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存阳

作品数:37 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历史地理
  • 4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主题

  • 11篇清代
  • 8篇礼学
  • 5篇学术
  • 5篇三礼
  • 5篇清史
  • 4篇经学
  • 3篇学术转向
  • 3篇政治
  • 3篇清代前期
  • 3篇清代学术
  • 3篇清史研究
  • 3篇理学
  • 3篇礼制
  • 2篇道统
  • 2篇学派
  • 2篇学术界
  • 2篇章学诚
  • 2篇政治文化
  • 2篇秩序
  • 2篇秩序建构

机构

  • 37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聊城大学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作者

  • 37篇林存阳
  • 3篇杨朝亮
  • 1篇李华川
  • 1篇王士皓
  • 1篇孔定芳
  • 1篇李立民
  • 1篇鱼宏亮
  • 1篇梁仁志
  • 1篇李文昌

传媒

  • 6篇中国史研究动...
  • 4篇聊城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史研究
  • 2篇北京联合大学...
  • 2篇井冈山大学学...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哲学研究
  • 1篇齐鲁学刊
  • 1篇故宫博物院院...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安徽史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南开学报(哲...
  • 1篇船山学刊
  • 1篇大学图书情报...
  • 1篇社会科学管理...
  • 1篇清史研究
  • 1篇聊城大学学报...
  • 1篇清史论丛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3
  • 4篇2002
  • 1篇1999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清代基层社会对礼的诉求及践履
<正>在传统社会里,社会治理是政治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施政行化便成为统治者思虑的核心议题,尤其对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清王朝来说,其意义更为关键。鉴于前代的经验教训,清廷几经周折,最终选择了崇儒重道、文教是先的为治理念...
林存阳
文献传递
史料·个案·宏通——郑天挺先生研治清史的启示被引量:2
2010年
郑天挺先生一生历经清季、民国、新中国三个重要时期,虽迭遭忧患,却一直致力于教育和学术研究事业。其间,郑先生于清史研究尤多所系心,贯穿始终,创获多多,继孟森、萧一山诸先生之后,为学界树立了一个典型航标。而郑先生孜孜研治清史的学术历程,既彰显了其学术注目点所在,又体现出其独特的学术个性,为后学留下了诸多弥足珍贵的有益启示。以坚实的史料为根基,以个案探讨为突破,以宏通视野为涵摄,即其长期潜研清史探索出的一种新治学模式,嘉惠学林匪浅。尽管郑先生很谦虚地以"探微"名集,但其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和做出的贡献,则是非常"显著"的。"微"、"显"之间,正体现出郑天挺先生高洁的人品、大师的风范!
林存阳
关键词:郑天挺清史研究治学方法
《清代前期<春秋>学研究》评介
2013年
近30年以来,专经专传和断代经学史的探究,越来越成为学术界着力研治的对象。在此趋势下,清代的《春秋》学问题,也愈益受到学人的关注。近期,西华师范大学的文廷海教授继《清代春秋毂梁学研究》一书之后,
林存阳
关键词:清代前期经学史学术界断代
西汉礼学论略被引量:2
2003年
经由先秦时期对礼的探讨和理论阐发 ,至西汉之世 ,随着统治者由对“无为而治”黄老之术的偏爱转向“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经学取向 ,以及与此时势相应思想界由黄老之学向儒家经典转向的张扬 ,礼学思想因社会转型的需要 ,在政治和思想交互作用取向下应运而兴。在此思潮之下 ,三礼之学规模粗具 ,各有传人 ,各具致思 ,且颇与政治、世运相起伏。虽其未能大行于世 ,然已俨然参与到寻求社会治乱之列。尤可注意者 ,司马迁、班固对礼学演进所作的梳理和总结 ,开启了礼学学术史的门径 ,且成为此后历代所遵循的一种范式。
林存阳
关键词:西汉礼学仪礼礼记经学
浅析“三礼馆”诏开之意义
2009年
清高宗执政初期,完成了在思想观念和文化取向上的抉择。其中,"三礼馆"的诏开和《三礼义疏》的结撰,即是这一过程的典型体现。"三礼馆"的诏开,一则昭示了清高宗对其祖圣祖之文化政策,并最终完成了由理学向经学政治取向的转变;一则开启了学术方向上对经学特别是《三礼》学的有规模、成系统的整理和阐发。进而从一个侧面揭示"三礼馆"的诏开对《四库全书》的汇辑具有启发意义。
林存阳杨朝亮
关键词:清朝清高宗
清代学人的价值取向与乾嘉考据学的形成被引量:5
2017年
清代学术思想何以由宋明理学之谈心论性,一变而为考据学?晚清以来的前辈学者多有论究,迄今已形成几种主要的诠释理论,分别从政治、社会和学术自身发展等层面,做了富有启发性的解释。然而,这一学术史公案并未因此而成定论。究其原因,乃在于这些诠释理论更多地侧重从"外缘"的视角进行观察,而对作为思想学术创造主体的思想家、学者的主观能动作用重视不够。其实,自清初至乾嘉,学人之所以群趋于训诂考据一途,其背后实蕴涵着一套信仰和价值系统,即通过考经证史以"明道救世"。因此,对清代学术思想成因的解释,不仅需要关注外缘因素,更应在此基础上深入抉发内缘性因素,方能建构一个自足的解释系统。
孔定芳林存阳
关键词:清代学术思想史道统
浅析“三礼馆”诏开之意义
清高宗执政初期,即自乾隆元年至十六年左右(1736-1751),各项制度和文化举措等趋于定型,完成了在思想观念和文化取向上的抉择,即由理学向经学政治思想取向的转变。其中,"三礼馆"的诏开和《三礼义疏》(乾隆十一年初成,十...
林存阳杨朝亮
文献传递
孔定芳著《清初遗民社会——满汉异质文化整合视野下的历史考察》评价
2011年
作为明清易代特殊历史情景下衍生出的一个独特士群,明遗民的存在始终对清初社会秩序的重建乃至此后相当长时期内清代社会的发展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清初的明遗民这一关涉面甚广的历史文化现象,素为学者所关注,尤其近几年来,屡有研究成果问世。2009年7月,中南民族大学副教授孔定芳博士推出的《清初遗民社会——满汉异质文化整合视野下的历史考察》(42万字,湖北人民出版社)堪称又一力作。
林存阳杨朝亮
关键词:文化整合明遗民清初史考历史文化现象
2001年清史研究综述被引量:1
2002年
林存阳
关键词:清史学术取向论著演进
浙东学派研究述略被引量:8
2007年
作为浙江地域性学术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浙东学派的氤氲、发展、流变和更新,不仅在传统社会产生很大影响,时至今日仍不失其学术的活力,故一直以来颇受学术界的关注,并成为一大学术热点。
林存阳
关键词:浙东学派浙东学术浙学学术精神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