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晓明

作品数:313 被引量:932H指数:16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4篇期刊文章
  • 38篇会议论文
  • 22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6篇医药卫生
  • 67篇生物学
  • 4篇建筑科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军事

主题

  • 88篇细胞
  • 53篇基因
  • 41篇蛋白
  • 39篇肝再生
  • 27篇肝细胞
  • 26篇人肝
  • 25篇关节
  • 24篇肝再生增强因...
  • 20篇人肝再生增强...
  • 20篇基因表达
  • 18篇蛋白质
  • 18篇肿瘤
  • 18篇麻醉
  • 17篇小鼠
  • 16篇切除
  • 16篇重组人肝再生...
  • 16篇相互作用
  • 14篇增殖
  • 13篇造血
  • 13篇纤维化

机构

  • 190篇军事医学科学...
  • 52篇安徽医科大学
  • 33篇空军总医院
  • 30篇中国人民解放...
  • 30篇解放军第89...
  • 19篇天津大学
  • 9篇第三军医大学...
  • 8篇北京军区总医...
  • 8篇军事科学院
  • 7篇北京工业大学
  • 7篇潍坊医学院
  • 7篇解放军第25...
  • 6篇北京大学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5篇解放军第二五...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北京蛋白质组...
  • 3篇安徽省立医院

作者

  • 310篇杨晓明
  • 65篇詹轶群
  • 49篇许望翔
  • 48篇贺福初
  • 48篇李长燕
  • 35篇汪思应
  • 34篇潘昭勋
  • 33篇葛常辉
  • 27篇于淼
  • 23篇吴祖泽
  • 21篇王治东
  • 20篇孙超
  • 16篇王爱民
  • 14篇陈慧
  • 13篇王建
  • 13篇张洪鑫
  • 12篇陈惠鹏
  • 11篇王清明
  • 11篇唐刘君
  • 10篇黄俊梅

