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锰

作品数:31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河北省卫生厅指导性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静脉
  • 11篇血栓
  • 10篇血栓形成
  • 10篇下肢
  • 10篇静脉血
  • 10篇静脉血栓
  • 9篇静脉血栓形成
  • 8篇动脉
  • 7篇缺血
  • 6篇深静脉
  • 5篇灌注
  • 4篇血管
  • 4篇深静脉血栓
  • 4篇曲张
  • 4篇静脉曲张
  • 3篇溶栓
  • 3篇溶栓治疗
  • 3篇手术
  • 3篇自体
  • 3篇下肢深静脉

机构

  • 30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石家庄市第一...
  • 1篇河北省安国市...

作者

  • 31篇李锰
  • 22篇毕伟
  • 20篇张彦荣
  • 20篇王志波
  • 17篇张峰
  • 7篇高翔
  • 7篇张民英
  • 5篇张金文
  • 4篇罗玉贤
  • 3篇谢绍建
  • 3篇袁涛
  • 3篇王雪平
  • 3篇胡雅萍
  • 2篇蔡建辉
  • 2篇张楠
  • 2篇孙欢欢
  • 1篇苏丽
  • 1篇吴文新
  • 1篇赵晓东
  • 1篇张玲

传媒

  • 9篇河北医科大学...
  • 7篇疑难病杂志
  • 3篇河北医药
  • 3篇血管与腔内血...
  • 2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血管外科...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0
  • 2篇2009
  • 8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2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治疗性血管生成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严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治疗性血管生成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严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32例严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成联用组及对照组各16例,联用组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0μg肌肉注射,每日2次;第3天时采集和分离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配成单个核细胞混悬液,同时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并通过导管于缺血部位动脉腔内注入PBMNCs;联用组围手术期应用肝素3000U,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用14d。对照组仅应用传统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下肢溃疡愈合情况,测量跛行距离及AB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作为影像学随访检查手段。结果血管腔内成形术即时成功30例,其中联用组与对照组各15例,即时成功率93.75%(15/1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跛行距离及ABI治疗后均明显延长(P〈0.01),以联用组明显,联用组跛行距离由入院时的(24.6±4.0)m逐渐提高到12个月时的(629.5±123.1)m,表现为持续延长,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联用组ABI短期明显提升,由入院时的0.60±0.03提高到1个月的0.84±0.04,12个月时略有下降,为0.70±0.03,但仍高于入院时的水平,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溃疡于术后1~3个月逐渐愈合。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治疗性血管生成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结合围手术期功能锻炼,对严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少、可重复治疗等优点,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罗玉贤顾福杭王雪平胡雅萍王晶莹王志波李锰张彦荣张峰谢绍建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性血管生成血管腔内成形术肝素
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护理
2008年
胡雅萍罗玉贤顾福杭王雪平王志波李锰张峰谢绍建
关键词: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下肢缺血性疾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ARTERIAL动脉闭塞性疾病骨髓穿刺
抑郁症合并深静脉血栓2例
2012年
例1,患者,女性,58岁,退休工人,已确诊为抑郁症10年,长期服用盐酸丁螺环酮片等治疗。于人院前16h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肿胀,肿胀呈全肢型,于膝上下10cm处,左下肢分别比右下肢增粗9cm和6cm,B超提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张金文李锰张峰王志波高翔张彦荣
关键词:抑郁症静脉血栓形成
肌袢成形术在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中的应用
2002年
目的 探讨应用肌袢成形术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PVVI)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 41例PVVI应用半腱肌与股二头肌腱袢静脉瓣膜代替术 (肌袢成形术 )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肢体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 6~ 48个月 ,41条肢体症状消失 ,足靴区溃疡未复发 ,足靴区色素沉着逐渐变浅 ,范围缩小。结论 该术式操作较简便 ,安全和疗效高 ,是治疗PVVI的有效方法 ,适于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
