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志波

作品数:29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河北省卫生厅指导性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血栓
  • 9篇下肢
  • 8篇血栓形成
  • 8篇静脉
  • 7篇动脉
  • 7篇血管
  • 7篇缺血
  • 7篇静脉血
  • 7篇静脉血栓
  • 7篇静脉血栓形成
  • 6篇灌注
  • 5篇再灌注
  • 4篇再灌注损伤
  • 4篇自体
  • 3篇单个核细胞
  • 3篇动脉闭塞
  • 3篇性疾病
  • 3篇氧化氮
  • 3篇一氧化氮
  • 3篇治疗性

机构

  • 27篇河北医科大学...
  • 6篇石家庄市第一...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河北省安国市...

作者

  • 29篇王志波
  • 20篇李锰
  • 18篇毕伟
  • 18篇张彦荣
  • 10篇张峰
  • 6篇罗玉贤
  • 6篇高翔
  • 5篇谢绍建
  • 5篇袁涛
  • 5篇胡雅萍
  • 4篇王雪平
  • 4篇张楠
  • 3篇王晶莹
  • 2篇张金文
  • 2篇张民英
  • 1篇吕璐
  • 1篇吴文新
  • 1篇王铁
  • 1篇蔡建辉
  • 1篇玉鉴

传媒

  • 7篇河北医科大学...
  • 7篇疑难病杂志
  • 5篇河北医药
  • 3篇血管与腔内血...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国际老年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0
  • 2篇2009
  • 8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1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预处理和后处理对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0年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预处理、后处理对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雄性Wistar大鼠24只,建立后肢肌肉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分为4组,每组6只,A组为假手术组,只进行常规解剖不阻断血管,15 h处理;B组为缺血—再灌注组,缺血6 h,再灌注9 h;C组为缺血前给予10 min缺血,10 min灌注,重复3次后行缺血5.5 h,再灌注8.5 h组;D组为缺血5 h 57 min,再灌注前给予1 min灌注,1 min缺血,重复3次后继续再灌注8 h 57 min。各组大鼠均取血清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肌酐(Cr)含量及肾组织匀浆丙二醛(MDA)含量,取肾组织石蜡包埋,HE染色,观察其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B、C、D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A组(P<0.01),C、D组明显低于B组(P<0.01),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组织形态基本正常,C、D组组织形态学改变较B组明显减轻。结论肢体缺血预处理、后处理均可减轻实验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肾损伤,且无差异。
张彦荣王志波张峰李锰毕伟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缺血后处理肌酐乳酸脱氢酶
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肺损伤时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变化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通过观察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肺损伤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探讨MMP-9对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肺损伤的影响。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与SAP组各12只。采用5%牛磺胆酸钠多点位胰腺被膜下注射建立重症胰腺炎模型。SAP组制模后12h取材,检测各组肺湿重系数、血清淀粉酶量、支气管细胞灌洗液细胞数及蛋白量、肺、胰腺组织形态学改变及MMP-9表达情况等指标。结果SAP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肺组织内MMP-9阳性呈高表达。结论在SAP发病中因炎性细胞、致炎因子的激活而大量释放MMP-9,这与SAP合并肺损伤有密切关系。
张彦荣毕伟李锰王志波张民英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症肺损伤基质金属蛋白酶-9
小肽缀合物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2009年
目的探讨小肽缀合物(NNP)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保护作用。方法大鼠左冠状动脉阻塞30min,然后再灌注120min。NNP(10mg/kg)或溶剂在缺血模型形成之前10min经颈静脉给药。再灌注结束后,快速取出心脏进行生化测定和病理组织学分析。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之后溶剂组丙二醛(MDA)水平(144±10)nmol/gpro,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460±23)nmol/gpro;NNP组MDA水平(50±30)nmol/gpro,GSH水平(789±137)nmol/gpro;另外,NNP给药组心肌的梗死面积(17±2)cm3,溶剂组(23±3)cm3,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NP可使梗死面积明显减小,并明显改善心脏抗氧化能力,从而缓解脂质过氧化造成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李锰毕伟高翔王志波张彦荣刘三光张民英
逆行置管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对照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经健侧股静脉穿刺逆行置溶栓导管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对27例B型超声明确诊断为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分为经对侧股静脉穿刺逆行置管溶栓组(A组)12例和全身静脉溶栓组(B组)15例。对2组患者患肢周径缩小值、远期瓣膜功能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14d下肢周径缩小值,A组为(3.4±0.8)cm,B组为(2.8±0.8)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经光电容积描记法(PPG)评价深静脉瓣膜功能,A组静脉充盈时间(VRT)为(22.2±3.5)s,B组为(16.6±4.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健侧股静脉穿刺置溶栓导管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可有效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降低静脉血栓后遗症发生率。
