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蓓蓓

作品数:52 被引量:240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文化科学
  • 4篇历史地理
  • 3篇农业科学
  • 3篇语言文字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2篇气象
  • 4篇耕地
  • 3篇灾害
  • 3篇土地利用
  • 3篇气候
  • 2篇学史
  • 2篇中国气象
  • 2篇生态系统
  • 2篇史料
  • 2篇农业
  • 2篇气象台
  • 2篇气象学
  • 2篇温度变化
  • 2篇温室气体
  • 2篇减排
  • 2篇翻译
  • 2篇干旱
  • 2篇高温
  • 2篇高温干旱
  • 2篇高校

机构

  • 35篇南京信息工程...
  • 14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气象局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成都东软学院
  • 1篇江苏开放大学

作者

  • 43篇李蓓蓓
  • 8篇方修琦
  • 7篇叶瑜
  • 4篇张学珍
  • 4篇张改珍
  • 4篇朱涛
  • 3篇张军
  • 3篇施威
  • 3篇杨菲
  • 3篇李忠明
  • 3篇魏学琼
  • 2篇殷培红
  • 1篇曹玲
  • 1篇黄媛
  • 1篇崔玉娟
  • 1篇杨蕾
  • 1篇侯光良
  • 1篇杨小明
  • 1篇韩雪
  • 1篇戴玉娟

