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作炎
- 作品数:28 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单一查治措施防治班氏丝虫病的远期效果观察被引量:1
- 1992年
- 1974~1977年,广东省阳山县犁头镇以单一查治措施防治班氏丝虫病。防治前人群微丝蚴率为15.08%,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为9.33%,经4年4次查治后,微丝蚴率降为0.45%,未发现致倦库蚊自然感染。防治后12年,分层抽样进行远期效果观察,血检5711人,解剖致倦库蚊672只,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和蚊媒感染。
- 欧作炎黄大康叶建洲黄新华李世富黄少玉孙少康骆雄才
- 关键词:班氏丝虫病
- 广东省消灭血吸虫病后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4
- 1997年
- 广东省于1985年消灭血吸虫病,1986~1995年开展监测巩固工作。10年来,用各种方法查螺97768488m2,1992年仅在径口华侨农场曹寨村发现1残存螺点2000m2,钉螺最高密度为12只/0.11m2,自然感染率为2.29%(21/918)。共复查历史病人55143人,其中1例粪检血吸虫卵阳性,复治15025人(27.25%)。新感染调查易感人群,皮试阳性率5.61%(2949/52575),粪检血吸虫卵阳性者2人(1992年曹寨村)。解剖野鼠11630只,未发现血吸虫卵。大量监测结果显示,广东省消灭血吸虫病后,虽于1992年在曹寨村出现1个疫点,但经及时处理迅速扑灭,而其它地区均未发现残存钉螺及新感染病人,认为其消灭血吸虫病的成果巩固。
- 黄少玉容寿铭刘杰生欧作炎史小楚马文军
- 关键词:血吸虫病钉螺流行病学
- 广东省消除丝虫病后监测效果评价
- 2007年
- 目的了解消除丝虫病后的流行动态,探讨消除丝虫病后的监测方法。方法采用血清学结合病原学的监测方法,对可能遗留有残存传染源的地区和重点流动人口进行监测;对原微丝蚴血症者进行追踪观察。结果2002-2006年共血检12267人,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对重点流动人口血检4390人,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2004年对来自安徽等省的人群检测丝虫IgG4,结果1例抗体阳性,血检为阴性;对57个村原微丝蚴血症者1087人追踪观察,没有发现微丝蚴血症者。在35个县进行慢性丝虫病调查55746人,发现有体征症状者24例(其中下肢象皮肿13例、乳糜尿10例、鞘膜积液1例),患病率为0.04%。对45例慢性丝虫病患者给予治疗和处理(其中乳糜尿31例、象皮肿14例),结果乳糜尿复发率为22.58%,象皮肿患者感染发炎(淋巴管炎)的次数明显减少。结论广东省消除丝虫病的成果巩固,内源性传染源存在的可能性极小。
- 邓卓晖黄少玉骆雄才欧作炎崔惠儿
- 关键词:丝虫病传染源
- 单一查治措施防治班氏丝虫病的远期效果观察
- 1991年
- 1974~1977年,广东省阳山县犁头镇以单一查治措施防治班氏丝虫病。防治前人群微丝蚴率为15.08%,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为9.33%。经4年4次查治后,微丝蚴率降为 0.45%,来发现致倦库蚊自然感染。防治后12年,分层随机抽样进行远期效果观察,血检5711人,解剖致倦库蚊672只,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和蚊媒感染。结果表明,单一查治措施防治班氏丝虫病的效果巩固,即使个别村残存低密度微丝蚴血症者较多(2.67%),仍不引起流行传播,且微丝蚴血症者逐年转阴。
- 欧作炎黄大康叶建洲黄新华李世富黄少玉孙少康骆雄才
- 关键词:班氏丝虫病微丝蚴血症血检远期效果观察
- 乳源县红星村班氏丝虫病防治试点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 1991年
- 作者于1986年和1990年在乳源红星村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T)测定该村居民的抗体水平。1986年和1990年该村微丝蚴率分别为1.50%(14/931)和0.23%(2/874)。IFAT阳性率分别为52.82%和5.8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208.14和85.86,阳性率和滴度均有明显下降。
- 黄少玉崔惠儿骆雄才欧作炎谭德平李接
