球化学组成显示辉长岩为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其平滑右倾的稀土配分模式与E—MORB相似;中等Ti、Zr、Hf、Nb含量,亏损R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以及结晶年龄锆石的ε_(Hf)(t)值在-13.5至6.18之间,表明岩石具有古老的两阶段Hf模式年龄(2103~1640 Ma)。综合分析表明:该套辉长岩岩浆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低压、中等程度部分熔融形成,并且其源区为亏损地幔与富集地幔组分混合成因;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的相关资料,认为该套E—MORB性质辉长岩形成于类似汇聚边缘的构造环境,可能为受勉略洋壳俯冲影响,为俯冲—碰撞造山阶段产物。
王嘉玮王刚王宗起武昱东王东升王坤明
关键词:岩石成因中生代辉长岩南秦岭
南秦岭武当群变沉积岩碎屑锆石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关于武当山岩群的形成时代及其构造演化一直是南秦岭造山带研究中最重要的基础地质问题之一,也是人们长期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凌文黎等(2010)在杨坪组和双台组砂岩中获得最年轻碎屑锆石的年龄分别为80 Ma和55 Ma,认为武当...
武昱东王宗起王涛张玉涛张晗
铂族元素作为地球化学指示剂有关问题讨论被引量:4
2007年
铂族元素在研究地球化学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示踪作用。根据铂族元素在不同圈层中的分布,可以探索地球的形成历史和地外撞击事件。根据铂族元素之间的分异性,可用来研究岩浆的部分熔融程度、岩石的形成过程以及大地构造环境的判别等。然而,多年来,由于分析手段和分析方法等的限制,对铂族元素在地质作用过程中的化学行为的认识尚欠深入,对其作为地球化学指示剂的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许多现象尚不能得到很好的解释。本文提出,应加强地质样品中超痕量铂族元素的高精度分析方法研究和铂族元素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分异行为、分异规律的研究。
倪善芹侯泉林琚宜文吴春明刘庆武昱东
关键词:铂族元素地球化学指示剂
滇东北下田坝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0
2014年
滇东北下田坝花岗岩的SiO2质量分数在71.1%~78.15%之间,Al2O3值在11.55%~14.90%之间,A/CNK=0.94~1.25,属于弱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REE)为259.71×10-6~804.60×10-6,∑LREE/∑HREE为4.12~10.28,说明轻稀土较重稀土富集。岩石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04~0.07),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Pb、U等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Zr、Ti等明显亏损,这些特征说明下田坝花岗岩是由壳源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对下田坝花岗岩进行的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了206Pb/238 U加权年龄年龄769±4.4Ma(MSWD=0.45),可代表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下田坝花岗岩并非原来认为的早古生代花岗岩。结合对区域地质资料的分析认为,下田坝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与扬子地块西部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在时间上一致,该花岗岩是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过程中由地幔柱活动引起的大陆裂谷环境中形成的,这也证实了扬子地块西南缘新元古代的裂谷环境已影响到滇东北的东川地区。
程佳孝罗金海武昱东韩奎王师迪
关键词:滇东北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扬子地块西南缘RODINIA超大陆裂解
构造煤结构与煤层气赋存研究进展被引量:60
2012年
构造煤的结构是煤矿瓦斯突出防治和煤层气开发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对国内外有关构造煤的结构成因分类,构造煤显微结构、孔隙结构和化学结构及其与超量煤层气的赋存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分析和总结,表明构造变形对煤的显微结构、超显微结构乃至化学大分子结构都有深刻的影响,应力缩聚和应力降解作用是煤变形变质作用(即动力变质作用)的主要方式.在不同的变形机制条件下,构造煤的孔隙系统和结构成分演化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不同变形机制下构造煤的可能演化路径,而且认为构造煤尤其是糜棱煤的瓦斯易突性,不仅受地质构造的控制,还可能跟韧性变形条件下的应力降解作用有关.最后指出,从煤的变形机制角度出发探讨变形作用对煤的结构及成分的制约机理,以及探索超量煤层气生成条件和赋存状态是构造煤研究的重要方向.
侯泉林李会军范俊佳琚宜文汪天凯李小诗武昱东
关键词:构造煤
北京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中微量元素迁移富集规律被引量:7
2009年
北京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微量元素分析表明,从碳酸盐岩原岩到其风化岩、从碳酸盐岩原岩到覆盖在其上的共生土壤,微量元素As,Hg,F表现出富集趋势,而S分布的规律性则不明显.显微镜下鉴定并结合相关性研究发现,在不同风化阶段,Fe2O3都是As的主要吸附剂.土壤中Fe2O3对Hg的富集起重要作用;风化样品和原岩中,Hg富集与Fe2O3无关,原岩中Hg的赋存主要与碳酸盐岩吸附作用有关,碳酸盐岩表面与Hg间可能存在简单物理吸附,共沉淀和假同晶形式.土壤中Fe2O3、硫化物对F富集起一定作用,但不具主导性;原岩中F的富集与硫化物、黏土矿物等有密切关系.研究的风化样品与原岩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因此,其中As,Hg,F的赋存方式应与原岩中更为接近.在原岩中FeS2,FeS应是S赋存的主要形式,硫化物在碳酸盐岩原岩中对部分重金属元素具有富集作用,在土壤和风化样品中这种富集作用则减弱.
