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群英

作品数:84 被引量:505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41篇农业科学
  • 14篇生物学
  • 12篇医药卫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5篇虫草
  • 21篇栽培
  • 19篇子实
  • 19篇子实体
  • 14篇活性
  • 13篇蛹虫草
  • 10篇菌种
  • 9篇菌丝
  • 7篇生物学
  • 7篇人工栽培
  • 6篇栽培方法
  • 6篇抗氧化
  • 5篇栽培技术
  • 5篇生物学特性
  • 5篇金针菇
  • 5篇菌丝体
  • 5篇活性成分
  • 5篇白化
  • 4篇冬虫夏草
  • 4篇多糖

机构

  • 52篇广东省微生物...
  • 29篇南京野生植物...
  • 9篇中国科学院华...
  • 8篇南京林业大学
  • 8篇江苏鸿丰果蔬...
  • 5篇镇江市丹徒区...
  • 4篇贵州科学院
  • 4篇上海市农业科...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浙江师范大学
  • 3篇亿利耐雀生物...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广东省菌种保...
  • 2篇泗阳县农业科...
  • 2篇韶关市星河生...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南京财经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芜湖野树林生...

作者

  • 84篇林群英
  • 52篇宋斌
  • 46篇李泰辉
  • 25篇黄浩
  • 22篇沈亚恒
  • 16篇吴亮亮
  • 16篇孙晓明
  • 14篇钟月金
  • 13篇邓旺秋
  • 12篇李挺
  • 12篇吴素玲
  • 12篇张锋伦
  • 7篇林敏
  • 6篇邓春英
  • 6篇张卫明
  • 6篇龙良鲲
  • 5篇闫文娟
  • 4篇丁少军
  • 3篇石宝俊
  • 3篇曾宏彬

