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丽娟

作品数:13 被引量:126H指数:5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金融
  • 4篇农村
  • 4篇农户
  • 3篇贷款
  • 3篇微观数据
  • 2篇增收
  • 2篇支农
  • 2篇支农贷款
  • 2篇农村金融
  • 2篇农村金融机构
  • 2篇农贷
  • 2篇农地
  • 2篇普惠
  • 2篇普惠金融
  • 2篇金融机构
  • 2篇减贫
  • 1篇抵押
  • 1篇抵押贷款
  • 1篇地经
  • 1篇银行

机构

  • 8篇西北大学
  • 8篇山西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运城学院

作者

  • 12篇武丽娟
  • 5篇徐璋勇
  • 1篇顾颖
  • 1篇刘瑞明
  • 1篇靳共元
  • 1篇苏建军
  • 1篇李定

传媒

  • 3篇预测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农业技术经济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财经研究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南方经济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减贫增收效应研究——基于4023户农户微观数据的断点回归被引量:61
2018年
文章利用全国27省份517个村庄的4023户农户微观调研数据,使用模糊断点回归方法,对农村普惠金融的贫困减缓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东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降低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水平,促进了经济增长;在中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绝对贫困水平和相对贫困水平的下降,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效用不明显;在西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绝对贫困水平的下降,但增加了相对贫困并抑制了经济增长。基于此,文章提出在农村普惠金融的推广过程中,应注意其发展战略实施的区域差别化,以实现普惠金融积极效应的最大发挥。
武丽娟徐璋勇
关键词:普惠金融农村经济增长
精准扶贫背景下金融资本对农户增收的影响研究——基于内部收入分层与区域差异的视角被引量:22
2019年
本文利用CHFS2013数据与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金融资本对农户增收的影响,以考察和判断精准扶贫的作用效果与可持续性。主要结论是:金融资本的增收效果受到农户内部分层与区域因素的共同影响。贫穷农户的自有资本多用于储蓄,若不能进行有效投资实现增值,扶贫拨款缩小贫富差距的作用将收效甚微,贫穷农户面临未来返贫的可能性;贫穷农户与富裕农户信贷资本的回报率基本一致,其中民间借款的增收作用要远小于机构贷款,反映出扶贫贷款更有助于贫穷农户脱贫;从区域分析来看,东部贫困农户获得了更多机构贷款,西部次之,中部最次,农村普惠金融在推进过程中应尤其注重区域间的均衡性与协调性。提高穷人收入、缩小贫富差距的有效手段应是盘活穷人储蓄资本与推进精准扶贫并重。
武丽娟李定
关键词:金融资本
政府干预与机构支农行为--理论分析与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经验证据被引量:2
2015年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对政府干预与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行为的内在作用机制进行了数理分析,结果显示:早期的农村金融市场上,政府干预是必要的;但现有政府干预方式在初期有效,当农村金融市场变得完善和发达时,干预效果不佳;同时现有干预还会诱发农户发生道德风险,无助于缓解农村资金外流现象。这一结论可以对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上金融机构支农行为演变的历史轨迹做出很好的阐释。最后提出通过调整政府干预方式来引导农村金融机构主动支农,提高支农效率,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贷款难题的政策建议。
武丽娟徐璋勇靳共元
关键词:农村金融机构政府干预
支农贷款减贫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西部地区4976户农户微观数据的PSM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本文利用我国西部地区11省(市、区)4976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Logit模型和倾向匹配得分法(PSM),对支农贷款的减贫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支农贷款对贫困农户的收入增加具有负向作用,对非贫困农户的收入增加影响具有正向作用。另外,农户教育背景、政治关系资本、家庭规模和贷款需求构成了农户能否获得贷款的重要影响因素。据此,本文从实施瞄准性的金融扶贫政策和提升农户获得贷款能力两方面提出金融帮助贫困农户脱贫及脱贫农户致富的政策建议。
武丽娟徐璋勇
关键词:支农贷款减贫
三权分置改革可以促进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吗?——基于县级面板数据的双重差分分析
2021年
本文基于土地权利放松的视角,利用2005~2015年全国1992个县域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对县域普惠金融发展的净影响。研究发现:三权分置改革可以显著促进县域普惠金融发展,这一影响效应随着实施年份的增加而不断强化,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影响效应要弱于经济发达地区。本文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已有文献关于县域普惠金融发展问题的认识,更为农村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的完善提供了重要启示。
武丽娟
关键词:普惠金融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双重目标兼顾研究——以西部地区为例
我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多年来,为破解“三农”问题,政府除了运用财政政策之外,日益重视金融功能的发挥,然而现实中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所承载的政策目标实现程度不够理想,可持续发展能力也遇到了挑战。为深入分析我...
武丽娟
关键词:农村金融机构社会目标经济目标
文献传递
唤醒沉睡的资本:农地抵押贷款的收入撬动效应被引量:10
2021年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块鲜明短板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期滞后。如何快速补齐这一短板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一大难题。缺少信贷途径被普遍认为是使农民陷入持续贫困的关键所在,而缺乏有效抵押品又是导致农户信贷难的根本原因。文章利用2005–2017年全国1 831个县域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了农地抵押贷款试点政策是否撬动了农民的收入增长。研究表明:第一,从效果来看,该政策显著提高了农民收入,这一结论在进行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从趋势来看,该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可持续的长期影响。第三,从机制来看,该政策的收入撬动效应不仅可以通过信贷渠道实现,还能通过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提高农业生产率和促进劳动力非农转移等多个机制来实现。第四,从异质性来看,该政策的增收效应在经济基础条件好、农地抵押价值高以及制度质量好的地区发挥得更好。农地权利的放松是撬动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一环,其能通过"唤醒沉睡的资本",让农民的"死资产"转化为"活资本",进而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抓手。而提高政策有效实施所依赖的经济环境和制度质量则有助于政策作用的发挥。文章的研究为未来相关政策的出台和调整提供了重要启示。
武丽娟刘瑞明
关键词: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村居民收入
我国大米出口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结合大米出口量呈现的逐渐下滑的趋势、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以及出口价格不断波动的综合态势,并在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构建大米出口与人民币汇率和出口价格的分析框架,以中国1988-2003年的相关数据为依托,运用计量经济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得出以下结论:人民币汇率和价格的变动对大米出口量的综合影响占81%,其他因素如政府出口政策、进口国的经济状况、贸易壁垒、出口退税率等对出口量的共同作用仅占19%。因此导致近年来我国大米出口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价格竞争力的减弱和人民币汇率的升高。最后结合我国现有国情,提出了增加大米出口的对策建议。
武丽娟顾颖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出口
市场结构、技术差距与企业间技术溢出效应——基于国有企业与“三资”企业间关系的研究
2016年
利用中国工业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市场结构和技术差距是影响企业技术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市场结构作用下,国有企业与"三资"企业的技术差距与技术溢出效应呈倒U型关系,而研发投入、技术人力资本和企业规模能显著提高技术溢出效应,但技术差距与技术人力资本结合未能实现技术溢出效应的扩散。此外,国有企业对"三资"企业具有正向技术溢出效应,而"三资"企业技术溢出效应有限。
武丽娟徐璋勇苏建军
关键词:市场结构
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与经营效率的关系研究
金融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全球都面临着开放或是进一步开放本国银行业,国际经验表明外资银行进入会对东道国银行业产生较为深入的影响。随着中国银行业的逐步全面对外开放,我国银行业必然会受到较大影响...
武丽娟
关键词:商业银行银行经营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