传媒

  • 18篇安徽医科大学...
  • 17篇军事医学
  • 12篇医学分子生物...
  • 10篇生物技术通讯
  • 10篇中国生物化学...
  • 9篇军事医学科学...
  • 9篇临床麻醉学杂...
  • 7篇解放军医学杂...
  • 7篇中华实验外科...
  • 6篇世界华人消化...
  • 5篇徐州医学院学...
  • 5篇空军总医院学...
  • 5篇空军医学杂志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中国应用生理...
  • 4篇中国生物工程...
  • 4篇国际药学研究...
  • 3篇科学通报
  • 3篇生物化学与生...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2篇2018
  • 22篇2017
  • 15篇2016
  • 17篇2015
  • 17篇2014
  • 15篇2013
  • 16篇2012
  • 13篇2011
  • 15篇2010
  • 24篇2009
  • 15篇2008
  • 15篇2007
  • 9篇2006
  • 15篇2005
  • 7篇2004
3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L’Insalata量表的通讯兵肩关节功能现况调查
2017年
[目的]探讨实战化训练中通讯兵肩关节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和功能现状。[方法]采用LInsalata量表,对甲乙两军种中2个通讯团的通讯兵进行调查,了解肩关节损伤的发病率,并分别按性别和军种进行分组,比较两组人员的患侧肩关节LInsalata评分,对日常生活和训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获取有效问卷1 182份,2016年7月通讯兵肩关节训练伤发病率为63.37%;受伤后男性通讯兵肩关节LInsalata评分(79.19±9.24)分明显低于女通讯兵的(84.89±8.04)分(P<0.001),甲种军通讯兵肩关节LInsalata评分(78.72±9.01)分明显低于乙种军通讯兵的(80.30±9.48)分(P=0.003);受伤后对训练和生活产生影响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实战化训练中通讯兵易发生肩关节训练伤,受伤后对肩关节功能造成的影响男性高于女性,甲种军高于乙种军,对通讯兵的日常训练和生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张洪鑫潘昭勋孙超闵小军杜德凯杨晓明
关键词:肩关节训练伤
果蝇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蛋白质组学旨在阐明基因组所表达的真正执行生命活动的全部蛋白质的表达规律和生物功能。随着人类基因组学计划的逐渐成熟,分子水平的实验技术不断发展,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果蝇是生命科学领域最为常用的一种模式生物,长期的系统研究也使果蝇的基因组成为至今注释最好的基因组之一,为功能基因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由于技术的限制,迄今有关果蝇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报道尚不多见。近年来果蝇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主要包括表达谱、修饰谱、比较蛋白质组学和疾病模型蛋白质组等四个方向,为进一步开展人类疾病临床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邢晓华杨晓明徐平
关键词:果蝇比较蛋白质组
TLR5激动剂CBLB502蛋白原核表达及辐射防护作用验证
目的:为了研究TLR5受体激动剂及相关信号通路在电离辐射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原核表达并纯化TLR5受体的激动剂CBLB502蛋白,并利用小鼠实验验证表达蛋白的辐射防护作用,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首先采用PCR技术获...
王治东葛常辉许望翔詹轶群汤立宣曹萌萌杨晓明
ERDAS IMAGINE 9.1中批处理方法的使用
本文就ERDAS IMAGINE软件中的批处理功能分别从影像镶嵌、16Bit到8Bit的转换、绿波段中添加近红外波段的影像、批处理中的时间设定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对ERDAS IMAGINE软件的使用和遥感影像的处理都...
杨晓明周芳
关键词:批处理影像镶嵌
文献传递
微囊化人嗜铬细胞异种移植用于实验大鼠镇痛的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评价微囊化人嗜铬细胞(ME-HCC)移植入大鼠蛛网膜下腔后治疗慢性神经痛的效果,观察ME-HCC对脊髓组织的影响. 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采用四股结扎法结扎单侧坐骨神经,制作慢性神经痛模型;取ABO同型健康成人脑死亡后的双侧肾上腺进行嗜铬细胞分离和原代培养,培养的嗜铬细胞记为HCC;用2%海藻酸钠(Alginate)包裹HCC并进行体外培养.30只慢性神经痛模型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蛛网膜下腔移植入Alginate空微囊组为A组;蛛网膜下腔移植入HCC组为B组;蛛网膜下腔移植入ME-HCC组为C组.观察大鼠自发痛行为的改变以及电痛阈的改变,于移植术后第12周每组随机取5只大鼠制作腰段脊髓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移植物对脊髓组织的影响. 结果移植后第1~9周与移植前相比,A组大鼠自发痛行为无明显改善,B组和C组大鼠自发痛行为显著改善;移植后第10~12周,B组大鼠5 min离地时间为103±20 s,C组大鼠5 min离地时间为72±15 s,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大鼠电痛阈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大鼠疼痛明显减轻,电痛阈由(0.26±0.05)mA升至(0.68±0.12)mA(P<0.05),B组和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10~12周B组电痛阈降至(0.36±0.04)mA,C组电痛阈为(0.66±0.05)mA,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术后第12周,A组和C组脊髓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少量淋巴细胞浸润,B组脊髓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大量散在淋巴细胞浸润. 结论 ME-HCC有良好的镇痛效果,Alginate微囊有较好的免疫隔离作用.
杨晓明刘珺毕好生江辉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镇痛
人肝脏刺激物质特异mRNA的部分分离与鉴定被引量:2
1995年
从人胎肝组织提取总RNA并纯化出mRNA,经10~30%蔗糖密度离心划分为4个主要组分,体外翻译及活性检测结果表明肝刺激物质特异mRNA约0.6kb,该结果为采用表达型文库进行cDNA克隆筛选奠定了基础。
杨晓明贺福初谢玲邢桂春吴祖泽
关键词:MRNA细胞因子细胞增殖
一种新型丝氨酸苏氨酸激酶CPK的初步克隆及功能被引量:2
2005年
从人胎肝cDNA文库中分离到一种cDNA ,推测的蛋白氨基酸序列具有明显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结构域,可能编码一种新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命名为CPK ,cellproliferationassociationkinase) .CPKmRNA全长约3 0kb .RT PCR检测表明CPKmRNA在增殖活跃组织或细胞如人胚胎组织、肿瘤细胞株中呈高丰度表达,在成人组织则呈低丰度或不表达.利用PCR技术扩增大鼠同源cDNA ,以此为探针,Northern杂交发现CPK表达于多种成年小鼠组织,以脑组织丰度最高.小鼠2 3肝部分切除可迅速诱导CPKmRNA的表达,在术后2 4~4 8h达高峰,与2 3肝部分切除后细胞增殖期吻合.以小鼠同源cDNA片段为模板,合成RNA探针,原位杂交显示在胚胎发育期CPK低丰度表达在大多数组织,以神经系统组织变化最大,在第8d胚胎神经管内皮细胞中即出现表达,11~13d在端脑、脑膜、间脑、脊神经节表皮细胞、海马、小脑神经胶质细胞等多种神经细胞中表达且丰度较高,16d后这些组织的表达迅速下降到较低水平,表明CPK可能与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关联.利用信号通路检测技术,观察到CPK的表达对MAPK ,p38MAPK途径的激活有明显的影响,并可显著增强表皮生长因子对这两条途径的激活,提示该激酶可能参与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
汪思应陈兵许望翔詹轶群崔玉芳李长燕杨晓明
HNF1α的蛋白质复合体
2007年
肝细胞核因子1A(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1A,HNF1α)是肝脏富集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之一,调控多种肝脏特异基因的表达,参与维系肝脏的正常表型与功能。HNF1α与多种蛋白质相互作用,以复合体的形式发挥转录调节功能。复合体组成的动态变化在调控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维持内环境稳定、修复组织损伤以及药物代谢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HNF1α的突变型改变了其在体内的相互作用网络,致使靶基因转录失调,诱发青少年发病型成人糖尿病(MODY3)。
于淼杨晓明
关键词:蛋白复合体
激酶调控PKB/Akt活性的机制被引量:6
2007年
PKB/Akt是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网络的中心分子。活化的PKB参与多种生物学效应的调控过程,调控PKB活性作用机制的研究一直是信号转导通路领域的难点。新近的研究结果确定了若干新的调控PKB活性的激酶,从多方面解释了PKB活化和作用的分子机制。其中mTORC2、ATM和DNA-PK均通过磷酸化PKB的Ser473位点以依赖于PI3K的方式全面活化PKB;此外,其它以不依赖PI3K的方式调控PKB活性的激酶包括,RET/PTC通过磷酸化PKB的Tyr315位点、JNK通过磷酸化PKB的Thr450位点以及CK2通过磷酸化PKB的Ser129位点活化PKB,Brk通过磷酸化PKB的Tyr474位点以及GRK2均可通过磷酸化PKB抑制其活性。
李围杨晓明
关键词: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
Peutz-Jeghers综合征小肠息肉治疗中的麻醉管理
2011年
目的 评价气管插管麻醉在Peutz-Jeghers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小肠息肉行小肠镜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9例经双气囊电子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DBE)诊治的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行气管插管全麻,静脉复合应用异丙酚、芬太尼、阿曲库胺.记录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全组均安全完成检查治疗,术毕顺利拔管,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气管插管全醉下对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行电子小肠镜检查治疗安全有效的.
黄俊梅杨晓明罗丹张亮薛晓东毛高平
关键词:气管插管麻醉双气囊电子小肠镜
共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