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仁志

作品数:46 被引量:115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历史地理
  • 9篇经济管理
  • 7篇文化科学
  • 5篇政治法律
  • 2篇哲学宗教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16篇徽商
  • 12篇明清
  • 8篇商人
  • 5篇社会
  • 5篇清代
  • 5篇教育
  • 4篇商帮
  • 3篇新论
  • 3篇社会地位
  • 3篇子弟
  • 3篇子弟教育
  • 3篇明代
  • 3篇明清商人
  • 3篇教育史
  • 3篇本义
  • 2篇中国商帮
  • 2篇身份
  • 2篇绅商
  • 2篇史学
  • 2篇史学研究

机构

  • 42篇安徽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淮北师范大学

作者

  • 45篇梁仁志
  • 1篇李琳琦
  • 1篇李华川
  • 1篇王士皓
  • 1篇俞传芳
  • 1篇李立民
  • 1篇鱼宏亮
  • 1篇卜宪群
  • 1篇林存阳
  • 1篇张室龙

传媒

  • 5篇安徽史学
  • 4篇南京社会科学
  • 4篇徽州社会科学
  • 4篇紫光阁
  • 4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黄山学院学报
  • 2篇安徽商贸职业...
  • 2篇淮北煤炭师范...
  • 2篇淮北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新华文摘
  • 1篇中国史研究
  • 1篇中国史研究动...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农史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社会经济...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北京商业
  • 1篇红旗文稿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5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明代赋役全书若干问题考论——以《徽州府赋役全书》为中心
2018年
明刘栋出补湖藩参知政事时编定《赋役全书》的嘉靖七年(1528),是已知赋役全书出现的最早时间。名副其实的赋役全书当田赋与徭役全部备载于册。赋役全书的产生是由黄册制度的废弛、一条鞭法的推行、官员厘清赋役之需等多种原因促成的。赋役全书在明代曾起过实征册的作用,明末由于各种加派及胥吏侵匿洒派,最终使赋役全书成为具文。清承明制,编定了全国统一性的《赋役全书》,这种快速建立起的赋役制度,是对明季开始败坏的赋税制度的重新整顿,是巩固新生国家政权的重要举措。从明代中后期赋役全书的产生到清代编定赋役全书成为规制,表明一项制度产生之后必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完善才能形成规制,而吏治清明与否则决定了这种制度能否顺利实行。
王漫漫梁仁志
关键词:明代赋役制度
大数据:作为史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被引量:4
2019年
在讨论大数据时代的史学研究问题时,不应急于创造新的概念或将其界定为一种新的史学研究范式,而应注重从实践层面探讨大数据在史学研究中如何具体运用、有何影响等基本问题。与其将'大数据时代的史学'视为一门新的史学分支学科,不如将'大数据'视为一种新的史学研究基本方法。大数据在史学研究中的具体运用,不应满足于史料数量的增加和检索方式的便捷化,而应更加注重史学研究思维的转变:一是以史料的完备性为基础,实现对历史问题从局部认识到全面认识的转变,避免一叶障目、盲人摸象;二是从专门探究因果关系向兼顾相关关系转变,从而更好地预测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在大数据时代,史学研究者必须抛弃穷尽史料的幻想,让深度解读史料成为史学研究的新常态,从而实现对历史问题更加深刻、更加全面、更加科学的认识。
梁仁志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史学研究数据库
中国商帮史研究中“传统—近代”说之反思——以近代徽商研究为中心
2021年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西方学者开始采用“传统”和“近代”两个词来对中国历史进行划分,即所谓“传统一近代”说。这种理论“适应了西方的,主要是美国的社会科学家意识形态上的需要,被用以对付马克思列宁主义对‘落后’和‘未发达’现象的解释”,同时也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说法来解释“传统”社会如何演变为“近代”,即“近代转型”。
梁仁志
关键词:社会科学家意识形态马克思列宁主义西方学者
“良贾何负闳儒”本义考——明清商人社会地位与士商关系问题研究再思考
2017年
