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虎

作品数:67 被引量:287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3篇关节
  • 26篇膝关节
  • 26篇关节置换
  • 17篇置换术
  • 14篇膝关节置换
  • 12篇髋关节
  • 11篇术后
  • 11篇全膝关节
  • 11篇关节炎
  • 9篇手术
  • 9篇强直
  • 9篇全膝关节置换
  • 9篇膝关节置换术
  • 9篇疗效
  • 8篇假体
  • 7篇髋关节置换
  • 7篇关节成形术
  • 7篇成形术
  • 6篇全膝关节置换...
  • 5篇置换术后

机构

  • 65篇北京大学
  • 3篇世界中医药学...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北京积水潭医...
  • 2篇内蒙古医学院...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西藏自治区疾...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宁德师范学院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65篇李虎
  • 33篇林剑浩
  • 16篇寇伯龙
  • 15篇吕厚山
  • 14篇陶可
  • 13篇柯岩
  • 12篇魏威
  • 11篇李儒军
  • 6篇关振鹏
  • 6篇袁燕林
  • 4篇王启
  • 4篇康晓征
  • 4篇刘强
  • 3篇柳洪胜
  • 3篇孙烨
  • 3篇王少杰
  • 3篇白文
  • 3篇鲁明
  • 3篇周殿阁
  • 3篇李志昌