王志波李锰张峰张彦荣毕伟付会珍
关键词:置管溶栓
酒速愈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肝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急性酒精中毒小鼠模型醒酒时间、醉酒时间、醉酒率、死亡率以及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
王志波
关键词:酒速愈酒精中毒肝脏保护自由基代谢
文献传递
血管内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研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是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有丝分裂原,也是一种效的血管形成和血管通透性诱导因子.此研究目的是研究VEGF及其受体KDR(flk-1)与原...
王志波
关键词:结肠直肠肿瘤淋巴转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文献传递
治疗性血管生成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严重下肢缺血性疾病
2010年
目的探讨治疗性血管生成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严重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确诊的严重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8例和糖尿病足患者70例,应用肝素3000U,静脉注射,1次/d,连用14d。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0μg肌内注射,2次/d。第3天时采集和分离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配成单个核细胞混悬液,同时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并通过导管于缺血部位动脉腔内注入PBMNCs。整个围手术期行功能锻炼。结果全组无死亡,血管腔内成形术即时成功126例,失败12例,即时技术成功率91.30%。术后患肢冷感、间歇性跛行等临床症状不同程度好转。跛行距离由入院时的(24±15)m逐渐提高到12个月时的(642±224)m,表现为持续延长(P<0.01)。溃疡于术后1~3个月逐渐愈合。踝肱指数(ABI)短期明显提升,由入院时的0.60±0.07提高到1个月的0.84±0.11(P<0.01),12个月时略有下降,为0.70±0.07(P<0.05),但仍高于入院时的水平。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治疗性血管生成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结合围手术期功能锻炼,对严重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有效的救治方法,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少、可重复等优点,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胡雅萍王晶莹罗玉贤顾福杭王雪平张洪涛肖国伟王志波谢绍建
关键词:治疗性血管生成血管腔内成形术自体肝素严重下肢缺血
治疗性血管生成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严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治疗性血管生成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严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32例严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成联用组及对照组各16例,联用组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0μg肌肉注射,每日2次;第3天时采集和分离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配成单个核细胞混悬液,同时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并通过导管于缺血部位动脉腔内注入PBMNCs;联用组围手术期应用肝素3000U,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用14d。对照组仅应用传统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下肢溃疡愈合情况,测量跛行距离及AB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作为影像学随访检查手段。结果血管腔内成形术即时成功30例,其中联用组与对照组各15例,即时成功率93.75%(15/1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跛行距离及ABI治疗后均明显延长(P〈0.01),以联用组明显,联用组跛行距离由入院时的(24.6±4.0)m逐渐提高到12个月时的(629.5±123.1)m,表现为持续延长,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联用组ABI短期明显提升,由入院时的0.60±0.03提高到1个月的0.84±0.04,12个月时略有下降,为0.70±0.03,但仍高于入院时的水平,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溃疡于术后1~3个月逐渐愈合。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治疗性血管生成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结合围手术期功能锻炼,对严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少、可重复治疗等优点,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罗玉贤顾福杭王雪平胡雅萍王晶莹王志波李锰张彦荣张峰谢绍建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性血管生成血管腔内成形术肝素
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护理
2008年
胡雅萍罗玉贤顾福杭王雪平王志波李锰张峰谢绍建
关键词: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下肢缺血性疾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ARTERIAL动脉闭塞性疾病骨髓穿刺
抑郁症合并深静脉血栓2例
2012年
例1,患者,女性,58岁,退休工人,已确诊为抑郁症10年,长期服用盐酸丁螺环酮片等治疗。于人院前16h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肿胀,肿胀呈全肢型,于膝上下10cm处,左下肢分别比右下肢增粗9cm和6cm,B超提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张金文李锰张峰王志波高翔张彦荣
关键词:抑郁症静脉血栓形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