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永丹

作品数:30 被引量:11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病毒
  • 7篇痘病
  • 7篇痘病毒
  • 5篇杀虫
  • 5篇蝗虫
  • 4篇杀虫剂
  • 3篇胆碱
  • 3篇亚致死
  • 3篇乙酰
  • 3篇乙酰胆碱
  • 3篇乙酰胆碱酯酶
  • 3篇桃蚜
  • 3篇抗性
  • 3篇繁殖
  • 3篇包涵体
  • 3篇包涵体蛋白
  • 2篇大型真菌
  • 2篇蛋白
  • 2篇亚致死剂量
  • 2篇亚致死效应

机构

  • 30篇中国农业大学
  • 14篇北京市农林科...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作者

  • 30篇李永丹
  • 13篇田兆丰
  • 7篇高希武
  • 7篇王丽英
  • 7篇刘伟成
  • 6篇裘季燕
  • 4篇赵朝阳
  • 3篇刘德文
  • 3篇史雪岩
  • 2篇刘晓岚
  • 2篇梁沛
  • 2篇付卫东
  • 2篇汤秋玲
  • 2篇覃晓春
  • 2篇张涛涛
  • 2篇董丹
  • 2篇张国良
  • 2篇吕丽丽
  • 1篇王思芳
  • 1篇马凤娟