传媒

  • 4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气象科技进展
  • 2篇改革与开放
  • 2篇人民长江
  • 2篇地理科学
  • 2篇农业考古
  • 2篇英语广场(学...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食品工业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档案与建设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湖南社会科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上海翻译(中...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科普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北过去300年耕地重建数据与国际数据库对比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除了工业化之外,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最大影响因素(Turner et al.,1997;Lambin et al.,2001),具有全球范围的环境效应,是造成全球变化和碳循环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历史...
李蓓蓓叶瑜
《气象杂志》的中外气象科技交流探究
2021年
【目的】探究民国时期(1912—1949年)气象专业学术期刊对中外气象科技交流的作用,丰富近代科技期刊国际化研究成果,为期刊面向世界办刊提供历史经验。【方法】通过建立《气象杂志》题录数据库,提取科技交流指标,以最具特色的中外科技交流为对象,从版块、作者、来源等角度分析科技交流内容、形式及其贡献。【结果】《气象杂志》虽经历了较动荡的时期,但发行量显著增加,并且中外气象科技交流内容的占比达40%,体现出国际化的重要特征。【结论】《气象杂志》在传播中外气象科学新发明与新技术、传播中外气象建设新方向与新目标等方面具有重要贡献,气象科技期刊在民国时期承担了中外气象科学交流与传播的重要使命。
李蓓蓓何静凡张改珍吕娜
关键词:版块
国内外圩田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9年
圩田是滨湖低洼地区综合治田治水的一种土地利用形式,对区域的农业发展、防洪减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圩田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悠久,国外如荷兰等地也有大面积的圩田开发。目前,针对如何使圩田能够在当代社会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已成为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要对圩田开展深入研究。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圩田的研究成果,从圩田历史与现状、圩区规划、圩田防洪、圩田生态系统等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对研究资料、研究方法和主要结论进行了研究总结。根据研究结果,发现了研究过程中的几个转变,为此提出了当前研究关注的新方向,即结合古代智慧推动圩区规划,利用技术手段加强防洪减灾、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圩田转型等。研究结果表明:圩田已从历史学和水利学发展成了多学科关注的研究对象,多学科方法的应用将会促进圩田受到更好的保护并得到更有效的利用。研究成果可以为圩田研究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吕娜李蓓蓓魏学琼
中国东北地区17世纪后期的自然植被格局被引量:13
2011年
通过整理、分析历史文献中的自然植被记录,复原了中国东北地区近代大规模农垦前(17世纪后期)的自然植被格局。结果表明,当时的主导植被类型是森林和草地,森林主要分布于山区,其中大兴安岭北端主要是寒温带落叶针叶林,长白山南端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其余山区是针阔混交林,草地主要分布于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林-草的分界线与地表等高线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三江平原分布有大面积的沼泽。潜在植被格局与历史自然植被格局基本一致,但是林-草分界线有明显差异,且潜在植被图中没有沼泽。
张学珍王维强方修琦叶瑜李蓓蓓
关键词:历史文献自然植被环境演变
1951~2005年中国大陆冬季温度变化过程的区域差异被引量:32
2010年
利用中国大陆160个地面站和寒潮关键区9个站点气象数据,采用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突变检验方法,分析1951~2005年中国大陆冬季温度变化过程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冬季温度变化可分5个大区,共11个亚区(基本区域单元),各区分界线多与大地貌单元的界线相一致;除川黔桂区外,其余10个亚区均表现出显著升温趋势,升温率0.15~0.54℃/10a;自北向南,升温速率逐渐减小,开始升温时间推迟。中国大陆冬季温度变化过程的空间差异与各区域受北方冷空气影响程度的不同密切相关,是冬季风环流与大地貌格局共同作用的结果。
方修琦张学珍戴玉娟李蓓蓓侯光良
关键词:温度变化聚类分析
1861-2010年巢湖流域气候和生产力要素数据集
2024年
巢湖是我国五大湖泊之一,人类活动历史长久,并对流域生态环境和湖泊水体造成了重要影响。尤其近百年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巢湖流域工农业发展和城镇化加剧了流域植被退化,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生态环境破坏等严重环境问题。本研究利用实测和模拟的多源数据,建立了高分辨率、长时段的生态系统气候和植被生长数据集,通过采用薄板光顺样条空间插值方法,以STASH软件为基础开发生物气候软件建立了气候数据,包括1861-2010年的高分辨率气温、降水、日照百分比、最冷月均温、最暖月均温、大于0℃积温和大于5℃积温数据,通过机器学习方法结合NPP算法模块计算得到了相同时期的植被数据,包括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生态系统净生产力(NEP)和叶面积指数(LAI)数据,并进行了质量控制分析。本数据集为区域潜在植被重建及其植被变迁定量研究提供了模型数据,也为准确地评估气候变化对巢湖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也可以作为工业革命以来中国区域典型流域生态系统数据集建设的参考案例。
李蓓蓓韩雪魏柱灯吴星麒
关键词:生态系统巢湖流域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科技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被引量:14
2019年
本文探讨了当前高校科技翻译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认为,应根据我国现实需求分析现行高校科技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目标,建立"六维一体"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继而提出五点改革对策,旨在培养出更多高水平、专业化、符合时代需求的科技翻译人才。
李蓓蓓吕娜张军
关键词:一带一路科技翻译
宋元明清中国气象科技人物刍议
2015年
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政治相对稳定,经济较为发达,中西方文化交流频繁,这为中国气象科技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宋元明清时期中国气象科技人物在继承了前人在天文、农学、水利、医学等方面成就的同时,更加注重放下书本,进行实地考察,更加注重中外交流。这种科学家身份、学科的杂糅和实践、交流的深入,使得宋元明清时期中国气象科技人物具有注重农业生产、注重地域气象,注重因地制宜利用气候资源。
朱涛李蓓蓓
关键词:宋元明清气象
德国实现京都减排目标的原因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德国2007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对1990年下降超过了21%,提前达到其京都减排目标,并且在主要领域均实现了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从温室气体种类来看,1990年-2007年德国CO2排放下降了19%,非CO2减排率达到36%;从部门来看,能源领域减排率为22%,国民经济非基础性行业能耗减排和能源结构调整是能源领域最主要的减排途径,其次是废弃物领域,其减排总量与能源工业部门相当,减排率高达72%。总结德国实现减排目标的主要原因有:东西德统一促进环境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助力排放控制,能源结构转变推动温室气体减排,能源价格调控能源领域的减排。由此得到三点启示:减排起算时间点对德国实现京都减排率计算意义重大,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中尽量避免对经济的冲击,要重视CH4和N2O等非CO2温室气体减排。
李蓓蓓殷培红方修琦杨小明
关键词:温室气体减排
江浙沪地区55年夏季降水时空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为了研究江浙沪地区夏季不同等级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94个气象站1958~2012年55a的逐日降水数据,基于MATLAB软件和ArcGIS技术,建立了该地区6~8月多年的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发生平均次数空间分布图谱,分析了不同等级降水发生频率的月变化特征;利用小波分析方法揭示夏李不同等级降水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地区夏季不同等级降水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异特征,不同等级的暴雨发生频率南北差异较大;从降水的发生周期来看,几种降水等级在5~20a的时间尺度上周期振荡最为显著,5a以下时间尺度上,夏季降水量少与量多循环交替;预计在2015~2020期间,该地区大雨、暴雨、特大暴雨发生次数增加,而大暴雨发生次数将减少。
杨菲朱涛李蓓蓓
关键词:暴雨小波分析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