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内障
  • 6篇白内障
  • 5篇超声
  • 5篇超声乳化
  • 4篇手术
  • 3篇青光
  • 3篇青光眼
  • 3篇超声乳化手术
  • 2篇植入
  • 2篇植入术
  • 2篇双手法
  • 2篇切口
  • 2篇微切口
  • 2篇吸除
  • 2篇吸除术
  • 2篇白内障超声乳...
  • 2篇白内障超声乳...
  • 2篇白内障吸除
  • 2篇白内障吸除术
  • 2篇超声乳化白内...

机构

  • 7篇沈阳市第四人...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延边大学
  • 1篇吉林市中心医...

作者

  • 9篇柳维艳
  • 3篇张勇
  • 1篇高殿文
  • 1篇赵岱新
  • 1篇赵洋
  • 1篇裴勇
  • 1篇孔丹丹
  • 1篇张未来
  • 1篇濮伟
  • 1篇肖伟
  • 1篇张昊

传媒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Ahmede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及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析Ahmede青光眼阀(AGV)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26例(27眼),行Ahmede青光眼阀植入术。观察并分析手术前后眼压及术后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w手术完全成功率高于术后1、3、6个月;术后平均眼压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内B组浅前房及低眼压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且术后3个月D组出现引流管暴露高于C组。结论 AGV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显著,术后进行密切随访可及时防治并发症,具有良好的预后效果。
柳维艳张未来张勇
关键词:难治性青光眼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与房角分离术联合对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6年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与房角分离手术联合应用对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2~2014年入住我院的86例确诊为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小梁切除手术;观察组则给予超声乳化手术。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为优的有21例,高于对照组的11例,且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治疗后,2组患者均出现了术后并发症,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与房角分离术联合治疗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影响更大,疗效好,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荐。
柳维艳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闭角型青光眼
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应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84只眼)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42只眼)。对照组患者应用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眼压及随访6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术后1周,两组患者眼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眼压分别为(11.67±2.89)、(12.36±2.78)mm Hg(1 mm Hg=0.133 kPa),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86±2.68)、(15.05±1.89)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使患者眼压得到有效改善,手术安全,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柳维艳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
差异性方向的巩膜隧道切口对白内障患者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差异性方向的巩膜隧道切口对白内障患者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133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大切口(角)术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角)术式,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恢复程度高于对照组角膜散光变化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小切口(角)白内障摘除术有利于降低术后患者角膜散光的影响,促进患者视力的恢复。
柳维艳
关键词: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角膜散光
苦参醇A对高糖诱导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苦参醇A(KA)对高糖诱导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使用高糖诱导细胞,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KA处理细胞;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qRT-PCR检测LncRNA DLX6-AS1、miR-145-5p的表达量;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与RIP实验验证DLX6-AS1、miR-145-5p的靶向关系;分别将si-DLX6-AS1、pc DNA-DLX6-AS1转染至高糖诱导的细胞中,采用上述方法检测细胞增殖及凋亡能力。结果:高糖诱导细胞可降低细胞活力、增高凋亡率(P<0.05),DLX6-AS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miR-145-5p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KA可明显逆转高糖对细胞增殖、凋亡及DLX6-AS1、miR-145-5p表达的作用(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与RIP实验证实DLX6-AS1能够靶向结合miR-145-5p;转染si-DLX6-AS1后细胞活力升高(P<0.05),凋亡率降低(P<0.05),而转染pc DNA-DLX6-AS1能够明显减弱KA对高糖诱导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结论:苦参醇A可能通过调控DLX6-AS1/miR-145-5p分子轴从而促进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抑制细胞凋亡。
王星力柳维艳杨立宇张勇
关键词:高糖增殖凋亡
点状内层脉络膜炎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分析
2014年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时期点状内层脉络膜炎( PIC )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点状内层脉络膜炎患者24例33眼,其中女19例(79.2%)、双眼发病9例(37.5%)、年龄中位数29(16~47)岁、近视19例(79.2%)。所有患者均行眼底荧光素钠血管造影( FFA )和光相干断层扫描( OCT )检查,观察不同时期点状内层脉络膜炎OCT检查中OPL(外丛状层)和ONL (外核层)形态、IS/OS (视细胞内外节连接)层完整性、RPE(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反光带完整性和形态、脉络膜和巩膜反光的强度。 结果:点状内层脉络膜炎活动期和萎缩期可以表现为外丛状层和外核层向脉络膜方向凹陷、IS/OS层反光带减弱或局部消失、RPE反光带中断或模糊、RPE反光带向外核层小丘样隆起或外核层下的中等偏高反射团、病灶下局部脉络膜或巩膜反光增强。其中活动期出现上述表现的比率分别是9.1%,100%,100%,86.4%,77.3%,恢复期分别是81.8%,90.1%,81.8%,45.5%,90.1%。外核层下隆起的中等偏高的反射团在活动期更常见(P 〈0.05),外丛状层和外核层向脉络膜方向凹陷在萎缩期更常见(P〈0.05)。 结论:点状内层脉络膜炎活动期和萎缩期OCT表现有共同点但也有不同之处,提示了活动期和萎缩期外层神经上皮、视网膜色素上皮以及内层脉络膜炎症损伤再修复的病理过程。
张昊孔丹丹裴勇柳维艳
关键词:脉络膜炎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诊断显像
双手法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目的:探讨双手法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将就诊于我院眼科(06年1~12月)的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60例(160眼)随机分为两组,双手法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组(实验组)...
柳维艳
关键词:超声乳化手术白内障吸除术眼科学
文献传递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02/2019-01我院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42例42眼,并按1∶1比例选取同期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不合并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患者42例42眼作为对照组。检查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wk,1、3mo最佳矫正视力(BCVA);记录术前和术后3mo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前房深度、前房角、房角开放距离、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六角细胞比例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wk,1、3mo BCVA比较有差异(均P<0.001);术前、术后3mo,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组CMT、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前房角均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手术前后眼压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mo,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后表面鼻上角膜曲率较术前增大(P<0.001),对照组后表面中心、颞下角膜曲率较术前大(P<0.001),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后表面中心、后表面颞下角膜曲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3mo前表面、后表面角膜散光均上升(均P<0.001),后表面逆规散光较术前增多(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mo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六角细胞比例均较同组术前降低(P<0.05),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术后3mo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六角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均P<0.05);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可获益,但改善效果不及不合并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患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CMT较不合并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患者更高,后表面散光有所增加,术后前房形态改变更明显,角膜内皮细胞受损更重,但相对安全可靠。
柳维艳王星力赵洋张勇
关键词: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双手法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初步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双手法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疗效。方法将40例(4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20眼),分别行双手法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及常规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两组术中有效超声乳化时间、术后视力和角膜屈光状态变化等至3个月到6个月。结果双手法组术中有效超声乳化时间(EPT)为0.9~22.1s,平均5.91±4.70s。术后1周平均散光度数为0.65±0.24D,术后1个月为0.67±0.22D,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590.6±243个/mm^2。常规组术中有效超声乳化时间为1.2~23s,平均7.1±2.30s。术后1周平均散光度为2.05±0.54D,术后1个月为1.45±0.75D。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623±287个/mm2。两组患者术后手术性散光1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对比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矫正视力1周,1个月,3个月两组均有明显提高,比较视力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可安全、有效地通过〈1.9mm的切口摘除白内障并植入人工晶体,术后早期视功能恢复优于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肖伟柳维艳濮伟赵岱新高殿文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晶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