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骨折
  • 11篇关节
  • 6篇韧带
  • 5篇膝关节
  • 5篇疗效
  • 5篇交叉韧带
  • 5篇关节镜
  • 4篇远端
  • 4篇手术
  • 4篇疗效分析
  • 3篇胫骨
  • 3篇内固定
  • 3篇颈椎
  • 3篇老年
  • 3篇骨头
  • 3篇成形术
  • 2篇单侧
  • 2篇单开门
  • 2篇置换术
  • 2篇手术治疗

机构

  • 17篇福建医科大学
  • 7篇福建省宁德市...
  • 7篇宁德市医院
  • 2篇徐州市第一人...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石狮市医院

作者

  • 31篇林久灶
  • 10篇柯铭锋
  • 7篇林泉
  • 7篇潘凡武
  • 5篇曾炜
  • 4篇方如务
  • 4篇陈挺霖
  • 3篇周长嵩
  • 3篇袁涛
  • 2篇林泉
  • 2篇黄长智
  • 2篇杨效宁
  • 2篇陈光平
  • 2篇崔为良
  • 1篇孙一公
  • 1篇兰丽芳
  • 1篇袁燕林
  • 1篇应丽水
  • 1篇陈小雁
  • 1篇戴醒明

传媒

  • 8篇中国骨与关节...
  • 5篇生物骨科材料...
  • 3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骨与关节损伤...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骨科临床...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骺早闭后遗畸形15例
2015年
目的探讨小儿骨骺损伤所致股骨远端骨骺早闭后遗畸形采用骨桥切除、肌肉与脂肪混合填塞,同时行截骨矫形及L型钢板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对骨骺损伤后发生骨骺早闭、肢体畸形的15例患儿,采用骨桥切除、自体肌肉与脂肪混合填塞、截骨矫形及L型钢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15例平均随访18个月,随访病例在外观及功能上均得到明显改善。X线片显示骺板清晰,未见再次骨桥形成。结论采用骨桥切除、肌肉与脂肪混合填塞、截骨矫形及L型钢板内固定是治疗小儿骨骺早闭后遗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黄长智林泉林久灶孙一公戴醒明杨效宁
关键词:骺板损伤骨骺早闭畸形股骨矫形术
自体输血技术在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体会
2016年
目的:分析探讨自体输血技术在单侧初次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的临床价值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1年1月-2015年8月收治入院的行单侧初次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术前不采自体血,观察组术前采自体血。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中及术后的出血和输血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前均未采血,术后39例患者需输血,观察组患者术前自体采血,术后5例患者需输血,两组患者术后输血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液检测结果及凝血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但症状较轻,均自行缓解;对照组术后输血患者有14例出现轻微的输血反应,表现为胸闷、心悸、皮肤瘙痒。结论:自体输血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减少输异体血发生的输血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同时还能刺激红细胞再生,提高患者造血速度,且术前采集自体血费用低廉,减少住院费用,适合在现血源紧张的医疗环境下推广和使用。
柯铭锋陈小雁林久灶
关键词:自体输血膝关节置换单侧
关节镜下Versalok法缝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Versalok法缝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9-01采用关节镜下Versalok法缝线桥技术治疗的36例肩袖损伤,比较术前、术后1、6、12个月疼痛VAS评分、ASES评分及UCLA评分。结果 3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4个月。术后未出现感染、肩关节再撕裂、无力等并发症。术后1、6、12个月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ASES评分、UCLA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个月间疼痛VAS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Versalok法缝线桥技术修复肩袖损伤效果满意,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潘凡武林久灶陈挺霖柯铭锋李平董乃建
关键词:肩袖损伤肩关节镜
一种髋、膝关节置换术中体位维持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髋、膝关节置换术中体位维持装置,它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它包括卧板、固定棒和踝关节挡板,卧板长214cm、宽70cm、厚2.5cm,卧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大小相同的孔,孔直径为2.0cm,其中八孔分布有...
黄长智林久灶黄少信周殿阁林剑浩
文献传递
带线锚钉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评价带线锚钉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应用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采用带线锚钉锚定侧块并应用缝线悬吊"门轴"侧。结果本组获随访3~17个月,术后3个月JOA评分改善率、颈椎曲度、末次随访时椎板开门角度均较满意。结论带线锚钉应用于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操作安全,近期疗效满意。
林久灶林泉崔为良
关键词:颈椎病椎管扩大成形术单开门带线锚钉