传媒

  • 12篇中国野生植物...
  • 9篇食用菌学报
  • 5篇北方园艺
  • 4篇中国食用菌
  • 3篇菌物研究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福建农业学报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中药材
  • 2篇第九届全国食...
  • 1篇中国食物与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食用菌
  • 1篇食品工业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贵州科学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 9篇2014
  • 8篇2013
  • 6篇2012
  • 11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虫草液体培养的研究进展
2013年
论述了液体培养主要涉及的碳源、氮源、碳氮比和其他元素等营养因素和温度、通气、pH等环境条件对虫草菌丝产量和活性成分(以多糖和虫草素为主)产量的影响,展望了虫草液体培养的发展趋势。
林群英吴亮亮张锋伦孙晓明
关键词:虫草菌丝生长活性成分
一种广东虫草子实体高产培养基
本发明的一种广东虫草子实体培养基,其特征是由大米和营养液按大米1g和营养液1~2mL的比例组成,其中每升营养液由碳源10~30g,氮源5~15g,钾盐5~10g,以及余量的水组成,pH6.0~7.5,所述的碳源是蔗糖或麦...
李泰辉林群英宋斌黄浩
铅绿褶菇的驯化被引量:3
2012年
从铅绿褶菇(Chlorophyllum molybdites)野生子实体经组织分离获得菌种,在8种培养基上进行人工驯化。初步试验结果显示:铅绿褶菇菌丝在这8种培养料中均生长良好。以稻草为主的培养料进行培养时,经覆土后培养可形成子实体,而以小麦、木屑或废木屑等为主要基质的培养料上未见子实体的形成。在生长温度25~30℃、空气相对湿度80%~95%、光照强度1000~2000lx、自然通风的条件下,铅绿褶菇的生长周期为70~80d。
林群英钟月金邓旺秋黄浩李泰辉
关键词:毒蘑菇驯化草腐菌
微波辅助提取青花椒精油的适宜参数被引量:4
2014年
本文考察了青花椒粉粹粒度对精油提取率及提取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前适当粉碎能显著提高精油的提取率,并能大大缩短提取时间;但粉碎太细或放置过程精油很容易挥发导致提取率明显下降。同时考察了微波辅助提取青花椒精油工艺中适宜的提取时间、液料比、微波功率。结果表明,料液比在1∶6~1∶1范围,微波功率100 W^300 W之间时,微波提取时间在2 h内,精油基本提取完毕且得率高于9.0 m L/100 g。
吴素玲孙晓明张锋伦吴亮亮林群英
关键词:青花椒精油粒度微波提取
金针菇中棒曲霉素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的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对金针菇中棒曲霉素的分析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旨在建立一种以液-液萃取为前处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检测金针菇中棒曲霉素含量的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通过组织破碎,制备金针菇汁,采用乙酸乙酯重复萃取,用碳酸钠溶液净化萃取液,制备金针菇供试品。该方法处理和测定棒曲霉素精密度高,检出限低。棒曲霉素标准品的标准曲线为y=112.8x-14.23,R2=0.998 4,标准曲线范围为0.01~25μg/m L。
石宝俊葛玲姜洪芳姜洪芳林群英朱海亮
关键词:金针菇高效液相棒曲霉素萃取
蛹虫草培养残基再利用条件研究
目的: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具有多种药用功效,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大型真菌被深入研究.天然蛹虫草资源稀少,价格昂贵,人工子实体栽培已成为热门,生产规模日渐扩大,所产生培养残基也日益增加,因此有必要对...
林群英吴亮亮吴素玲孙晓明
关键词:再利用虫草素多糖
杏鲍菇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3年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是一种品质优越的珍稀食用菌,风味独特且营养丰富,其研究备受关注。杏鲍菇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包括菌丝生长的营养要求、子实体栽培基质利用情况、病虫害防治和工厂化周年生产等方面均得到广泛的研究,并取得良好的进展。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状况展开论述,为杏鲍菇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林群英张锋伦孙晓明张卫明
关键词:杏鲍菇生物学特性栽培原料栽培技术
不同蝉花菌株的分子鉴定及产透明质酸比较被引量:4
2017年
为准确鉴定收集的4株蝉花(Cordyceps cicadae)并比较其产透明质酸能力,利用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及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蝉花菌株CC1502、CC1504、CC1601和CC1602进行分子水平鉴定分析。结果表明:ITS序列不能区分4个蝉花菌株;随机引物AP-A20、AP-D18和AP-H18能够对4个菌株进行差异性扩增,获得RAPD多态性条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菌株CC1504与其他3个菌株的遗传相似性最低,而菌株CC1601和CC1602的遗传相似性最高。液体发酵结果显示,菌株CC1502和CC1504能够产生透明质酸,葡萄糖和蛋白胨分别为最佳碳源和氮源。蝉花菌株CC1502产透明质酸的能力最强,产量可达2.45mg·mL^(-1),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
龙良鲲黄曙惠石子玉林群英李传华丁少军
关键词:蝉花随机扩增多态性液体发酵透明质酸
无公害室内灵芝栽培技术被引量:12
2012年
报道了梅州无公害灵芝室内栽培技术特点,包括产地环境、栽培基质、生产季节、菌种、室内栽培技术、产品包装与保藏要求,供各地灵芝栽培者参考。
陈逸湘凌宏通曾振基林群英宋斌梁文庆
关键词:无公害栽培技术灵芝孢子粉
高雄山虫草生物学特性及人工驯化条件优化被引量:3
2021年
高雄山虫草Cordyceps tenuipes是一种重要的珍稀野生虫草,无性型为细脚棒束孢Isaria tenuipes。对采集的野生无性型高雄山虫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小麦和大米为栽培基质,通过添加不同营养成分进行人工驯化和栽培条件优化,对后续提高其孢梗束产量和商业化栽培具有重要意义。试验结果表明,该虫草菌丝在固体和液体培养条件下生长所需的最佳营养组成一致,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试验得出菌丝在固体和液体条件下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30g/L、酵母粉15g/L、磷酸二氢钾2g/L、七水硫酸镁2g/L,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5℃,pH7。以小麦为培养基栽培的孢梗束生物学效率介于(45.750±6.062)%-(67.820±6.018)%,总体优于大米培养基(23.410±5.242)%-(36.880±8.812)%。以添加蚕蛹粉的小麦培养基栽培的孢梗束生物转化率最高,达67.820%,高于已有的报道。通过生物学特性分析和人工驯化条件的优化,为高雄山虫草的规模化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杨双双林群英朱丽娜鲍大鹏陈明杰李传华
关键词:无性型碳源氮源正交试验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