- 关键词:丝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 我国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T)诊断丝虫病介绍(综述)
- 1992年
- 一、我国应用IFAT诊断丝虫病的研究进展:IFAT早在七十年代国外已开始试用丝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在八十年代开始对IFAT诊断丝虫病方面进行了研究。1977年贵州寄研所用木瓜蛋白酶处理的微丝蚴抗原进行了丝虫病患者的血清学诊断的初步观察,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河南医学院(1983年)、广西寄研所(1984)用马来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进行丝虫病血清学诊断调查,其阳性符合率均在90%以上.多年来广西、贵州、河南等省已将IFAT广泛用于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的监测工作。
- 黄少玉欧作炎
- 关键词:IFAT微丝蚴阳性符合率马来丝虫冰冻切片
- 广东省输入性丝虫病病例调查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调查广东省输入性丝虫病病例及对周围人群的影响。方法对广东省输入性丝虫病病例及周围人群进行检查,应用常规厚血膜双片法检查微丝蚴,ELISA法检测丝虫IgG4抗体。结果2007年9月在广州南沙、番禺、汕头和中山等4市(区)共调查989人,其中47人来自广西富川县朝东镇长塘行政村的干上和印山自然村。共发现3例微丝蚴血症者,均为疫点长塘村干上、印山自然村人,微丝蚴密度分别为24、20和2条/120μl血,微丝蚴检出率为6.4%(3/47)。对残存疫点在粤人员、周围人群及非流行区对照人群共1501人进行丝虫IgG4检测,丝虫IgG4阳性者15例,其中来自干上和印山村12例,阳性率为25.5%(12/47),高于其他人群(χ2=295.83,P<0.01)。IgG4阳性而非微丝蚴血症者采用快速免疫色谱测试卡(ICT)复查,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广东省来自广西丝虫病疫点务工人群中存在少量传染源。
- 张贤昌黄少玉邓卓晖欧作炎伍卫平骆雄才陈锡欣张启明林荣幸阮彩文王金龙崔惠儿
- 关键词:丝虫病疫点微丝蚴血症者
- 班氏丝虫病传播阻断情况调查
- 1994年
- 1986~1990年在基本达到消灭丝虫病的广东省乳源县红星村进行调查。该村防治前人群微丝蚴率为11.85%,全民服用海群生盐6个月进行防治,三年后连续5年观察,人群微丝蚴率降至0.23~1.5%,14例残存微丝蚴血症者逐年转阴,至1990年仅存2例,未发现新感染者,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为0.73%、0.08%、0、0、0。未发现感染期幼虫。居民一年内受感染性蚊叮咬数1988~1990年均为0。推断不会再有新病例发现,说明已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
- 骆雄才欧作炎李世富李文峰李娅佐姚承忠崔惠儿于顺平
- 关键词:班氏丝虫病传播阻断
- 广东省慢性丝虫病患病率变化情况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了解不同防治阶段慢性丝虫病患病率 ,为开展慢性丝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广东省丝虫病不同防治阶段的丝虫病患者症状体征调查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防治丝虫病前、基本灭丝考核、防治后期监测、消灭丝虫病后 4个阶段的慢性丝虫病患病率分别为2 92 % (4 79/ 1 6 4 2 3)、0 34% (373/ 1 0 95 6 1 )、0 0 8% (1 72 / 2 0 86 83)、0 0 9% (1 4 / 1 5 5 75 )。慢性丝虫病 3种主要体征鞘膜积液、乳糜尿、象皮肿的构成比随着丝虫病的防治进展而发生改变 ,防治前鞘膜积液占的比例最大 (75 1 6 % ) ,以后逐渐减少 ,到消灭阶段已没有发现 ;而乳糜尿和象皮肿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到消灭阶段分别占 4 2 86 %和 5 7 1 4 %。结论 通过防治 ,慢性丝虫病患病率已得到有效控制 ,但还存在不少象皮肿和乳糜尿病例 。
- 邓卓晖黄少玉骆雄才欧作炎潘波
- 关键词:鞘膜积液丝虫病象皮病丝虫性
- 广东省华枝睾吸虫病概述被引量:5
- 1997年
- 欧作炎
- 关键词:华枝睾吸虫病流行病学感染率
- 全文增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