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隽

作品数:27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文学
  • 6篇历史地理
  • 2篇哲学宗教
  • 1篇艺术

主题

  • 8篇周代
  • 5篇政治
  • 5篇《诗》
  • 4篇言志
  • 4篇艺术
  • 4篇诗言志
  • 4篇教化
  • 3篇战国
  • 3篇战国楚简
  • 3篇上博
  • 3篇上博简
  • 3篇诗学
  • 3篇文化
  • 2篇艺术表演
  • 2篇诸子
  • 2篇文学
  • 2篇立象
  • 2篇立象以尽意
  • 2篇尽意
  • 2篇君子

机构

  • 16篇南京师范大学
  • 8篇哈尔滨学院
  • 3篇哈尔滨师范大...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27篇杨隽
  • 1篇刘安然

传媒

  • 7篇文艺评论
  • 4篇北方论丛
  • 3篇江苏社会科学
  • 2篇哈尔滨学院学...
  • 2篇学术交流
  • 2篇古籍整理研究...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文学评论
  • 1篇江海学刊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湘潭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高校社会...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饰伪成美”的祭祀“演诗”艺术——结合战国楚简的阐释
2016年
《荀子·礼论》云:"无伪则性不能自美。"似乎道出了虚构、夸张对于艺术创造的重要意义,并且这一思想源自对西周礼乐"演诗"1艺术实践的总结,因此"演诗"艺术成为中国早期艺术形态研究以及文学思想研究无法回避的课题,而且由于祭祀演诗是西周礼乐活动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艺术呈现也至为隆盛,对于中国早期艺术形态研究具有特殊价值,故笔者略述一二。
杨隽
关键词:周公礼论文王艺术表演成王
周代乐官与典乐诗教体系被引量:5
2008年
周代建立了完备的乐官体系,乐官在典乐诗教体系中承担着管理、授学、表演等具体职能。大司乐及辖下乐官遵循周代典乐制度的严格规定,结合典乐流程中歌诗、赋诗、说诗等多维艺术演诗形式对大学学子实施"兴道讽诵言语"的礼义教化,《诗》以"兴道"言志反映了典乐演诗言志的艺术自觉,大司乐以"讽诵""言语"教《诗》的"兴道"深意鉴证了《诗》的政治自觉,周代典乐诗教体系以多样化的诗义阐释形式以及丰富深刻的礼义内涵鉴证了《诗》的政治意蕴与艺术表现的双重自觉。
杨隽
关键词:周代诗教艺术自觉《诗》政治意蕴
上博简《邦风》“其声善”解被引量:1
2007年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云:《邦风》“其声善”。“其声善”是对宗周“典乐”演礼流程的特征性总结。《邦风》以兴言礼义,以乐奏象礼,歌于君臣燕飨“典乐”,弦于乡人举贤序齿,“文而谲谏”,“广乐成教”,是获得上下认同的有效政治途径,广泛切实地履行宗周“典乐”温柔敦厚的《诗》教使命。
杨隽
关键词:乡人
“君子知乐”与周代贵族的艺术修养
2018年
周代礼乐教化是专门针对贵族阶层展开的综合性教育,君子是贵族阶层的杰出代表,他们自幼接受严格的专门的礼乐教化,并且定期参加祭祀、燕飨、乐射等大型礼乐政治活动。他们既是礼乐文化的主要受益者,又是礼乐文化的践行者、承传者。由于长期受到礼乐艺术精神的濡染、浸润,君子的礼乐技艺水准、情感境界、人格气度都堪当时代的典范,礼乐艺术修养赋予他们的人格力量,对华夏民族的文明进程具有重大促进意义。
