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红艳

作品数:99 被引量:25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领域

  • 81篇医药卫生
  • 10篇生物学
  • 4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1篇细胞
  • 19篇肿瘤
  • 15篇太空
  • 15篇基因
  • 11篇黑色素
  • 11篇黑色素瘤
  • 10篇空间环境
  • 9篇银屑
  • 9篇银屑病
  • 9篇诱变
  • 9篇太空环境
  • 8篇肿瘤细胞
  • 8篇肺癌
  • 7篇中药
  • 7篇基因表达
  • 7篇B16细胞
  • 6篇增殖
  • 6篇疗法
  • 6篇宫颈
  • 5篇交变磁场

机构

  • 81篇中日友好医院
  • 20篇清华大学
  • 18篇中日友好临床...
  • 11篇昆明医学院第...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杭州市第一人...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清华大学玉泉...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蚌埠医学院
  • 2篇北京化工大学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北京市大兴区...
  • 2篇北京市平谷区...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作者

  • 99篇李红艳
  • 63篇徐波
  • 60篇向青
  • 51篇徐梅
  • 48篇唐劲天
  • 47篇房青
  • 39篇陈志华
  • 21篇耿传营
  • 18篇刘轩
  • 14篇潘琳
  • 13篇夏启胜
  • 13篇郭宇鹏
  • 10篇赵天德
  • 9篇高福云
  • 8篇张晓艳
  • 7篇陈惟昌
  • 7篇肖诚
  • 7篇白彦萍
  • 6篇贺桂芳
  • 6篇尤立平

传媒

  • 10篇中日友好医院...
  • 8篇科技导报
  • 7篇中国康复理论...
  • 5篇中华放射医学...
  • 4篇中国康复医学...
  • 4篇中国微创外科...
  • 4篇中国空间科学...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国皮肤性病...
  • 3篇2012北京...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2篇中华航空航天...
  • 2篇中国空间科学...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年份

