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瑞明

作品数:60 被引量:2,309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2篇经济管理
  • 4篇文化科学
  • 3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经济学
  • 9篇经济发展
  • 8篇所有制
  • 8篇企业
  • 8篇经济增长
  • 8篇国有企业
  • 5篇所有制结构
  • 4篇政府
  • 4篇中国经济
  • 4篇经济学框架
  • 4篇交易
  • 4篇差分方法
  • 3篇学术
  • 3篇预算约束
  • 3篇政治
  • 3篇软预算约束
  • 3篇所有制歧视
  • 3篇歧视
  • 3篇金融
  • 3篇金融压抑

机构

  • 41篇西北大学
  • 19篇中国人民大学
  • 11篇复旦大学
  • 2篇江苏科技大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密歇根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央财经大学

作者

  • 60篇刘瑞明
  • 8篇白永秀
  • 4篇赵仁杰
  • 3篇石磊
  • 2篇张会新
  • 2篇白嘉
  • 2篇石阳
  • 2篇汤向俊
  • 2篇赵伟伟
  • 2篇毛颖
  • 2篇赵勇
  • 2篇曹钢
  • 2篇毛宇
  • 1篇师博
  • 1篇沈文钦
  • 1篇马光辉
  • 1篇严汉平
  • 1篇焦豪
  • 1篇吴丰华
  • 1篇陈洪捷