传媒

  • 9篇中华外科杂志
  • 8篇中华关节外科...
  • 4篇中华骨科杂志
  • 4篇中华骨与关节...
  • 3篇中华风湿病学...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股四头肌V-Y成形技术在僵直或强直膝TKA术中的应用
2021年
目的 探讨僵直或强直膝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采用股四头肌V-Y成形技术改善膝关节活动度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采用TKA治疗11例(13膝)僵直或强直膝患者资料,术中采用股四头肌V-Y成形技术,比较分析手术前后膝关节HSS评分和关节活动度变化。结果 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49(28.18±10.74)个月,末次随访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5~33(15.54±9.53)分提高到术后55~93(85.62±7.06)分。关节活动度由术前0°~40°(13.85°±14.60°)提高到术后80°~115°(93.46°±10.49°),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术后早期远端切口渗出2例2膝,皮肤浅表性感染1膝,2例2膝分别于术后6周和3个月再次出现僵直,3例3膝末次随访时分别存在5°、5°和10°的伸展滞缺。结论 股四头肌V-Y成形技术在僵直或强直膝TKA关节暴露中是可行的、有效的,但有时需辅助二次截骨或软组织松解技术,手术难度较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及强化术后康复训练,仍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黄长智林久灶柯铭锋李虎李儒军陶可林剑浩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强直股四头肌
膝关节僵硬手术松解失败临床报告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膝关节僵硬手术松解失败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62例膝关节僵硬手术松解患者中效果不佳的3例典型病例进行回顾复习,分析其疗效不佳的原因。[结果]关节内感染、皮肤坏死、关节骨折(包括髌骨骨折)及关节软骨病损、骨化性肌炎,缺乏有效的早期功能锻炼等因素是影响膝关节僵硬手术松解失败的主要因素。[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规范、缜密的手术操作,术中及术后必要的预防处理可减少术后再次黏连发生。
王振虎孙辉生范红旗袁燕林李虎
关键词:膝关节僵硬手术松解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的观察与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前,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多采用膝关节正中皮肤切口,髌旁内侧入路进行。临床上观察到,很多患者主诉TKA术后膝关节前方正中切口外侧方麻木,严重者甚至在该区域内存在“窜痛”,检查发现膝关节切口外侧有不同范围大小的皮肤感觉障碍区域,常常引起患者的担心。本研究通过测量TKA术后切口外侧感觉障碍区域的大小和温度改变,初步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探讨其规律。
杨立新吕厚山孙铁铮杨艺李虎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皮肤感觉障碍术后切口皮肤切口TKA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韧带组织培养模型选择及腺病毒转染的实验研究
目的: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与炎症紧密相关的慢性进行性结缔组织疾病,以往研究证实肌腱附着点异常骨化是其病变基础,成纤维细胞在致炎性因子作用下的成骨转化在AS病理性骨化病程中起重要作用[1-3]。已有的研究[4-8]显...
李虎李儒军曹宸喜柯岩林剑浩陶可
关键词:去分化强直性脊柱炎腺病毒病毒转染
过表达CKLF1促进AS髋关节韧带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向成骨细胞转化
目的: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与炎症紧密相关的慢性进行性结缔组织疾病,以往研究证实肌腱附着点异常骨化是其病变基础,成纤维细胞在致炎性因子作用下的成骨转化在AS病理性骨化病程中起重要作用。趋化素样因子1(CKLF1)是北...
陶可李儒军曹宸喜柯岩林剑浩李虎
关键词:趋化素样因子1成纤维细胞病毒转染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伸直位强直畸形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探讨膝关节伸直位强直畸形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要点和术后效果。方法 1996年1月至2006年6月,对8例(9膝)膝关节伸直位强直畸形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均为0°,KSS 膝关节评分平均为44分(10~68分),功能评分平均为17分(-10~55分)。结果 8例患者(9膝)围手术期出现的并发症包括髌腱止点撕脱1膝,髌骨下极部分撕脱骨折1膝,术后早期关节血肿1膝,皮肤浅表性感染1膝,经对症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平均随访40.4个月(7.0~120.0个月),术后膝关节平均活动度89°(50°~120°),术后 KSS 膝关节评分平均为81分(55~93分),功能评分平均为79分(50~90分)。2例2膝分别存在5°和25°的伸展滞缺。1例1膝因为关节不稳于术后1年行翻修术,更换加厚的胫骨平台垫片。结论膝关节伸直位强直畸形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如能恰当处理,仍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术中膝关节的充分暴露,保留足够的髌骨床厚度,保护髌腱和膝关节的血液供应以及正确的软组织平衡技术是手术的关键。
吕厚山李虎关振鹏孙铁铮袁燕林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关节强直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韧带组织培养模型的建立及腺病毒转染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与炎症紧密相关但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慢性进行性结缔组织疾病。目的:本研究拟通过构建和比较AS韧带组织体外原位(in situ)、2D细胞贴壁体外(in vitro)及3D水凝胶体外培养模型,旨在探索更适合模拟AS韧带体外的培养模型。方法:AS髋关节韧带组织取自我科4例重度AS拟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平均年龄(44.0±4.1)岁。髋关节组织块常规消化获得单细胞,并行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和抗vimentin免疫荧光染色(IFC)鉴定检查。对上述髋关节韧带组织与成纤维细胞分别行组织块原位、体外2D贴壁和3D海藻酸盐水凝胶法培养,重组腺病毒(rAd)5-lacZ转染上述标本14 d后,分别采用大体观察、HE染色、Hoechst 33258实验、X-gal染色、抗β-gal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等对细胞形态与增殖能力、病毒转染效率和致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等进行检测。结果:第2代AS髋关节韧带细胞抗vimentin IFC检测均出现明显的红色荧光,结果阳性,表明分离培养的细胞为成纤维细胞。rAd5-lacZ转染上述3种模型14 d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HE染色后的细胞形态并计数单位面积下的细胞数、Hoechst 33258检测细胞DNA含量和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功能提示,3种模型中以2D平面的细胞增殖效率和致炎性细胞因子分泌能力最强(F=12.21、14.91、282.67、350.18,P<0.05或0.01)、但细胞"去分化"现象亦最明显,而AS韧带组织原位培养和成纤维细胞3D海藻酸盐水凝胶培养条件下的细胞增殖效率和致炎性细胞因子表达能力相似(t=1.37、0.71、1.44、1.83,P>0.05),细胞形态前后无明显变化。抗β-gal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计数阳性细胞数/光镜下的总细胞数得出rAd-lacZ转染3种模型效率相似,分别为65.84%、72.26%和75.39%(F=0.873,P>0.05)。结论:韧带组织原位培养和成纤维细胞3D水凝胶培养能更好地模拟AS韧带成纤维细胞体内生存环
李虎李儒军曹宸喜王白成林剑浩陶可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成纤维细胞去分化腺病毒转染
膝关节僵硬松解术后并发症3例分析
2011年
膝关节僵硬是膝关节及其周围骨折或术后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多因伸膝装置粘连和挛缩引起.主要表现为膝关节屈曲受限、伸直位僵硬,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皮肤弹性及关节活动度减少或消失,严重者致残,给患者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手术松解是重塑膝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1].但仍有少数患者术后出现切口不愈合、皮肤坏死、骨化性肌炎、术后膝关节再次僵硬等并发症.
王振虎李启明陈超赵力袁燕林李虎
关键词:膝关节手术后并发症
患者自我报告结局评估工具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3年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手段。患者自我报告结局评估工具(PROM)是术后评估TKA临床疗效的重要方式。2008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新兴PROM被报道应用于TKA。第一类PROM用于特定评估人群,包括韩国膝关节评分(KKS)、高活动性评分(HAAS);第二类PROM为特定评估目的而设定,包括遗忘关节评分(FJS)、功能表现/疼痛表现评分(PerF/PerP);第三类是对传统PROMs的优化升级,包括自我管理的患者满意度量表(SAP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2011、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体力活动功能(KOOS-PS)。这些评价工具从不同的维度评估TKA疗效,极大地丰富了TKA术后疗效评价体系。本文对上述7种新兴PROM的特点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刘昊陶可李虎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评估
抗凝时限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凝血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前瞻性比较髋关节置换术后短期抗凝与延长抗凝对于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术前采用电脑数字随机分组法随机分组。短期抗凝组和延长抗凝组各20例,并辅以常规物理预防措施。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凝血酶原片段Fl+2(F1+2)、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imer)。各项凝血标志物分别于术前48h内及术后第1、7、35天进行检测;所有患者于术前48h内及术后第7、35天进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明确有无静脉血栓形成。结果40例患者超声检查均未发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两组患者术后TAT、F1+2、FIB及D-dimer水平在各检测时间点较术前均有增高。TAT及D-dimer浓度峰值出现在术后第1天,而F1+2及Fib浓度峰值则出现在术后第7天。组间比较,在术后第35天,长期抗凝组的Fl+2及TAT水平均低于短期抗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高凝状态可持续至术后35d;延长抗凝时限虽不能完全消除高凝状态,但可以减轻术后高凝状态的程度。但基于超声检查,本研究中短期抗凝与延长抗凝对于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不能得出明确结论。
张恒林剑浩李虎关振鹏周殿阁寇伯龙魏威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静脉血栓形成血液凝固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