传媒

  • 3篇华北农学报
  • 2篇昆虫学报
  • 2篇中国生物防治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植物病理学报
  • 2篇中国病毒学
  • 2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病毒学报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0
  • 1篇1998
  • 2篇1997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洲小车蝗痘病毒对绿僵菌治蝗的增效作用被引量:6
2003年
本文研究痘病毒与绿僵菌合用防治蝗虫的效果。结果表明,两者合用可以显著增加防治效果,用含毒的麦麸(痘病毒1 67×105OBs/头+绿僵菌1 67×105孢子/头)比单独用绿僵菌(1 67×105孢子/头)防治3龄黄胫小车蝗和东亚飞蝗效果好,感染10d的增效率分别为48 4%和40%。痘病毒增效作用与其用量有关,在混合剂中的含量越高,增效作用越强。
李永丹覃晓春赵朝阳王丽英
关键词:绿僵菌蝗虫
蝗虫EPV sph基因及OaEPV与绿僵菌及化学农药混用的杀虫效果
本文对意大利蝗痘病毒CalliptamusitalicusEPV(CiEPV)、西伯利亚蝗痘病毒GomphocerussibiricusEPV(GsEPV)、红胫戟纹蝗痘病毒DociostaruskraussiEPV(D...
李永丹
关键词:蝗虫痘病毒包涵体蛋白绿僵菌化学杀虫剂
文献传递
高效氯氰菊酯和啶虫脒对螟黄赤眼蜂繁殖的亚致死效应被引量:9
2014年
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是害虫生物防治中一种重要的卵寄生蜂,其在防治害虫的同时,也会受到田间杀虫剂的影响。本研究选择高效氯氰菊酯和啶虫脒亚致死剂量,以两性生命表法计算种群参数,揭示了这两种药剂亚致死剂量对该种群生长、繁殖的影响。试验测定了高效氯氰菊酯和啶虫脒对螟黄赤眼蜂的亚致死剂量LC20值分别为0.119和1.091 mg/L。研究结果显示,经亚致死浓度LC20的啶虫脒处理后,螟黄赤眼蜂的寄生卵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寿命(1.17 d)显著缩短,种群参数(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净生殖力R0和世代平均历期T)均低于对照,其中净生殖力R0(27.573)显著低于对照(P<0.05)。经亚致死剂量LC20的高效氯氰菊酯处理后,螟黄赤眼蜂的单雌产卵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试验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的亚致死剂量对螟黄赤眼蜂的增殖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亚致死剂量的啶虫脒则会影响螟黄赤眼蜂的寄生能力,在螟黄赤眼蜂盛发期,田间施用啶虫脒时,应注意其残留量对螟黄赤眼蜂的影响。
王坤王甦宋丽芳张帆李永丹
关键词:螟黄赤眼蜂啶虫脒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效应
球孢白僵菌与两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甜菜夜蛾的联合作用被引量:9
2015年
本文研究了球孢白僵菌与昆虫生长调节剂甲氧虫酰肼及氟铃脲对甜菜夜蛾幼虫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两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和白僵菌混用增效作用明显。昆虫生长调节剂(浓度均为致死中浓度,甲氧酰肼25×10-6 g/L,氟铃脲1000×10-6 g/L与球孢白僵菌8.0×107孢子/m L混合使用,体积比4:1时效果最佳,共毒系数甲氧虫酰肼与白僵菌为285,氟铃脲与白僵菌为208。死虫保湿后,95%长出了白僵菌菌丝,甚至可产生孢子;采用扫描电镜对昆虫体壁纵切面进行观察,各处理组甜菜夜蛾幼虫体壁有明显不同。
胡安岭田兆丰高希武农向群李永丹
关键词:昆虫生长调节剂球孢白僵菌甜菜夜蛾联合毒力
草甘膦对空心莲子草叶甲Agasicles hygrophila成虫3种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2009年
采用不同浓度的草甘膦0.41 g/L、0.82 g/L、1.23 g/L、1.64 g/L、2.05 g/L分别以胃毒和触杀法处理空心莲子草叶甲Agasicles hygrophila成虫,测定其乙酰胆碱酯酶(AChE)、羧酸酯酶(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比活力。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处理,草甘膦对AChE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CarE活力影响较为显著,在2.05 g/L浓度下,胃毒处理CarE对α-乙酸萘酯(α-NA)和β-乙酸萘酯(β-NA)水解能力分别是对照组的50%和57%,触杀处理CarE对α-乙酸萘酯(α-NA)和β-乙酸萘酯(β-NA)水解能力分别是对照组的53%和59%;胃毒处理对酶活力影响大于触杀处理,草甘膦对GSTs的活力影响不明显。
吕丽丽李永丹张国良付卫东王敏霞
关键词:草甘膦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
桃蚜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克隆及我国多地区桃蚜S431F突变频率检测被引量:1
2018年
克隆我国桃蚜乙酰胆碱酯酶基因(ace1、ace2)cDNA。我国桃蚜ace1经与NCBI(Gen Bank:AF287291.1)比对未发现氨基酸替换,ace2基因经c DNA末端快速克隆技术得到全长(NCBI已注册的ace2 GenBank:AY147797.1缺失3'端182 bp),ace2全长为2 022 bp,编码674个氨基酸,序列已提交NCBI(GeneBank:KJ561353)。与NCBI(Gen Bank:AY147797.1)比对发现,我国桃蚜ace2除已报道的与桃蚜抗药性有关的S431F突变(氨基酸序列431位丝氨酸变为苯丙氨酸)外,在氨基酸序列55位处发现亮氨酸突变为丝氨酸(L55S)。利用突变检测技术,对2015、2016年采自我国河北、辽宁、江苏、青海等多个地区的桃蚜种群单头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突变(S431F)频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015、2016年各种群桃蚜单头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突变(S431F)频率均大于85%,均已处于高水平突变,突变频率与生物测定抗性水平趋势一致。
刘晓岚田兆丰李永丹
关键词:桃蚜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克隆CDNA
蝗虫痘病毒ELISA的建立及痘病毒间血清学关系的研究
用提纯的亚洲小车蝗痘病毒(OaEPV)的病毒粒子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以此抗血清提取IgG,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亚洲小车蝗痘病毒的病毒粒子,最低检出量为103个包涵体/ml裂解释放的病毒粒子。并用此技术研究了亚洲小车蝗痘...
覃晓春李永丹赵朝阳王丽英
关键词:血清学
文献传递
一种检测桃蚜抗药性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桃蚜抗药性的方法,在药剂的诊断剂量下制作诊断玻璃管,快速检测桃蚜田间种群对药剂的抗性水平,所述药剂为抗蚜威、联苯菊酯、吡虫啉或啶虫脒;药剂的诊断剂量:抗蚜威为10086.30ng/cm<Sup>2</...
高希武刘晓岚汤秋玲李永丹梁沛
文献传递
亚洲小车蝗痘病毒增效因子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OaEPV经2×SDS包涵体碱性裂解缓冲液裂解,离心,分别用上清液及沉淀与绿僵菌孢子混合感染黄胫小车蝗,上清液的增效活性比沉淀大2.5倍。用三种不同方法(2×SDS包涵体碱性裂解液法,0.02 mol/L NaOH裂解法,8 mol/L尿素裂解法)裂解OaEPV所得蛋白液与绿僵菌混用,生测结果表明,包涵体裂解液法制备所得蛋白增效活性最高,NaOH裂解法次之,尿素裂解法制备的蛋白几乎没有增效活性。将OaEPV用包涵体碱性裂解液裂解后,用葡聚糖G-200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出现两个洗脱峰,这两个峰的洗脱液浓缩后进行生物测定,初步表明增效作用主要为第二个峰的蛋白片段。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二个峰的蛋白片段的分子量为40kDa左右。
李永丹赵朝阳王丽英
关键词:包涵体蛋白
亚洲小车蝗痘病毒球状体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通过PCR扩增,获得OaEPV球状体蛋白基因编码区序列,并进行克隆、测序。分析结果显示,OaEPV球状体蛋白基因编码区全长为2967bp,编码分子量为111kDa的球状体蛋白。同源性分析表明,OaEPV球状体蛋白基因与直翅目昆虫痘病毒关系最近,与鳞翅目和鞘翅目昆虫痘病毒关系较远。对已知的几种昆虫痘病毒球状体蛋白基因做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以病毒寄主的昆虫分类目作为昆虫痘病毒的分属依据,更符合分子水平的分析结果,也与近年来许多学者所提出的“将鳞翅目与直翅目昆虫痘病毒分为2个不同的属”的观点相一致。对这些球状体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疏水性进行分析,表明球状体蛋白的疏水性随寄主昆虫所处的目不同而表现出较大差异,这可能是因为病毒与寄主长期的协同进化的结果。
赵朝阳王丽英李永丹贠桂玲
关键词:克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