倪善芹侯泉林琚宜文王世杰肖玲玲武昱东刘庆
关键词:碳酸盐岩微量元素FE2O3硫化物黏土矿物
蒙古国铜矿床成矿规律被引量:9
2019年
随着欧玉陶勒盖这个世界级铜矿的发现与开发,蒙古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铜资源大国。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蒙古国境内的铜矿床主要成矿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点进行了总结,认为蒙古国内的铜矿床主要类型是斑岩型,其次是VMS型。根据这些铜矿床的形成时代与产出特点,可以将其划分为南、北2条铜矿带,分别为与古亚洲洋构造体系有关的斑岩型和VMS型Cu-Au-Mo-Zn多金属成矿带(Ⅰ),和与蒙古-鄂霍茨克洋构造体系有关的斑岩型Cu-Mo-Au成矿带(Ⅱ)。其中南部Cu矿带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①泥盆纪VMS型Cu-Zn成矿亚带(Ⅰ1);②晚泥盆世斑岩型Cu-Au-Mo成矿亚带(Ⅰ2);和③石炭纪斑岩型Cu多金属成矿亚带(Ⅰ3)。而北部Cu矿带则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西部三叠纪斑岩型Cu-Mo成矿亚带(Ⅱ1)和东部三叠纪-早侏罗世斑岩型Cu-Mo-Au成矿亚带(Ⅱ2)。根据蒙古国的构造演化历史及其所产出的矿化特征,认为蒙古国铜矿的找矿潜力仍然是以斑岩型为主,其次是VMS型,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Cu-Ni硫化物型矿床也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江思宏韩世炯陈郑辉梅燕雄武昱东杨言辰刘翼飞张莉莉康欢
关键词:成矿规律铜矿床斑岩型
大别-苏鲁造山带在朝鲜半岛的可能构造表现
<正>大别-苏鲁造山带如何东延至朝鲜半岛,或者说在朝鲜半岛如何表现一直是国际同行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1、认为大别-苏鲁构造带东延后与临津江带 (Imjingang Belt)相对应(蔡乾忠,1995...
侯泉林武昱东吴福元翟明国郭敬辉李忠
关键词:构造地质学构造年代学
文献传递
西大别芳畈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5
2017年
本文通过对西大别大悟芳畈地区黑云母花岗岩和石英正长岩花岗岩两种岩体的地球化学分析及U-Pb同位素测试,得到如下认识:黑云母花岗岩和石英正长岩花岗岩总体特征相似,主量元素表现为高SiO2(平均77.2%)、过铝质(A/CNK指数在1.03~1.13),碱度率在5.43~7.23,属碱性系列;ΣREE平均62.4×10-6,(Ce/Yb)N均值为0.67,(La/Yb)N均值为0.97,呈现平缓仅Eu亏损(δEu均值0.20)的"海鸥型";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等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Sr、Ti等呈明显的负异常,说明岩浆源岩以陆壳成分为主;Ga/Al均值为3.16,Zr+Nb+Ce+Y均值为578;锆石饱和温度为833~877℃,稀土元素饱和浓度温度为773~862℃,表明初始岩浆温度较高。上述特征说明,芳畈花岗岩为典型的A型花岗岩,形成于中上地壳的板内伸展背景。用LA-ICPMS测得的黑云母花岗岩中锆石的U-Pb年龄为773.0±1.6 Ma(MSWD=0.96,n=33),石英正长花岗岩形成的年龄为759.8±2.3 Ma(MSWD=1.6,n=28),表明其形成于新元古代洋陆俯冲的构造背景,是这一时期大陆边缘弧岩浆作用的产物。芳畈花岗岩体形成时代早于其外围地层,是经后期构造改造形成的混杂岩带,其岩浆作用与岩体外围的铜成矿作用无直接联系。
武昱东王宗起刘成新贾少华张玉涛吴波王刚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扬子北缘
华北盆-山演化和岩石圈转型与煤层气富集的关系被引量:10
2009年
以华北陆块盆-山构造与岩石圈岩浆热结构演化研究为基础,以区内不同富集机制的含煤区域为研究对象,对华北典型地区盆-山演化、岩石圈转型及其与煤层气富集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华北典型地区盆-山动力学过程从中生代开始经历了挤压盆-山阶段、挤压盆-山向伸展盆-山转换阶段以及伸展盆-山阶段;华北岩石圈结构演化则经历了岩石圈增厚与稳定过程、岩石圈转型过程、岩石圈快速减薄过程等,且自古生代以来至少经历了两次以上具有时空不均一性的岩石圈转型。沁水盆地和两淮煤田的构造—热动力学环境有利于煤层气富集,且在挤压与伸展作用的转换和叠加过程中形成的构造过渡带是煤层气富集的有利构造单元。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特征是岩浆—热作用有利于煤层气储集,而一定的构造变形有利于煤层气的渗流和开采;两淮煤田的强构造作用和后期叠加的张性应力场有利于煤层气的富集和储层的增渗,可在构造煤发育区寻找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区域。
琚宜文范俊佳谭静强武昱东雒毅
关键词:岩石圈转型煤层气富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