  • 2篇2016
  • 4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9篇2008
  • 17篇2007
  • 7篇2006
  • 21篇2005
  • 8篇2004
  • 6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1
  • 1篇1989
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EGFPN1-GDNF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
2008年
目的构建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COS-7细胞内的表达。方法应用RT—PCR从U251细胞总RNA中扩增GDNF cDNA,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经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后,以FugeneHD介导转染COS-7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鉴定其在细胞内的表达。结果RT—PCR产物为650bp的特异片段,重组质粒pEGFPN1-GDNF经双酶切产生650bp和4.7kb的片段,测序分析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完全一致。将其转染COS-7细胞后,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结果表明GDNF蛋白能在COS-7细胞中正确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pEGFPN1-GDNF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开展帕金森病的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邓兴力刘如恩杨智勇冯忠堂郭京雷德强李红艳陈志华
关键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真核表达重组质粒转染
太空环境诱导肿瘤细胞变异的初步结果被引量:21
2003年
目的 :了解太空环境下肿瘤细胞在生长、周期、形态以及粘附力等生理功能上的变化。方法 :3株肿瘤细胞系在专门设计的常温细胞长期生存装置中培养 ,密封固定于卫星返回舱内 ,由神州 4号运载火箭发射 ,在太空中飞行 7d后回收。返地的细胞在倍增之前进行单克隆化 ,观察细胞形态、增殖、周期及粘附力的变化。结果 :返地后的肿瘤细胞经过单克隆化、扩增 ,获得了大约 4 0 0 0个细胞株。经太空诱变后的肿瘤细胞出现多种细胞形态 ,与地面对照组相比 ,生长增殖速度减慢 ,G1期细胞明显增多 ,对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力显著减弱(P <0 .0 5 ) ,但经过 2~ 3次传代后粘附力明显增强。结论 :获得了大量经过太空诱变后的、已经单克隆化的肿瘤细胞株 ,为继续深入研究提供条件 ;初步了解太空环境下肿瘤细胞在生长、周期、形态、粘附力等方面的变化 ,为肿瘤疫苗与肿瘤生物学方面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唐劲天房青向青陈志华徐梅徐波李红艳周东辉孔晶高福云刘国玲孙瑞娟董晞
关键词:太空环境肿瘤细胞细胞形态肿瘤生物学肿瘤疫苗
抑制多胺生物合成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二氟甲基鸟氨酸(dif-luoromethylornithine,DFMO)抑制多胺生物合成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B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HEC-1B细胞经不同浓度DFMO作用不同时间后,绘制生长曲线,观察DFMO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MTT检测细胞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细胞周期变化;Giemsa染色显微照相观察凋亡细胞形态,DNALadder检测凋亡细胞DNA是否出现凋亡特征性梯形条带,FCM检测凋亡细胞百分率。结果:DFMO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2.5 mmol/L DFMO即可抑制HEC-1B细胞增殖,DFMO作用时间为5 d时,细胞增殖抑制率为60%。细胞周期分析示,DFMO使HEC-1B细胞阻滞于G1期,5 mmol/L DFMO作用2 d可使G1期细胞由68.3%增加到85.5%;5 mmol/L DFMO可诱导HEC-1B细胞凋亡,作用5 d时细胞凋亡率为63.8%,Gi-emsa染色可见凋亡小体,DNA Ladder显示典型的细胞凋亡梯形条带,加入40μmol/L外源性腐胺可阻止DFMO的作用。结论:抑制多胺生物合成可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房昭詹雪梅房青李红艳
关键词:多胺二氟甲基鸟氨酸子宫内膜肿瘤细胞增殖
宫颈癌辐射敏感性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2007年
放射治疗前,对宫颈癌患者进行辐射敏感性检测以预测放疗效果的研究在肿瘤治疗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根据细胞基因表达水平预测辐射敏感性及基因治疗逆转宫颈癌放射抵抗成为研究热点。影响宫颈癌辐射敏感性的基因主要有细胞增殖、凋亡基因和肿瘤细胞乏氧相关基因等,而基因芯片法分析多个辐射敏感相关基因,对于预测宫颈癌的辐射敏感性和治疗可能更有意义。
李红艳贺桂芳陈志华
关键词:宫颈肿瘤辐射耐受性基因
抑制多胺生物合成对人肺癌相关抗原基因表达的调控及其对生长特性的影响
我们曾用自行建立的一株选择性好、反应性强的抗人肺癌单抗ALT-04作探针,从构建的人肺鳞癌细胞系L-78cDNA表达文库中克隆得到ALT-04相关抗原的基因片段ALT-04,经与国际基因库比较及其功能的初步鉴定,该序列为...
陈志华柯海萍李红艳房青曹淑兰范慕贞
文献传递
胫骨内接种建立乳腺癌骨转移大鼠模型的特点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胫骨内接种MRMT-1细胞制作的乳腺癌骨转移大鼠模型在行为学、影像学、核医学、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特点。方法使用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使用胫骨内注射法制成乳腺癌骨转移模型。造模后第19天时进行疼痛测定;第21天取材,测定肿瘤体积,通过影像技术评估骨质缺损程度,核医学测定骨矿物质含量(BMC)和骨密度(BMD),HE染色观察形态,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并计数破骨细胞,免疫组化法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护骨素(OPG)和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荧光实时定量RT-PCR测定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结果模型组在造模后第19天已出现机械痛觉超敏、机械痛觉过敏和热痛觉过敏(P<0.01)。第21天取材后胫骨影像评分升高(P<0.01),BMD下降(P<0.05);肉眼观察肿瘤生长明显(P<0.01),镜下可见溶骨病变为主的混合性骨质破坏;破骨细胞数量和活性增加(P<0.01),PTHrP、OPG水平与OPG/RANKL比值均下降(P<0.05、P<0.01),而RANKL无明显变化。结论乳腺癌骨转移大鼠模型具有疼痛和骨质破坏的表现,但未表现出PTHrP和RANKL升高,其损伤途径是通过抑制OPG破坏了OPG-RANKL-RANK系统的平衡,引起破骨细胞过度激活,造成骨吸收作用亢进。
姚暄贾立群谭煌英向青徐波李红艳刘轩潘琳郭艳茹高福云
关键词:乳腺癌骨转移破骨细胞护骨素
GDNF基因修饰大鼠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的建立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建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大鼠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方法以RT-PCR扩增GDNF基因编码序列,将其克隆至质粒pEGFPN1构建重组质粒pEGFPN1-GDNF,经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后,以FuGENE HD转染试剂介导转染大鼠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鉴定GDNF的表达,诱导分化后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其分化能力。结果RT-PCR产物为650bp的特异片段,重组质粒pEGFPN1-GDNF经酶切产生650bp和4.7kb的片段,序列分析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表明GDNF基因修饰细胞能正确表达GDNF且基因修饰不影响其增殖与分化。结论建立GDNF基因修饰大鼠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为进一步应用其开展帕金森病的细胞移植治疗研究奠定基础。
邓兴力刘如恩郭京冯忠堂王武雷德强李红艳陈志华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中脑神经干细胞基因转染
低温条件对肿瘤细胞长期存活的影响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摸索哺乳动物细胞低温长期生存条件及培养程序 ,为太空搭载肿瘤细胞及建立太空生物医学研究平台提供研究基础 ;了解低温情况下肿瘤细胞长期生存的细胞形态、细胞周期变化 ;初步探讨低温长期培养在肿瘤疫苗制备中的意义。方法 :3种肿瘤细胞接种于自行设计的低温细胞长期生存系统中 ,摸索出低温下细胞培养程序。细胞株存活 1 5d后复温单克隆化 ,观察细胞生存情况及形态变化。其中对小鼠黑色素瘤B1 6细胞进行了低温 2 5d生存实验。结果 :肿瘤细胞可在低温细胞长期生存系统中成功存活 1 5d ,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 ,细胞复温后可生长增殖 ,单克隆化。B1 6细胞可在低温不更换培养基的情况下生存 2 5d ,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低温培养可使细胞周期阻滞 ,G1期细胞增多。结论 :成功建立了哺乳动物细胞低温条件下的长期生存方法 ,初步了解低温长期培养条件下肿瘤细胞形态及细胞周期的变化。
房青向青陈志华徐梅徐波李红艳周东辉孔晶高福云刘国玲董晞孙瑞娟
关键词:肿瘤细胞细胞周期细胞形态肿瘤疫苗
银屑病皮损及正常人皮肤中Akt1,Akt2和Akt3的表达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Akt三种亚型Akt1,Akt2和Akt3的表达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及15例正常皮肤中Akt1,Akt2和Akt3的表达,并利用计算机图像采集与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平均光密度测定。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人表皮相比,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Akt1(0.2170±0.0144)和Akt2(0.2157±0.015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kt3(0.2990±0.0165)的表达却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内Akt活性的升高可能与Akt3的表达增强有关。
蔓小红张晓艳李红艳徐波唐娟陈扬鑫潘琳
关键词:AKT1AKT2银屑病
凉血解毒汤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RORC2和IL-23R转录水平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凉血解毒汤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疗效和对外周血Th17细胞转录因子RORC2及IL-23R表达影响的研究,评价凉血解毒汤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有效性,探讨中药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机制。方法按照入选标准,收集30例血热型银...
胡帅张晓艳费良阅向青李红艳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