张金文张杰张峰李锰赵晓东张民英
关键词: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外科学肌袢成形术
下肢深静脉造影及其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通过下肢深静脉造影,分析下肢静脉曲张的原因,评价下肢静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7月-2007年7月,对537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690条肢体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20条肢体同时行逆行造影检查。结果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的原因,依发病率的高低分别是股腘静脉双支畸形481条肢体(其中股静脉畸形189条;腘静脉畸形219条;同时合并二者畸形73条)占69.7%;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13条肢体,占16.4%;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67条,占9.7%;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16条,占2.3%;深静脉血栓后遗症11条,占1.6%;先天性深静脉无瓣症2条,占0.3%。结论下肢静脉曲张为多种疾病的共同临床表现,股腘静脉双支畸形是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下肢静脉造影是检查下肢静脉病变的可靠方法,同时更是选择治疗方法的根本依据。
张彦荣玉鉴李锰王志波高翔毕伟
关键词:静脉造影术静脉曲张静脉血栓形成
预处理和后处理对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0年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预处理、后处理对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雄性Wistar大鼠24只,建立后肢肌肉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分为4组,每组6只,A组为假手术组,只进行常规解剖不阻断血管,15 h处理;B组为缺血—再灌注组,缺血6 h,再灌注9 h;C组为缺血前给予10 min缺血,10 min灌注,重复3次后行缺血5.5 h,再灌注8.5 h组;D组为缺血5 h 57 min,再灌注前给予1 min灌注,1 min缺血,重复3次后继续再灌注8 h 57 min。各组大鼠均取血清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肌酐(Cr)含量及肾组织匀浆丙二醛(MDA)含量,取肾组织石蜡包埋,HE染色,观察其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B、C、D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A组(P<0.01),C、D组明显低于B组(P<0.01),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组织形态基本正常,C、D组组织形态学改变较B组明显减轻。结论肢体缺血预处理、后处理均可减轻实验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肾损伤,且无差异。
张彦荣王志波张峰李锰毕伟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缺血后处理肌酐乳酸脱氢酶
青春期髂静脉综合征25例报告被引量:2
2006年
毕伟李清怀王涛张民英李锰张峰张彦荣
关键词:髂静脉青春期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压升高动脉压迫髂总静脉
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失误24例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李锰张峰张民英张金文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失误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并发症布-加综合征
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肺损伤时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变化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通过观察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肺损伤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探讨MMP-9对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肺损伤的影响。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与SAP组各12只。采用5%牛磺胆酸钠多点位胰腺被膜下注射建立重症胰腺炎模型。SAP组制模后12h取材,检测各组肺湿重系数、血清淀粉酶量、支气管细胞灌洗液细胞数及蛋白量、肺、胰腺组织形态学改变及MMP-9表达情况等指标。结果SAP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肺组织内MMP-9阳性呈高表达。结论在SAP发病中因炎性细胞、致炎因子的激活而大量释放MMP-9,这与SAP合并肺损伤有密切关系。
张彦荣毕伟李锰王志波张民英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症肺损伤基质金属蛋白酶-9
兔缺血后肢静脉动脉化后远端形态学及微循环的改变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研究静脉动脉化对兔后肢缺血形态学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制备兔单侧后肢缺血动物模型 ,在此基础上即刻行股浅动脉近侧端与伴行股浅静脉的端侧吻合 ,完成缺血 动静脉转流模型。于实验的第 1周、第4周时 ,分别取缺血组、缺血 动静脉转流组术肢远端的腓肠肌及胫神经组织作光、电镜观察 ,并于术前、术后 4周采集转流组的股动脉、股深静脉血做血气分析。结果缺血组术肢可见跛行 ,肢体坏死 ,动物 1周后死亡。光、电镜观察显示 :转流组术后 1周肌肉、神经组织变性坏死 ;术后 4周肌肉、神经组织出现修复性改变。血气分析显示 :术前灌注动脉血和回流静脉血与术后 4周血液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分期静脉动脉化可使缺血肢体的组织营养。
李锰张峰张民英张金文陈康
关键词:局部缺血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