新型椎弓根钉骨水泥强化系统的生物力学与骨水泥剂量关系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建立骨质疏松模型,研究骨质疏松情况下新型经皮长U形空心椎弓根钉骨水泥强化系统(PMI-NPPS)的生物力学与骨水泥剂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取年龄在2.5~3.0岁绵羊腰椎,根据羊腰椎大小定做特定尺寸的羊PMI-NPPS。将40个椎体分成A、B组,B组脱钙4 h,分别进行骨密度测量,统计学分析确认骨质疏松模型建立。制备50个骨质疏松椎体随机分成5组,置入羊PMI-NPPS及骨水泥,按剂量分为0 ml组、0.5 ml组、1.0 ml组、1.5 ml组、2.0 ml组,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然后得出骨水泥剂量与Fmax(最大拔出力)的关系。结果 A组骨密度值为(0.875±0.003)g/cm^3、B组骨密度值为(0.631±0.003)g/cm^3,B组骨密度值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钙后椎体骨密度较脱钙前降低27.9%。0 ml组、0.5 ml组、1.0 ml组、1.5 ml组、2.0 ml组的Fmax分别为(372.34±47.96)N、(613.85±30.37)N、(760.64±51.18)N、(896.59±47.97)N、(1 011.59±47.97)N。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提示骨水泥剂量与Fmax呈直线相关,线性回归方程为y=312.5x+418.75(R^2=0.977),且1.5 ml为最理想的骨水泥剂量。结论当骨水泥剂量为0~2 ml时,随着骨水泥剂量的增加,羊PMI-NPPS的Fmax越高,且呈线性相关;当骨水泥剂量为1.5 ml时,羊PMI-NPPS的Fmax可达到正常骨密度时内固定的强度。
苏盛辉周长嵩王春林泉林久灶
关键词:动物模型骨质疏松生物力学
手术治疗老年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是否适合进行ACL重建术治疗及其疗效分析。方法 24例老年急性ACL损伤均采用自体单束半腱肌、骨薄肌肌腱重建ACL。采用HSS膝关节评分、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及KT-2000测量评估关节稳定性,改良Lysholm评分评估主观症状。结果本组24例获得随访9~72个月,平均40.5个月。均无移植物失败,所有患者的主观症状和活动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和改善,均对手术效果感到满意。KT-2000测量由术前(2.20±0.42)mm改善为术后(0.61±0.3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P〈0.05)。术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及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老年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行ACL重建,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林久灶潘凡武柯铭锋
关键词:膝关节镜半腱肌肌腱
关节镜下Orthocord缝线联合Versalok锚钉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Orthocord缝线联合Versalok锚钉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01诊治的30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在关节镜下采用Orthocord缝线8字形缝合联合Versalok锚钉固定骨折。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6~12)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均可正常伸膝,屈膝活动度为(135.0±4.2)°。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为(96.3±3.2)分。结论关节镜下采用Orthocord缝线联合Versalok锚钉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操作方法简单,软组织损伤小,骨折端解剖复位且固定可靠,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
林久灶潘凡武陈挺霖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关节镜微创手术内固定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8例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患者,按照配对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于关节镜下行前后交叉韧带重建及内、外侧副韧带修复,对照组行开放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获随访16~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0.7个月。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99±33)m L、(114±26)min、(46±12)m 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46±39)m L、(145±33)min、(68±14)m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分别为(119±6)°、(90±6)分、(80±5)分和(111±6)°、(82±5)分、(72±5)分,均明显优于术前的(62±6)°、(32±5)分、(24±5)分和(65±6)°、(34±5)分、(25±5)分(P〈0.05);两组患者术前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末次随访时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小、手术时间短、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良好,疗效理想。
曾炜魏林文林久灶
关键词:膝损伤后交叉韧带侧副韧带修复外科手术腱转移术
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疗效分析
2014年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约占足部骨折的75%,全身骨折的2%[1]。传统治疗多以手法复位后外固定,往往恢复足部解剖结构不理想,因此手术复位固定已成为共识。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诊治的32例跟骨骨折患者,采取跟骨外侧入路方式,进行钢板内固定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柯铭锋林久灶潘凡武
关键词:钢板内固定跟骨骨折疗效分析手术复位固定足部骨折跗骨骨折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