明徽州人汪道昆“良贾何负闳儒”一语,被许多学者引为明清商人社会地位提高与士商融合之论据,汪道昆也因此被视为“商人阶层的代言人”或“徽商的代言人”.然考诸汪道昆原意及传统文献表达习惯,“良贾何负闳儒”并非是说商人地位之提高,而应指“良贾”在躬行“儒行”方面并不见得不如“闳儒”,类似“贾名儒行”之说.“贾名儒行”中之“儒行”当指社会伦理道德之规范或标准,而非具体指像士人一样从事某种行为.在明清及更早的文献中,不仅有“贾(商)名儒行”,也有“仆名儒行”“医名儒行”“吏名儒行”“佛(释)名儒行”“道(老)名儒行”之谓,故对“良贾何负闳儒”不宜作过度解读.以往学界在讨论明清商人社会地位与士商关系问题时,对传统史料误读甚至断章取义之处甚多,从而造成对一些问题的误解.从对相关史料的重新解读出发,对既有研究进行系统反思实有必要.
梁仁志
关键词:汪道昆明清
明清侨寓徽商子弟教育的特色被引量:4
2008年
明清时期,徽商在经商之地侨寓的现象相当普遍,为子弟成名计,徽商及其子弟在侨寓地展开了一系列教育活动,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教育成效卓著,教育与科举发展存在县份分布上的不平衡;徽商取代士而成为明清侨寓徽商子弟教育机构创办的真正主体;教育理念开放变通等。这既体现了明清的时代特色,也与商人教育的特点相契合。
梁仁志
关键词:徽商教育
“良贾何负闳儒”本义考——明清商人社会地位与士商关系新论被引量:7
2018年
明汪道昆"良贾何负闳儒"一语,被许多学者引为明清商人社会地位提高与士商融合的关键证据,汪道昆也因此被视为"商人阶层的代言人"、"徽商的代言人"。然考诸汪道昆本意及传统文献的表达习惯,"良贾何负闳儒"并非是说商人社会地位不比士人低,而是商人在躬行"儒行"方面做得不一定比士人差之意,类似"贾名儒行"之说。所谓"儒行",是指符合儒家理想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的行为,并非指像士人一样从事某些具体行为。在明清及以前的文献中,不仅有"贾(商)名儒行",也有"仆名儒行"、"医名儒行"、"吏名儒行"、"佛(释)名儒行"、"道(老)名儒行"等说法。因此,对"良贾何负闳儒"之本义不宜作过度解读,也不宜据此对明清商人社会地位提高与士商融合之程度作过高判断,明清传统"四民社会"的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
梁仁志
关键词:汪道昆
古代官员的成事之道
2020年
唐代侍御史马周曾对太宗李世民说:"治天下者以人为本,欲令百姓安乐,惟在刺史、县令。"意思是说,地方百姓能否安乐,取决于刺史、县令等地方官员能否真正勤国之事、解民之忧。官员能不能干成事,不仅关系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关系国家发展和百姓安乐。因此,历代官员和统治者都对此高度重视。纵观中国古代吏治实践,官员能够"干成事"主要取决于个人、国家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因素。
梁仁志
关键词:以人为本古代吏治县令
区域交通、地域商人与商业老街之发展——以黄山屯溪老街为中心的考察
2013年
商业老街既承载着人们对一个城市繁华过往的美好记忆,也寄托着人们对这个城市未来发展的强烈渴望。由于岁月的无情洗礼,一条条曾经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老街渐渐破败不堪,甚至消失。如何挽救甚或让它们重拾辉煌?这是无数人正在思考的问题。
梁仁志
关键词:屯溪老街区域交通城市
商业与公益之间:清代民间公项经费存典生息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存典生息是清代民间公项经费保值增值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方式。不同于纯粹的商业化运作,这种经费的存典生息并非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第一目标,而是以资金安全为首要考量,且受市场因素影响往往相对较小,主要表现在:一是其利率并非完全由市场决定;二是其往往带有强制性;三是其商业风险相对较小。清代民间公项经费的存典生息,较好地实现了商业与公益的结合,既体现了典当业对社会公益的责任和义务,也彰显了政府和社会对公益事业的保护和支持。士绅、典当商、政府的协力合作为有清一代民间公益经费保障体系的构建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梁仁志
关键词:清代
在徽州发现中国:徽学研究的出处与归处被引量:7
2018年
早期的徽学研究,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徽州的史料或史实,来回应当时学界对以"五朵金花"为代表的关于中国历史发展若干重要问题的讨论。因此可以说,从一开始,徽学研究就是与更大空间的历史发展进程联系在一起的,其研究目的不仅仅是认识徽州,更是要在徽州发现中国。这正是徽学研究的出处。1990年代以后,以徽州文书为典型代表的地方文献和民间文献在徽学研究中角色的不断凸显,加之受中国史学发展大环境之影响,徽学开始出现文献学化和碎片化研究倾向,对学术前沿问题和具有重要现实观照的历史问题的敏感性逐渐降低,徽学研究的共同旨趣和学术共同体也迟迟难以很好地建构。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徽学研究者必须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有所突破:一是要清晰地认识到徽学研究的归处乃是通过徽州去发现中国发现世界,进而重写中国史和全球史;二是要明确徽州文书等的史料本质,须在思想创新、理论创新和范式创新上苦下功夫。中国的区域史研究亦当如此。
梁仁志
关键词:徽州文书徽学区域史研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