杨隽
关键词:艺术修养
陶渊明的诗化隐逸之旅
2002年
本文以陶渊明的家世、三仕三隐、结庐人境三个重要生活层面为主线,从诗人心灵与作品的契合点入手,其中贯穿对诗人隐逸思想内涵与作品的对照阐释,力求更深刻地揭示陶渊明田园诗中所涵盖的淡泊超旷,安贫乐道的诗化隐逸哲学,对其高洁、旷逸的审美人生予以充分展示。
杨隽
关键词:陶渊明隐士文化田园诗隐逸思想
刘勰"文心"论的"六经"精神源流被引量:1
2023年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用《原道》《征圣》《宗经》论述"文心"问题,用《正纬》《辨骚》探讨如何纠正"文心"偏离的问题,这五篇遵循"文德""言之文""正言"的"六经"精神理路加以构建,形成了著名的"文心"论.刘勰将"文德"作为"文心"论的精神之源,以"文言"思想为理论基础,揭示"文德"养成的逻辑路径,即主张通过"文言"艺术浸润"文心",滋养陶冶言辞的格调与境界,最终达成文章"经世"的审美理想,并为其"正言"思想预设理论依据."文心"论是对"六经"精神的传承,反映了刘勰广阔宏大的历史视野、文化格局以及卓越精深的理论境界.
杨隽
关键词:《文心雕龙》文心文德
“金奏”乐象与“祗庸”乐德——兼论《周颂》的礼学文化内涵被引量:4
2011年
《乐记》云:“声音之道,与政通也”,这是对周代典乐文化体系政治意义最为简洁明确的描述。周代典乐制度规定由大司乐遵循成均乐法,掌理国家乐教体系,大司乐总掌下的乐官机构聚合天下国子及俊选之士,选择多才多艺、德高望重的瞽噱乐官担任他们的老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乐德、乐语、乐舞,并以频繁举行的乐教政治活动实践以“三乐”为核心的德行修化、
杨隽
关键词:文化内涵《周颂》礼学乐象《乐记》政治意义
《礼记·乐记》与孔子的“兴观群怨”被引量:8
2005年
诗乐舞一体是文学发生时期的重要特征。《乐记》作为中国第一部专门的乐论,系统地阐释了音乐的发生,音乐的作用及美学境界诸问题,其关于音乐的重要观点与儒家诗论一脉相承,孔子的“兴观群怨”思想对《乐记》的影响尤为深刻。
杨隽
关键词:《乐记》孔子兴观群怨
典乐制度与周代演诗体系的建构被引量:1
2008年
即兴徒歌是诗歌最初的艺术形态,随着音乐日益成熟,祭祀典乐实践成为诗歌发展的契机,诗歌提升为典乐综合表意体系中的主角,确立了"歌奏舞"统合的祭祀典乐演诗体系。周人建立了完备的典乐政治制度,诗在周代典乐制度提供的广阔政治空间里实现了演诗体系的建构,成为承载周礼政治内涵的重要媒介,由周代完备的乐官体系典掌的综合演诗流程是对周代宗法统治秩序的艺术化展演,是对伦理政治内涵的艺术表述,同时又是诗乐政治教化的流程,周代典乐制度规定了《诗》的表现形式与内涵,这是周代典乐政治赋予《诗》的特殊意义。
杨隽
关键词:《诗》
文化的开启:“兴于诗”被引量:1
2007年
即兴谣诗是诗歌的最初艺术形态,是中国文化的起点。《吴越春秋.弹歌》、《吕氏春秋.音初》中的即兴徒歌以及《周易》部分经过整理的繇辞,使我们仍有可能领略原始谣诗的古朴风貌。即兴谣诗单纯古朴、荡气回肠、自然轻盈的艺术形态与原始先民率性动情、乾坤流转、野性天然的生活交相辉映,是对人类文化源头质朴风情的诗性写真,成为我们触摸文化源头的艺术中介。在“诗三百”这部宗周“典乐”范本产生之前,《易》繇辞已为我们提供了徒歌的范式,而且它的存在一直在提醒我们:诗歌一面与音乐合流,渗透着浓重的宗教与政治意味,一面仍是随意简朴的徒歌,基本保持着原生态的生活滋味。即兴谣诗与《周易》短繇以纯语言的艺术化表达为宗周“典乐”歌《诗》体系的建构积累了丰富的灵感。
杨隽
关键词:《周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