传媒

  • 7篇经济研究
  • 3篇人文杂志
  • 3篇学术月刊
  • 3篇当代经济科学
  • 3篇中国工业经济
  • 3篇经济学家茶座
  • 3篇制度经济学研...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2篇经济学家
  • 2篇南开经济研究
  • 2篇管理世界
  • 2篇南方经济
  • 2篇经济学(季刊...
  • 1篇世界经济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高等教育研究
  • 1篇财经研究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财经科学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9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财政分权、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被引量:7
2007年
本文意图抓住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财政分权、制度创新和地方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等关键特征,从财政分权这一角度出发论证政府制度创新的能力和动力,并进一步探索由此引致的经济增长。研究表明,财政分权过程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根据制度创新的比较优势进行了事实上的"制度创新分工",这种结构中的制度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刘瑞明白永秀
关键词:财政分权经济增长
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与内在逻辑被引量:21
2021年
新发展格局是在新的全球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原有发展格局难以满足我国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背景下提出,旨在解决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这就内生地决定了新发展格局是一种"整体发展格局",其战略实质是"供求动态平衡"。现阶段,我国面临着传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和经济风险加剧的压力,客观上决定了新发展格局是一种"改革深化格局"和"风险防范格局"。因而,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是创新引领,战略基点是扩大内需,战略方向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重点是"一带一路",战略突破口是区域改革开放新高地,战略目标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我国正处在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基础上开启第二个百年目标新征程的新起点上,应统筹"两个大局",这就历史性决定了新发展格局是一种"目标导向格局",其根本目的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纲领。
刘伟刘瑞明
晋升激励、宏观调控与经济周期:一个政治经济学框架
本文在一个以政治控制权收益为基础的晋升激励框架下,考察中国经济周期的形成。本文研究发现,由于政府保持着经济的控制权,政府组织中晋升激励体制的周期性和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成因,中国的经济周期...
刘瑞明白永秀
关键词:政治经济周期经济调控
文献传递
唤醒“沉睡”的科技成果: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困境与出路被引量:30
2021年
尽管近年来中国科技成果呈现“量质齐升”的发展态势,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成为制约中国创新能力提升和经济发展的迫切问题。本文从不完全产权视角出发,构建了“供给-中介-需求”的科技成果转化分析框架剖析中国科技成果的转化困境及其出路。以科技成果进入市场的产权明晰程度为切入点,将科研主体划分为完全与不完全产权主体两类,重点分析科技成果转化的“供给-中介”与“中介-需求”两个阶段与“进入市场、确定价格与实现转化”三个关键环节,指出制约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完全产权引致的激励不足、定价不清与市场脱节。由此,本文得出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三重困境:一是技术成果供给侧产权模糊、激励机制扭曲,二是技术成果中介市场发育不足、定价机制扭曲,三是技术成果需求侧导向不强、市场机制不彰。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做对激励、做好平台、做强需求三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刘瑞明金田林葛晶刘辰星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
所有制结构、增长差异与地区差距:历史因素影响了增长轨迹吗?被引量:67
2011年
什么因素导致了中国各地区增长轨迹的差异和经济差距的形成?本文从所有制结构的角度入手考察历史因素对地区增长轨迹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向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地区的所有制结构禀赋有可能令初始国有比重较高的地区陷入历史锁定效应,而令初始国有比重较低的地区快速发展,出现极化效应并导致地区差距的不断扩大。利用中国各省(1985—2008)的数据进行经验研究后发现,初始的国有比重越高,则后续年份的平均增长率越低,国有比重的下降显著地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本文指出,地区间的"经济收敛"需要"所有制结构的收敛"。中西部地区过高的国有比重既是"劣势"又是"优势",通过所有制结构的转变可以让"劣势"变为"优势",实现经济上的追赶。
刘瑞明
关键词:所有制结构极化效应
产业升级与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80
2013年
自主创新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毋庸置疑,但产业升级能否带动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能否实现携手并进?本文分析认为,产业升级可以通过微观需求拉动效应、中观地区协同效应、宏观国际贸易效应带动企业、地区、国家三个层面的自主创新。我们利用1997-2011年全国30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向第二、三产业升级能够有效带动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中国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导致了三大区域产业升级带动自主创新能力的差异性,东部第三产业带动自主创新的能力要强于第二产业,而中部、西部第三产业带动自主创新的能力要弱于第二产业;政府介入经济程度、开放程度、投资增长速度、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等控制变量对自主创新的影响也呈现区域差异性。在政策含义方面,要将自主创新融入产业升级过程中,在产业升级中提升企业、区域和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应在第二、三产业中选择重点产业进行支持,并兼顾中国东部、中部、西部的区域差异性。
吴丰华刘瑞明
关键词:自主创新
国有经济存在的逻辑: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被引量:1
2008年
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分工理论、契约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为国有经济存在刻画一个逻辑机制。国有经济作为一种特殊的契约结构,是合作剩余获取与交易成本之间的两难冲突的产物,其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并强调国有经济在提供公共产品、削减竞争失效、弱化分配不公、宏观调控以稳定经济、国家安全和实现战略目标等合作剩余获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国有经济作为一种不完全的契约结构,也面临着"政府失灵"等的威胁。因此,国有经济的规模也应依具体条件受到限制。
严汉平刘瑞明
关键词:国有经济分工契约交易成本
国有企业如何拖累了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的经验证据
这是一项旨在探索国有企业拖累经济增长可能途径的研究。在我们看来,国有企业的效率损失应该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国有企业本身的效率损失,二是由这种效率损失进一步带来的其他效率损失。传统观点强调国有企业本身的效率损失而忽略了第二种...
刘瑞明
关键词:国有企业软预算约束所有制结构
文献传递
晋升激励、产业同构与地方保护:一个基于政治控制权收益的解释
本文在一个基于政治控制权收益为目标的晋升激励框架下,整合既有的理论认识,利用一个模仿博弈模型,对长期存在于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同构及其引发的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现象给予一个完整解释。本文研究表明:在以政治控制权收益为目标的...
刘瑞明
关键词:产业同构政府绩效评价
腐败的经济解释被引量:2
2004年
本文在对“腐败”定义的基础上,运用“经济人行为假设”、“成本—收益”和“寻租理论”等经济理论工具,对腐败行为的产生进行剖析,探讨了中国当前存在大量腐败现象的经济和社会根源。进而得出不完善制度导致的经济运行的非效率是导致腐败行为产生的最根本源泉,并对腐败治理进行理论分析和建议。指出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是遏止腐败行为的有力杠杆,但最根本的措施是推进体制的改革和民主制度的建设。
刘瑞明
关键词:腐败寻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